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几个月前,一场来势汹汹的难民危机,还是默克尔展现领导风范的一次良机。在那时以及之前,没有多少人会怀疑,如果默克尔有意参加2017年的大选,她的获胜会有任何悬念。然而,短短数月之后,德国人“变心”了。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德国人不希望在2017年大选后看到默克尔继续担任总理职务。
这似乎意味着,默克尔的再度连任梦想变得更加遥远。前提是,这样的民意测验结果能够维持到下次大选之时。对默克尔来说,眼下值得庆幸的是,被调查者中,不希望她在2017年继续担任总理的为48%;希望她继续担任总理的仍有44%。反对者只是略占上风,默克尔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
民意从来都是变动不居的。在难民危机之初,他们支持默克尔对难民的同情与开放政策。但很快地,难民大量涌入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态度。对默克尔来说,难民入境,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要想消化短期内涌入的大批难民,不仅需要经济上、社会上的大量成本,还需要时间,可民意往往是没有耐心的。如果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又或者,如果类似巴黎的恐怖袭击在德国境内重演,默克尔将面临空前的政治压力。如何化解这种压力,纾解以至引导民意,将是对默克尔的一大考验。
面临考验的不只是默克尔。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样会面临类似的民意困局。这一突发事件发生之初,从埃尔多尔到土耳其总理,土耳其官方一致发出了强硬的声音。这种强硬的声音,在任何国家都能赢得民意支持,在土耳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当埃尔多安以强硬姿态赢得民意支持后,这种民意支持也会演变成对他和土耳其政府的一种约束,限制了政府的回旋空间,更直接点说,当最初表现强硬的埃尔多安后来发现不得不放低身段、说些软话的时候,他就不得不直面民意的反冲。
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恐怕不在埃尔多安的意料之中。
当埃尔多安公开表示对击落俄战机之事表示遗憾,并寻求与普京会面时,他已经开始降低了声调;但他拒绝向俄罗斯道歉并赔偿,则说明他的退让仍有限度,要知道,为此事而向俄罗斯道歉,可能会使埃尔多安及其政府的声望大受损伤,也会让土耳其民众乃至国际社会怀疑这位中东强人是否“外强中干”。眼下,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其他报复措施接踵而来,埃尔多安是硬顶上,继续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选择有限度地示弱,都得好好权衡利弊。
或许,埃尔多安原本以为,制造一次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会有助于将他塑造成一个敢于挑战俄罗斯和普京的勇士与强者,提升他在国内和西方的声望,但现在看来,他的西方伙伴们对此事的反应表明,在他们眼中,他更像是一个鲁莽的冒险家,一个麻烦制造者。而在国内,不论是埃尔多安对俄战机被击落事件表示遗憾,还是土耳其禁止战机进入叙利亚领空,都是埃尔多安政府向俄罗斯示弱和退让的例证。很显然,在做出击落俄战机的决定之前,埃尔多安只想到了好的一面,并未做好最坏的准备。
当然,对于刚刚赢得大选的埃尔多安而言,此时的民意波动并不会影响到其执政地位,只是,对于在中东抱有莫大抱负的埃尔多安本人而言,这样的声望损失也是一次不小的挫折。
默克尔当了10年德国总理,埃尔多安也当了10年土耳其总理,快两年的土耳其总统,两个人都是各自国内政坛的强人,民意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但即使民望再高,一次重大危机中的应对不力,都可能遭受民意的反冲,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毕竟,民意不仅善变,而且没有耐心,而政敌们则一直在虎视眈眈。
这似乎意味着,默克尔的再度连任梦想变得更加遥远。前提是,这样的民意测验结果能够维持到下次大选之时。对默克尔来说,眼下值得庆幸的是,被调查者中,不希望她在2017年继续担任总理的为48%;希望她继续担任总理的仍有44%。反对者只是略占上风,默克尔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
民意从来都是变动不居的。在难民危机之初,他们支持默克尔对难民的同情与开放政策。但很快地,难民大量涌入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态度。对默克尔来说,难民入境,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要想消化短期内涌入的大批难民,不仅需要经济上、社会上的大量成本,还需要时间,可民意往往是没有耐心的。如果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又或者,如果类似巴黎的恐怖袭击在德国境内重演,默克尔将面临空前的政治压力。如何化解这种压力,纾解以至引导民意,将是对默克尔的一大考验。
面临考验的不只是默克尔。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样会面临类似的民意困局。这一突发事件发生之初,从埃尔多尔到土耳其总理,土耳其官方一致发出了强硬的声音。这种强硬的声音,在任何国家都能赢得民意支持,在土耳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当埃尔多安以强硬姿态赢得民意支持后,这种民意支持也会演变成对他和土耳其政府的一种约束,限制了政府的回旋空间,更直接点说,当最初表现强硬的埃尔多安后来发现不得不放低身段、说些软话的时候,他就不得不直面民意的反冲。
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恐怕不在埃尔多安的意料之中。
当埃尔多安公开表示对击落俄战机之事表示遗憾,并寻求与普京会面时,他已经开始降低了声调;但他拒绝向俄罗斯道歉并赔偿,则说明他的退让仍有限度,要知道,为此事而向俄罗斯道歉,可能会使埃尔多安及其政府的声望大受损伤,也会让土耳其民众乃至国际社会怀疑这位中东强人是否“外强中干”。眼下,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其他报复措施接踵而来,埃尔多安是硬顶上,继续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选择有限度地示弱,都得好好权衡利弊。
或许,埃尔多安原本以为,制造一次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会有助于将他塑造成一个敢于挑战俄罗斯和普京的勇士与强者,提升他在国内和西方的声望,但现在看来,他的西方伙伴们对此事的反应表明,在他们眼中,他更像是一个鲁莽的冒险家,一个麻烦制造者。而在国内,不论是埃尔多安对俄战机被击落事件表示遗憾,还是土耳其禁止战机进入叙利亚领空,都是埃尔多安政府向俄罗斯示弱和退让的例证。很显然,在做出击落俄战机的决定之前,埃尔多安只想到了好的一面,并未做好最坏的准备。
当然,对于刚刚赢得大选的埃尔多安而言,此时的民意波动并不会影响到其执政地位,只是,对于在中东抱有莫大抱负的埃尔多安本人而言,这样的声望损失也是一次不小的挫折。
默克尔当了10年德国总理,埃尔多安也当了10年土耳其总理,快两年的土耳其总统,两个人都是各自国内政坛的强人,民意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但即使民望再高,一次重大危机中的应对不力,都可能遭受民意的反冲,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毕竟,民意不仅善变,而且没有耐心,而政敌们则一直在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