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变应性皮肤表现的临床类型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iu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28例因接触香料而引起的变应性皮肤病,均经病史、斑试确诊。作者等采用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所建议的21种标准系列斑试物对患者作斑试,内21例并经采用Lautier Aromatiques Grasse提供的57种原料作斑试。结果证明由香料或含香料的化妆品引起者12例,由含香料的外用药引起者5例,由香料或含香料的化妆品加上含香料的外用药引起者7例,原因虽无法确定,但对秘鲁香胶斑试呈强阳性者4例。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1例蕈样肉肿芽(MF)应用13-顺维甲酸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该病人为男性、56岁,患左腋和髋部瘙痒性慢性皮炎3年,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改善,但未完全消退。检查见病人左腋和髋部有两大片红斑鳞屑性斑块。左髋部皮损活检确诊为MF。局部外用氮芥治疗。两处斑块均消退,但治疗18个月后,皮肤发生严重接触性皮炎。用浓度很低的氮芥脱敏,情况未能改善而中断治疗。
争光霉素(Bleomycin)是一种新的抗肿瘤抗菌素,主要用于头颈部鳞癌,也可用于淋巴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和睾丸胚胎细胞癌等。其大部分毒性反应似与它在皮肤和肺内浓度较高相平行。
期刊
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是一种类固醇硫酸酯酶有缺陷的代谢性疾病。编码该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短臂上。正常男性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低于正常女性,故有人认为编码这种酶的基因不受X染色体失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预计杂合子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低于正常女性。X-连锁鱼鳞病病人血浆中的类固醇硫酸盐含量增加,其低密度脂蛋白的电泳迁移率也明显增大。为了阐明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及其血清低密度脂
Haber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Sanderson和Wilson于1965年首次报告在同一家庭内3人发病,本文为世界文献中第6个家庭中多人发病。
期刊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数日内消退。红斑直径2~3cm,中央有小水疱,好发于躯干,面或四肢,水疱涂片有很多嗜酸性白细胞,病因不明。一过性新生儿脓疱病:是一种出生时出现的表浅性小脓疱,病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皮肤病,分布在颈部和躯干,脓疱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或出现一个扁平棕色的痂皮,此痂皮一抓即落。皮肤大理石样病:在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部位有蓝色网状的斑点皮损。
疤痕性类夫疱疮相当于良性粘膜性类天疱疮,临床特征为水疱、疤痕性损害,限于结膜和口腔为主的粘膜。具有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理与免疫病理特征的播散性疤痕性类天疱疮(DCP)至今仅报告3例,本文又报告一例全身播散性病例。此病例为男、60岁,病期6月,进行性地出现水疱伴瘙痒和触痛,体检见播散性色素脱失性萎缩性斑块样疤痕,边缘有成群的小血疱,皮损主要位于四肢伸面、腹、臀和肛周,双肩和头皮部。腭、颊、肛门粘膜多处
作者对23例长期患严重盘状红斑狼疮(DLE)用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人,进行了口服金制剂(Auranofin,醋硫葡金)治疗的多中心的公开研究,疗程为1年。结果19例病人临床上有改善,其中4例皮损完全消退。副作用轻微,并有自限性。
日光性荨麻疹(SU)是指皮肤受日光照射后先感觉瘙痒,后发出红斑和风团,病情较重者还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和晕厥等症状。皮疹在光照过程中出现,或是在光照停止后(10~20分钟)才发出。一般只发生在暴露部位,但如衣着单薄,遮盖部位有时亦可被累及。停止照射后1~2小时内风团即可自行消失。SU常突然发病,无明显诱因和其他异常。高敏患者可经年累月频频发作,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
期刊
现今ANA试验的应用,最好是分为诊断性及预后性两类。诊断意义:自Book1961年描述三型核免疫荧光以来,已确认了许多其他的核型,其中某些与一定的结缔组织病有关,而用之于诊断性试验,以进一步确定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皱缩周边型及普通周边型证实SLE的临床诊断,这些核型常伴随以抗DNA抗体及肾脏受累。通过血清稀释,这些核型可转变为均质型荧光,其变化相继从皱缩周边型至周边型、到均质型。
期刊
作者报告1例57岁男性,自20岁左右起右足底出现色素沉着,55岁时该处形成黑色肿瘤加以切除(4040mm大),1年后在原发灶上方出现3025mm大的半球状、质硬的黑色肿瘤,右下肢也出现同样肿瘤10个。用各种治疗不见效。1978年5月底出现黑素尿,6月中旬面部暗褐色色素沉着,渐蔓延到整个上半身,不久死亡,尸解见全身各脏器均有播散性转移灶。较多恶性黑素瘤有播散性转移,其中10~20%出现黑素尿,但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