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是诸多军事行动的集成,而工程兵历来是遂行这些军事行动、实施机动工程保障的骨干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这种保障行动的最好注解。在利用浮桥、门桥等方式克服江河障碍时,必须使用配套装备克服松软泥泞岸滩,才能形成完整的机动通路,而这就需要制式路面装备在此大显身手。
制式路面装备一般是指以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样式生产、装备的路面器材。它主要用于浮桥、门桥进出口,利用板状的结构单元(一般称之为路面板)分散车辆履带或轮胎的压力,从而保障各种坦克、火炮、车辆等武器装备克服水际滩头松软泥泞岸滩,防止履带或轮胎因淤陷、打滑而失去机动能力。必要时也可作为道路保障器材,构筑临时道路。
路面装备一般使用通用或专用运输车运输。按照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可划分为机械化路面和人工拼装路面;按照路面的承载能力分为重型和轻型;按照路面板的材质分为钢质路面、铝合金路面、轻质材料路面等;按照机械化作业方式,又有卷式、平折式、竖折式等。
制式路面的起源
制式路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前制式路面所承担的保障任务主要利用木板、门桥、芦席、可卷圆木等就便器材来完成。其后随着战场范围的扩大,机动保障能力要求的提高,就便器材越来越难以满足快速保障急需,于是制式路面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种制式路面装备首推美军二战期间研制的PSP穿孔钢板跑道路面。这种路面采用条形薄钢板压制成型,板上压有长筋,并冲有密集面孔,长边上相对设有条孔和锁钩,多块钢板通过条孔和锁钩人工连接成所需的路面或机场跑道。虽然这只是最初的制式路面,但已包含了现代制式路面装备的所有特征,如工厂标准化生产、板状结构、单元组装、接头互连等。
路面装备的发展
二战之后,制式路面装备发展迅速,很快从繁琐的人工作业路面发展成为机械化作业路面。后者由于采用专用车辆运输、专用作业机构完成铺设和撤收作业,使得装备机动性能有效提高,作业时间大幅缩短,作业手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这期间,英国莱尔德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Laird 30吨级铝质可卷路面,是最早采用专用车辆运输和作业的机械化路面。该路面宽3,35米,长46米,承载等级为30吨级,3名作业人员可在10分钟内完成铺设作业。Laird可卷路面是在4x4越野车上设计了支架和卷筒,路面板由HE30TF铝合金挤压型材制成,运输时路面如卷席一样卷绕在卷筒上。
为了解决装备运输宽度与路面通行保障宽度的矛盾,设置了卷筒及支架的平面回转机构,在运输与使用状态间可实现90°的自由转换。这种转换方式也成为整体式路面板装车运输的一个标准做法。该卷式路面铺设时,将路面板越过驾驶室引至车辆前轮处,以车辆前行的方式完成铺设作业。铺下的路面同时起到保障作业车行驶的作用。撤收则采取相反的步骤。这种路面由于承载后路面板相对变形较小,一般称之为刚性路面。
此后不久,法国、美国也发展了类似的卷式路面。像法国6.40PP卷式路面,美国30吨级快速路面等。与Laird可卷路面不同,这些卷式路面铺设时,是将路面板向后引至车辆后轮处,以车辆倒行的方式完成铺设作业的。这种作业方式避免了驾驶员视线受阻,作业观察比较方便,因此也成为此后路面装备研制时铺设作业的习惯做法。
这两种路面中,法国6.40PP卷式路面在路面结构用材上独辟蹊径,采用了增强塑料加型钢局部加强的方式,重量较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种新型的路面装备。一个是德国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另一个是瑞典“哥伦布”路面。
德国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由铸钢制成,形如六边形,边长约62厘米,厚4厘米,每块重约23千克。靠人工拼装,每边上相向设有钩或槽,通过六角形板单元的多向拼接,可以构成所需任意形状的直道、弯道或停车场。路面可以承载36吨的履带车辆,22吨的轮式车辆。一个工兵排构筑一条长50米、宽4.2米的道路时,需要费时70分钟。为了减轻单元重量。后来又陆续发展了铸铝、再生塑料路面制成的路面板。其中铸铝六角板单元重10千克,再生塑料路面板重量更轻。这种路面板由于拼接后单元间留有一定间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适应地形的起伏,因此我们将其称为半刚性路面。
瑞典“哥伦布”路面由直径65毫米、壁厚5.8毫米的聚乙烯塑料管在钢索串联下构成,形如草帘,由人工和吊车配合展开。单卷路面宽4.5米,长5.3米,多卷串联使用后可以通行轮式车辆或轻型履带车辆。这种路面由于具备较大的变形能力,所以称柔性路面。
在这期间,苏联充分利用了本国丰富的木材资源,发展了重形木质移动式路面、胶合板拆装式路面等。
