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超级钢做成的钢轨每节长达2公里,火车从此告别“咣当咣当”的噪音而且速度得以极大提高;用LED做成的交通信号灯、汽车尾灯、手电,亮度大幅提高并可节电80%以上;用碳素纤维做成的滑雪板、钓鱼竿,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乐趣。
可以说,新材料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究竟何为新材料?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会?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市场风险?新材料产业目前在我国发展状况如何?
新材料已成为全球性质的新兴产业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副主任万荣告诉记者,目前各界对新材料的定义很不统一,科学的定义应为: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万荣说,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此外还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认为,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球性质的新兴产业,对该领域的投资有着良好的未来市场前景。
首先,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需求前景十分看好。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国新材料市场需求约为2750亿元,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
预计2010年,纳米技术年产值将达14400亿美元;功能陶瓷的产值可达800亿美元,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
预计到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5万吨。
其次,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它们在加强对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产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世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
中国新材料行业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李克健,退休后越发忙碌,目前仍担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材料产业》杂志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开发银行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李克健认为,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是在新材料领域,差距相对较小。原因在于:
第一,过去几十年,为了国防安全,新材料研发必须立足国内,以满足国防需要,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材料大面积进入民用领域,对提高我国的工业档次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新材料的性能很高,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材料产业,也由此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周期相对较短,资金需求相对少一些,易于获得突破,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我国每年年底都要公布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奖项,新材料产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2005年的两项国家发明一等奖,全部为新材料,而且是在一等奖空缺多年后出现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新材料产业正在沐浴着“春风”。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的科技部“火炬”计划发展到今天,成效显著,重点并连续地支持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生长性好的新材料企业。如宁夏的东方钽业、江西赣州有色所、浙大海纳、浙江新昌新合成、宁波大成、宁波韵音、江苏江阴法尔胜、申龙、山东烟台氨纶厂等。通过参与“火炬”计划,这些企业从小到大,滚动发展,已成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有的企业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了优良的业绩。
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思路可概括如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目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产业;注重采用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培育有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新材料的紧迫需求。
由此确立的产业发展目标是,逐步实现从仿制到自制、从跟踪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材料品种系列化,加快由材料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化的步伐。
“我们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带动社会资源投资新材料领域,培育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李克健说。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因素。作为新材料领域的专家,李克健对此类失败案例屡见不鲜,成功的企业千篇一律,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1 样品等于产品吗?
李克健认为,新材料企业易于解体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技术持有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当样品无法转化为商品的时候,企业就会埋怨技术持有人,说技术不过关:当技术持有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利益的时候,也会选择撤出。此类矛盾发生后,别人无法判定对错。实验室的样品与批量生产还有很大差距。国际通行的惯例是企业将技术买断,拿到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扩大试验,解决生产现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问题,然后才能真正投产。
“我经常被企业找去做咨询,我从不为哪种技术打包票,我会告诉对方难点在哪里。”李克健说。
在国外新材料的研发中,跨国公司占了很大比例。他们一般从基础研究做起,从而获得原创性的发明,用专利等方法从源头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我国新材料的研 究主体则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他们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实验室阶段,论文一发表,任务就算完成了。而企业组织的研发则以市场为先导,目标明确。所以,我国一直强调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模式。
2 教授是否该去创业?
“我很反对大学教授去当老板,绝大多数的教授企业属于劳民伤财、以失败告终。”李克健说。因为,多数教授不肯真正下海,喜欢脚踩两只船,一边经营企业,一边教书育人。企业的前途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企业垮了教授照当。
据李克健介绍,在美国,虽然一部分新材料成果仍然来自科研机构,但他们的做法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教授做企业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大学教授搞出一个发明成果之后,成立一个小公司,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将产品成熟化之后,将整个公司卖掉,教授拿到这笔钱,再回到实验室,继续他的其他研究工作;第二种,大学教授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企业保姆”性质的公司来经营。
目前,中国的很多技术持有人都想将技术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短平快”
发展,结果却是欲速而不达。
3 产业如何与资本沟通?
