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致命伤害时,当国家两部委决定把落后产能砍掉一半时……“散小乱杂”的重庆水泥行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联名上书
2009年6月9日,重庆水泥行业波澜骤起。九家企业联名上书市领导:为何渝办发(2008)353号文件成了一纸空文?
上书之因,是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了几个大型水泥生产项目,“这些项目违背了353号文件规定”。
2008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353):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九区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其他14个区县2009年12月31日前暂停核准。
九家企业较真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危机。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上书人之一赵化说,重庆一铁路项目招标,吸引十家水泥企业“火拼”,价格被杀得惨不忍睹。
2007—2009年,是重庆水泥行业的“大跃进”时代。
“三年间,我市共核准34条水泥生产线,到2012年,总产能将达8600万吨,而市场需求仅5400万吨。”市水泥协会会长马泽民说。
“高运输成本决定了水泥只是区域性产品,也就是说,多余的3200万吨产能将找不到下家。”马泽民说,“重庆将重蹈浙江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覆辙。”
2000—2005年,浙江水泥行业“大跃进”,恶性竞争造成全行业连年亏损,水泥价格之低,被称为全国“锅底”,其惨淡局面至今未有改观。
其实,市领导早已看出苗头。
2009年2月4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时任市长王鸿举说:“我市现有水泥企业产能已经过剩,但有的区县还在引进水泥企业,这种只求效益的短视行为,很可能拖垮现有水泥企业。”
但刹车并没踩住,一些区县引进水泥企业的行动并没停止。
“项目越批越多,再不呼吁,这个市场就毁了。”赵化说。
落后之殇
不仅仅是产能,另一切肤之痛是污染。
天险乌江,两岸绝壁,水急滩险,胜似三峡,曾被誉为“千里画廊”。
但千里画廊,早已遍体鳞伤。
“由于石灰石资源丰富,加上运输方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乌江两岸便出现了水泥厂。”马泽民说,这些水泥厂都很小,工艺落后,直接在两岸挖掘石灰石煅烧水泥,生产时浓烟滚滚。
路面是黑的,房屋是黑的,树是黑的,岩石是黑的,空气里弥漫着粉尘。有专家曾做过统计,沿岸居民每年人均承受的水泥粉尘超过10公斤。
污水顺着管道,甚至没有管道,沿着山崖流向乌江。
“我看到乌江时,惊讶其碧绿,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清的水,正准备喝,一当地人告诉我,这是三级水,不能喝。”环保作家哲夫说,“想到江边鱼庄吃鱼,结果又被告知,鱼被污染也不能吃。”
“一切都源于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的落后。”涪陵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志红说,乌江沿线水泥厂,不少还在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工艺。
工艺落后,造成乌江之殇。而乌江之殇,正是全市水泥污染的缩影。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的北碚沿岸景区、南岸区的南山风景区等地,都面临同样问题。
“截至2008年底,重庆水泥总产能为4000万吨,其中比较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仅为1960万吨,不足50%。”马泽民说,落后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规模小、能耗高、污染大——这是重庆水泥产业的另一致命伤。
与文件赛跑
巧合的是,在九家企业联名上书之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随即下发水泥产业指导意见:用三年时间,将全国六亿吨工艺落后的水泥产能淘汰出市场。
两部委联手出击,正是为了治理中国水泥产业两大顽疾: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
重庆100余家小水泥厂在劫难逃。
与其被淘汰出局,不如主动整合——市政府决定重新制订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2009年6月17日,黄奇帆(现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针对水泥企业上书报告作出批示:“此信反映的问题是确切的,重庆水泥产能过剩,不能再大规模扩张……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务必管好这件事,国土房管部门、环保部门也要启动闸门,不给新建水泥厂土地或环保空间,市政府金融办要控制新建水泥厂的贷款。”
7月9日,为落实黄奇帆的批示精神,市经信委牵头召开有规划、国土、环保、建委、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共商水泥产业整合大业。
7月中旬,市政府颁布《重庆工业2009—2012年发展目标及重点》,重申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九区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其他14个区县在年底前也不再核准,且所有水泥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
整合措施之果断,行动之迅速,全国罕见。该文件的出台,被市内外媒体称为“重庆水泥‘大跃进’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双核驱动
