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杯香茗一卷书,一道残阳一池荷。
一拍一怒还一笑,一人独坐一江夏。
——题记
说实话,每当喝茶的时候我都很惭愧。妙玉提到过:“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而我喝茶从来就是一饮而尽,解渴方止。毕竟习武者,自然不似文人那般忸怩。不管是行军布阵还是练武讲究的都是心平气和,就像宋江一打祝家庄时说的“临敌休急躁”。而在我看来,让一个人心境平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书。
读一本好书是什么感觉呢?“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讲得就是这种境界:
“槛外风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总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独立小桥香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眼前是一汪波光粼粼的碧水,心中是一潭波澜不惊的止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读书时,品到心神俱醉之际,抚掌大笑:
“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
人世间最惬意之事,莫过于读书。
书香不仅氤氲了谦谦君子,也陶冶了闭月才女。
卓文君的《白头吟》,苏惠的《璇玑图》,谢道韫的《泰山吟》……无一不让人心向神往。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儿,当自警啊!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典籍巨著更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
孩提时代,父亲教我读《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父亲经常向别人津津乐道我在幼儿园回来的路上趴在父亲背上背唐诗的情景。尽管我笨,但我努力,伴随着朗朗书声和浓浓父爱,我进入了小学。
我先后读了注音版和文言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尽管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却为我以后的融会贯通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就像诸葛亮入川之时,在鱼腹浦布下了八阵图,“每日变化无常,可比十万精兵”,果然后来困陆逊于其中,就像太上老君对沉香说的:“我的那么多金丹,不管是金木水火土,它们现在已经在你的体内,只要你想要它们的威力,随时可以提取出来”。
中学时代我读了《红楼梦》,“一枕幽梦同谁诉,千古情人独我痴”,每次读到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时候总是潸然泪下,任凭汹涌的泪珠儿在脸上驰骋。静谧高雅的潇湘馆空了,娇羞默默的林妹妹走了,木石前盟散了……
孤标傲世携谁隐?携谁隐?
明媚鲜妍能几时?能几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好在我进得去出得来,心碎肠断后不过掩卷长叹数声罢了。文学的美通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里去哪能领会得到?所谓出得来,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清朝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读得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没办法,只得烧了《红楼梦》,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典型的进得去出不来的例子了。
进入大学后,我看了《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不知不觉间对《红楼梦》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能够透过作者笔下生花看到作者迫于形势没办法直接展现给我们的内容的滋味真的是妙不可言,如饮醍醐,如沐春风。
在此基础上,我又颠覆了以往对四大名著的认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只有登上顶峰才能领略到,我现在不过是略窥门径就已经有这样的感受,日后博取众家之长,人生中又有什么乐趣甚于此呢?
遨游书海,畅想书香人生,在书籍中成长,在书意中升华。
人生苦短,与书相伴的人生是何等的人生!我愿书香和我一生永远相伴,照亮我前行的路,为我引路起航!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
责编:思 源
一拍一怒还一笑,一人独坐一江夏。
——题记
说实话,每当喝茶的时候我都很惭愧。妙玉提到过:“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而我喝茶从来就是一饮而尽,解渴方止。毕竟习武者,自然不似文人那般忸怩。不管是行军布阵还是练武讲究的都是心平气和,就像宋江一打祝家庄时说的“临敌休急躁”。而在我看来,让一个人心境平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书。
读一本好书是什么感觉呢?“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讲得就是这种境界:
“槛外风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总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独立小桥香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眼前是一汪波光粼粼的碧水,心中是一潭波澜不惊的止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读书时,品到心神俱醉之际,抚掌大笑:
“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
人世间最惬意之事,莫过于读书。
书香不仅氤氲了谦谦君子,也陶冶了闭月才女。
卓文君的《白头吟》,苏惠的《璇玑图》,谢道韫的《泰山吟》……无一不让人心向神往。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儿,当自警啊!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典籍巨著更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
孩提时代,父亲教我读《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父亲经常向别人津津乐道我在幼儿园回来的路上趴在父亲背上背唐诗的情景。尽管我笨,但我努力,伴随着朗朗书声和浓浓父爱,我进入了小学。
我先后读了注音版和文言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尽管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却为我以后的融会贯通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就像诸葛亮入川之时,在鱼腹浦布下了八阵图,“每日变化无常,可比十万精兵”,果然后来困陆逊于其中,就像太上老君对沉香说的:“我的那么多金丹,不管是金木水火土,它们现在已经在你的体内,只要你想要它们的威力,随时可以提取出来”。
中学时代我读了《红楼梦》,“一枕幽梦同谁诉,千古情人独我痴”,每次读到黛玉焚稿断痴情的时候总是潸然泪下,任凭汹涌的泪珠儿在脸上驰骋。静谧高雅的潇湘馆空了,娇羞默默的林妹妹走了,木石前盟散了……
孤标傲世携谁隐?携谁隐?
明媚鲜妍能几时?能几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好在我进得去出得来,心碎肠断后不过掩卷长叹数声罢了。文学的美通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里去哪能领会得到?所谓出得来,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清朝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读得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没办法,只得烧了《红楼梦》,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典型的进得去出不来的例子了。
进入大学后,我看了《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不知不觉间对《红楼梦》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能够透过作者笔下生花看到作者迫于形势没办法直接展现给我们的内容的滋味真的是妙不可言,如饮醍醐,如沐春风。
在此基础上,我又颠覆了以往对四大名著的认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只有登上顶峰才能领略到,我现在不过是略窥门径就已经有这样的感受,日后博取众家之长,人生中又有什么乐趣甚于此呢?
遨游书海,畅想书香人生,在书籍中成长,在书意中升华。
人生苦短,与书相伴的人生是何等的人生!我愿书香和我一生永远相伴,照亮我前行的路,为我引路起航!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