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尽心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精彩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受到熏陶,可以使用有趣的故事感染学生,可以在课堂拓展中升华教育,最终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关键词]国学教育精彩导入经典诵读故事感染拓展升华
“国学”这个概念早已有之,当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很多人在很多的场合提到“国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对语文学科来讲,“国学教育”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积累,教师应该扎扎实实,采取浸润式教学方法。
一、国学教育,在精彩导入中激趣
国学教育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我们将“国学”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随机展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诗、词、歌、赋是我国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学样式,在小学教育中,如果初次接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改变传统课堂导入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的兴趣。
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我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同时板书课题,先写出“七律”两个汉字,转身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律’,什么是‘七律’吗?”学生没有接触过,或者只是背诵过,不了解这种问题,因此,孩子们面面相觑,没有举手发言的,我顺势告诉学生:“‘七律’是一种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都由8行组成,每句古诗都是7个汉字,一般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这时候,学生已经对“七律”有所了解了,但是我没有停下来,继续讲道:“在七言律诗中,除了押韵的要求,还有声调的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讲的就是声调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阅读中会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导入,改变了首先介绍诗人,或者介绍背景的一贯做法,而是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对“律”“七律”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于古诗字数、行数、押韵、声律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明白“国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值得探究。
二、国学教育,在经典诵读中熏陶
《论语》是传诵最广的国学经典之一,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各方面,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弟子规》又名《训蒙文》,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经典之作,为清朝康熙年问的秀才李毓秀所作,作品展示了对弟子的要求,包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一些行为规范。
我在国学教育实践中,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读好书,背好书”的意义,在学期初和读书节期间,先后两次进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经典,就如同与大师交流,其次,利用好晨读前十分钟,我每天晨读前十分钟,让班干部领读《论语》《弟子规》,每天阅读、背诵一段,教育学生“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再次,评选“书香少年”,展示读书背诵风采,学期初制定了检查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背诵活动深入,助推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背诵兴趣,在读书节期间评选出班级“书香少年”。
三、国学教育,在有趣故事中感染
在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中,有无数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采用不同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珍珠,我们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1.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我读书,我快乐》,让学生走进历史故事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后,我利用练习设计第五题“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我安排学生,阅读《史记》少儿读本,查找历史故事,走进历史故事,享受读书的乐趣,《我读书,我快乐》安排的是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介绍了上自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262个历史故事,包括屈原、司马迁、诸葛亮、刘备、郑和、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深入阅读,走近历史名人,享受阅读的快乐。
2.结合《月光启蒙》的教学,把学生带进神话故事的乐园
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光启蒙》中讲到“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时,前面使用的是省略号,于是,我提问:妈妈们都会给孩子讲述哪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哪些神话故事会让我们“沉浸在如水的夜色中”呢?学生在小组成员相互提示后略作思考,讲述了《精卫填海》《狗吃太阳》《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弈射日》《吴刚伐桂》等有趣的故事,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仿佛已经穿越到那美好的时代。
四、国学教育,在课堂拓展中升华
国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艰巨浩大,小学语文课堂只能承载很小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也只能呈现“国学”知识的一星半点,作为教师,要把教材变“厚”,使教材尽量多承载一些内容,我主要从古诗词的拓展入手,升华国学教育。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追捕蝴蝶、嬉戏玩耍的生动情景,“急走”“追”“寻”几个动作,再现了儿童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因为古诗讲述的是儿童的生活,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就趁机拓展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夜书所见》《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闲居初夏午睡起》《观游鱼》,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时,仿佛自己也走进作者的生活,与诗人同乐。
总之,国学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细抓实,才会有好的效果,借用崔峦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解它(指“国学”),才会鉴赏它;鉴赏它,才会更加热爱它;热爱它,才会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国学教育精彩导入经典诵读故事感染拓展升华
“国学”这个概念早已有之,当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很多人在很多的场合提到“国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对语文学科来讲,“国学教育”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积累,教师应该扎扎实实,采取浸润式教学方法。
一、国学教育,在精彩导入中激趣
国学教育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我们将“国学”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随机展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诗、词、歌、赋是我国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学样式,在小学教育中,如果初次接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改变传统课堂导入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的兴趣。
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我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同时板书课题,先写出“七律”两个汉字,转身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律’,什么是‘七律’吗?”学生没有接触过,或者只是背诵过,不了解这种问题,因此,孩子们面面相觑,没有举手发言的,我顺势告诉学生:“‘七律’是一种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都由8行组成,每句古诗都是7个汉字,一般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这时候,学生已经对“七律”有所了解了,但是我没有停下来,继续讲道:“在七言律诗中,除了押韵的要求,还有声调的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讲的就是声调的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阅读中会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导入,改变了首先介绍诗人,或者介绍背景的一贯做法,而是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对“律”“七律”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于古诗字数、行数、押韵、声律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明白“国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值得探究。
二、国学教育,在经典诵读中熏陶
《论语》是传诵最广的国学经典之一,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各方面,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弟子规》又名《训蒙文》,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经典之作,为清朝康熙年问的秀才李毓秀所作,作品展示了对弟子的要求,包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一些行为规范。
我在国学教育实践中,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读好书,背好书”的意义,在学期初和读书节期间,先后两次进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经典,就如同与大师交流,其次,利用好晨读前十分钟,我每天晨读前十分钟,让班干部领读《论语》《弟子规》,每天阅读、背诵一段,教育学生“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再次,评选“书香少年”,展示读书背诵风采,学期初制定了检查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背诵活动深入,助推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背诵兴趣,在读书节期间评选出班级“书香少年”。
三、国学教育,在有趣故事中感染
在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中,有无数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采用不同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珍珠,我们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1.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我读书,我快乐》,让学生走进历史故事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后,我利用练习设计第五题“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我安排学生,阅读《史记》少儿读本,查找历史故事,走进历史故事,享受读书的乐趣,《我读书,我快乐》安排的是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介绍了上自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262个历史故事,包括屈原、司马迁、诸葛亮、刘备、郑和、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深入阅读,走近历史名人,享受阅读的快乐。
2.结合《月光启蒙》的教学,把学生带进神话故事的乐园
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月光启蒙》中讲到“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时,前面使用的是省略号,于是,我提问:妈妈们都会给孩子讲述哪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哪些神话故事会让我们“沉浸在如水的夜色中”呢?学生在小组成员相互提示后略作思考,讲述了《精卫填海》《狗吃太阳》《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弈射日》《吴刚伐桂》等有趣的故事,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仿佛已经穿越到那美好的时代。
四、国学教育,在课堂拓展中升华
国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艰巨浩大,小学语文课堂只能承载很小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也只能呈现“国学”知识的一星半点,作为教师,要把教材变“厚”,使教材尽量多承载一些内容,我主要从古诗词的拓展入手,升华国学教育。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追捕蝴蝶、嬉戏玩耍的生动情景,“急走”“追”“寻”几个动作,再现了儿童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因为古诗讲述的是儿童的生活,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就趁机拓展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夜书所见》《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闲居初夏午睡起》《观游鱼》,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时,仿佛自己也走进作者的生活,与诗人同乐。
总之,国学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抓细抓实,才会有好的效果,借用崔峦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解它(指“国学”),才会鉴赏它;鉴赏它,才会更加热爱它;热爱它,才会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