重形木质移动式路面是国营或部队工厂加工成木质的梁、肋和板,由其构成木质移动式路面。可由人工铺设,也可用吊车铺设,其作业速度大约为40~60米/小时。 胶合板拆装式路面的基本构件为酚醛树脂胶合板,板与板之间用销钉连接。铺板是成捆装运,每捆10块用吊车装卸。两辆汽车运的车辙道,采用人工铺设,10到12人在60分钟内就可铺设100~150米。
随着德法联合研制的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的问世,制式路面装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在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基础上发展了折叠式作业机构,利用这套折叠机构,可以将节距为2.77米的路面板水平折叠到作业车上或铺放到地面上。路面长50米,宽4.2米,可以承载70吨级的履带式车辆,30吨级的轮式车辆。该系统由6x6的越野车改装,3-5分钟可以完成路面铺设,20分钟可以完成撤收。该装备在作业机构中使用了恒张力绞盘,牵引带使用了高强聚乙烯纤维,这些是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首创的。自20世纪80年代装备部队后,该路面获得了良好的声誉。1996年,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改进型,即MATS/DET-96路面。
进入世纪之交,在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的飞速发展后,制式路面研制基本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但此间有一种新的柔性路面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法国德尚公司利用其专利技术研发的MOBI-MAT多用途路面。
MOBI-MAT多用途路面采用三维编织技术,将聚酯长丝编织成一种类似蟒蛇骨架的三维结构,并根据地基条件和承载能力的不同,使用玻纤或碳纤棒进行局部加强。MOBI-MAT多用途路面有两大特点, 是采用柔性承载,改变了传统的刚性路面承载方式,比较适宜于沙滩、草地使用,但具体使用效果目前不详。二是它质量轻,单位面积重量仅几千克,大大低于传统路面装备,给人工装载、搬运、展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军路面装备的概况
我军路面装备的研发工作起步比较晚,但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步加大了研发力度,陆续研制成功并装备了多种机械化路面器材。如2000年前定型的某型机械化路面和2000年后定型某型机械化路面等(题图)。
这两种路面均采用卷式作业和专用运输车运输,载重等级达履带式车辆60吨,轮式车辆20吨。2000年前定型的某型机械化路面的底盘采用东风EQ2081 4×4 2.5吨级越野车,2000年后定型某型机械化路面的底盘采用铁马TM2200 6x6 7吨级越野车。另外,我军近年亦研发了类似法国MOBI-MAT多用途路面的柔性路面,采用卷式作业方式,单车运输路面长度达到100多米,保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我军路面研制历史虽然不长,但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一,在路面板用材方面,西方普遍采用铝合金,苏联使用木材较多,我军则主要采用高强薄钢板,虽然重量稍重,但经济性、维修性较好。第二,我军在路面作业方式上也独创了竖折式、平折式等一系列新的作业方法。第三,针对黄河岸浅滩特点,还专门开发了82式黄河岸浅滩路面,采用半圆滚筒方式克服浅滩,气垫上铺车辙板的方式克服极易液化岸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创性。
路面装备未来发展趋势
制式路面装备,作为一种置于地基上使用的工程结构物,受装载和作业限制,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路面板材料和结构上。使用上一般要求重量轻,承载能力好,且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在泥水中不易打滑、侧移。
目前,研究的技术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外军和我军都在探讨各种轻质材料(如聚酯板)和轻质结构(如三维编织结构等)应用于路面装备的可行性,各种以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路面结构将很快进入实用化阶段。二是深入研究、探讨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问题,从而使路面的作用机理得到进一步的廓清。这些方面的探索,都将使路面结构的轻量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现代战争,由于各种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大量投入战场,战场地域进一步扩大,工程兵的工程保障行动更加繁重、复杂,制式路面装备作为工程保障装备的“一片绿叶”,良性、同步的发展将使工程保障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编辑/王瑾
