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级域名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就是如何在互联网上宣示主权。同时,中国网民数是多,但应用率非常低。当中国互联网变得像欧美一样了,那时候对于域名而言,它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是否想象过,有一天,当你登陆所有中文网站的时候,在浏览器地址栏里只须直接键入相应的中文网址就可以?当你在处理Email的时候,除了繁琐的英文字符,还可以通过全中文邮址进行?
10年前,李晓东博士即参与了这样一项工作。为了推动中国网民母语化上网,并确立中文域名在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的一席之地,他所在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尝试着打破英文域名一家独大的局面。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它所包含的意义一样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份内部材料提及,这将加速扩大中国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实现这个目标,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将“.中国”域名写入全球互联网的根域名系统,使之成为国际通用顶级域名。此事需要得到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审议与批准。这个组织设于互联网技术发端的美国,是一个国际化域名及互联网技术管理权威机构,也是全球互联网络游戏规则的主持者和召集人。
经过多年的技术准备和国际协调,2008年,ICANN宣布,允许中文等非英文字符写入顶级域。第二年的冬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递交了“.中国”域名国际申请,最终于2010年6月得到ICANN全体大会表决通过。同一批通过的还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英文独霸全球域名系统的历史被终结了。
压力=动力
《南风窗》:我听说当ICANN全体大会表决通过的时候,我们的代表团成员都很激动。这种心情一般人不大好理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触?
李晓东:我是比较激动的。从一开始做,我是亲力亲为差不多整整10年。做中文域名,不是说你申请我给你加进来就完了。整个互联网是一个体系,你要让整个体系支持中文,非常难。光这个标准,我们差不多就推了将近5年时间,把整个编码、字符做相应处理。技术标准出来后,要讨论政策,我是不是可以让全球支持“.中国”,政策也讨论了好久。去年才说行了,大家可以申请了。
“.中国”属于顶级域名,跟二、三级域名差异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是影响到全球整个域名结构的,对它的评估就比较麻烦一点。老外做事,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讨论,很讲究所谓的民主,要达成一致是非常难的。这里面很辛苦,你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承受着对内对外的压力。ICANN全体大会一年就开三次,第一次宣布说“.中国”通过,还介绍了“.中国”对全球互联网的价值,讲了很久。这是非常意外的。我能够体味到人世、申奥的感觉。我们当天开了个招待会,ICANN的总裁就讲,这不是ICANN的历史时刻,也不是中国互联网的历史时刻,它是全球互聯网的一个历史时刻。
《南风窗》:您说到有压力,压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压力?
李晓东:这半年来压力非常大,要是拿不下的话,无法交代。说不好听一点,中国人要面子。另外,繁、简体“.中国”,如果我只拿到一个,人家会说李晓东你在负责这个事,最后你只拿到一个,那使用繁体字的群体就不能访问你中文网站,我到时候向谁交代?交代不了。就是想尽快拿到,一定要拿到,而且是要拿到两个。
这个压力就比较大。所以在2009年8月,我当时得知“.中国”有点受阻时,一个月就在外面飘着,在国外呆着,没有回来过。那时候不知道累,也不觉得困。所以听到申请通过时,的确有些感慨的。台湾的朋友说你怎么不把国旗带来,我说我哪想到啊。
主权问题
《南风窗》:“.中国”申请国际化是一种官方行为吗?
李晓东:本身我们就是政府授权来管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机构,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中国”这个事通报政府时,政府也非常重视。后续这几年,政府对“.中国”域名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而且我们申请“.中国”的时候必须拿到政府的授权书,工信部授权,因为申请国家顶级域名必须有政府的支持。
政府实际上也做好多协调性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这是信息主权问题。可以坦白讲,不光是互联网,所有的技术发展都是第一线的人冲在前面,我们在做这个技术标准时,政府对它还没什么感觉。当不明朗的时候,政府也没必要介入。这种事情政府不需要跑在最前面。
《南风窗》:所谓信息主权,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无论如何必须拿下来的原因么?
李晓东:顶级域名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就是你如何在互联网上宣示你的主权。这个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对于所有国家的人,都会有的。
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唯一能标示国界的就是域名。你说你是“.CN”,这有可能是中国的网站,一看“.UK”,英国的。别的时候,你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区分出互联网国界?就像很多公司要用域名的时候,我一定是要用自己本国的一个东西。所以“.中国”就要加进去。
这件事情,不见得弄完以后网民多快就可以用上,有多大的量,用户多么方便,不见得。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可能要用很多年时间去做应用推广、应用程序优化,但这是主权问题,另外对老百姓来讲也是一个认识问题。
前景预估
《南风窗》:您确信“.中国”启用后可以在中文网民群体中迅速推开吗?
