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平等以及阶层分化等问题以新的形式呈现,部分英美学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其中一个尝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基于当代形势的解读与重构。通观英美学者最近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构架内重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做法进行反思、批判,并试图恢复团结、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活充足等价值准则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作用;第二,追根溯源,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哲学传统以及西方主流政治理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1世纪以来英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平等以及阶层分化等问题以新的形式呈现,部分英美学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其中一个尝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基于当代形势的解读与重构。通观英美学者最近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构架内重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做法进行反思、批判,并试图恢复团结、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活充足等价值准则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作用;第二,追根溯源,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哲学传统以及西方主流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寻找更加坚实和清晰的理论基础;第三,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事实—价值”关系问题,克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之间的矛盾,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方法论基础。
其他文献
提高国际规则话语权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规则话语权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国际规则话语主体意识、话语利益意识和话语交互意识尤为关键。国际规则话语主体意识是话语主体自觉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话语身份的自我定位及话语意愿的实现能力上。利益构成国际规则话语的实质性内容,重视规则话语利益意识,就要坚持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结合的话语利益意识,这是提高我国国际规则话语权的根本途径。规则话语交互意识体现了交互主体关系意识,蕴含着深刻的话语民主观,提高我国国际规则话
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方法论,是卢卡奇的重要思想。这一解读包含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只要坚持马克思的方法,就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第二,这一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第三,唯物辩证法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中,主体与容体的关系是它的中心问题,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四,唯物辩证法对社会历史的理解突出它的总体性,把它看作永远处在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整体。上述思想包含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不少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误解。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读既是他对落后国家匈牙利,也是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中央编译局编译出版日期:2019年12月定价:23.00元《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继《哲学的贫困》之后又一篇批判蒲鲁东主义的力作。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蒲鲁东主义的反动特性,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同蒲鲁东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解决住宅短缺问题的方案,并依据唯物史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住宅短缺这类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有关“回到康德,还是回到黑格尔”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争论近来再次成为热点,这些争论或许表明学界目前尚未在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方法上达成共识。本文从历史和生存的基本处境出发讨论了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相互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关联,并从生存与存在(或真理)之间深度纠缠和悖论的方面讨论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深度关联和耦合。这些分析显示,“回到康德,还是回到黑格尔”的争论可能是由外在的观念之争引起的;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回到生存与存在之间的深度纠缠和关联,这是思想本身的问题,也是倡导生存分析的依据所在。生存分析是研究马克思哲学甚或哲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的“共同体”概念大致包括两方面内涵,即作为Gemeinschaft的“共同体”和作为Gemeinwesen的“共同体”。与汉译“共同体”概念相对照,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中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表述“共同体”时使用的德文词主要有Gemeinschaft(Communaute)、Gemeinwesen Gemeinschaftlich和Gemeinschaftlichkeit o对这些概念作语义分析,并就其在中文版中的不同译法作比较研究,可以
金融问题已经极大地改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当前的生存状态,这使金融虚拟化问题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方位梳理金融虚拟化问题的研究能够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虚拟资本问题的考察仍然雄踞金融问题认识的高峰。但是,马克思之后,人们越发关注金融的垄断属性,而对金融的虚拟属性的考察显得薄弱和不足。要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达到其服务人类而非敌视人类的目的,亟须从“范畴发现史”和“范畴本质规定”两个层面深刻把握《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范畴,以得出深刻的、整体的和全面的认识。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探索金融发展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劳动理论重要性的上升,哈特与内格里的“情感劳动”概念成为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该概念与女性主义理论之间张力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升温。通过梳理哈特与内格里“情感劳动”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本文回顾了意大利自治论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情感劳动理论的早期实践,以及美国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情感劳动理论的前期研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哈特与内格里的“情感劳动”概念延伸了女性主义对情感、再生产、劳动与性别分工等的探讨,有助于开展对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的全新批判,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基础描述了“平等权利”的历史诞生,并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平等权利主张的道德内涵进行阐发和评价,还以历史演进为基础预测了平等权利的真正实现和最终超越。与“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者”的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道德论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局限于审视道德观念的历史视角而放弃规范性判断,而是对不同历史阶段及不同阶级的道德观念进行阐释和评价;也没有用最高历史阶段的超道德标准否定此前的一切道德观念,而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原则予以阶段性的肯定。这为当前建构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提供了可能和方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马尔库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探析。虽然关于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一对资本与精神对立的人类境遇的主题追问这个轴心原则来看,我们的研究是不够的。实际上,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其精神实质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延续,即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如何追求经济基础之上政治的新形式和哲学的最高境界的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他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杰出理论家。此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的创新与理
恩格斯在马克思遗稿的基础上编辑《资本论》第3卷时指出资本主义最腐朽的地方是抛开生产、单纯借助货币进行社会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在此背景下,废除货币是否具有可能性?首先,通过分析早期社会主义者欧文、傅立叶和魏特林在实践中为废除货币而进行的尝试,表明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础上消灭货币是不可能的;其次,马克思在批判早期社会主义者和经济学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而完备的货币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货币危机不是局部危机,而是整个生产方式内在缺陷的表征;最后,本文简要分析了马克思如何设想一个没有货币的未来社会,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