风险投资以及专业投资银行的缺失也制约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般银行贷款要求有相应的抵押物,可是进行新材料研究的一般是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得可怜。“上海一家新材料企业为了贷款,几位投资者将自己的家产都押上了”,李克健说。
由于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的缺失,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最终花落海外。据李克健介绍,南昌大学一位教授搞出一项成果,以硅取代蓝宝石来做LED的基片,可以极大降低制造成本,如果该成果能够顺利转化,我国就可以摆脱LED关键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可是,这位教授在国内找不到投资。结果,美国一家风投闻讯而至,投资数千万美元,取得这个项目51%的股权……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领导无不扼腕叹息。
4 民营企业很受伤吗?
新材料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是最大瓶颈。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有了资金积累后,他们对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主体。但是民营企业对新材料产业也最为陌生,因此容易受骗上当。
“目前在新材料产业,‘忽悠派’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个的现象,半瓶子醋,到处去推销”,说起“忽悠派”,李克健一点儿也不陌生。
他建言投资者:技术的成熟与否非常关键,作为投资者,首先要搞清楚技术来源,凡是有国家大项目支持的、有根基的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技术,可信度较高。技术的可靠性得到确认之后,一定要聘请几位真正内行的、为人公正的专家来进行鉴别。很多时候,投资者为了省事,就近邀请专家,这些专家往往与技术持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容易导致投资者的失误。
5 技术持有人的利益能否保障?
科研人员不愿拿技术与企业合作有着双重因素首先,很多科研成果交给企业后,科研人员连科技成果奖都无法申报,即便申报了,排在前面的也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科研人员往往排在最后一个,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其次,即便技术持有者拥有企业的股份,其利益也很难得到保证,如果企业把利润做低、甚至亏损,股份就成为白纸一张。科研人员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去审核企业的财务状况。
“所以,科研人员宁肯把科研成果揽在怀里,科技成果奖是自己的,还可以办个小企业,每年下来挣上几十万、几百万,大家分了奖金,日子过得很不错。”李克健说。
未来是投资者的天堂吗?
尽管体制问题、投资者对新材料产业的隔阂、创业者本身素质的问题,都在阻碍新材料产业发展,然而,2003年3月12日科技部高新司批准组建的国家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成立之日起,通过对新材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战略咨询、投融资金融服务等颇具行业特色的核心业务,就致力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壮大。
中心产研部经理薛景照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正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1 新材料多学科交叉性及多部门参与。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材料科学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如生物学、医学、电子学、光学等。对学科交叉的认知和有力推动将对一个国家材料产业的超前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材料的发展还跨越多个相关部门,因此各国都致力于把材料发展纳入到产、学、研、官一体化的平台,以满足材料开发对各个部门提出的不同要求。
2 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新材料企业以前都是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企业,利用积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及充足的资金进入新材料领域。
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这种趋势减少了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新材料发展的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
从20世纪来看,国防和战争的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新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21世纪,卫生保健、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工业和商业的全球化更加注重材料的经济性、知识产权价值和与商业战略的关系,新材料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也会起重要作用。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展开。
4 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21世纪,新材料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订制。这些产品会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也能够给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新材料的发展正从革新走向革命,开发周期正在缩短,创新性已经成为新材料发展的灵魂。同时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新材料可以加快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
5 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影响力加强。
跨国公司及其分支公司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用显著,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它们通过战略联盟、大量的研发投入、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制定并控制知识产权,寻求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垄断地位,一些新材料产业出现了被大型跨国公司垄断的现象或趋势。半导体硅材料市场和生产已经形成垄断。2001年,信越、瓦克、住友、MEMC公司、三菱材料公司5家企业硅片销售占国际销售额的79.1%。有机硅材料则是Dow Coming公司、GE公司、Wacker公司和Rhone—Poulenc公司及日本一些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市场。有机氟材料则是Du Pont、Daikin、DN-Hoechst、3M、Ausimont、ATO和ICI等7大公司占据全球90%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居于统治地位。
可以说,新材料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究竟何为新材料?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会?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市场风险?新材料产业目前在我国发展状况如何?