李晓东:“.中国”,我也说不准,不知道是不是会像当年“.CN”的运用结果一样,那我就很遗憾了。不排除这个可能啊。我有过设想,哪一天当你看到任何一个中文标牌、机构名称,你在后面补一个“.中国”就能上他的网站,这种意义、认知和英文是完全不同的。我就希望哪天会有这个效果。
《南风窗》:您的心情可以理解,关键就在于,您也说到,我们的本国域名普及、运用状况和别国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这好像也是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一个标志,这种差距恐怕不是短短一两天之内就可以缩小的。
李晓东:为什么说中国互联网不强,我在做纯中文邮件标准的时候,国内没有一家厂商参与,他们不重视啊,不要说邮件标准,国内做互联网标准的才有几个?这些年华为、中兴才介入。这不挺遗憾嘛。大家只顾着先埋头挣钱,稍微长远点的事儿还没来得及想。
这就像当年搞英文域名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没有什么规则。“.CN”,就是一个人代表中国注册了,也没有什么政府介入,那些英文域名系统哪有人管啊,不就几个人写写文档,写写系统,出来就可以了。过了20年以后,现在要了命了,这都是互联网最关键的东西。所以中文域名也会有很大一个前景。现在看起来,好像我们用的人多了,用得广了,其实和西方国家比还差得很远,网民数是多,但应用率非常低,可能再过10年,当中国互联网变得像欧美一样了,那时候对于域名而言,它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两个都要
《南风窗》:这一次获得批准通过的还有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而且全部是中文域名,这个怎么协调?
李晓东:现在本身就是存在“.CN”、“.HK”、“.TW”,他们都要申请中文的域名,这几家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多年了。两岸四地(包括澳门)原来就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就是为了推进这个事情。
我举个例子,“.中国”这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繁、简体的问题。ICANN方面当时很难理解,认为人家就要一个,你们为什么一下要两个?可是如果繁简体不统一拿到的话,使用繁体字的人就不能使用“.中国”,这个事情就要了命了,这对华人社群来讲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你必须给我两个,繁体、简体的“.中国”都必须给我,否则的话会引起我整个域名访问的分裂。
《南风窗》:繁、简分离具体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李晓东:如果繁、简体不能同时给我们,不能支持等效的话,使用繁体的和使用简体的中国人就分裂成两个群体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繁简体自动切换是做不到的,这个研究也有20来年了,现在基本上做不到。有一部分可以,但达不到百分百准确。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两个。这个基本没有问题,会给我们。这也是半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这些人并不是搞外交的,以前做技术的,可能不关心这些事情,我觉得这种事没有意义。后来有一次,我们和台湾人讨论方案,一直到凌晨,那时候才想到,我们是在做两岸互动的事情。这个事情,最大的需求是来自中文群体,现在可以有个交代了,心也可以放下来了。
是否想象过,有一天,当你登陆所有中文网站的时候,在浏览器地址栏里只须直接键入相应的中文网址就可以?当你在处理Email的时候,除了繁琐的英文字符,还可以通过全中文邮址进行?
10年前,李晓东博士即参与了这样一项工作。为了推动中国网民母语化上网,并确立中文域名在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的一席之地,他所在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尝试着打破英文域名一家独大的局面。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它所包含的意义一样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份内部材料提及,这将加速扩大中国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实现这个目标,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将“.中国”域名写入全球互联网的根域名系统,使之成为国际通用顶级域名。此事需要得到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审议与批准。这个组织设于互联网技术发端的美国,是一个国际化域名及互联网技术管理权威机构,也是全球互联网络游戏规则的主持者和召集人。
经过多年的技术准备和国际协调,2008年,ICANN宣布,允许中文等非英文字符写入顶级域。第二年的冬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递交了“.中国”域名国际申请,最终于2010年6月得到ICANN全体大会表决通过。同一批通过的还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英文独霸全球域名系统的历史被终结了。
压力=动力
《南风窗》:我听说当ICANN全体大会表决通过的时候,我们的代表团成员都很激动。这种心情一般人不大好理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触?
李晓东:我是比较激动的。从一开始做,我是亲力亲为差不多整整10年。做中文域名,不是说你申请我给你加进来就完了。整个互联网是一个体系,你要让整个体系支持中文,非常难。光这个标准,我们差不多就推了将近5年时间,把整个编码、字符做相应处理。技术标准出来后,要讨论政策,我是不是可以让全球支持“.中国”,政策也讨论了好久。去年才说行了,大家可以申请了。
“.中国”属于顶级域名,跟二、三级域名差异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是影响到全球整个域名结构的,对它的评估就比较麻烦一点。老外做事,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讨论,很讲究所谓的民主,要达成一致是非常难的。这里面很辛苦,你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承受着对内对外的压力。ICANN全体大会一年就开三次,第一次宣布说“.中国”通过,还介绍了“.中国”对全球互联网的价值,讲了很久。这是非常意外的。我能够体味到人世、申奥的感觉。我们当天开了个招待会,ICANN的总裁就讲,这不是ICANN的历史时刻,也不是中国互联网的历史时刻,它是全球互聯网的一个历史时刻。
《南风窗》:您说到有压力,压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压力?