为完成整合大业,在此之前,市政府未雨绸缪,干了一件震动中国水泥业界的大事:促成拉法基和瑞安实现重组。
重庆水泥行业此前有两只老虎,其中一只是香港瑞安集团。
1995年,瑞安与重庆第二水泥厂合资组建腾辉特种水泥有限公司。2001年,腾辉收购重庆最大水泥厂地维水泥有限公司80%的股份后,又将合川水泥总厂揽入囊中,一举成为西南最大水泥生产商,占据重庆70%的市场。
另一只老虎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水泥巨头法国拉法基集团。
2002年,拉法基进军四川,在创建都江堰水泥厂后,又成功并购四川最大水泥企业双马集团,占领成都、川北及川南市场大部。2003年,拉法基与重庆水泥厂合资组建了重庆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占股70.59%,准备与瑞安展开市场争夺战。
两虎相争,必将对重庆势单力薄的100多家小水泥厂造成致命打击,水泥产业可能因此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转机出现在云南。
瑞安进军云南,收购了两家水泥企业,本想藉此巩固其西南霸主地位,但不曾想这是烫手山芋——两家水泥厂均采用落后的湿法工艺,人员需求量相当大,瑞安陷入巨额亏损。要想摆脱亏损,只有用干法生产代替湿法生产——这需要雄厚的技术、资金支持。
就在这个当口,重庆市政府果断出击,牵线搭桥,希望瑞安和拉法基进行重组。
一方亟须技术和资金,另一方亟须做大重庆市场,一拍即合的拉法基与瑞安,联合组建了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5%、45%。
拉法基瑞安由此一举跨入中国水泥行业前三强,奏响了重庆水泥行业大整合的序曲。
整合序曲
谭向阳埋着头,十分钟吃了两碗饭。因为太忙,他习惯了这样的吃饭速度。
谭向阳是永川拉法基瑞安项目负责人,他“哗哗”翻着《永川日报》,指着《拉法基瑞安永川生产线已投入800多万建设》的标题说:“永川水泥产業整合时代已来临。”
永川参天水泥有限公司是当地财税大户,也是有名的重污染企业,其立窑湿法生产工艺落后,属于国家明令限制的落后产能。长期以来,厂区附近粉尘满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拉法基瑞安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谭向阳说,拉法基瑞安投资七亿元,整合了参天公司。
“新厂采用国际领先的干法生产,废气排放浓度远低于重庆市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谭向阳说。
而今,没有想象中的烟尘弥漫,放眼望去,绿意盎然。若不是亲见,谁会把这样的地方跟水泥厂联系起来?
消化参天公司后,拉法基瑞安又把目标瞄准另外两家采用立窑湿法生产工艺的企业。“整合这两家企业后,拉法基瑞安在永川的年产能将超过50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占永川工业产值的10%。”谭向阳说,永川水泥产业“散小乱杂”的现象将被彻底改变,永川将蝶变为渝西第一建材基地。
“永川进行曲”,就这样拉开拉法基瑞安整合重庆水泥行业的序幕。
一两年后,待烽烟散尽,重庆水泥产业结构将得到高效调整,落后产能主导市场的历史将被改变。巴渝大地的水泥产业,将是另一番景象。
联名上书
2009年6月9日,重庆水泥行业波澜骤起。九家企业联名上书市领导:为何渝办发(2008)353号文件成了一纸空文?
上书之因,是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了几个大型水泥生产项目,“这些项目违背了353号文件规定”。
2008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353):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九区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其他14个区县2009年12月31日前暂停核准。
九家企业较真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危机。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上书人之一赵化说,重庆一铁路项目招标,吸引十家水泥企业“火拼”,价格被杀得惨不忍睹。
2007—2009年,是重庆水泥行业的“大跃进”时代。
“三年间,我市共核准34条水泥生产线,到2012年,总产能将达8600万吨,而市场需求仅5400万吨。”市水泥协会会长马泽民说。
“高运输成本决定了水泥只是区域性产品,也就是说,多余的3200万吨产能将找不到下家。”马泽民说,“重庆将重蹈浙江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覆辙。”
2000—2005年,浙江水泥行业“大跃进”,恶性竞争造成全行业连年亏损,水泥价格之低,被称为全国“锅底”,其惨淡局面至今未有改观。
其实,市领导早已看出苗头。
2009年2月4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时任市长王鸿举说:“我市现有水泥企业产能已经过剩,但有的区县还在引进水泥企业,这种只求效益的短视行为,很可能拖垮现有水泥企业。”
但刹车并没踩住,一些区县引进水泥企业的行动并没停止。
“项目越批越多,再不呼吁,这个市场就毁了。”赵化说。
落后之殇
不仅仅是产能,另一切肤之痛是污染。
天险乌江,两岸绝壁,水急滩险,胜似三峡,曾被誉为“千里画廊”。
但千里画廊,早已遍体鳞伤。
“由于石灰石资源丰富,加上运输方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乌江两岸便出现了水泥厂。”马泽民说,这些水泥厂都很小,工艺落后,直接在两岸挖掘石灰石煅烧水泥,生产时浓烟滚滚。
路面是黑的,房屋是黑的,树是黑的,岩石是黑的,空气里弥漫着粉尘。有专家曾做过统计,沿岸居民每年人均承受的水泥粉尘超过10公斤。
污水顺着管道,甚至没有管道,沿着山崖流向乌江。
“我看到乌江时,惊讶其碧绿,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清的水,正准备喝,一当地人告诉我,这是三级水,不能喝。”环保作家哲夫说,“想到江边鱼庄吃鱼,结果又被告知,鱼被污染也不能吃。”
