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端境遇中的抉择
谁知道纯净的世界会突然日月无光,谁知道温馨的时刻会突然扭曲变形,谁知道映照教师形象的背景,突然会变得如此惨烈、间不容发!但是这些平时奉献青春、奉献才华的教师,在巨大的灾难降临时,没有任何迟疑,奉献了唯一可以奉献的血肉之躯。
不必重复那一串串揪心的数字,不必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具体场景。只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淡忘,在那个山崩地裂的瞬间,没有人组织,更没有人命令,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无视死亡的吞噬,本能一般,用自己的躯体为周围的学生支撑起生的希望:
——谭千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张开双臂趴在桌上,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护着的学生却安然无恙;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师,跪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依然存活的学生,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汤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教师,两只胳膊下各夹着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她的身体冰冷了,但被她护住的几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
——杜正香,平武县南坝小学教师,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横梁下的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
那一刻,身躯是他们的唯一。
那一刻,他们断然决定了不再传授知识。
那一刻,仍然拷问着我们的记忆。
那一刻,让我们背负起新的寻找和反思。
在那样的时刻,人的第一反应根本无法依照什么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也容不得任何犹豫,任何的盘算、谋划都来不及,我们的教师,甚至连他们挚爱的亲人和孩子也许只是在心里一闪就过去了,而正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唯一指令,让他们舍身取义——说不尽的教职之大义。
真的,在大地震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个体与自然大灾难的抗争甚至微不足道;但是不论什么时候,人类思想的天空都可以是广阔的,人类精神的拼搏都可以是高贵的。于是,当夺命的混凝土楼板、横梁和墙体无情地向着正在上课的师生砸落时,教师们共同的姿势——伸展双臂,尽可能用身体护住学生——迅速定格为中华民族师德的一个图腾,也震撼着人类的历史。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殉难的教师们,就像曾经翱翔于青青校园的大天使,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停止了自己的飞翔,而把生的希望,送给了自己谆谆教导过的小天使。
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从此永远闪耀在校园的上空,也让我们历史的天空闪耀起新的人性光辉。
而活着的教师们面对着从未想到过的家破人亡,同样作出了伟大、令人荡气回肠的抉择。他们纷纷忍住自己丧失至亲的巨大悲恸,轻轻拭去学生脸颊的泪水,鼓励受伤的学生笑对人生和未来,而个人汇成江河的血泪,却只能在心底无声奔流。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把个人的一切伤恸埋在心底、转而用微笑安慰别人更坚强的人?这该是一种怎样深入骨髓的坚韧和顽强、智慧和勇敢!
走过汶川、北川、青川,走过什邡、绵竹、彭州等极重灾区,这样的教师太多,这样的英雄太多。人们汇流成河的每一颗晶莹泪水里,都闪耀着一位教师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和感动。
或许一切都是因为,只要学生们还在,我们民族就仍然保有传承的血脉;只要教育在继续前进,我们民族就仍然前途光明!
天使身后的清贫
在我们的传统中,教师这个职业向来都是清贫的代名词,无庸讳言,到今天这个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作为西部山区的教师,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很多遇难教师更可以被称为清贫的典型。生前,他们的收入不高,却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在一心一意教书的同时,要承受沉重的物质生活的压力。而在他们身后,其家庭境况又能如何?让我们看看震区两个普通的例子。
聚源中学的刘林秀老师在地震来临时指挥班上的学生逃生,自己默默留在了最后。但是她身后的故事却让活着的同事无不为之落泪。作为新毕业的大学生,刘林秀每月只有八百多元的工资,却一个月拿出600元钱养活父母、妹妹一家四口人,并且骗他们说自己每月收入1200元,自己留一半。
据与刘林秀住在一起的高二年级女同学回忆说,她们经常在宿舍看见刘老师吃饭,只有饭,没有菜,有时候会有一点豆腐乳,刘老师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同学们说,她们问过刘老师一次,她说她喜欢豆腐乳,很香的,还让她们尝尝。
再如杨继老师,他教的班级的物理成绩不仅是聚源中学的第一,在整个都江堰市也经常排第一。他处世很低调,不争名,不争利,乐于助人,和同事的关系都非常好。杨老师平时生活很节俭,一直没有手机,也没有小灵通。他们家住在离聚源镇十几公里的乡下,不管刮风下雨他都是骑他那辆破自行车到学校上班,从来不迟到;晚上下了晚自习,又打着手电筒,骑那辆破自行车回家……杨老师家里上面有老人,下面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儿子,妻子身体也不好。
