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时节,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七道江村的几十座温室大棚整齐地“驻守”在田野里。走进崔由波家的蔬菜大棚,泥土的芳香裹挟着植物的清新扑面而来,豆角舒展着肥厚的枝蔓向上攀爬,地垅沟里种的茼蒿也正是一片葱绿。
43 岁的崔由波麻利地采摘着蔬菜,一边儿擦着脸上的汗,一边儿跟记者不停地唠着:“这里种的都是无公害蔬菜。如今大棚种无公害蔬菜收入高,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以前我们温室总投资1.87 亿元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2013年7月10日在秦安正式签约。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供鲜菇7200 吨,产值9720 万元,同时可生产有机肥1700 吨,经济效益约4000 万元。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符合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每日“一荤一菌一素”健康食谱。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年销售收入超过1200 亿元。秦安县现有林果种植面积80多万亩(5.3 公顷),大量的果树枝条和树叶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该县及周边目前有大型鸡、牛、羊养殖场数十家,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发酵原料。在利用废弃果树枝条及畜禽粪便生产蘑菇后,可以生产出有机果蔬,可有效提升当地果蔬种植户的市场竞争力。由陇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这一项目,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可变废为宝、绿色生产,市场前景广阔。
■来源:《甘肃日报》都是用木头搭的,现在全都换成钢筋水泥的了。”
要想提稳百姓的“菜篮子”,就要有放心的“菜园子”。自2009年开始,浑江区先后投入资金1.9 亿元,建成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 个,通过认证并获得使用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的产品50 个。棚膜经济也已步入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共有棚膜面积8000 亩(533 公顷),新建棚室1800 亩(360 公顷)。数据的背后是浑江区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真实写照。
浑江区对基地内的农户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载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环节落实情况及检测结果,坚决杜绝违禁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内销售和使用,引导菜农多施用有机肥。
同时,依托城市中心地带的区域优势,浑江区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基地建设和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邀请吉林农大和省蔬菜研究院的专家参与温室大棚的规划和设计。引进130多个蔬菜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30~40 个品种进行推广。
积极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专业协会 基地 农户”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在建设大镜沟蔬菜基地过程中,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浑江区引进立信有机食品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利用零农残技术发展肉牛养殖-沼气-棚膜蔬菜种植的循环生产模式,开发乡村旅游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
在市区一家超市的一间白色屋子,明亮的大玻璃窗上标着“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站工作人员李丽娜正在屋子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她周围是检测台、检测仪、储物架、水池、电脑等各种检测器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六价铬是否超标,金针菇中的二氧化硫、以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这都是李丽娜日常检测的项目。
为确保“菜篮子”最后一个环节——销售的安全,2013年,浑江区政府投入80余万元,在全区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及4 个镇和8 个大型商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
随着浑江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浑江决策者和实施者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浑江区六道江镇东村,中天生态园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早已果实成熟的季节。藤架上盘绕的黄瓜、苦瓜鲜翠欲滴;半空中垂挂着观赏南瓜、葫芦玲珑可人;还有来自南方的各种果树让人目不暇接、果香扑鼻。在专门为儿童开辟的采摘园里,一群孩子像蝴蝶一样欢快地在田埂间嬉戏,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引得更多游人驻足。
生态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种植了多种无公害果蔬,利用温室、大棚、陆地采摘三种方式,打造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远离都市喧闹的乐园。该园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为传统农业向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探索出新路子。
从去年开始,浑江区就利用在浑江干流建拦河闸蓄水灌溉的有利契机,对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布局。计划用3 年时间把浑江区建成集绿色、科技、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项目总占地一万多亩,按功能划分为“棚膜蔬菜种植示范园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净菜加工及物流区”三个分区。园区规划建设日光温室2000 栋、大棚3000 栋,项目建成后年产将实现综合产值5.25 亿元。
“这几年,政府经常向我们普及无公害蔬菜安全用药、保护土地的知识,还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队伍。”崔由波告诉记者,他们这些耕作在“菜园子”里的人,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们种植的所有蔬菜都能达到更高的标准。
