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业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动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就业。创新创业在近几年也不断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但创新创业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业政策对创业的动机、技能、机会,甚至创业的成败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创业政策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改革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1998年至2020年为时间跨度,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25日,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政策为检索式,得到的检索结果经过删除通讯、书评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取1158篇文章。
从数据可知,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整体呈上升状态,其中在2016、2017年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与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关。
通过对CNKI 上的1000多篇文献进行整理,得出这些文献所涉及的关键如上图所示。除却与大学生创业政策相关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献研究的内容包含创业环境、对策、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这说明创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1.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演变
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以及由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开始。国内学者普遍将大学生创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2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创业政策尚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1、创业政策配合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而提出,鼓励大学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进行创业;2、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部分;3、由教育部发布高校推动实施;4、政策相对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配套措施。
2.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面临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都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创业政策运行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要低得多,而且创业成功率也远远不及,国际学生可到达20%,而我国平均水平只有2%。此外,我国的大学生创业领域局限于产业链的下端,高科技含量较少,这与国家所期许的“创新型国家”相去甚远。这与创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诸多波折不无关系。
2.1创业政策制定主体层次不清、权责错位
按照政策制定主体分类,总政策的制定主体应该是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承担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制定任务。但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定主体的层次性不够清晰,相关政府机构的职责分工不甚明确,有时甚至出现权责错位的现象。
2.2政策内容偏重失衡、不规范且缺乏针对性
第一,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突出财政金融支持,忽视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育等问题。我国大学生相关金融优惠扶持措施缺乏法律保障和有效实施;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基地孵化、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创业服务机制还没完善建立,政策分散且可操作性不够。第二,由于对“大学生”这个独特创业群体的特点重视不够,使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植范围仅限于小型、低科技创新、简单化的个体经营,惠及面较窄,且针对大學生创业项目的定位较低,把创业政策作为就业政策来认识和执行。
2.3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政策传播机制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相对单一,而且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系统宣传也不够充分,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政策了解不足,对政府优惠政策的精神解读不到位。二是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制定之后,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没有相关的监督机构,这容易使得大学生创业政策偏离预期的目标。
3.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优化路径
3.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专门的创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组织机构,如创业机构,创业法律法规的制定、政策的颁布、实施、监督以及创业社会团体的指导管理都有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另外,各级政府需要从整体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以构建相互协调的统一的创业政策体系。
3.2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创业教育政策方面,应转变教育观念,让创业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技能的培育。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改善贷款条件和审批手续。此外,政府也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利用民间资金来参与学生创业活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盘活社会闲置资金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改革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1998年至2020年为时间跨度,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25日,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政策为检索式,得到的检索结果经过删除通讯、书评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取1158篇文章。
从数据可知,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整体呈上升状态,其中在2016、2017年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与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关。
通过对CNKI 上的1000多篇文献进行整理,得出这些文献所涉及的关键如上图所示。除却与大学生创业政策相关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献研究的内容包含创业环境、对策、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这说明创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1.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演变
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以及由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开始。国内学者普遍将大学生创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2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创业政策尚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1、创业政策配合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而提出,鼓励大学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进行创业;2、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部分;3、由教育部发布高校推动实施;4、政策相对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配套措施。
2.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面临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都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创业政策运行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要低得多,而且创业成功率也远远不及,国际学生可到达20%,而我国平均水平只有2%。此外,我国的大学生创业领域局限于产业链的下端,高科技含量较少,这与国家所期许的“创新型国家”相去甚远。这与创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诸多波折不无关系。
2.1创业政策制定主体层次不清、权责错位
按照政策制定主体分类,总政策的制定主体应该是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承担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制定任务。但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制定主体的层次性不够清晰,相关政府机构的职责分工不甚明确,有时甚至出现权责错位的现象。
2.2政策内容偏重失衡、不规范且缺乏针对性
第一,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突出财政金融支持,忽视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育等问题。我国大学生相关金融优惠扶持措施缺乏法律保障和有效实施;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基地孵化、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创业服务机制还没完善建立,政策分散且可操作性不够。第二,由于对“大学生”这个独特创业群体的特点重视不够,使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扶植范围仅限于小型、低科技创新、简单化的个体经营,惠及面较窄,且针对大學生创业项目的定位较低,把创业政策作为就业政策来认识和执行。
2.3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政策传播机制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相对单一,而且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系统宣传也不够充分,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政策了解不足,对政府优惠政策的精神解读不到位。二是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制定之后,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没有相关的监督机构,这容易使得大学生创业政策偏离预期的目标。
3.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优化路径
3.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专门的创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组织机构,如创业机构,创业法律法规的制定、政策的颁布、实施、监督以及创业社会团体的指导管理都有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另外,各级政府需要从整体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以构建相互协调的统一的创业政策体系。
3.2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创业教育政策方面,应转变教育观念,让创业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技能的培育。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改善贷款条件和审批手续。此外,政府也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利用民间资金来参与学生创业活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盘活社会闲置资金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