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不少的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气氛十分活跃,但静心观察,却不难发现这里面有“假打”的成分。部分老师对落实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意识还是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也就是说,讨论归讨论、交流归交流,可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仍然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走到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或心目中的那个“标准答案”上来。于是乎,他们并不太在意学生说些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的认知障碍是什么,而是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将学生引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