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唢呐是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唢呐的发展进程中,一些民间习俗也流传广泛,唢呐至今依旧在应用,演奏技巧之一是循环换气,此技巧普遍存在于全国范围内。唢呐可以循环换气的便利条件为气盘的存在,这一技巧应用到民间习俗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乐趣。本文对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给对唢呐感兴趣的人带来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产生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唢呐的演奏中,循环换气的应用特别广泛。这一技术被祖祖辈辈的民间艺人所传承。要想将唢呐的技术掌握好,就必须熟悉循环换气的技巧,对于循环换气的演奏方法,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比如鼓腮换气法、超长音节法、憋气换音法等等。随着我国唢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刘勇老师的著作《中国唢呐艺术研究》中,依据循环换气的舌技巧,对唢呐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对于唢呐的理论知识以及人们对唢呐的认识,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同,并为唢呐的发展以及演奏技巧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唢呐循环换气技巧的产生与发展做出研究,着重从历史层面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对唢呐循环换气的民间习俗做出准确的定位
  对于唢呐演奏技巧的产生,最初是源于民间礼俗以及唢呐艺术的发展,唢呐的演奏技巧是以民间礼俗为基础才得以产生并继续发展起来的。唢呐在运用民间礼俗的发展进程中,同时继承传统的乐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唢呐想要表达出传统乐曲的曲调,就需要对演奏技巧进行改革,这样唢呐在演奏礼俗乐曲时,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相应的曲调。笔者在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多用于乡间的葬礼中。在运用唢呐进行戏曲演奏时,需要进行换气的动作,乐手可以用鼻子进行唢呐的演奏,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也能演奏得非常好。因此从这样的情况看,唢呐的演奏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在对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研究,要先对其有明确的定位,然后要对唢呐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从唢呐的外形来看,因为造型的特别,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循环换气的技巧。
  民间的礼俗是可以很好地培养唢呐艺人,不仅能给唢呐演奏者提供经济来源,还能给演奏者提供展示艺术的平台。因此对于唢呐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以及对传统乐曲的继承,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包括了紧跟时代步伐的进步。
  二、唢呐的独特外形决定了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
  (一)唢呐气盘的作用
  大家可能比较了解唢呐的形态特征,唢呐的组成结构里包括哨片、气盘、木管、铜芯、喇叭碗等五部分,哨片的作用是吹唢呐的人可以利用其发出声音,同时通过气盘控制曲调。气盘的作用是使吹唢呐的人更好地利用双唇发力,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缓解嘴唇的疲劳并通过气盘的控制,对口唇的动作进行调整,更流畅地控制曲调。我国著名的刘勇教授在《中国唢呐艺术研究》中提出了气盘在唢呐循环换气中的作用。吹唢呐的人借助气盘,在一呼一吸之间,不影响曲调的同时,实现唢呐的循环换气。循环换气法是唢呐演奏所具有的独特方法,这取决于唢呐的本身结构有关,即使其它乐器能利用到这种循环换气法,但是没有这种特殊的结构,也演奏不出好的曲调,达不到好的效果。比如对于管子这种乐器,没有气盘这种辅助结构,管子的哨音需要很好地控制,所以,一旦控制不好,运用循环换气的方法,演奏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二)唢呐与其它乐器在循环换气法上有一致性
  唢呐是由喇嘛发展而来的一种外来乐器,在古代,唢呐在我国的应用相当广泛,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其它场合,都可以有唢呐的演奏。在唢呐的演奏过程中,演奏技巧主要是借鉴了喇叭等其它乐器,根据唢呐自身的结构特点,从中摸索,慢慢尝试,逐渐发现循环换气的方法更适合唢呐的演奏。不只有唢呐,比如像管子、喇叭都需要循环换气这种演奏方法。因此,在循环换气的演奏方法上,唢呐与其它乐器一样,正因为这样的特性,即使是外来的乐器,唢呐也可以根据原有乐器的演奏方法,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演奏技巧。
  (三)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发展研究
  唢呐本不是我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国人的重视,并因此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唢呐在我国的乐器当中,是一种比较独立的乐器,对于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的发展。主要是以“娱乐”为核心,重点是突出了“乐”的重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才是其与民间礼俗的关键因素。
  唢呐是在金朝时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就是循环换气的技巧。隋唐时代,我国的礼乐文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唢呐的在礼乐中的应用变得非常广法,从而促进了唢呐循环换气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如今通过翻看隋唐时期的一部分历史画卷可以得出,唢呐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在那个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关于唢呐的记载有民间的,也有宫廷的。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我国封建文化的发展,唢呐在祭祀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人们对唢呐循环换气演奏的技巧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唢呐的流行,不论是民间的艺人,还是宫廷内的乐师,都深入研究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由此唢呐有效用到民间更多的习俗当中,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唢呐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逐渐消失,从此,唢呐单纯地成为了民间的习俗,在正式的场合中,唢呐很难登上舞台了。