制式路面装备一般是指以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样式生产、装备的路面器材。它主要用于浮桥、门桥进出口,利用板状的结构单元(一般称之为路面板)分散车辆履带或轮胎的压力,从而保障各种坦克、火炮、车辆等武器装备克服水际滩头松软泥泞岸滩,防止履带或轮胎因淤陷、打滑而失去机动能力。必要时也可作为道路保障器材,构筑临时道路。
路面装备一般使用通用或专用运输车运输。按照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可划分为机械化路面和人工拼装路面;按照路面的承载能力分为重型和轻型;按照路面板的材质分为钢质路面、铝合金路面、轻质材料路面等;按照机械化作业方式,又有卷式、平折式、竖折式等。
制式路面的起源
制式路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前制式路面所承担的保障任务主要利用木板、门桥、芦席、可卷圆木等就便器材来完成。其后随着战场范围的扩大,机动保障能力要求的提高,就便器材越来越难以满足快速保障急需,于是制式路面就应运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种制式路面装备首推美军二战期间研制的PSP穿孔钢板跑道路面。这种路面采用条形薄钢板压制成型,板上压有长筋,并冲有密集面孔,长边上相对设有条孔和锁钩,多块钢板通过条孔和锁钩人工连接成所需的路面或机场跑道。虽然这只是最初的制式路面,但已包含了现代制式路面装备的所有特征,如工厂标准化生产、板状结构、单元组装、接头互连等。
路面装备的发展
二战之后,制式路面装备发展迅速,很快从繁琐的人工作业路面发展成为机械化作业路面。后者由于采用专用车辆运输、专用作业机构完成铺设和撤收作业,使得装备机动性能有效提高,作业时间大幅缩短,作业手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这期间,英国莱尔德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Laird 30吨级铝质可卷路面,是最早采用专用车辆运输和作业的机械化路面。该路面宽3,35米,长46米,承载等级为30吨级,3名作业人员可在10分钟内完成铺设作业。Laird可卷路面是在4x4越野车上设计了支架和卷筒,路面板由HE30TF铝合金挤压型材制成,运输时路面如卷席一样卷绕在卷筒上。
为了解决装备运输宽度与路面通行保障宽度的矛盾,设置了卷筒及支架的平面回转机构,在运输与使用状态间可实现90°的自由转换。这种转换方式也成为整体式路面板装车运输的一个标准做法。该卷式路面铺设时,将路面板越过驾驶室引至车辆前轮处,以车辆前行的方式完成铺设作业。铺下的路面同时起到保障作业车行驶的作用。撤收则采取相反的步骤。这种路面由于承载后路面板相对变形较小,一般称之为刚性路面。
此后不久,法国、美国也发展了类似的卷式路面。像法国6.40PP卷式路面,美国30吨级快速路面等。与Laird可卷路面不同,这些卷式路面铺设时,是将路面板向后引至车辆后轮处,以车辆倒行的方式完成铺设作业的。这种作业方式避免了驾驶员视线受阻,作业观察比较方便,因此也成为此后路面装备研制时铺设作业的习惯做法。
这两种路面中,法国6.40PP卷式路面在路面结构用材上独辟蹊径,采用了增强塑料加型钢局部加强的方式,重量较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种新型的路面装备。一个是德国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另一个是瑞典“哥伦布”路面。
德国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由铸钢制成,形如六边形,边长约62厘米,厚4厘米,每块重约23千克。靠人工拼装,每边上相向设有钩或槽,通过六角形板单元的多向拼接,可以构成所需任意形状的直道、弯道或停车场。路面可以承载36吨的履带车辆,22吨的轮式车辆。一个工兵排构筑一条长50米、宽4.2米的道路时,需要费时70分钟。为了减轻单元重量。后来又陆续发展了铸铝、再生塑料路面制成的路面板。其中铸铝六角板单元重10千克,再生塑料路面板重量更轻。这种路面板由于拼接后单元间留有一定间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适应地形的起伏,因此我们将其称为半刚性路面。
瑞典“哥伦布”路面由直径65毫米、壁厚5.8毫米的聚乙烯塑料管在钢索串联下构成,形如草帘,由人工和吊车配合展开。单卷路面宽4.5米,长5.3米,多卷串联使用后可以通行轮式车辆或轻型履带车辆。这种路面由于具备较大的变形能力,所以称柔性路面。
在这期间,苏联充分利用了本国丰富的木材资源,发展了重形木质移动式路面、胶合板拆装式路面等。
重形木质移动式路面是国营或部队工厂加工成木质的梁、肋和板,由其构成木质移动式路面。可由人工铺设,也可用吊车铺设,其作业速度大约为40~60米/小时。 胶合板拆装式路面的基本构件为酚醛树脂胶合板,板与板之间用销钉连接。铺板是成捆装运,每捆10块用吊车装卸。两辆汽车运的车辙道,采用人工铺设,10到12人在60分钟内就可铺设100~150米。
