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海洋工程建筑固废进行分类、并对其组成及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海洋工程再生砖混骨料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海洋工程建筑固废组成以废弃混凝土为主,含有部分碎砖,其它杂质含量较少.性能方面,其压碎值偏高,力学性能一般,有害离子含量极少可忽略其影响,空隙率较大,级配较差.根据其性能特点采用最紧密堆积密度试验对再生骨料的级配进行优化,得到海洋工程再生砖混骨料的最佳混合比例,为其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机 构】
:
浙江大学 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 舟山 316021;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舟山市金科资源再生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6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海洋工程建筑固废进行分类、并对其组成及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海洋工程再生砖混骨料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海洋工程建筑固废组成以废弃混凝土为主,含有部分碎砖,其它杂质含量较少.性能方面,其压碎值偏高,力学性能一般,有害离子含量极少可忽略其影响,空隙率较大,级配较差.根据其性能特点采用最紧密堆积密度试验对再生骨料的级配进行优化,得到海洋工程再生砖混骨料的最佳混合比例,为其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是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用合成大单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酸醚比、反应温度、引发体系和反应滴加时间对EPEG型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合成减水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EPEG型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影响程度排序为:滴加时间>反应温度>引发体系>酸醚比;最佳合成工艺为:酸醚比5.0,反应温度30℃,引发体系为Vc-双氧水,A料滴加时间30 min,B料滴加时间45 min.水泥净浆和混凝土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兼具优良的减水性能和保坍性
建材行业标准JC/T 2551—2019《混凝土高吸水性树脂内养护剂》已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为贯彻实施该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结合标准实施近一年来的应用情况,介绍了JC/T 2551—2019标准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其主要条款进行解读,为该标准的后续修订和应用提供参考.
采用水相自由基聚合法将中间体M与甲基丙烯酸(MAA)、HPEG进行聚合,得到醇胺改性的高分子水泥助磨剂(MH).试验结果表明,当n(中间体M):n(MAA)=1.5,引发剂用量为HPEG质量的3%,且使用较小分子质量的HPEG(M=400)时,合成助磨剂(MH-4)的转化率和助磨性能最佳.相比于空白水泥,使用MH-4后的水泥筛余率减小了3%,比表面积增大了7%,在3~32μm范围内的颗粒分布增加了8.7%,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14.3%.
合肥中科质子医疗平台是国内首家采取装配式建造的质子医疗机构,建筑面积达1500 m2,其单个构件最大可达70 t.以此工程为实例,从防辐射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长期性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具体施工措施等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通过选用玄武岩碎石,掺加矿物掺合料、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养护到位等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开裂;由于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强度评定可结合60 d数据;与现浇方式相比,采用装配式施工可减少现场建筑垃圾,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项目试验完成后,现场拆卸
对混凝土在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特征进行了研究,分别制备了普通水泥混凝土、低热混凝土以及掺1%、2%水化热抑制剂的低热混凝土,首先对比研究了养护龄期内的强度形成过程;之后将混凝土进行300次盐冻融循环(5%硫酸盐溶液),每隔25次取出进行测试,计算得到质量损失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基于随机损伤理论和Weibull分布,建立了低热混凝土在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演化方程.结果显示:强度形成过程中低热混凝土表现出更好的抗变形能力,但对盐冻融作用敏感性较大.
以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简称深中通道)现浇隧道结构为背景,基于多场耦合抗裂性风险评估,提出低温升、低收缩混凝土抗裂性关键控制指标.研究发现,优化的混凝土7d绝热温升值为45℃、1d与7d混凝土绝热温升比值为40%,且7d和28d自生体积变形值分别为-35με和-84με,符合低温升、低收缩混凝土要求.并结合优化施工工艺、合理保温保湿及通过实时温度监测等措施协同控裂.实施结果表明,实体结构混凝土入模温度约27℃,峰值温度为62.5℃,绝对温升值为35.5℃,温降速率≤3.0℃/d,里表温差≤15℃,且后续未发
为将煤气化玻化炉渣用于路面基层,以水泥(粉煤灰)为结合料,炉渣为集料配制了水泥稳定玻化炉渣,研究了水泥、粉煤灰掺量对水泥稳定炉渣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了水泥稳定玻化炉渣、水泥粉煤灰稳定玻化炉渣、水泥稳定机制砂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利用SEM分析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玻化炉渣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玻化炉渣的粘结性差、强度低,且长期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均远低于水泥稳定机制砂;水泥粉煤灰稳定玻化炉渣界面致密,各项力学性能均高于水泥稳定机制砂,粉煤灰适宜掺量为11%.工程应用表
采用工业氟石膏与水泥相互作用,引入钙钒石体系对地坪垫层混凝土的收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氟石膏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对混凝土的收缩有抑制作用;氟石膏掺量为水泥质量的5%时,混凝土的28 d收缩率为214×10-6,较未掺时降低了60%;减缩剂对抑制地坪垫层混凝土收缩的效果不明显.XRD和SEM分析显示,水化产物中有大量钙钒石生成;孔结构分析显示,掺氟石膏的混凝土中主要以<0.05 mm的微孔为主.工程应用表明,氟石膏的补偿收缩作用可有效控制地坪垫层混凝土的收缩.
针对当前桥梁湿接缝混凝土存在的问题,研制出了桥梁湿接缝用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CA100,并与U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C6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CA100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良好,出机坍落度为265 mm,扩展度为500 mm,易于泵送,便于施工;力学性能优异,28 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高达118.1、14.9 MPa,约为桥梁湿接缝常用C60高性能混凝土的2倍,且其早期强度发展也较快,能缩短张拉龄期;耐久性能优异,抗冻等级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远优于C60高性能混凝土,其
混凝土本质上属于多孔材料,失水收缩也就成为其本征特性.当收缩受到约束时,就会有开裂的敏感性,而混凝土结构中的约束又不可避免,改善这种本征特性根本的措施就是使混凝土产生膨胀去补偿收缩,找到一种可以根据混凝土的水化速率调控补偿收缩能力而又具有相对长效的膨胀剂是可以期望的.对混凝土收缩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着重探究了氧化镁膨胀剂作为补偿混凝土收缩新技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