新材料已成为全球性质的新兴产业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副主任万荣告诉记者,目前各界对新材料的定义很不统一,科学的定义应为: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万荣说,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此外还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认为,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全球性质的新兴产业,对该领域的投资有着良好的未来市场前景。
首先,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需求前景十分看好。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如计算机、通讯、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我国新材料市场需求约为2750亿元,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
预计2010年,纳米技术年产值将达14400亿美元;功能陶瓷的产值可达800亿美元,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
预计到2015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5万吨。
其次,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它们在加强对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产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世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
中国新材料行业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李克健,退休后越发忙碌,目前仍担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新材料产业》杂志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开发银行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李克健认为,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是在新材料领域,差距相对较小。原因在于:
第一,过去几十年,为了国防安全,新材料研发必须立足国内,以满足国防需要,从而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材料大面积进入民用领域,对提高我国的工业档次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新材料的性能很高,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材料产业,也由此带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周期相对较短,资金需求相对少一些,易于获得突破,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我国每年年底都要公布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奖项,新材料产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2005年的两项国家发明一等奖,全部为新材料,而且是在一等奖空缺多年后出现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新材料产业正在沐浴着“春风”。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的科技部“火炬”计划发展到今天,成效显著,重点并连续地支持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生长性好的新材料企业。如宁夏的东方钽业、江西赣州有色所、浙大海纳、浙江新昌新合成、宁波大成、宁波韵音、江苏江阴法尔胜、申龙、山东烟台氨纶厂等。通过参与“火炬”计划,这些企业从小到大,滚动发展,已成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有的企业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了优良的业绩。
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思路可概括如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目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产业;注重采用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培育有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新材料的紧迫需求。
由此确立的产业发展目标是,逐步实现从仿制到自制、从跟踪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材料品种系列化,加快由材料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化的步伐。
“我们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带动社会资源投资新材料领域,培育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李克健说。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因素。作为新材料领域的专家,李克健对此类失败案例屡见不鲜,成功的企业千篇一律,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1 样品等于产品吗?
李克健认为,新材料企业易于解体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技术持有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当样品无法转化为商品的时候,企业就会埋怨技术持有人,说技术不过关:当技术持有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利益的时候,也会选择撤出。此类矛盾发生后,别人无法判定对错。实验室的样品与批量生产还有很大差距。国际通行的惯例是企业将技术买断,拿到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扩大试验,解决生产现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问题,然后才能真正投产。
“我经常被企业找去做咨询,我从不为哪种技术打包票,我会告诉对方难点在哪里。”李克健说。
在国外新材料的研发中,跨国公司占了很大比例。他们一般从基础研究做起,从而获得原创性的发明,用专利等方法从源头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我国新材料的研 究主体则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他们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实验室阶段,论文一发表,任务就算完成了。而企业组织的研发则以市场为先导,目标明确。所以,我国一直强调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模式。
2 教授是否该去创业?
“我很反对大学教授去当老板,绝大多数的教授企业属于劳民伤财、以失败告终。”李克健说。因为,多数教授不肯真正下海,喜欢脚踩两只船,一边经营企业,一边教书育人。企业的前途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企业垮了教授照当。
据李克健介绍,在美国,虽然一部分新材料成果仍然来自科研机构,但他们的做法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教授做企业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大学教授搞出一个发明成果之后,成立一个小公司,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将产品成熟化之后,将整个公司卖掉,教授拿到这笔钱,再回到实验室,继续他的其他研究工作;第二种,大学教授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企业保姆”性质的公司来经营。
目前,中国的很多技术持有人都想将技术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短平快”
发展,结果却是欲速而不达。
3 产业如何与资本沟通?