李晓东:这半年来压力非常大,要是拿不下的话,无法交代。说不好听一点,中国人要面子。另外,繁、简体“.中国”,如果我只拿到一个,人家会说李晓东你在负责这个事,最后你只拿到一个,那使用繁体字的群体就不能访问你中文网站,我到时候向谁交代?交代不了。就是想尽快拿到,一定要拿到,而且是要拿到两个。
这个压力就比较大。所以在2009年8月,我当时得知“.中国”有点受阻时,一个月就在外面飘着,在国外呆着,没有回来过。那时候不知道累,也不觉得困。所以听到申请通过时,的确有些感慨的。台湾的朋友说你怎么不把国旗带来,我说我哪想到啊。
主权问题
《南风窗》:“.中国”申请国际化是一种官方行为吗?
李晓东:本身我们就是政府授权来管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的机构,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中国”这个事通报政府时,政府也非常重视。后续这几年,政府对“.中国”域名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而且我们申请“.中国”的时候必须拿到政府的授权书,工信部授权,因为申请国家顶级域名必须有政府的支持。
政府实际上也做好多协调性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这是信息主权问题。可以坦白讲,不光是互联网,所有的技术发展都是第一线的人冲在前面,我们在做这个技术标准时,政府对它还没什么感觉。当不明朗的时候,政府也没必要介入。这种事情政府不需要跑在最前面。
《南风窗》:所谓信息主权,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无论如何必须拿下来的原因么?
李晓东:顶级域名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就是你如何在互联网上宣示你的主权。这个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对于所有国家的人,都会有的。
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唯一能标示国界的就是域名。你说你是“.CN”,这有可能是中国的网站,一看“.UK”,英国的。别的时候,你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区分出互联网国界?就像很多公司要用域名的时候,我一定是要用自己本国的一个东西。所以“.中国”就要加进去。
这件事情,不见得弄完以后网民多快就可以用上,有多大的量,用户多么方便,不见得。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可能要用很多年时间去做应用推广、应用程序优化,但这是主权问题,另外对老百姓来讲也是一个认识问题。
前景预估
《南风窗》:您确信“.中国”启用后可以在中文网民群体中迅速推开吗?
李晓东:“.中国”,我也说不准,不知道是不是会像当年“.CN”的运用结果一样,那我就很遗憾了。不排除这个可能啊。我有过设想,哪一天当你看到任何一个中文标牌、机构名称,你在后面补一个“.中国”就能上他的网站,这种意义、认知和英文是完全不同的。我就希望哪天会有这个效果。
《南风窗》:您的心情可以理解,关键就在于,您也说到,我们的本国域名普及、运用状况和别国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这好像也是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一个标志,这种差距恐怕不是短短一两天之内就可以缩小的。
李晓东:为什么说中国互联网不强,我在做纯中文邮件标准的时候,国内没有一家厂商参与,他们不重视啊,不要说邮件标准,国内做互联网标准的才有几个?这些年华为、中兴才介入。这不挺遗憾嘛。大家只顾着先埋头挣钱,稍微长远点的事儿还没来得及想。
这就像当年搞英文域名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它的价值,没有什么规则。“.CN”,就是一个人代表中国注册了,也没有什么政府介入,那些英文域名系统哪有人管啊,不就几个人写写文档,写写系统,出来就可以了。过了20年以后,现在要了命了,这都是互联网最关键的东西。所以中文域名也会有很大一个前景。现在看起来,好像我们用的人多了,用得广了,其实和西方国家比还差得很远,网民数是多,但应用率非常低,可能再过10年,当中国互联网变得像欧美一样了,那时候对于域名而言,它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两个都要
《南风窗》:这一次获得批准通过的还有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而且全部是中文域名,这个怎么协调?
李晓东:现在本身就是存在“.CN”、“.HK”、“.TW”,他们都要申请中文的域名,这几家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多年了。两岸四地(包括澳门)原来就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就是为了推进这个事情。
我举个例子,“.中国”这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繁、简体的问题。ICANN方面当时很难理解,认为人家就要一个,你们为什么一下要两个?可是如果繁简体不统一拿到的话,使用繁体字的人就不能使用“.中国”,这个事情就要了命了,这对华人社群来讲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你必须给我两个,繁体、简体的“.中国”都必须给我,否则的话会引起我整个域名访问的分裂。
《南风窗》:繁、简分离具体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李晓东:如果繁、简体不能同时给我们,不能支持等效的话,使用繁体的和使用简体的中国人就分裂成两个群体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繁简体自动切换是做不到的,这个研究也有20来年了,现在基本上做不到。有一部分可以,但达不到百分百准确。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两个。这个基本没有问题,会给我们。这也是半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这些人并不是搞外交的,以前做技术的,可能不关心这些事情,我觉得这种事没有意义。后来有一次,我们和台湾人讨论方案,一直到凌晨,那时候才想到,我们是在做两岸互动的事情。这个事情,最大的需求是来自中文群体,现在可以有个交代了,心也可以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