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的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改革重点全面转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将党的建设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保证。
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突出党的领导 聚焦“两个维护”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健全理论武装机制。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连续八年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谋划推进长征干部学院联合共建和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围绕“以案促改”健全净化政治生态机制。出台《关于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 持续净化四川政治生态的决定》,坚持抓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蒲波、彭宇行、侯晓春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实施“带病提拔”“赌博敛财”等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破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袍哥”文化,全省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向好。围绕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規矩健全政治监督机制。制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实施方案,一事一卷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批示台账并跟踪督办落实,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案件,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突出党管干部 坚持任人唯贤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省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鲜明省委选人用人“六个导向”,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着力完善年度调研考核机制。制定《省委管理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2019年集中半年时间对160个省管班子、2277名省管领导干部开展进驻式调研考核,今年采取常规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考核,及时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干部,调整补充一批班子成员,制定出台一套制度办法,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水平不断提升。着力完善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训干部3万余人;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双百计划”,从省直部门、市(州)遴选206名干部互派挂职锻炼;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机制,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2119名,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着力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开展功勋荣誉表彰的具体办法,组织评选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57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9个,极大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突出政治功能 提升组织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省紧紧围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引领为关键,夯实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健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制度体系。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成立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推动市县全覆盖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统一指挥的组织领导体系。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牵引,第一批涉改县共减少乡镇(街道)1170个、建制村18096个,减幅分别达33%、41%,顺势接续推进村民小组和城乡社区调整优化,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构性变革。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制定省领导联系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制度,严格落实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政策,建立贫困村“五个一”、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三个一”帮扶机制,统筹选派5700名干部综合帮扶凉山州11个贫困县,坚持7市35县对口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制度,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到2019年底全省共回引村党支部书记8000余名、培育后备力量6.1万名、发展党员2万余名;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全省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77.4%、20.9%;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大幅度提高村“两委”干部经济待遇,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事业需要 广聚天下英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省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创新制度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健全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市建立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推动成都与四个经济区、五个经济区内部签署9个干部人才协同发展协议,出台《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十条措施》;创新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以人才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健全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机制。与23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以及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示范带动市、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400余份,举办赴欧美招才引智、海科会、科博会等系列活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机制。出台《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实行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特殊政策,建立基层事业单位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偏远地区人才难引难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供稿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责编/刘艳梅)
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突出党的领导 聚焦“两个维护”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健全理论武装机制。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连续八年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谋划推进长征干部学院联合共建和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围绕“以案促改”健全净化政治生态机制。出台《关于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 持续净化四川政治生态的决定》,坚持抓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蒲波、彭宇行、侯晓春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实施“带病提拔”“赌博敛财”等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破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袍哥”文化,全省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向好。围绕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規矩健全政治监督机制。制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实施方案,一事一卷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批示台账并跟踪督办落实,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案件,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突出党管干部 坚持任人唯贤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省认真践行好干部标准,鲜明省委选人用人“六个导向”,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着力完善年度调研考核机制。制定《省委管理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2019年集中半年时间对160个省管班子、2277名省管领导干部开展进驻式调研考核,今年采取常规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考核,及时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干部,调整补充一批班子成员,制定出台一套制度办法,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水平不断提升。着力完善年轻干部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计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训干部3万余人;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双百计划”,从省直部门、市(州)遴选206名干部互派挂职锻炼;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机制,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2119名,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着力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开展功勋荣誉表彰的具体办法,组织评选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57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9个,极大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突出政治功能 提升组织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省紧紧围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引领为关键,夯实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健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制度体系。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成立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推动市县全覆盖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统一指挥的组织领导体系。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牵引,第一批涉改县共减少乡镇(街道)1170个、建制村18096个,减幅分别达33%、41%,顺势接续推进村民小组和城乡社区调整优化,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构性变革。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制定省领导联系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制度,严格落实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政策,建立贫困村“五个一”、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三个一”帮扶机制,统筹选派5700名干部综合帮扶凉山州11个贫困县,坚持7市35县对口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制度,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到2019年底全省共回引村党支部书记8000余名、培育后备力量6.1万名、发展党员2万余名;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全省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77.4%、20.9%;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大幅度提高村“两委”干部经济待遇,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事业需要 广聚天下英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省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创新制度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健全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市建立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推动成都与四个经济区、五个经济区内部签署9个干部人才协同发展协议,出台《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十条措施》;创新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以人才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健全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机制。与23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以及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示范带动市、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400余份,举办赴欧美招才引智、海科会、科博会等系列活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健全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机制。出台《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实行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特殊政策,建立基层事业单位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偏远地区人才难引难留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供稿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