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努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农业化发展。”城乡融合、城乡和谐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而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的基本路径。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对促进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意义
■ 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速度。
就业门槛较低。特色产业集群一般是基于地方优势资源而构建起来的,在这些区域,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对需求劳动力的企业来讲,其发展之初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太高,需要的是大量熟练工人,无需很高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从劳动力供给方看,选择并进入这类企业的农民工一般是就地转换职业者,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工还是兼职身份,对工资水平、各种福利待遇要求一般也不高。所以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比较顺利地进入特色产业集群中就业。
企业发展及就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首先,特色产业集群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从而导致集群内企业数量激增,产品的产销量迅速提高,进而促进了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次,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以及由联合而产生的更大的需求,将会带动生产要素市场、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增加就业人口提供了可能;再次,行业部门的增加和扩大必然产生对人口的拉力,而随着人口的逐渐集中,又会带动当地的房地产、餐饮、商业、旅馆、金融、教育培训、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集群越发达,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大,而且集群内的就业岗位会随着集群的扩大有倍增的特点,这就是特色产业集群就业的乘数效应。
■ 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扩张有助于推动城多之间的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和城多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互动、城乡融合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特色产业集群正是实现城乡互动和城乡融合的载体,这是由特色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扩张性决定的。
特色产业集群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这种专业化不仅使得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企业与周边环境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促进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化分包。
产业集群对区域外的投资者有强烈的磁场效应。由于产业集群具有低进入壁垒、高生产性预期,因而对区域外企业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到此投资创业。投资的增加、企业的不断集聚,不仅使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并逐步向农村进一步延伸,使域内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特色产业集群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深度城市化
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城市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深度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以往“城市病”的问题就在于城市拉力不足、农村推力过大、产业缺乏支撑力。而特色产业集群是立足地方特有资源,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看,具有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尤其是特色产业集群内部比外部企业往往更熟悉相关技术、先进设备供应等市场信息,并且知识、技能、经验和最佳生产经营模式能很快在该地区中迅速传播,从而提高集群企业和各类机构的创造力,形成区域创新系统。集群内网络化的组织机构通过互相学习、建立信任并不断积累知识,构成一个学习型区域。而这种学习型区域对于创新思路、提高和使用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可见,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从而实现深度城市化的目标。
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原则
北京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围绕优势资源或产品,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千方百计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以市县域经济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特色强县”、“特色强区”战略,努力做好特色产业、农村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城乡互动和城乡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遵循以下原则:
■ 突出特色原则
北京各区县必须依据各地的区位、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企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生产特色产品,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基础。虽然特色产品并不是特色产业集群,但是特色产品生产是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因此,北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应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林果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当地优势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抓好一至二个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布局,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的布局。
■ 市场导向原则
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农特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农特产品品牌企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及时满足其合理的资金需求,优先推荐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和农特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优质农特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创造一批品牌产品。大兴、顺义、通州、房山等平原和浅山区,水土资源相对丰富,可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特色农产品品种,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将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色农产品转化为当地的主导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农产品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利用北京地区的技术优势,发展籽种业等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观的种植业。门头沟、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区县作为生态涵养区,可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些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将特色农产品和观光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发展。
■ 特色统筹原则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避免特色雷同,发挥区域性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乡特色发展,加快农村特色开发,促进城乡特色共同繁荣。要注重城乡特色互动,延长特色产业链条,逐步扩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分拆或外包大型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延伸产业链条到各县城甚至乡镇,扩大特色产业集群空间,通过产业合作实现城乡合作,促进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联合与合作,这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北京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
■ 政府扶持原则
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发展予以指导和管理,在税收、金融、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加快北京县域制造业的发展是提升其城市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在打造北京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打破行政界限,确立整体发展观念,统筹全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质量,积极创新,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低水平竞争。
北京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 选择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从物质形态上看,特色产业群应突出地表现为产品具有“名、特、优、新”等特点,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换代,持续具有“特色”,实现产品系列化,最终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以满足某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种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如大兴的西瓜。因此,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首先要发展特色产品,以特色产品来体现。
■ 围绕特色产业群的特色产品展开研发生产及服务
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特色产品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化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具有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区域内部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协调的、强有力的、有利于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的系列性产业价值链。
■ 以特有资源的科学转化为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抓住特有资源,深化科学转化。这里所指的特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景观、特有产品等。由于北京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所以,不同地区的地域性越强的自然资源就越容易形成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进而形成以自然资源为特色内容的产业集群。
■ 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
特色产业集群是关联性极强的区域经济。对内部而言,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成内部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环境。从外部看,区域经济主体包括各部门、各机构、各单位在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选择,准确定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发挥区域经济的功能。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对促进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意义
