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与史铁生的创作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路遥和史铁生都是有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比两人作品发现他们都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而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又有不同。本文借比较两位作家作品,思考文学创作与时代、社会、人民的关系。
  关键词:路遥;史铁生;作品创作
  作者简介:陈嘉琪(1992-),女,汉族,延安大学16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路遥和史铁生都是具有生命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有共同的创作视域,也有不同的创作视角和主题风格。目前学界对路遥和史铁生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归两位的作品,比较他们创作的同与不同。
  一、路遥和史铁生创作的相同点
  首先,作品叙写环境相似,都体现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路遥是陕北延川人,史铁生来到延川插队,两位作家都把陕北作为书写的背景,体现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对“善”的追求。在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的生命轨迹都与陕北土地紧密相连。史铁生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里把延川插队的经历写入其中。此外两位作家都写了“善”意满满的陕北老汉形象:路遥《人生》中的德顺老汉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的破老汉。《人生》中德顺老汉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他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借教导高加林的机会总结着自己的人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破老汉在得知“我”回京就医,竟然为“我”卖掉十斤好小米换粮票,托人捎到北京给“我”,突显出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善”的道德品质。
  其次,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都饱含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小说方面,路遥笔下的人物与苦难形影相随,《在困难的日子里》的马建强成长环境是贫苦的,他在忍饥挨饿的同时用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完成了学业,将生命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的表现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生长条件艰苦,但是艰难困苦并未打倒兄弟二人,反而讓他们越挫越勇,炼就坚韧不屈、奋发向上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史铁生是位残疾作家,这就使他对苦难的描写变得更富有真切感,如何迎接苦难的考验并在苦难中思索成为他创作中的一个着眼点,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作品里探寻人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将曾经在清平湾插队时的苦难回忆注入到小说主人公破老汉的人生经历中,使老汉的人生有苦难色彩的同时又蜿蜒曲折,充满戏剧性:“他三七年就入了党,跟队伍一直打到广州。”[1]“我那阵儿要是不回来,这阵儿也住上洋楼了,也把警卫员带上了。山里人憨着咧,只要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儿也不胜窑里好。”[2]可他最后过着的居然是在清贫苦寂的清平湾与孙女留小儿相依为命的生活,这前后之间的反差令人诧异。对比这种因反差而给人的诧异与老汉波澜不惊的人生态度,却是如同身患残疾的史铁生一样淡定从容。散文方面,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不仅是路遥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也集中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思索:“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3]在《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中,路遥说“写小说……它需要的仍然是劳动者的赤诚而质朴的品质和苦熬苦累的精神。”[4]可见路遥对劳动保有敬畏之心,坚信苦难造就人。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他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地坛来展现,地坛是他思考人生的佳境。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5]在这种人生的痛苦之下,依旧努力参透生命真谛,这既是在阅尽了人世繁华之后的宁静,也是在大灾大难之后的深切沉思。
  二、作品创作角度和主题的不同
  首先,作品创作角度的不同。体现在“留恋”与“出走”的创作角度的选择上。路遥的创作是站在“留恋”与“出走”之间的徘徊苦闷纠结的角度,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把出身乡村的有志青年放置于城乡结合处,创造了“城乡交叉地带”这一特殊叙述模式。而史铁生选取的是“出走”之后的“留恋”角度,走出陕北延川后又怀抱着知青插队时期的记忆留恋着遥远的清平湾。