  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缺乏对唢呐的专门课程,即便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也缺少对唢呐循环换气技巧的了解,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能够传承下来,都是民间艺人的功劳,民间艺人对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巨大改善,通过改变传统的鼓腮换气方式,在换气时使颈部、咽部以及下颌肌肉共同收缩的方式,实现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这样的循环换气方式,能更好地隐藏演奏者的技巧问题,使唢呐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对于唢呐循环换气的的产生与发展,将鼓吹乐与唢呐相结合,体现了唢呐在历史上的整体发展脉络。对于唢呐循环换气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上过程,通过对唢呐循环换气技巧的分析研究,得出,对外来的乐器要想得到好得发展与传承,必须可以技术上进行更新改革,重视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
  三、总结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唢呐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产生和发展,着重介绍了唢呐的自身结构及其历史发展,详细的分析研究,对唢呐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明确了循环换气法在唢呐演奏中的重要性。根据唢呐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低,人们对民间艺术不再重视,唢呐的演奏也不例外,因此,嗩呐的演奏只是出现在民间礼俗中,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深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对于唢呐这一乐器的未来发展,要对传统的演奏技巧进行改进更新,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让我国的传统乐器更好地发展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冯千勇.唢呐演奏艺术特色的赏析研究[J].北方音乐, 2019,39(7):34,40.
  [2]冯千勇.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6):43-44.
  [3]杨姝.浅谈青山桥唢呐的演奏技法及其独特之处[J].艺术评鉴,2018(21):43-44.
  [4]高晓鹏.唢呐曲《一枝花》的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 2019(9):8-9.
  [5]张强.唢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分析[J].艺术评鉴, 2019(6):51-52.
  作者简介:曹亚飞(1994—),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人,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唢呐。
其他文献
冰箱用久了,就会变成“电老虎”,不知不觉就“吞”掉许多电。其实,只要用的方法对,冰箱也能很省电。
<正> 原发性脑出血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是指出血后脑组织破坏发生水肿,脑功能紊乱和失调,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一段时间,一般历时1~2周,也有人主张应是3~4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制约因素较多,既有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也有工作和思想方法问题;既有事业费不足的困难,也有财力分散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往往相互关联。这就
<正> 在此主要讨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应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主,最好以CT所见出血的部位和血肿置多少作为参考。一般
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和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癌性狭窄34例,显效10例,良效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证明其为上消化道晚期癌性梗阻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两种疗法互补,可提高
“十一五”期间,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宜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
前不久,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民进中央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雷洁琼同志逝世,享年106岁。斯人已去。人们在表达
<正> 自1985年11月至1990年5月,我们在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施行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91例,效果满意。在门脉高压症情况下,长期置于胸腔的残脾将发生什么变化?未见有文献
一个健康人一生需要摄取约60吨的食物。我们一方面要从这些食物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素,来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必须预防一些有害的因素诱发疾病。
本文报告9例少见的尿毒症并上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内镜可见稍高于周围粘膜、不易剥离的白班,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二者并治可迅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