来源:《吉林日报》
43 岁的崔由波麻利地采摘着蔬菜,一边儿擦着脸上的汗,一边儿跟记者不停地唠着:“这里种的都是无公害蔬菜。如今大棚种无公害蔬菜收入高,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以前我们温室总投资1.87 亿元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2013年7月10日在秦安正式签约。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供鲜菇7200 吨,产值9720 万元,同时可生产有机肥1700 吨,经济效益约4000 万元。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符合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每日“一荤一菌一素”健康食谱。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年销售收入超过1200 亿元。秦安县现有林果种植面积80多万亩(5.3 公顷),大量的果树枝条和树叶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该县及周边目前有大型鸡、牛、羊养殖场数十家,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发酵原料。在利用废弃果树枝条及畜禽粪便生产蘑菇后,可以生产出有机果蔬,可有效提升当地果蔬种植户的市场竞争力。由陇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这一项目,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可变废为宝、绿色生产,市场前景广阔。
■来源:《甘肃日报》都是用木头搭的,现在全都换成钢筋水泥的了。”
要想提稳百姓的“菜篮子”,就要有放心的“菜园子”。自2009年开始,浑江区先后投入资金1.9 亿元,建成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 个,通过认证并获得使用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的产品50 个。棚膜经济也已步入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共有棚膜面积8000 亩(533 公顷),新建棚室1800 亩(360 公顷)。数据的背后是浑江区致力于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真实写照。
浑江区对基地内的农户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载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环节落实情况及检测结果,坚决杜绝违禁农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内销售和使用,引导菜农多施用有机肥。
同时,依托城市中心地带的区域优势,浑江区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基地建设和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邀请吉林农大和省蔬菜研究院的专家参与温室大棚的规划和设计。引进130多个蔬菜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30~40 个品种进行推广。
积极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专业协会 基地 农户”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在建设大镜沟蔬菜基地过程中,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浑江区引进立信有机食品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利用零农残技术发展肉牛养殖-沼气-棚膜蔬菜种植的循环生产模式,开发乡村旅游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
在市区一家超市的一间白色屋子,明亮的大玻璃窗上标着“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站工作人员李丽娜正在屋子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她周围是检测台、检测仪、储物架、水池、电脑等各种检测器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六价铬是否超标,金针菇中的二氧化硫、以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这都是李丽娜日常检测的项目。
为确保“菜篮子”最后一个环节——销售的安全,2013年,浑江区政府投入80余万元,在全区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及4 个镇和8 个大型商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
随着浑江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浑江决策者和实施者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浑江区六道江镇东村,中天生态园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早已果实成熟的季节。藤架上盘绕的黄瓜、苦瓜鲜翠欲滴;半空中垂挂着观赏南瓜、葫芦玲珑可人;还有来自南方的各种果树让人目不暇接、果香扑鼻。在专门为儿童开辟的采摘园里,一群孩子像蝴蝶一样欢快地在田埂间嬉戏,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引得更多游人驻足。
生态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种植了多种无公害果蔬,利用温室、大棚、陆地采摘三种方式,打造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远离都市喧闹的乐园。该园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为传统农业向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探索出新路子。
从去年开始,浑江区就利用在浑江干流建拦河闸蓄水灌溉的有利契机,对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布局。计划用3 年时间把浑江区建成集绿色、科技、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项目总占地一万多亩,按功能划分为“棚膜蔬菜种植示范园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净菜加工及物流区”三个分区。园区规划建设日光温室2000 栋、大棚3000 栋,项目建成后年产将实现综合产值5.25 亿元。
“这几年,政府经常向我们普及无公害蔬菜安全用药、保护土地的知识,还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队伍。”崔由波告诉记者,他们这些耕作在“菜园子”里的人,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们种植的所有蔬菜都能达到更高的标准。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