“5
谁知道纯净的世界会突然日月无光,谁知道温馨的时刻会突然扭曲变形,谁知道映照教师形象的背景,突然会变得如此惨烈、间不容发!但是这些平时奉献青春、奉献才华的教师,在巨大的灾难降临时,没有任何迟疑,奉献了唯一可以奉献的血肉之躯。
不必重复那一串串揪心的数字,不必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具体场景。只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淡忘,在那个山崩地裂的瞬间,没有人组织,更没有人命令,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无视死亡的吞噬,本能一般,用自己的躯体为周围的学生支撑起生的希望:
——谭千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张开双臂趴在桌上,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护着的学生却安然无恙;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师,跪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依然存活的学生,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汤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教师,两只胳膊下各夹着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她的身体冰冷了,但被她护住的几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
——杜正香,平武县南坝小学教师,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横梁下的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
那一刻,身躯是他们的唯一。
那一刻,他们断然决定了不再传授知识。
那一刻,仍然拷问着我们的记忆。
那一刻,让我们背负起新的寻找和反思。
在那样的时刻,人的第一反应根本无法依照什么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也容不得任何犹豫,任何的盘算、谋划都来不及,我们的教师,甚至连他们挚爱的亲人和孩子也许只是在心里一闪就过去了,而正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唯一指令,让他们舍身取义——说不尽的教职之大义。
真的,在大地震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个体与自然大灾难的抗争甚至微不足道;但是不论什么时候,人类思想的天空都可以是广阔的,人类精神的拼搏都可以是高贵的。于是,当夺命的混凝土楼板、横梁和墙体无情地向着正在上课的师生砸落时,教师们共同的姿势——伸展双臂,尽可能用身体护住学生——迅速定格为中华民族师德的一个图腾,也震撼着人类的历史。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殉难的教师们,就像曾经翱翔于青青校园的大天使,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停止了自己的飞翔,而把生的希望,送给了自己谆谆教导过的小天使。
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从此永远闪耀在校园的上空,也让我们历史的天空闪耀起新的人性光辉。
而活着的教师们面对着从未想到过的家破人亡,同样作出了伟大、令人荡气回肠的抉择。他们纷纷忍住自己丧失至亲的巨大悲恸,轻轻拭去学生脸颊的泪水,鼓励受伤的学生笑对人生和未来,而个人汇成江河的血泪,却只能在心底无声奔流。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把个人的一切伤恸埋在心底、转而用微笑安慰别人更坚强的人?这该是一种怎样深入骨髓的坚韧和顽强、智慧和勇敢!
走过汶川、北川、青川,走过什邡、绵竹、彭州等极重灾区,这样的教师太多,这样的英雄太多。人们汇流成河的每一颗晶莹泪水里,都闪耀着一位教师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和感动。
或许一切都是因为,只要学生们还在,我们民族就仍然保有传承的血脉;只要教育在继续前进,我们民族就仍然前途光明!
天使身后的清贫
在我们的传统中,教师这个职业向来都是清贫的代名词,无庸讳言,到今天这个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作为西部山区的教师,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很多遇难教师更可以被称为清贫的典型。生前,他们的收入不高,却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在一心一意教书的同时,要承受沉重的物质生活的压力。而在他们身后,其家庭境况又能如何?让我们看看震区两个普通的例子。
聚源中学的刘林秀老师在地震来临时指挥班上的学生逃生,自己默默留在了最后。但是她身后的故事却让活着的同事无不为之落泪。作为新毕业的大学生,刘林秀每月只有八百多元的工资,却一个月拿出600元钱养活父母、妹妹一家四口人,并且骗他们说自己每月收入1200元,自己留一半。
据与刘林秀住在一起的高二年级女同学回忆说,她们经常在宿舍看见刘老师吃饭,只有饭,没有菜,有时候会有一点豆腐乳,刘老师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同学们说,她们问过刘老师一次,她说她喜欢豆腐乳,很香的,还让她们尝尝。
再如杨继老师,他教的班级的物理成绩不仅是聚源中学的第一,在整个都江堰市也经常排第一。他处世很低调,不争名,不争利,乐于助人,和同事的关系都非常好。杨老师平时生活很节俭,一直没有手机,也没有小灵通。他们家住在离聚源镇十几公里的乡下,不管刮风下雨他都是骑他那辆破自行车到学校上班,从来不迟到;晚上下了晚自习,又打着手电筒,骑那辆破自行车回家……杨老师家里上面有老人,下面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儿子,妻子身体也不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