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文化的熏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更将影响学生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健全“两化”艺术教育体制、建立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三结合”艺术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美”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美”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南麒(1982- ),男,四川康定人,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3-0097-02
大學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切实加强艺术教育,全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艺术活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地方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艺术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改变当前学生艺术素养偏低的现状
调查表明,地方院校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偏低、艺术鉴赏能力偏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健全的渠道和系统培训,使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有所偏颇。因此,普遍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任务。
(二)改变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褊狭的局面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但仍存在艺术教育较为狭隘的状况。一是艺术教育类别不全,重视音乐、美术,但对其他艺术形式重视不够;二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但更偏重于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的培养;三是重视校内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因此,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积极实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艺术教育,积极开展更广平台、更多层次的实践,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改变当前艺术教育综合功能偏弱的情形
目前,在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较大范围存在重视艺术的技艺性、相对忽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功能的问题。艺术教育是一项综合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提高审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启迪智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能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两化”的公共艺术教育体制
1.系统化的政策建设。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政策。从建立《公共艺术教育规程》着手,制定《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实施办法》《社团活动管理办法》《学校艺术活动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系统化政策制定将为艺术教育构建新的机制和平台。
2.全员化的机构建设。建立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党委和行政部门与相关艺术类二级院系负责,同时邀请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成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同时,在二级院系建立二级院系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二)建立多层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基础教育。第一,建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开设“音乐基础”“美术欣赏”等必修课程,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选修课程,通过网上网下教学、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解决学生艺术基本知识问题。第二,实施艺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将艺术专业学生组成服务队,配属学校各班级,担任小先生,指导班级艺术活动,助推全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第三,组织实施校内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艺术活动。举办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引导院系、班级开展大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艺术活动的局面。
2.面向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开展艺术提升培训。第一,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完善艺术活动课程体系。用课程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艺术类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让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选修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提升艺术培养的质量。第二,以社团为平台,建立艺术实践体系。设立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邀请艺术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行演出,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第三,以活动为阵地,搭建艺术展演平台。开展各类校级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艺术水平,打造校园艺术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一大批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
3.面向艺术尖子生,开展专项艺术培养。第一,创新师资力量的储备方式。探索“自主 外聘”的师资引入模式。在学校内部专业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艺术团体优秀演员、中小学优秀艺术师资、民间艺人等进入校园担任艺术指导老师。第二,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生教学、技能传授的师徒训练、共同演绎的陪练教学等多种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用性,增强技能性。建立以赛促训的训练模式。以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艺术展演为目标,组建高水平艺术团,积极开展日常训练。同时,集中力量,突出亮点,加强原创项目的开发,将原创特色与高水平演出相结合。第三,探索校地企艺术合作新模式。探索建立与文化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成立艺术团体,开展艺术活动,建立稳固的校外艺术实践平台,参与地方大型演出等,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和促进地方艺术文化建设。
(三)构建“三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南麒(1982- ),男,四川康定人,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3-0097-02
大學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切实加强艺术教育,全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艺术活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地方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艺术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改变当前学生艺术素养偏低的现状
调查表明,地方院校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偏低、艺术鉴赏能力偏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健全的渠道和系统培训,使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有所偏颇。因此,普遍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任务。
(二)改变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褊狭的局面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但仍存在艺术教育较为狭隘的状况。一是艺术教育类别不全,重视音乐、美术,但对其他艺术形式重视不够;二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但更偏重于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的培养;三是重视校内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因此,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积极实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艺术教育,积极开展更广平台、更多层次的实践,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改变当前艺术教育综合功能偏弱的情形
目前,在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较大范围存在重视艺术的技艺性、相对忽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功能的问题。艺术教育是一项综合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提高审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启迪智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能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两化”的公共艺术教育体制
1.系统化的政策建设。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政策。从建立《公共艺术教育规程》着手,制定《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实施办法》《社团活动管理办法》《学校艺术活动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系统化政策制定将为艺术教育构建新的机制和平台。
2.全员化的机构建设。建立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党委和行政部门与相关艺术类二级院系负责,同时邀请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成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同时,在二级院系建立二级院系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二)建立多层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基础教育。第一,建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开设“音乐基础”“美术欣赏”等必修课程,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选修课程,通过网上网下教学、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解决学生艺术基本知识问题。第二,实施艺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将艺术专业学生组成服务队,配属学校各班级,担任小先生,指导班级艺术活动,助推全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第三,组织实施校内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艺术活动。举办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引导院系、班级开展大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艺术活动的局面。
2.面向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开展艺术提升培训。第一,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完善艺术活动课程体系。用课程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艺术类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让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选修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提升艺术培养的质量。第二,以社团为平台,建立艺术实践体系。设立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邀请艺术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行演出,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第三,以活动为阵地,搭建艺术展演平台。开展各类校级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艺术水平,打造校园艺术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一大批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
3.面向艺术尖子生,开展专项艺术培养。第一,创新师资力量的储备方式。探索“自主 外聘”的师资引入模式。在学校内部专业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艺术团体优秀演员、中小学优秀艺术师资、民间艺人等进入校园担任艺术指导老师。第二,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生教学、技能传授的师徒训练、共同演绎的陪练教学等多种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用性,增强技能性。建立以赛促训的训练模式。以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艺术展演为目标,组建高水平艺术团,积极开展日常训练。同时,集中力量,突出亮点,加强原创项目的开发,将原创特色与高水平演出相结合。第三,探索校地企艺术合作新模式。探索建立与文化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成立艺术团体,开展艺术活动,建立稳固的校外艺术实践平台,参与地方大型演出等,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和促进地方艺术文化建设。
(三)构建“三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