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华、任小哲等。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作品风格】
宗璞以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布局大气磅礴。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上了沉重的精神创痕,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令人仿佛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中。
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片段拾萃】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节选自宗璞《我的母亲是春天》)
【经典掠影】
三峡散记
物以稀为贵,我想三峡正是因为它的绝无仅有而让人在游过之后仍然梦系魂牵。然现在三峡的历史已然成为昨天,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三峡已成了记忆中昨日的风景。
当我随着涌动的人群登上三峡风情2号的那一刻,我便知道我的此去必是和三峡最后的相依,会是绝别。
想起十三岁那一年游三峡的我,不谙世事,只知道游三峡是为了看两旁雄伟的大山、湍急的江水,和其他地方一樣的苍翠及混沌,仅此而已。然如今,对于三峡有了别样的感情,我知道那种感情一旦成形便不会消失,会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存在。
船驶进西陵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些苍翠的山已经被凝重的黑色包裹,看不见满山的绿,却能看见点点的灯光,看到这些灯光的时候我是那样的兴奋,那是峡江人家存在的记号,他们是真正的三峡的孩子,对于三峡有无比厚重的情感。
睁开眼睛的时候船已经行走在巫峡之中了,广播中一直播着景点介绍,我撑着栏杆站在甲板上,目光没有随广播而游离于那些神女峰之间,只是长久地望着即将淹没的大山。曾经,这些大山经受了风雨的洗礼,孕育了有大山一般胸怀的三峡人,而当大山将沉入水底,有大山般胸怀的人又宽容地让出了这一方赖以生存的土地,迁到远方。
船最终停靠在了巫山县,码头上仍然是轰鸣的马达声,和数年前一般模样。我用和曾经凝望巫山县一样的眼去看它,却发现曾经破落的小县已变了模样,我知道它已即将拆迁,但相信拆迁后的县城也将传承它的古朴,也将带来繁华。
换上小船,便进入了悠悠的大宁河。大宁河中有三峡的浓缩——小三峡,在一样的雄奇中多的是几分秀美。大宁河,宁静的名字,然而宁静美丽的大宁河仍然会有不安静的一天,水位的终将抬高将改写小三峡秀美的历史。
小三峡中时时会有滩,滩旁有村落人家,水边有嬉戏的少年。船来了,嬉戏的少年快乐地扬起手,船上有人将带的水果糖扔进水中,嬉水的少年争抢着去捡;船走了,留下白花花的浪,一波推着一波,嬉水的少年退到滩岸上,我看到滩岸上竟堆着那么多的的水果,原来年年月月终是如此,你来我往,你走我留……
到小三峡终点的时候,我们有了机会上岸,要说是岸,其实只不过是一处滩,上面是细细密密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三峡石,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它长在三峡,便突出了它的精贵。
我蹲在水边,和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一样去捡在水中泡过、有精致痕纹的三峡石,这是三峡对我的礼赠,我理应好好收着。有船经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始变凉,但也有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的潮湿我的心灵。
船回来的时候,再次经过那扇梦门,我适时按动快门,拍下了那座跨峡边两山的龙门桥,留下了永恒的一瞬,这也是我进小三峡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我想纪念,只在于此。
三峡风情2号在停靠奉节白帝城的种种感叹已随游完之后的一梦消失殆尽。别人说做了梦若不记得,便是睡得熟了,那么我想,游玩之后的我一定有一个甜甜的梦,安稳的睡夜……
当三峡不再是傲人的风景时,剩下的只是那些可以永恒的文字,而所有的对于三峡的眷念,亦只能寄予字中,靠它永存。
(选自《宗璞散文精选》,有删节)
品读
这篇散文写得非常自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细节用心。作者只用了一两个细节,就表达出了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开拓出优美的意境。如,“有船经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始变凉,但也有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的潮湿我的心灵”,这里,对水的描写的画面感极强,幽静清新,精美雅致。
