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很难满足新课堂的需求,在此新教育大环境下,任务分析教学法在课堂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任务分析教学理论、任务分析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各阐述。
关键词:任务分析;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中职教学安排中数学教学比重下降,学生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再结合数学本身的学习特点,对理解、记忆和推理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因此数学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就相对困难且枯燥,久而久之会产生学习兴趣低等现象。中职数学为职业教育所服务,相对普高数学,更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中职数学的教学需求。近些年兴起的任务分析教学从最终结果倒推每一步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构建教学框架,提高效率,因此将任务分析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任务分析教学方法
(一)任务分析内容
任务分析对学习类型、学习层次、以及学习类型与学习条件之间的正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学习类型可分为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劳动技能学习等,而学习层次则分为简单规则学习和高规则学习,而学习类型的不同也对学习条件存在强烈影响。
(二)任务分析目的
利用任務分析教学的特点,尝试对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明确达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各层目标要求,并由此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分析应用
(一)分析中职生的起点能力
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后,原来的习惯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新环境下学习,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应先对学生的整体数学学科认知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选择与学生整体认知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初中,学生们已经了解了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能够解决在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那么在教授中职阶段三角函数的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对三角函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相关的情景问题,吸引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别,加快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分析终点目标
中职数学和普高数学的终点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思想之外,需要考虑高考的影响因素,属于选拔性教育。而中职学校情况则不同,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选择就业,因此数学学习应以专业为核心,以就业为方向,属于应用性教育。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选择参加技能高考,继续升学,那么数学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部分,扮演的角色就不单纯是应用性教育了,同时也具有选拔性教育的性质,因此中职教学的终点目标应具有应用性与选拔性双重属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终点目标的导向功能,使学生从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向有明确目标、有合理计划的状态发展。
(三)分析使能目标
使能目标是指为了达到终点目标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了合理构建中职数学学科的知识脉络,我们在对使能目标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使用你想推理的方法,即先确定终点目标,然后分析构成终点目标的子目标有哪些,每一个子目标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再对每一子目标逐级逆推,直至起点能力。而开始实际教学时,则是从起点能力开始,先完成所有初级子目标,接着再完成所有后一层的子目标,逐层递进,直到终点目标,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四)分析支持性条件
支持性条件是指保障终点目标能够实现的具有支持性的条件,即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学生达成上一层目标过程中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例如兴趣、动机、意志、情感、认知策略以及语言等。这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对中职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对知识点有兴趣的学生,会自发对需要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学习效率非常高,相反,学习效率则明显低很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添加学生感兴的元素,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发投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由此,我们可发现对学生进行支持性条件分析虽然不是达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要素,但是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正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成为教学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任务分析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能够明确教学目的,并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到一层层的任务目标中,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红丹.运用“任务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与体会[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0,33(10):73-75.
[2]郑成生.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31):56-58
关键词:任务分析;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中职教学安排中数学教学比重下降,学生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再结合数学本身的学习特点,对理解、记忆和推理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因此数学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就相对困难且枯燥,久而久之会产生学习兴趣低等现象。中职数学为职业教育所服务,相对普高数学,更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中职数学的教学需求。近些年兴起的任务分析教学从最终结果倒推每一步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构建教学框架,提高效率,因此将任务分析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任务分析教学方法
(一)任务分析内容
任务分析对学习类型、学习层次、以及学习类型与学习条件之间的正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学习类型可分为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学习、劳动技能学习等,而学习层次则分为简单规则学习和高规则学习,而学习类型的不同也对学习条件存在强烈影响。
(二)任务分析目的
利用任務分析教学的特点,尝试对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明确达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各层目标要求,并由此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分析应用
(一)分析中职生的起点能力
学生进入到新的环境后,原来的习惯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新环境下学习,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应先对学生的整体数学学科认知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选择与学生整体认知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初中,学生们已经了解了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能够解决在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那么在教授中职阶段三角函数的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对三角函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相关的情景问题,吸引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别,加快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分析终点目标
中职数学和普高数学的终点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思想之外,需要考虑高考的影响因素,属于选拔性教育。而中职学校情况则不同,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选择就业,因此数学学习应以专业为核心,以就业为方向,属于应用性教育。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选择参加技能高考,继续升学,那么数学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一部分,扮演的角色就不单纯是应用性教育了,同时也具有选拔性教育的性质,因此中职教学的终点目标应具有应用性与选拔性双重属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终点目标的导向功能,使学生从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向有明确目标、有合理计划的状态发展。
(三)分析使能目标
使能目标是指为了达到终点目标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了合理构建中职数学学科的知识脉络,我们在对使能目标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使用你想推理的方法,即先确定终点目标,然后分析构成终点目标的子目标有哪些,每一个子目标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再对每一子目标逐级逆推,直至起点能力。而开始实际教学时,则是从起点能力开始,先完成所有初级子目标,接着再完成所有后一层的子目标,逐层递进,直到终点目标,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四)分析支持性条件
支持性条件是指保障终点目标能够实现的具有支持性的条件,即除了知识与技能之外,学生达成上一层目标过程中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例如兴趣、动机、意志、情感、认知策略以及语言等。这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对中职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对知识点有兴趣的学生,会自发对需要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学习效率非常高,相反,学习效率则明显低很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添加学生感兴的元素,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发投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由此,我们可发现对学生进行支持性条件分析虽然不是达成高一级能力的组成要素,但是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正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成为教学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任务分析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能够明确教学目的,并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到一层层的任务目标中,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红丹.运用“任务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与体会[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0,33(10):73-75.
[2]郑成生.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