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ri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是环境监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石河子大学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对环境监测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和优化,通过优化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作者简介:杨乐(1980-),女,河南南阳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讲师;张凤华(1970-),女,山东邹县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环境监测”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2-0082-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促使了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实际结合,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1-2]实践教学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逐渐脱离理论教学而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监测是各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各相关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它由环境监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课程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两部分。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训练环境分析检测与监测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身参加环境监测实践,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感性认识,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一、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环境监测”是石河子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002年以前,没有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课程性质、地位和要求,2005年以后针对环境监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环境监测”实验课程18学时,课程实习1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环境监测”实验课程36学时,实践教学内容都占到课程理论内容的50%以上,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和监测工作的一般程序有深刻的了解,但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还未独立成课,仍然是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因而不能制订多维化的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实训,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环境监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原国家教委开始组织实施“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使其在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搭建广阔的平台。2008年,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进行学生课程需求调研以后,教研组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环境监测”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突出了环境监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单独开设了“环境监测实验课”32学时和“环境监测实习”3天,构建了完整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
  二、根据专业背景和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按照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条件和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背景,安排不同实验教学内容。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考虑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已具备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学习《土壤植物理化分析》实验课程已经具备了土壤环境分析技能,因而该专业环境监测实验内容主要以水、空气和噪声监测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比如水质监测除常规物理化学指标之外,增加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实验,让学生具备全面分析环境要素的能力。
  对于不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基本操作训练和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如“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从天平、玻璃仪器、滴定管等基本仪器的使用到试剂溶液的配置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3]再以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拓展,室内实验分析与室外监测相结合,以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和噪声监测为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这一系统的监测实训,既巩固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基本操作技术系统地贯穿起来用于实际工作中。[4]
  三、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实训
  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是指在教师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具体以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环境监测高素质人才。[5]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校内实训教学
  针对环境监测课程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设置的教学实践环节和学时不同,设置不同实践模式,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如对于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实训分两部分进行,在实验课中主要针对不同监测方法和手段、数据处理进行的综合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测试方法,为进行课程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学实习环节,我们一改以前“参观—总结”的“走马观花”式的模式,联系校内实际情况,开展校内空气和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园空气质量和噪声状况监测中,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去校园的各个监测点作调查,然后再汇总调查结果,一起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监测方案,通过与教师的讨论完善监测方案;在监测过程中,分工合作,相互帮助,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完成了从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布点取样、样品保存与前处理、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及综合评价全过程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SO2、NO2、TSP项目的采样、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报表填写等基本技能,掌握大气环境监测和噪声监测的全过程工作程序。同时学生了解了常规监测仪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基本维护方法,能独立正确使用大气采样器、噪声声级计、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仪器设备,使学生具备了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实验环节,为了达到相同的教学要求,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分析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型实验,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形成从基础训练到培养综合能力的新实验体系。由指导教师指定“监测任务—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监测方案设计(指导老师审核)—采样分析准备—实地勘察—优化布点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室内分析—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的模式。[6]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全面训练学生的目的,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研究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联合环境监测站,完善实训教学环节
  学生的动手能力要达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实训教学需要完善的实训基地,要求实践性教学必须放在社会真实环境中进行,而校内实习、实验、实训课不可能完全模拟成真实的社会环境,[5]为此我们联合石河子市环境监测站实作为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学生通过在环境监测站的综合业务管理室、环境应急监测中心、环境测试中心、污染源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室内环境监测室等各部门轮流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熟悉了各部门日常工作,对水体、土壤、大气和噪声等各环境要素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完全适应环境监测单位的需求和岗位的需要。
  通过对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环节的跟踪、考核和优化,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和创业计划项目并获得优异成绩。其中,2010年8月,石河子大学“西部绿舟”团队的“土壤改良剂研发与推广”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首届“中国富强社会创业奖励计划”优胜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高校分享中国富强基金会共计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种子基金。2011年7月,“西部绿舟”团队又一次获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团体第一名。另一部分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开始做教师的科研助手,开拓思路和提高个人研究能力,形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田瑛,丰妍.基于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8(5):41-43.
  [2]何承,曾文兴.基于国家精品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9):55-57.
  [3]杨乐,王开勇,庞玮,等.环境监测课程体系的优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1-82.
  [4]陈穗玲,谢文彪,曹小安,等.环境监测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J].广东化工,2008,35(5):129-131.
  [5]张春琴.大学生分层教育中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报,2007,(5):111-114.
  [6]杨乐,王开勇,庞玮,等.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7-178.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北京选拔百名“科技北京”领军人才  3月26日,北京市科委正式启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12年申报选拔工作。入选领军人才的科研人员不仅将优先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还将优先获得经费支持。2010年启动的“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計划利用10年时间,通过科技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百名科研水平一流、管理能力突出、成果国际前沿、能够引领和促进新兴学
期刊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其吸引力高低则直接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市属市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通过问卷调查,着眼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重新审视了学校目前的校园
期刊
摘要:就当前电力职业技术教育中职工培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适时调整教学思路、理清培训目标、明确教学需求,以适应电网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加强和改进电力职工培训教学,实现职工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的再次提高与拔高。  关键词:职工培训;教学思路;培训目标;人才培养;教法   作者简介:陈德俊(1963-),男,河南通许人,河南电力技师学院输配电技术部,首席高级讲师。(河南郑州450051)黄
期刊
摘要:充分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见解,细致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流程,从通道建设、培训、积分、使用、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入手,并辅以工具和实例,为各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及员工本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操作流程;通道  作者简介:朱玉玲(1975-),女,黑龙江鸡西人,大唐鸡西第二热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经济师。(黑龙江鸡西15
期刊
摘要:工科专业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强,对于没有生产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把握种类繁多的工艺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凭借其生动性、共享性、交互性、时效性和个性化等优势受到师生的青睐。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网络教学为对象,提出了传统网络媒体培养基础素养、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深化应用知识、新兴网络媒体拓展综合素质相结合的
期刊
摘要:通过对班级实施管理,高校班主任成为连接学校与学生最有效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从高校班主任自身塑造的视角出发,阐述加强班主任自身塑造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班主任的自身塑造,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力。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自身塑造;效力  作者简介:李含霜(1971-),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07)梁
期刊
摘要:论述了应用型本科“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内容处理、学习方法引导、学习兴趣激发及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许少娟(1981-),女,山东莱阳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王鲁云(1959-),男,辽宁大连人,
期刊
摘要: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福州电业局全力致力于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将兼职教师培训和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级供电公司,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素质,有效促进
期刊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变电仿真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现隶属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基地从1996年第一套变电站模型投入教学培训以来,坚持以“为电力企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把握发展机遇,积极跟踪电力企业与社会人才发展战略与需求,目前已成为具备变电站运行、调试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生产准备培训、在岗培训、验证培训、反事故演习和技术比赛、技能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何正确地管理员工,使其发挥最大潜力为企业创造财富,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企业员工现状、企业员工管理的误区,总结了完整的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技巧。  关键词:企业员工;管理;技巧  作者简介:姜涛(196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刘家峡水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赵锦添(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