  其次是创作主题的不同。小说方面,路遥描写的大部分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创作主题规整统一。史铁生小说中更多的是表现苦难的生命意识,但相比于路遥添加了悲剧色彩。散文方面,路遥《土地的寻觅》中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即使面对一个纯粹没有收获的秋天,他也绝不会为春播夏耕所付出的艰辛而生出丝毫的悔意来。”[6]由此可见,路遥探索人生意义是奋斗坚韧,而史铁生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伸展到生与死的问题上。比如《我与地坛》中,他不仅是对自我和对自然万物的审视,也对生命进行了思考,进而展开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并且他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悟到了“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路遥和史铁生都有苦难的人生经历,所以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在文学创作中都围绕着“善”与道德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化导致文学创作趋向商品化的时代,像路遥和史铁生把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朴实的文风和体察底层平凡小人物的创作风格,坚信文学创作写就平凡人的梦想,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当下的文学创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书写与人民、与社会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2]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4][6]路遥.路遥文集(第二卷)[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5]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自古及今,一谈到读书,不外“博览”与“熟读”二道。  天底下有太多新鲜事,唯有博览群书方能使我们窥见世界更多的精彩与不同。清代唐彪说:“欲知天下之事理,则诸子中,诸语录中,典制志记中,九流杂技中皆有不可不阅之书。”所观之书的内容要博,所览文章的风格也要博。韩愈、柳宗元之所以为古文大家,便是因为他们读书从不独趋一格,而是博采众长,“清浓虚实、长短奇平并取”,最后随着生活的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识见与感悟
期刊
1973年的4月三毛应着心底对撒哈拉大沙漠的“乡愁”拖着繁多的行李第一次踏上了名为阿雍的土地。未知的流浪即为冒险,这不是她第一次随心所欲的任性而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荷西,主动担当起了骑士的职责,为这位敢于冒险的公主殿下披荆斩棘,保驾护航。人遇到真爱的几率是非常小的,许多人终其一生寻找爱侣往往只落得个凑合。当荷西听到三毛要独闯撒哈拉时,毅然决然地辞去西国的工作,跟随着她的心先到了撒哈拉为她
期刊
太阳缓缓升起,远处是深远而纯净的蓝,蓝色的火团下沿是橙黄色,有斜向上的条状薄云。太阳被一处屋檐遮住,屋檐显得异常黑,屋檐背后明亮夺目。太阳升起时,天的橙黄色变浅了,但是更宁静透彻。他站起身,向太阳的方向奔跑。他想要抓住那道褪去的黑色。橙色天中能看见树枝的剪影。他的心狂跳不已。  他跑了一段路,停下来,冷静了。他站在街道中央。路的两旁是高大樹木和大片草坪。他环视四周,目力所及,远远近近都没有一座高楼
期刊
日子总在一天天的周而复始,压抑和紧张充满了每个角落。可这陌生世界竟有那么多懂我的人,带来的温暖被无限放大,成了永恒的光辉。  拖着一天下来疲惫不堪的身体挤进地铁,可仅存的座位也被他人捷足先登,无奈,悻悻地回到角落里站着。实在是太累了,眼皮在打架,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在拽我的袖口,很温柔。费力地睁开双眼,是一个笑得很温暖的大哥哥,嗓音干净明亮:“坐在我这儿吧睡会吧!”我道谢,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走开了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之作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直被看作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品,其中的二诸葛形象一直以封建迷信的老派农民为刻板。现笔者侧重二诸葛的三重身份对其进行探究,阐释他作为时代自然人的特定意义。  关键词:《小二黑结婚》;二诸葛;三重身份  作者简介:郭靖宣(1995-),男,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青年时代的苏童,都是以先锋作家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他的小说总是充满着奇特的想象,“营造阴森瑰丽的世界,叙说颓靡伤感的传奇.”[1]但在经历了人世的浮沉与沧桑,苏童开始
刘老汉住在城市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一辈子是个农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开始干写作这行当了。平时他喜欢写这个写那个,但真要下定决心出一本书来,得有个一两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人也消瘦了一圈,两只圆溜溜的眼睛深嵌在眼窝里,胡子眉毛拧成一团,以前已经发黄的绿棉袄,放在麦穗里还真不好辨别,风尘仆仆仿佛一个要饭的。但唯独那两只粗糙的手,长满茧子的手,是一种刺目的干净和白。  他在写作时,准把房门、窗子一闭,也
期刊
时间的巨轮压过我破碎的往事,覆过不堪的回首,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可是有一种情感,却被时间的巨轮越磨越淳,愈品愈香,那就是亲情。  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我刚放学,走在朦胧月光照应的小路上,旁边是熙熙攘攘的和我一起放学却素未谋面的同学,远在我身后的确是我的至亲——我的爷爷。我低着头,看着模糊而昏暗的小路,步伐迅速地穿梭过一片又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虽然我是因为怕丢面子才远远的丢下爷爷的,但我
期刊
摘 要:戴望舒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距离古典诗歌繁荣的时代未远,所以其诗歌创作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以他的《雨巷》为例,不管是其象征性的意象、还是其朦胧的意境以及优美婉约的风格,都有着传统诗学的影子,符合传统诗学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传统诗学;戴望舒;《雨巷》  作者简介:李颖异,女,蒙古族,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夜,黑漆漆地。  挟着三两声狗吠,裹着满身酒气,宝柱顺着村前疙疙瘩瘩的小土路,歪歪扭扭摸进自家的院门,狗儿黑子立马热剌剌地摇着尾巴凑上前来,滚你娘的蛋!宝柱并不领情,皱眉,咬牙,飞起一脚,嗷~嗷~嗷……连窜的惨嚎声瞬时划破小村静谧的夜空。  今天怨不得宝柱,他现在心情糟透了,回家三天了,三天呐,天天出去转钱,到头来,连一根钱毛都没见着!眼瞅着,一年前在城里新耍下的马子就要临盆了,这可咋办哩?真真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