随着德法联合研制的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的问世,制式路面装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在六角板快速拼装路面基础上发展了折叠式作业机构,利用这套折叠机构,可以将节距为2.77米的路面板水平折叠到作业车上或铺放到地面上。路面长50米,宽4.2米,可以承载70吨级的履带式车辆,30吨级的轮式车辆。该系统由6x6的越野车改装,3-5分钟可以完成路面铺设,20分钟可以完成撤收。该装备在作业机构中使用了恒张力绞盘,牵引带使用了高强聚乙烯纤维,这些是FSG折叠式机械化路面首创的。自20世纪80年代装备部队后,该路面获得了良好的声誉。1996年,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改进型,即MATS/DET-96路面。
进入世纪之交,在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的飞速发展后,制式路面研制基本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但此间有一种新的柔性路面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法国德尚公司利用其专利技术研发的MOBI-MAT多用途路面。
MOBI-MAT多用途路面采用三维编织技术,将聚酯长丝编织成一种类似蟒蛇骨架的三维结构,并根据地基条件和承载能力的不同,使用玻纤或碳纤棒进行局部加强。MOBI-MAT多用途路面有两大特点, 是采用柔性承载,改变了传统的刚性路面承载方式,比较适宜于沙滩、草地使用,但具体使用效果目前不详。二是它质量轻,单位面积重量仅几千克,大大低于传统路面装备,给人工装载、搬运、展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军路面装备的概况
我军路面装备的研发工作起步比较晚,但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逐步加大了研发力度,陆续研制成功并装备了多种机械化路面器材。如2000年前定型的某型机械化路面和2000年后定型某型机械化路面等(题图)。
这两种路面均采用卷式作业和专用运输车运输,载重等级达履带式车辆60吨,轮式车辆20吨。2000年前定型的某型机械化路面的底盘采用东风EQ2081 4×4 2.5吨级越野车,2000年后定型某型机械化路面的底盘采用铁马TM2200 6x6 7吨级越野车。另外,我军近年亦研发了类似法国MOBI-MAT多用途路面的柔性路面,采用卷式作业方式,单车运输路面长度达到100多米,保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我军路面研制历史虽然不长,但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一,在路面板用材方面,西方普遍采用铝合金,苏联使用木材较多,我军则主要采用高强薄钢板,虽然重量稍重,但经济性、维修性较好。第二,我军在路面作业方式上也独创了竖折式、平折式等一系列新的作业方法。第三,针对黄河岸浅滩特点,还专门开发了82式黄河岸浅滩路面,采用半圆滚筒方式克服浅滩,气垫上铺车辙板的方式克服极易液化岸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创性。
路面装备未来发展趋势
制式路面装备,作为一种置于地基上使用的工程结构物,受装载和作业限制,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路面板材料和结构上。使用上一般要求重量轻,承载能力好,且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在泥水中不易打滑、侧移。
目前,研究的技术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外军和我军都在探讨各种轻质材料(如聚酯板)和轻质结构(如三维编织结构等)应用于路面装备的可行性,各种以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路面结构将很快进入实用化阶段。二是深入研究、探讨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问题,从而使路面的作用机理得到进一步的廓清。这些方面的探索,都将使路面结构的轻量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现代战争,由于各种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大量投入战场,战场地域进一步扩大,工程兵的工程保障行动更加繁重、复杂,制式路面装备作为工程保障装备的“一片绿叶”,良性、同步的发展将使工程保障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编辑/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