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委的成立,标志中国能源管理正式走向举国体制;能源“三驾马车”管理格局成型后,能否适应中国能源管理的需要
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再现“华丽阵容”。
1月下旬,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下称能源委)正式成立,其阵容出人意料的强大:主任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担纲,副主任由李克强副总理担任,21名委员由财政部、发改委、外交部等多部委的“一把手”构成。
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国家能源委员会是高层次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局是具体管理能源事物的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
能源委成立后,中国能源管理大致形成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驾马车”格局。能源委负责战略决策,能源局负责具体执行,能源局同时还归在发改委序列接受其管理。
能源无小事。摆在“三驾马车”面前的,是一道道攸关中国能源前景的艰难命题。
成立幕后
“这个机构重在议事、协调,部长们是不会去经办具体事情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2003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了50人编制的能源局,这一变革曾被业内寄予热望。可是,要靠50人来管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能源工业,几无可能。并且根本无法调动其他部委力量,涉及稍高级别合作时必须靠发改委出面。
“设立高级别的权威能源主管部门必不可少,大家的意见很统一。但是,具体怎么改革争议就太大了。”一位接近能源委的人士说道。
在酝酿“更高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之初,最先出现的建议是重建能源部,这一设想一度呼声颇高。但在征集专家意见过程中,原能源部的一位老部长出人意料地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发改委在这里,中国成立一个能源部,能发挥什么作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这位老部长在讨论中直言,能源工业的建设项目、产品价格都由发改委来确定,成立能源部没有上述权力就形同虚设,而这些权力发改委是不可能交给能源部的。
在讨论中,反对者们的意见逐步占据了上风。而在政府领导高层,对直接组建能源部方案也不是很支持,因为“变动太大”。由此,经过多次讨论和意见征求后,成立高层次能源议事协调机构的思路取代能源部设想。
“能源委本身不是工作机构,也不会去具体经办行业管理的事情。能源局扩大编制,但依然不脱离发改委序列,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涉及能源管理的权限也没有动。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能接受的安排。” 国家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2005年5月,国务院曾成立同样由总理“担纲”、部长“助阵”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公开资料显示,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在2005年6月2日和2006年4月20日召集过两次会议。有业内人士质疑,能源委的方案,会不会是此前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升级扩大版?
“其实并非如此,这里面是有‘玄机’的。”前述接近能源委的人士说道,新改革方案中能源委将下设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其具体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来承担,这跟此前的能源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发改委不一样。
该人士表示,设在能源局的能源委办公室作用很大,这样设置实际是加强了能源局的地位。能源局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走能源委办公室的路径,“直接送到总理面前”。遇到重大问题,总理可以召集能源委成员,上升到跨部门、跨领域的行动。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能源委办公室主任由现任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兼任;副主任由现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兼任,他同时还是21名委员之一。
“半个国务院”
能源委的成立,实际是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一并列入改革方案的国家能源局,已经在2008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三定方案确定编制为112人。
“现在成立能源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高世宪说,国家能源局运作一年多来,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相关的人员安排和权限整合都基本完成,这个时候进一步成立能源委的时机已经很成熟。
但是,能源委的超强阵容还是有些超出外界此前的预料。除了主任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主任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外,其他21名委员中,分别包括了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长谢旭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等多部委的负责人。
“基本上囊括了半个国务院。”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评论道。能源委不仅由总理亲自领衔,还加上了国务院几乎所有最重要部门的“一把手”。
“能源委成员涉及部门更多更全面,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管理领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中心主任、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能源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和军事问题,跨部门的人员构成显示了国家认识到要从战略全局来管理能源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给出的职责定位为: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林伯强认为,尤其是统筹协调这一项,能源委将来所发挥的作用应该会非常大。此前的能源局级别不够,不具备部际协调能力。成立能源委,目的就是充分加强各大部委的合作,避免各自为政。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能源委主要工作方式应会是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某些重大问题形成指导性意见,或者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后,紧急召集以调动各部门力量来做出应对。
能源委下一步
能源委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此前业界对中国能源管理机构设置的诟病。
长期关注能源管理体制变革的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家诚对《财经国家周刊》说:能源委负责研究拟定能源发展战略、审议重大问题,从制度设计上可以保障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具备前瞻性。
“三驾马车的管理格局基本能够适应中国当前的能源管理需求了,跟在机构改革之前大家的期望比较符合,也是在现实情况下兼顾各方要求的较好选择,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调整。”王家诚认为。
在这轮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中期望得到解决的分散管理、“五龙治水”问题,在能源委成立后能否得到根本解决,目前还有待观察。
部门掣肘如何解决也在期待中,比如,光伏上网电价的“拉锯战”即是一例。光伏产业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由于其成本高、技术新,实行上网电价补贴是业界期盼已久的扶持良策。但是,在2009年6月我国的第一个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敦煌10兆瓦项目开出1.09元/度的中标价后,光伏上网电价一直“难产”。
一位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光伏电价“难产”主要是由于发改委价格司和能源局的意见不统一。能源局希望以敦煌项目作为标杆来确定光伏电价,但价格司则倾向于定在1.15元/度。
