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管理理念是当今高校新的教学理念,是当代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本管理的新模式,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是一项新的突破。但在目前的高校人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因此文章分析了人本管理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策略。
关键字:人本管理;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引言
新时期,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关键在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其基础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当然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不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随着学校扩招的不断加速,学生的管理情况也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提高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是改革研究的重点。进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人本管理的全新理念,希望对高校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一、人本教育理念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人本理念管理有助于高升学生自身发展。高校是链接社会和学校的桥梁,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时期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创造良好的有力条件。这是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叛逆心理比较强,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比较偏激,容易情绪化,这对日后进入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要为他们创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人本管理理念,来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本管理理念还要求高校大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自己在知识、道德、审美、体制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意识,这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延伸,也是新时期大学生丰富和完善自我的要求。
(二)宏观大环境要求高校大学生管理注入人本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不仅对大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人本素质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基本人文思想,如应对竞争的思想、诚信思想、道德思想等等,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必然肩负起大学生培养的责任,这就要求人本教育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管理之中,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良好支持。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策略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人本管理理念。高等院校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作为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它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
(二)以人为本,实现思维方式替代转换。以现代型思维替代传统型思维。知识经济、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摆脱传统经验型的模式。过去教育管理者单凭个人实践经验或权力影响,也许可以把一所学校和一校学生管理得很好。如今,不经过知识更新和智力重塑,即便是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都较高的教育管理专家,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增值与代谢,面对千变万化的新事物新问题,也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被淘汰。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事物、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适应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需要。其次,以开放型思维替代封闭型思维。素质教育是开放性的、力求发挥学生个性的教育,封闭时代高校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开放条件下已不适应“开放性”、“个性”的要求,某种程度讲有些甚至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有紧跟时代,牢牢掌握“育人”的中心要求,才能具有坚实的立足点。
(三)情感激励——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动力机制建构。情感激励,强调的是教师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当地激发和鼓励,促使消极情绪的减力转化为积极的增力,即保证情绪始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情感激励的宗旨在于消除学生的隔阂感、陌生感、恐惧感,为羞涩、沉默、怯懦的学生增强自信,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援助。适时适当,真挚隐蔽,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与经常性是情感激励的基本要点。情感激励的具体形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教师适时适当的言语、眼神、动作、表扬、批评、奖励、处罚等,均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传递与情感激励作用。
可以说,情感激励是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情感则直接影响情绪管理的效果。情绪管理的任何途径,均需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唯有使学生的态度染上情感色彩,方可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克服困难的信心。日常经验表明:当个体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个体悲伤、抑郁,對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则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因此,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必须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彼此热爱,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热情,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潜能,使认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
三、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定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以实际、以学生为本、不断的改革管理模式、转换思维,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才能不断创新学校学生的管理方法,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天志.人本管理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5,04:95-97.
[2]吴科.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大学教育,2013,06:91-92.
[3]霍泓.高校人本管理研究[D].沈阳大学,2015.
关键字:人本管理;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引言
新时期,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关键在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其基础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当然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不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随着学校扩招的不断加速,学生的管理情况也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提高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是改革研究的重点。进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人本管理的全新理念,希望对高校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一、人本教育理念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大学生人本理念管理有助于高升学生自身发展。高校是链接社会和学校的桥梁,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时期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创造良好的有力条件。这是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叛逆心理比较强,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比较偏激,容易情绪化,这对日后进入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要为他们创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人本管理理念,来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本管理理念还要求高校大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自己在知识、道德、审美、体制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意识,这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延伸,也是新时期大学生丰富和完善自我的要求。
(二)宏观大环境要求高校大学生管理注入人本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不仅对大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人本素质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基本人文思想,如应对竞争的思想、诚信思想、道德思想等等,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必然肩负起大学生培养的责任,这就要求人本教育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管理之中,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良好支持。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策略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人本管理理念。高等院校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作为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核心应该是学生。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指导方针,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它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
(二)以人为本,实现思维方式替代转换。以现代型思维替代传统型思维。知识经济、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摆脱传统经验型的模式。过去教育管理者单凭个人实践经验或权力影响,也许可以把一所学校和一校学生管理得很好。如今,不经过知识更新和智力重塑,即便是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都较高的教育管理专家,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增值与代谢,面对千变万化的新事物新问题,也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被淘汰。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事物、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适应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需要。其次,以开放型思维替代封闭型思维。素质教育是开放性的、力求发挥学生个性的教育,封闭时代高校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开放条件下已不适应“开放性”、“个性”的要求,某种程度讲有些甚至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有紧跟时代,牢牢掌握“育人”的中心要求,才能具有坚实的立足点。
(三)情感激励——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动力机制建构。情感激励,强调的是教师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当地激发和鼓励,促使消极情绪的减力转化为积极的增力,即保证情绪始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情感激励的宗旨在于消除学生的隔阂感、陌生感、恐惧感,为羞涩、沉默、怯懦的学生增强自信,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援助。适时适当,真挚隐蔽,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与经常性是情感激励的基本要点。情感激励的具体形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教师适时适当的言语、眼神、动作、表扬、批评、奖励、处罚等,均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传递与情感激励作用。
可以说,情感激励是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情感则直接影响情绪管理的效果。情绪管理的任何途径,均需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唯有使学生的态度染上情感色彩,方可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克服困难的信心。日常经验表明:当个体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个体悲伤、抑郁,對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则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因此,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必须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彼此热爱,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热情,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潜能,使认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
三、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定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立足以实际、以学生为本、不断的改革管理模式、转换思维,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才能不断创新学校学生的管理方法,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天志.人本管理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5,04:95-97.
[2]吴科.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大学教育,2013,06:91-92.
[3]霍泓.高校人本管理研究[D].沈阳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