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渐失及对春节习俗传承与保护之我见

来源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自己最渴望的一种自觉习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春节民俗习惯犹如浩瀚烟波中的微尘,逐步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复往日辉煌。部分习俗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更多的是其象征意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崭新的民俗在逐渐兴起。
  春节;新旧民俗结合;文化能量
  [中图分类号]K8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13-02
  一、春节的定义和传统节俗风貌
  春节指农历的元旦。在古代,最早是指春天的节序,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于是人们便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已有三四千年,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期间的种种民俗活动多如繁星,喜庆表达又各具特色,体现了人们消灾祈福、追求平安幸福的共同心理。传统的民俗,如:转糖饼、皮影、斗鸡、踩高跷、舞龙灯等民间绝活表演,历来都在中国的春节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普遍流传于大众中的贴春联、贴门神、贴福字、守岁、祭财神等春节必有的活动,是每家必参与的春节活动。“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正因有了这些,才算是有了“年味”。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过年前,都会提前熏好大量腌腊制品,作为过年必用的食品,也是过年的一个信号。吃年夜饭,应该是春节的高潮环节,年夜饭的意义原本不止是一家团圆的晚餐,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对祖先的祭祀和家园的守望。年夜饭是一顿早有准备的团圆饭,鱼,是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年菜,“无鱼不成席”,因为“鱼”、“余”同音,寓要年年有余,预示在新的一年里家庭衣食用度丰盛有余。同时,各家各户要供奉祖先牌位,将家里煮好的年夜饭分食祖先一份,象征着先人与后人共享团圆,同时也祈求先祖的庇佑。还有舞龙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寓意请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五结束。舞龙灯时非常热闹,前有二至四对排灯开道,排灯后还有鱼、虾、蚌壳、灯笼等,在锣鼓、号角声中晃头摆尾,畅游在各街头巷尾。
  二、传统春节民俗的日渐式微及其表现方面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及生活方式选择的个性化,导致传统的春节习俗已经日渐式微,现代年青人对春节的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很多习俗已经从都市中在慢慢消失,春节活动日趋简单,就身边的人来举例,只有不到两成的人会“烧纸摆供品祭祖宗”,在都市里的比例就更少了。在以前,家家会在年除夕的时候写“福”字和对联,然后悬挂于门上和两旁。拿古代来说,在宋代,人们写对联是写在桃木板上。其一,桃木有镇邪的意义;其二,则是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其三,是装饰门面,以求美观。今天,人们在红纸上写对联,因为红纸象征着吉祥喜庆。在除夕的时候,人们就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春联贴于门两边,用于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现今的年夜饭,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一些家庭的年夜饭选择了去饭店里团圆,而不是在家里,当然也就不会有饭前对祖先的祭祀了,这样的年夜饭少了些许神圣和隆重,但也许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现代人经济的发展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分不开。鞭炮,原本有很多功能,在辞旧迎新的“交子”时刻,鞭炮有划分新旧的作用。鞭炮还有驱鬼逐邪的作用,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山臊”,传说是西方山中的一种怪物,高一尺多,生一只脚,从不惧怕人。人若触犯了它就叫你发冷发热,生起病来。如果用竹筒子放在火种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山臊”就吃惊害怕,很快的逃遁。因此人们放爆竹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春节民俗文化的变迁—“新民俗”的兴起
  文化有其变迁性,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也会随之而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宗族群体的淡化,人们春节的过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增添了许多过年的“新民俗”。人们会在除夕的时候用手机短信提前拜年,而不是节日期间再去挨家挨户的拜年。可以自创祝福的短信,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已经编写好的短信去四处群发。
  春节的放鞭炮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民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从消防安全角度考虑出发,许多大中城市出台了“禁放令”,没有鞭炮噼叭声,自然减少了些许年味。但是在禁放年代里,并没有掩盖住人们放鞭炮的热情。从前些年开始,国家对鞭炮实行了限放,对燃放地点和时间做出了限制,但是不管怎么说,爆竹现在已经又“回归”民间了。在对待爆竹燃放方面,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行为,又要尽可能的保证安全。
  过年讲究团圆,但是在现今社会,人们因为春运不堪负重或者是经济上的种种原因,选择了留守,选择了不回家过年,一些人便兴起了网上追寻年味。可以在网上燃放“鞭炮”,不同的鞭炮会产生不同的“燃放效果”,还会网上聆听着清脆的爆竹声。网上还有电子“美食城”,可以“品尝”到“电子水饺”等美味佳肴。在虚拟社区里,人们可以参与网上逛庙会,网上猜灯谜等活动,网友还可以把自己家乡的春节年俗拍摄后放在网上社区空间里供大家欣赏。虽然这些活动都是虚拟的,但是依然感受到过年的氛围,这样的活动颇受很多时尚的年轻网民的欢迎。过年出门旅游,是春节人口流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人们兴起的一种新的过节方式。春节期间,全国各个旅游景点都推出了和过年相关的民俗文化旅游。如成都的武侯祠每年都会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举办大庙会,包括走喜神方、赏花灯、猜灯谜、皮影戏表演、川剧表演、各项民间杂耍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外在和内在精神,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为这些民俗文化回归民间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面对旧民俗的日渐消失和新民俗的兴起,春节“年味”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有其传承性,应该让这些更有年味的民俗代代相传下去。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来保护:鞭炮从过去的“禁放”到现在的“限放”;国家已经将春节列为我国向世界“申遗”的首位。春节,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族群认同、社会整合、社会交际、文化教育、民风民俗、道德教化、孝道礼仪、宗教信仰、寻根祭祖、自然崇拜、文体娱乐,经济贸易及文化承载等多种社会功能,丰富多彩、盛传不衰。春节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包括民俗在内,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
