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外科治疗的191例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SPSS 13.0对随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9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122例、63.9%),腹痛(77例、40.3%),腹胀(48例、25.1%)等.术后病理脂肪肉瘤75例(39.3%).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4例.完整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和剖腹探查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33、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手术切除是腹膜后恶件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完整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其他文献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该病起病于青春期,以长期排卵功能障碍、雄激素过多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在全球及中国其患病率均呈增高趋势,约为5%-10%.近年研究发现该病不仅存在生殖轴功能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乳房癌的发病率均明显增高。
期刊
目的 评价马来酸依那普利加用叶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在一农村社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到3个治疗组中,分别接受对照组(依那普利10 mg)、叶酸低剂量组(依那普利10 mg+叶酸0.4 mg)和高剂量组(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 mg)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随访,测
最近,加拿大学者Juurlink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使用罗格列酮与吡咯列酮相比,可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
期刊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2007年12月,54例患者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行外科手术治疗,男37例、女17例,年龄6~68(36±16)岁,体重27~83(60±14)kg.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orrow技术),其中3例患者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二次转机行左室流出道疏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肺动脉高压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等引起,其共同的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1]。
期刊
目的 探讨使用年龄≥55岁的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北京朝阳医院近年完成的19例供者年龄在55岁以上的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19例供者平均年龄58岁,肌酐清除率(Ccr)平均(81.7±2.2)ml/min;19例受者平均年龄34岁,血液透析时间平均4个月.移植肾术中常规0点穿刺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全部供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血肌酐术后1周
患者女,12岁,主因"反复嗜睡、视力下降3年,加重2 d"入院.患者2005年5月接种"乙型脑炎疫苗"10余天后出现乏力,随即相继出现频繁呕吐、低热、精神差、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4 d后效果差(具体诊治不详),5月中旬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后转至北京某医院,脑MRI:左小脑半球、蚓部,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基底节,胼胝体内散在分布多发异常信号。
期刊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反复惊醒、遗尿、多动、多汗等,偶可发生白天嗜睡.文献报道[2]:儿童的OSAHS的发病率1%~3%,单纯打鼾的发病率是20%。
期刊
2002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发展协商会达成的专家共识(Nail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中推荐重组干扰素α-2b或α-2a和三氮唑核苷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但对其剂量和如何合用未有充分比较.最近刊登在新英格兰医
期刊
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sepsis)是最近二十年来重症医学领域内最热门的话题.自1992年Bone等[1]提出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并清楚界定了SIRS-sepsis-severe sepsis-septic shock的概念及其关系之后,各国许多临床专业、特别是重症医学专业医师历经10年的时间,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