风险投资以及专业投资银行的缺失也制约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般银行贷款要求有相应的抵押物,可是进行新材料研究的一般是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得可怜。“上海一家新材料企业为了贷款,几位投资者将自己的家产都押上了”,李克健说。
由于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的缺失,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最终花落海外。据李克健介绍,南昌大学一位教授搞出一项成果,以硅取代蓝宝石来做LED的基片,可以极大降低制造成本,如果该成果能够顺利转化,我国就可以摆脱LED关键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可是,这位教授在国内找不到投资。结果,美国一家风投闻讯而至,投资数千万美元,取得这个项目51%的股权……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领导无不扼腕叹息。
4 民营企业很受伤吗?
新材料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是最大瓶颈。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有了资金积累后,他们对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主体。但是民营企业对新材料产业也最为陌生,因此容易受骗上当。
“目前在新材料产业,‘忽悠派’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个的现象,半瓶子醋,到处去推销”,说起“忽悠派”,李克健一点儿也不陌生。
他建言投资者:技术的成熟与否非常关键,作为投资者,首先要搞清楚技术来源,凡是有国家大项目支持的、有根基的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技术,可信度较高。技术的可靠性得到确认之后,一定要聘请几位真正内行的、为人公正的专家来进行鉴别。很多时候,投资者为了省事,就近邀请专家,这些专家往往与技术持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容易导致投资者的失误。
5 技术持有人的利益能否保障?
科研人员不愿拿技术与企业合作有着双重因素首先,很多科研成果交给企业后,科研人员连科技成果奖都无法申报,即便申报了,排在前面的也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科研人员往往排在最后一个,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其次,即便技术持有者拥有企业的股份,其利益也很难得到保证,如果企业把利润做低、甚至亏损,股份就成为白纸一张。科研人员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去审核企业的财务状况。
“所以,科研人员宁肯把科研成果揽在怀里,科技成果奖是自己的,还可以办个小企业,每年下来挣上几十万、几百万,大家分了奖金,日子过得很不错。”李克健说。
未来是投资者的天堂吗?
尽管体制问题、投资者对新材料产业的隔阂、创业者本身素质的问题,都在阻碍新材料产业发展,然而,2003年3月12日科技部高新司批准组建的国家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成立之日起,通过对新材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战略咨询、投融资金融服务等颇具行业特色的核心业务,就致力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壮大。
中心产研部经理薛景照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正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趋势:
1 新材料多学科交叉性及多部门参与。
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材料科学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如生物学、医学、电子学、光学等。对学科交叉的认知和有力推动将对一个国家材料产业的超前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材料的发展还跨越多个相关部门,因此各国都致力于把材料发展纳入到产、学、研、官一体化的平台,以满足材料开发对各个部门提出的不同要求。
2 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基础材料产业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新材料企业以前都是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企业,利用积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及充足的资金进入新材料领域。
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技术与器件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这种趋势减少了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新材料发展的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
从20世纪来看,国防和战争的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新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在21世纪,卫生保健、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工业和商业的全球化更加注重材料的经济性、知识产权价值和与商业战略的关系,新材料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也会起重要作用。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展开。
4 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21世纪,新材料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订制。这些产品会加快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也能够给制造业、服务业及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新材料的发展正从革新走向革命,开发周期正在缩短,创新性已经成为新材料发展的灵魂。同时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开发新材料可以加快研制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便于新材料迅速走向实际应用,并且可以减少材料的“性能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
5 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影响力加强。
跨国公司及其分支公司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作用显著,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它们通过战略联盟、大量的研发投入、产业技术及市场标准制定并控制知识产权,寻求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垄断地位,一些新材料产业出现了被大型跨国公司垄断的现象或趋势。半导体硅材料市场和生产已经形成垄断。2001年,信越、瓦克、住友、MEMC公司、三菱材料公司5家企业硅片销售占国际销售额的79.1%。有机硅材料则是Dow Coming公司、GE公司、Wacker公司和Rhone—Poulenc公司及日本一些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市场。有机氟材料则是Du Pont、Daikin、DN-Hoechst、3M、Ausimont、ATO和ICI等7大公司占据全球90%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居于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