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靠自己去飞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却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梦想和努力。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现孩子,培养孩子适合社会的心灵与体魄,并努力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本文摘自该书。
  
   我们无权安排孩子的未来,也无权干涉别人的选择,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标,他只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才是幸福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瞬间的成功只是阶段性的
  
   一个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四项大奖的13岁女孩,在她学琴的童年时期,曾经3年挨了400多记耳光。打她的是她父亲,目的是为了她好,逼她学琴,结果是她成功了。幸好是成功了,父亲也就没有被追究是否违法,反而到处传经送宝(尽管他送的宝也受到不少人质疑)。
   许多教育孩子的故事都是在孩子终于获得某个胜利时戛然而止。这个胜利通常是获得某项比赛大奖,或者进入某个著名学府,或者得到著名人物的青睐。
   这就像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终于嫁给了王子,成了王后。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以后呢?以后是漫长的一生!戴安娜当年嫁给查尔斯的时候,也是像灰姑娘变王后一样辉煌,让人羡慕。但是最后的结局呢?戴妃死了,王子又娶了老情人。
   任何浪漫和美妙都挡不住时间的侵蚀,一个人的一生,要在他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才会正式落幕,其余时候都只不过是在行进之中,剧情的发展谁也不能预料。
   家长处心积虑,孤注一掷,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欢乐而换来的所谓成功,其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许在那一刻,闪光灯放大了它的辉煌,鲜花放大了它的美丽,仿佛这就是成功了,家长就有资格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了。“未来”通常都会被展望得一片光明,仿佛未来必然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但是且慢,世界上当初有两个超级大国,现在只剩了一个,哪有什么绝对的胜利!就一个人来说,一辈子的时间可能比一个国家的寿命还长,要经历太多的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漫长人生,还是要一天一天过的。
   在瞬间的成功之后,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琐碎的人生,由你自己去过。
  
  优秀的孩子更要平和
  
   从报上看到一个北大的研究生,因为压力太大,对前途绝望,竟然离校出走,生死不明,害得他爹妈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满京城找。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普通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北大的研究生,那么优秀,那么优越,在中国的13亿人里,有几个能上北大,而且是研究生?几乎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了!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令人仰望的年轻人,为什么偏偏对前途没有信心,竟至于沮丧到离校出走?
   正因为他们的优秀,所以他们更害怕平庸,害怕让家人和社会失望,这是所有优秀者的共同心病。其实,许多优秀者比常人更脆弱,他们长期生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总是压抑自己去符合家人或社会的要求,长此以往,会失去自己,失去生活的乐趣,一旦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崩溃。
   人的优秀总是相对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果遍山都是老虎了,不光猴子称不了大王,就是真正的老虎,也可能沦为普通动物。优秀的人,总想进入更优秀的环境,在更高的层面上与人竞争。视野广了,看得多了,也许就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虽身处高位,但坐标系变了,参照物变了。你高,还有比你更高的;你优秀,还有比你更优秀的。比来比去,反而更自卑。
   人总是在与环境的相对关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总是在比较中认识自己。所以,越优秀的人,越要有平和的心态。这一点要从小抓起。
   一味地鼓励孩子奋斗,把考名校、出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一味地强调学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卓越,忽视人格的健全,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也未见得能有美好人生。
   考上大学,考上名校,只是占据了有利的社会地位,获得了优质的社会资源,但之后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人永远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上进心是好的,但万事过了度就会变质。孩子不要太争强好胜,尽自己的努力,达到能达到的高度,就够了。有一颗平常心,就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就会感恩和同情,就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和不满,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绝望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