■ 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速度。
就业门槛较低。特色产业集群一般是基于地方优势资源而构建起来的,在这些区域,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对需求劳动力的企业来讲,其发展之初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太高,需要的是大量熟练工人,无需很高的知识和技术要求。从劳动力供给方看,选择并进入这类企业的农民工一般是就地转换职业者,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工还是兼职身份,对工资水平、各种福利待遇要求一般也不高。所以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可以比较顺利地进入特色产业集群中就业。
企业发展及就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首先,特色产业集群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从而导致集群内企业数量激增,产品的产销量迅速提高,进而促进了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其次,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以及由联合而产生的更大的需求,将会带动生产要素市场、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增加就业人口提供了可能;再次,行业部门的增加和扩大必然产生对人口的拉力,而随着人口的逐渐集中,又会带动当地的房地产、餐饮、商业、旅馆、金融、教育培训、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集群越发达,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大,而且集群内的就业岗位会随着集群的扩大有倍增的特点,这就是特色产业集群就业的乘数效应。
■ 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扩张有助于推动城多之间的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和城多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互动、城乡融合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特色产业集群正是实现城乡互动和城乡融合的载体,这是由特色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扩张性决定的。
特色产业集群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这种专业化不仅使得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企业与周边环境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促进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化分包。
产业集群对区域外的投资者有强烈的磁场效应。由于产业集群具有低进入壁垒、高生产性预期,因而对区域外企业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到此投资创业。投资的增加、企业的不断集聚,不仅使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并逐步向农村进一步延伸,使域内农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特色产业集群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深度城市化
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城市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深度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以往“城市病”的问题就在于城市拉力不足、农村推力过大、产业缺乏支撑力。而特色产业集群是立足地方特有资源,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看,具有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尤其是特色产业集群内部比外部企业往往更熟悉相关技术、先进设备供应等市场信息,并且知识、技能、经验和最佳生产经营模式能很快在该地区中迅速传播,从而提高集群企业和各类机构的创造力,形成区域创新系统。集群内网络化的组织机构通过互相学习、建立信任并不断积累知识,构成一个学习型区域。而这种学习型区域对于创新思路、提高和使用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可见,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从而实现深度城市化的目标。
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原则
北京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围绕优势资源或产品,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千方百计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以市县域经济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特色强县”、“特色强区”战略,努力做好特色产业、农村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城乡互动和城乡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应遵循以下原则:
■ 突出特色原则
北京各区县必须依据各地的区位、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企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生产特色产品,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基础。虽然特色产品并不是特色产业集群,但是特色产品生产是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因此,北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应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林果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当地优势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抓好一至二个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布局,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的布局。
■ 市场导向原则
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农特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农特产品品牌企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及时满足其合理的资金需求,优先推荐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和农特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优质农特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创造一批品牌产品。大兴、顺义、通州、房山等平原和浅山区,水土资源相对丰富,可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特色农产品品种,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将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色农产品转化为当地的主导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农产品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利用北京地区的技术优势,发展籽种业等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可观的种植业。门头沟、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区县作为生态涵养区,可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些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将特色农产品和观光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发展。
■ 特色统筹原则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避免特色雷同,发挥区域性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乡特色发展,加快农村特色开发,促进城乡特色共同繁荣。要注重城乡特色互动,延长特色产业链条,逐步扩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分拆或外包大型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延伸产业链条到各县城甚至乡镇,扩大特色产业集群空间,通过产业合作实现城乡合作,促进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联合与合作,这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北京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
■ 政府扶持原则
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发展予以指导和管理,在税收、金融、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加快北京县域制造业的发展是提升其城市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在打造北京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打破行政界限,确立整体发展观念,统筹全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质量,积极创新,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低水平竞争。
北京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 选择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从物质形态上看,特色产业群应突出地表现为产品具有“名、特、优、新”等特点,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换代,持续具有“特色”,实现产品系列化,最终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以满足某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种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如大兴的西瓜。因此,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首先要发展特色产品,以特色产品来体现。
■ 围绕特色产业群的特色产品展开研发生产及服务
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特色产品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化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形成独具优势的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具有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区域内部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协调的、强有力的、有利于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的系列性产业价值链。
■ 以特有资源的科学转化为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抓住特有资源,深化科学转化。这里所指的特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景观、特有产品等。由于北京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所以,不同地区的地域性越强的自然资源就越容易形成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进而形成以自然资源为特色内容的产业集群。
■ 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
特色产业集群是关联性极强的区域经济。对内部而言,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成内部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环境。从外部看,区域经济主体包括各部门、各机构、各单位在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选择,准确定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发挥区域经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