“一切都源于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的落后。”涪陵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志红说,乌江沿线水泥厂,不少还在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工艺。
工艺落后,造成乌江之殇。而乌江之殇,正是全市水泥污染的缩影。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的北碚沿岸景区、南岸区的南山风景区等地,都面临同样问题。
“截至2008年底,重庆水泥总产能为4000万吨,其中比较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仅为1960万吨,不足50%。”马泽民说,落后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规模小、能耗高、污染大——这是重庆水泥产业的另一致命伤。
与文件赛跑
巧合的是,在九家企业联名上书之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随即下发水泥产业指导意见:用三年时间,将全国六亿吨工艺落后的水泥产能淘汰出市场。
两部委联手出击,正是为了治理中国水泥产业两大顽疾: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
重庆100余家小水泥厂在劫难逃。
与其被淘汰出局,不如主动整合——市政府决定重新制订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2009年6月17日,黄奇帆(现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针对水泥企业上书报告作出批示:“此信反映的问题是确切的,重庆水泥产能过剩,不能再大规模扩张……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务必管好这件事,国土房管部门、环保部门也要启动闸门,不给新建水泥厂土地或环保空间,市政府金融办要控制新建水泥厂的贷款。”
7月9日,为落实黄奇帆的批示精神,市经信委牵头召开有规划、国土、环保、建委、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共商水泥产业整合大业。
7月中旬,市政府颁布《重庆工业2009—2012年发展目标及重点》,重申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主城九区不再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其他14个区县在年底前也不再核准,且所有水泥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
整合措施之果断,行动之迅速,全国罕见。该文件的出台,被市内外媒体称为“重庆水泥‘大跃进’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双核驱动
为完成整合大业,在此之前,市政府未雨绸缪,干了一件震动中国水泥业界的大事:促成拉法基和瑞安实现重组。
重庆水泥行业此前有两只老虎,其中一只是香港瑞安集团。
1995年,瑞安与重庆第二水泥厂合资组建腾辉特种水泥有限公司。2001年,腾辉收购重庆最大水泥厂地维水泥有限公司80%的股份后,又将合川水泥总厂揽入囊中,一举成为西南最大水泥生产商,占据重庆70%的市场。
另一只老虎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水泥巨头法国拉法基集团。
2002年,拉法基进军四川,在创建都江堰水泥厂后,又成功并购四川最大水泥企业双马集团,占领成都、川北及川南市场大部。2003年,拉法基与重庆水泥厂合资组建了重庆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占股70.59%,准备与瑞安展开市场争夺战。
两虎相争,必将对重庆势单力薄的100多家小水泥厂造成致命打击,水泥产业可能因此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转机出现在云南。
瑞安进军云南,收购了两家水泥企业,本想藉此巩固其西南霸主地位,但不曾想这是烫手山芋——两家水泥厂均采用落后的湿法工艺,人员需求量相当大,瑞安陷入巨额亏损。要想摆脱亏损,只有用干法生产代替湿法生产——这需要雄厚的技术、资金支持。
就在这个当口,重庆市政府果断出击,牵线搭桥,希望瑞安和拉法基进行重组。
一方亟须技术和资金,另一方亟须做大重庆市场,一拍即合的拉法基与瑞安,联合组建了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5%、45%。
拉法基瑞安由此一举跨入中国水泥行业前三强,奏响了重庆水泥行业大整合的序曲。
整合序曲
谭向阳埋着头,十分钟吃了两碗饭。因为太忙,他习惯了这样的吃饭速度。
谭向阳是永川拉法基瑞安项目负责人,他“哗哗”翻着《永川日报》,指着《拉法基瑞安永川生产线已投入800多万建设》的标题说:“永川水泥产業整合时代已来临。”
永川参天水泥有限公司是当地财税大户,也是有名的重污染企业,其立窑湿法生产工艺落后,属于国家明令限制的落后产能。长期以来,厂区附近粉尘满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拉法基瑞安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谭向阳说,拉法基瑞安投资七亿元,整合了参天公司。
“新厂采用国际领先的干法生产,废气排放浓度远低于重庆市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谭向阳说。
而今,没有想象中的烟尘弥漫,放眼望去,绿意盎然。若不是亲见,谁会把这样的地方跟水泥厂联系起来?
消化参天公司后,拉法基瑞安又把目标瞄准另外两家采用立窑湿法生产工艺的企业。“整合这两家企业后,拉法基瑞安在永川的年产能将超过50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占永川工业产值的10%。”谭向阳说,永川水泥产业“散小乱杂”的现象将被彻底改变,永川将蝶变为渝西第一建材基地。
“永川进行曲”,就这样拉开拉法基瑞安整合重庆水泥行业的序幕。
一两年后,待烽烟散尽,重庆水泥产业结构将得到高效调整,落后产能主导市场的历史将被改变。巴渝大地的水泥产业,将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