“如果涉及能源管理的权限进一步向能源局集中,就能避免部门之间的拉锯战。”上述光伏企业高层表示。
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再现“华丽阵容”。
1月下旬,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下称能源委)正式成立,其阵容出人意料的强大:主任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担纲,副主任由李克强副总理担任,21名委员由财政部、发改委、外交部等多部委的“一把手”构成。
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国家能源委员会是高层次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局是具体管理能源事物的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
能源委成立后,中国能源管理大致形成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驾马车”格局。能源委负责战略决策,能源局负责具体执行,能源局同时还归在发改委序列接受其管理。
能源无小事。摆在“三驾马车”面前的,是一道道攸关中国能源前景的艰难命题。
成立幕后
“这个机构重在议事、协调,部长们是不会去经办具体事情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2003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了50人编制的能源局,这一变革曾被业内寄予热望。可是,要靠50人来管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能源工业,几无可能。并且根本无法调动其他部委力量,涉及稍高级别合作时必须靠发改委出面。
“设立高级别的权威能源主管部门必不可少,大家的意见很统一。但是,具体怎么改革争议就太大了。”一位接近能源委的人士说道。
在酝酿“更高一级”的能源管理机构之初,最先出现的建议是重建能源部,这一设想一度呼声颇高。但在征集专家意见过程中,原能源部的一位老部长出人意料地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发改委在这里,中国成立一个能源部,能发挥什么作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这位老部长在讨论中直言,能源工业的建设项目、产品价格都由发改委来确定,成立能源部没有上述权力就形同虚设,而这些权力发改委是不可能交给能源部的。
在讨论中,反对者们的意见逐步占据了上风。而在政府领导高层,对直接组建能源部方案也不是很支持,因为“变动太大”。由此,经过多次讨论和意见征求后,成立高层次能源议事协调机构的思路取代能源部设想。
“能源委本身不是工作机构,也不会去具体经办行业管理的事情。能源局扩大编制,但依然不脱离发改委序列,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涉及能源管理的权限也没有动。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能接受的安排。” 国家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2005年5月,国务院曾成立同样由总理“担纲”、部长“助阵”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公开资料显示,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在2005年6月2日和2006年4月20日召集过两次会议。有业内人士质疑,能源委的方案,会不会是此前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升级扩大版?
“其实并非如此,这里面是有‘玄机’的。”前述接近能源委的人士说道,新改革方案中能源委将下设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其具体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来承担,这跟此前的能源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发改委不一样。
该人士表示,设在能源局的能源委办公室作用很大,这样设置实际是加强了能源局的地位。能源局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走能源委办公室的路径,“直接送到总理面前”。遇到重大问题,总理可以召集能源委成员,上升到跨部门、跨领域的行动。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能源委办公室主任由现任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兼任;副主任由现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兼任,他同时还是21名委员之一。
“半个国务院”
能源委的成立,实际是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实。一并列入改革方案的国家能源局,已经在2008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三定方案确定编制为112人。
“现在成立能源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高世宪说,国家能源局运作一年多来,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相关的人员安排和权限整合都基本完成,这个时候进一步成立能源委的时机已经很成熟。
但是,能源委的超强阵容还是有些超出外界此前的预料。除了主任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主任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外,其他21名委员中,分别包括了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财政部长谢旭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等多部委的负责人。
“基本上囊括了半个国务院。”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评论道。能源委不仅由总理亲自领衔,还加上了国务院几乎所有最重要部门的“一把手”。
“能源委成员涉及部门更多更全面,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管理领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中心主任、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能源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和军事问题,跨部门的人员构成显示了国家认识到要从战略全局来管理能源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给出的职责定位为: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林伯强认为,尤其是统筹协调这一项,能源委将来所发挥的作用应该会非常大。此前的能源局级别不够,不具备部际协调能力。成立能源委,目的就是充分加强各大部委的合作,避免各自为政。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能源委主要工作方式应会是不定期召开会议,就某些重大问题形成指导性意见,或者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后,紧急召集以调动各部门力量来做出应对。
能源委下一步
能源委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此前业界对中国能源管理机构设置的诟病。
长期关注能源管理体制变革的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家诚对《财经国家周刊》说:能源委负责研究拟定能源发展战略、审议重大问题,从制度设计上可以保障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具备前瞻性。
“三驾马车的管理格局基本能够适应中国当前的能源管理需求了,跟在机构改革之前大家的期望比较符合,也是在现实情况下兼顾各方要求的较好选择,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调整。”王家诚认为。
在这轮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中期望得到解决的分散管理、“五龙治水”问题,在能源委成立后能否得到根本解决,目前还有待观察。
部门掣肘如何解决也在期待中,比如,光伏上网电价的“拉锯战”即是一例。光伏产业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由于其成本高、技术新,实行上网电价补贴是业界期盼已久的扶持良策。但是,在2009年6月我国的第一个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敦煌10兆瓦项目开出1.09元/度的中标价后,光伏上网电价一直“难产”。
一位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光伏电价“难产”主要是由于发改委价格司和能源局的意见不统一。能源局希望以敦煌项目作为标杆来确定光伏电价,但价格司则倾向于定在1.15元/度。
“如果涉及能源管理的权限进一步向能源局集中,就能避免部门之间的拉锯战。”上述光伏企业高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