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作为医疗救护主体,承担着救治病患和维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任务。因此,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得到物资、场地和信息的充分保障。应急保障工作是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为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方法
1.1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基层应急管理机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通常会以最小社区单位进行处理,同时在民生事务管理中,社区是划分较为充分的最小管理要素,在突发卫生安全疫情事件中也是防治的重要一个环节,在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社区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分和公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加强对于社区卫生防疫工作站建设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输送的加强。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卫生事业相关拨款,采购一批先进的卫生防疫监测设备,对于社区中卫生防疫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技术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充分确保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上,应该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疾病防控和卫生教育工作,在学校日常教育项目和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应急卫生教育管理课程的内容,充分提高全民对于卫生防疫事业的认识和防范水平。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宣传与推广。积极调动社会上相关的利益单位,参与到卫生事业建设工作中来。在基层设置的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和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热情的调动工作,在重大疫情和疾病发生以后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到卫生防疫工作中去,相关公共卫生防疫部门应该加强和非政府部门联合合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事业的宣传工作,积极在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管理办法制定中,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补充完善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受人民的监督。
1.2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完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应急管理机构指挥部门,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疫情控制相关数据,进行多种社会机构资源调用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机构资源、资金的统一调配的作用。在指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滥用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卫生防疫事件处置工作时,要制定相关应急事件预防处置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卫生防疫事业指挥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指挥机构人员组成上应该包括卫生,公安,法律和医疗等各个部门的人员,这样在开展公共卫生事业时能够高效实施相关控制预防工作。
2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2.1应急保障组织架构
根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统一领导,协调合作”的原则,建立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在内的组织机构。在应急管理工作小组中,根据职能划分,下设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小组组长为后勤保障分管副院长,副组长为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和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组员为相关部门科员。小组主要职责包括:(1)在应急处置时,负责基础及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材、试剂等医用物资和食品、水等普通物资)供应,以及设施设备保障、维修抢险、通讯网络、秩序维护、安全保卫等任务和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其中,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在必要时开通应急采购绿色通道,启动快速审批和采购流程。(2)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类应急资源储备需求分析、现状分析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实施物资储备计划管理,并在必要时整合社会资源。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可进一步细分为物资组、设备组、通讯组、安保组和运输组等实体化工作模块,以保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2.2应急保障人员培训
首先要建立导师库制度,成立应急管理培训导师队伍,负责落实各类人员年度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和执行。具体根据风险源、面临突发事件特性和范畴,对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资质的院内和院外专家进行遴选,合格者聘为导师并定期考核。其次,将培训对象按分工不同分为组织指挥人员和执行人员,分类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课堂讲座、短期集中培训班、学术交流讲座,或前往其他模范试点进行考察学习和应急演练等。
3场地保障
3.1医疗救治场地设置
医疗救治场地以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等为主要场所。急救接诊区域应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划分绿区、黄区、红区和黑区。绿区接收能自行行走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设置于急诊大厅或过道处;黄区接收症状较重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经紧急处理后予以进一步检查或专科治疗,可设置于急诊监护室;红区用于接收危重癥患者,可设置于急诊抢救室区域;黑区用于安置死亡人员,可设置于内过道处。此外,还须设置隔离治疗区域,用以收治有传染性疾病等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可视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于发热门诊病房或选用黑区。
3.2物资库存场地设置
物资库存场地主要设置在的库房和药剂科。应确定各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以场地充足但不造成浪费为原则。如果自身场地不足,也可考虑共用或租借等,但应以不影响应急物资供应为前提。在药剂科药库中,各类应急药品的存放应充分合理设计,如将同种系列、治疗同种疾病的药物摆放在一起,将药物按照有效期摆放在一起,同时请经验丰富的药师专职负责,建立档案,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并将有效期较近的药物摆放在易核对和拿取的位置。
4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
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收集各种记录并统一电子归档保存,以协助应急处置的评估与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治场所、物资存放场所均应根据各自需求完善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功能,结合应急管理监督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与处置水平。
5结语
应急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顺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定位准确并能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环节。完整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人员配备、良好的物资管理、合适的场地分布以及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涉及医院多个行政职能部门,部门间的沟通协同和有序推进是建设应急保障体系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应急保障体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医院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谢磊,黄世清,张栋良,等.医院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3.