2.画面优美。作者凭借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华、任小哲等。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作品风格】
宗璞以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布局大气磅礴。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上了沉重的精神创痕,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令人仿佛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中。
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
【片段拾萃】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节选自宗璞《我的母亲是春天》)
【经典掠影】
三峡散记
物以稀为贵,我想三峡正是因为它的绝无仅有而让人在游过之后仍然梦系魂牵。然现在三峡的历史已然成为昨天,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三峡已成了记忆中昨日的风景。
当我随着涌动的人群登上三峡风情2号的那一刻,我便知道我的此去必是和三峡最后的相依,会是绝别。
想起十三岁那一年游三峡的我,不谙世事,只知道游三峡是为了看两旁雄伟的大山、湍急的江水,和其他地方一樣的苍翠及混沌,仅此而已。然如今,对于三峡有了别样的感情,我知道那种感情一旦成形便不会消失,会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存在。
船驶进西陵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那些苍翠的山已经被凝重的黑色包裹,看不见满山的绿,却能看见点点的灯光,看到这些灯光的时候我是那样的兴奋,那是峡江人家存在的记号,他们是真正的三峡的孩子,对于三峡有无比厚重的情感。
睁开眼睛的时候船已经行走在巫峡之中了,广播中一直播着景点介绍,我撑着栏杆站在甲板上,目光没有随广播而游离于那些神女峰之间,只是长久地望着即将淹没的大山。曾经,这些大山经受了风雨的洗礼,孕育了有大山一般胸怀的三峡人,而当大山将沉入水底,有大山般胸怀的人又宽容地让出了这一方赖以生存的土地,迁到远方。
船最终停靠在了巫山县,码头上仍然是轰鸣的马达声,和数年前一般模样。我用和曾经凝望巫山县一样的眼去看它,却发现曾经破落的小县已变了模样,我知道它已即将拆迁,但相信拆迁后的县城也将传承它的古朴,也将带来繁华。
换上小船,便进入了悠悠的大宁河。大宁河中有三峡的浓缩——小三峡,在一样的雄奇中多的是几分秀美。大宁河,宁静的名字,然而宁静美丽的大宁河仍然会有不安静的一天,水位的终将抬高将改写小三峡秀美的历史。
小三峡中时时会有滩,滩旁有村落人家,水边有嬉戏的少年。船来了,嬉戏的少年快乐地扬起手,船上有人将带的水果糖扔进水中,嬉水的少年争抢着去捡;船走了,留下白花花的浪,一波推着一波,嬉水的少年退到滩岸上,我看到滩岸上竟堆着那么多的的水果,原来年年月月终是如此,你来我往,你走我留……
到小三峡终点的时候,我们有了机会上岸,要说是岸,其实只不过是一处滩,上面是细细密密的鹅卵石,这些石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三峡石,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它长在三峡,便突出了它的精贵。
我蹲在水边,和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一样去捡在水中泡过、有精致痕纹的三峡石,这是三峡对我的礼赠,我理应好好收着。有船经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始变凉,但也有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的潮湿我的心灵。
船回来的时候,再次经过那扇梦门,我适时按动快门,拍下了那座跨峡边两山的龙门桥,留下了永恒的一瞬,这也是我进小三峡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我想纪念,只在于此。
三峡风情2号在停靠奉节白帝城的种种感叹已随游完之后的一梦消失殆尽。别人说做了梦若不记得,便是睡得熟了,那么我想,游玩之后的我一定有一个甜甜的梦,安稳的睡夜……
当三峡不再是傲人的风景时,剩下的只是那些可以永恒的文字,而所有的对于三峡的眷念,亦只能寄予字中,靠它永存。
(选自《宗璞散文精选》,有删节)
品读
这篇散文写得非常自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细节用心。作者只用了一两个细节,就表达出了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开拓出优美的意境。如,“有船经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始变凉,但也有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的潮湿我的心灵”,这里,对水的描写的画面感极强,幽静清新,精美雅致。
2.画面优美。作者凭借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