[2]杨土保,孔繁晶,魏捷,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夏村镇卫生院)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方法
1.1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基层应急管理机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通常会以最小社区单位进行处理,同时在民生事务管理中,社区是划分较为充分的最小管理要素,在突发卫生安全疫情事件中也是防治的重要一个环节,在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社区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分和公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加强对于社区卫生防疫工作站建设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输送的加强。通过相关部门提供卫生事业相关拨款,采购一批先进的卫生防疫监测设备,对于社区中卫生防疫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技术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充分确保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上,应该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疾病防控和卫生教育工作,在学校日常教育项目和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应急卫生教育管理课程的内容,充分提高全民对于卫生防疫事业的认识和防范水平。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宣传与推广。积极调动社会上相关的利益单位,参与到卫生事业建设工作中来。在基层设置的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和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热情的调动工作,在重大疫情和疾病发生以后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到卫生防疫工作中去,相关公共卫生防疫部门应该加强和非政府部门联合合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事业的宣传工作,积极在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管理办法制定中,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补充完善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受人民的监督。
1.2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完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应急管理机构指挥部门,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疫情控制相关数据,进行多种社会机构资源调用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机构资源、资金的统一调配的作用。在指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滥用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卫生防疫事件处置工作时,要制定相关应急事件预防处置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卫生防疫事业指挥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积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指挥机构人员组成上应该包括卫生,公安,法律和医疗等各个部门的人员,这样在开展公共卫生事业时能够高效实施相关控制预防工作。
2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2.1应急保障组织架构
根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统一领导,协调合作”的原则,建立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在内的组织机构。在应急管理工作小组中,根据职能划分,下设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小组组长为后勤保障分管副院长,副组长为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和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组员为相关部门科员。小组主要职责包括:(1)在应急处置时,负责基础及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材、试剂等医用物资和食品、水等普通物资)供应,以及设施设备保障、维修抢险、通讯网络、秩序维护、安全保卫等任务和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其中,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在必要时开通应急采购绿色通道,启动快速审批和采购流程。(2)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类应急资源储备需求分析、现状分析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实施物资储备计划管理,并在必要时整合社会资源。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可进一步细分为物资组、设备组、通讯组、安保组和运输组等实体化工作模块,以保证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2.2应急保障人员培训
首先要建立导师库制度,成立应急管理培训导师队伍,负责落实各类人员年度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和执行。具体根据风险源、面临突发事件特性和范畴,对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资质的院内和院外专家进行遴选,合格者聘为导师并定期考核。其次,将培训对象按分工不同分为组织指挥人员和执行人员,分类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课堂讲座、短期集中培训班、学术交流讲座,或前往其他模范试点进行考察学习和应急演练等。
3场地保障
3.1医疗救治场地设置
医疗救治场地以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等为主要场所。急救接诊区域应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划分绿区、黄区、红区和黑区。绿区接收能自行行走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设置于急诊大厅或过道处;黄区接收症状较重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经紧急处理后予以进一步检查或专科治疗,可设置于急诊监护室;红区用于接收危重癥患者,可设置于急诊抢救室区域;黑区用于安置死亡人员,可设置于内过道处。此外,还须设置隔离治疗区域,用以收治有传染性疾病等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可视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于发热门诊病房或选用黑区。
3.2物资库存场地设置
物资库存场地主要设置在的库房和药剂科。应确定各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以场地充足但不造成浪费为原则。如果自身场地不足,也可考虑共用或租借等,但应以不影响应急物资供应为前提。在药剂科药库中,各类应急药品的存放应充分合理设计,如将同种系列、治疗同种疾病的药物摆放在一起,将药物按照有效期摆放在一起,同时请经验丰富的药师专职负责,建立档案,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并将有效期较近的药物摆放在易核对和拿取的位置。
4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
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收集各种记录并统一电子归档保存,以协助应急处置的评估与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治场所、物资存放场所均应根据各自需求完善信息系统的存档与调阅功能,结合应急管理监督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与处置水平。
5结语
应急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顺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定位准确并能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环节。完整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人员配备、良好的物资管理、合适的场地分布以及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涉及医院多个行政职能部门,部门间的沟通协同和有序推进是建设应急保障体系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应急保障体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医院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谢磊,黄世清,张栋良,等.医院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3.
[2]杨土保,孔繁晶,魏捷,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夏村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