  在春节期间,将一些古老的民俗搬进庙会,虽然很多已经脱离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是对其中有价值的文化也起到了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比如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北方叫作“扫房”,南方称为“掸尘”。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大扫除的时候就知道春节快要来临了。扫尘不仅仅只是起到清洁的作用,更有着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春节前每家每户打扫卫生,是我们中国人民素有的优良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此传统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的意思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像这样优良的传统民俗就应该传承下去。传承春节传统,不仅仅是口号上的喊喊而已,更是行动上的勇于创新。春节习俗是一种文化,它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这种习俗会因时而动,因需而动,富有更多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内容。
  从对春节的保护发扬可以看出,其意义不仅仅在文化本身的传承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坚实根基与深厚资源。春节是最凝聚中华文明的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地位。首先,其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进行的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与民众生活有直接而重要的关连。再次,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能够显著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强烈影响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和认识。传统节日也是异文化群体认知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一个窗口,身在异国的的游子、华侨、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都很重视保持自身传统习俗欢度祖国的节日,这点在每年的春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海外华人以此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人文情怀,也向周围异文化族群表明自己的文化身份,展现自己所属群体的文化特色。传统节日的基本主题是保持与促进人际和谐,作为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加强人际交流方面最为突出,体现出贵人论、重亲情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的重要主题,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保护传统节日,有助于达成民众情感的和谐,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生存的节点,是民众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春节习俗中以红火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是人们对欢庆吉祥的传达,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是对民众情感需求的尊重和对民众精神利益的维护。
  五、结语
  春节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在数千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和谐稳定、自信乐观、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民族认同感的文化精神。在新旧民俗的融和中,春节可以扩大其外延,挖掘其内涵,富有更多的时代意义,让这一古老的节日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古老的春节焕发出代代流传的生命力。
  [1]中国民俗文化—择吉[M].中国社会出版社.
  [2]董晓萍. 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文化[M].中华书局.
  [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辽宁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解决的难题,本文在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62-02  引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
期刊
摘要:影子银行是指从事期限、信用和流动性转换,但不能获得中央银行提供的流动性担保、或是公共部门提供信贷担保的金融中介。本文从影子银行发展的意义、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影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和对未来的展望几个方面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影子银行;商业银行;监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6;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90-02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所以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艺术生的培养,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的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选择艺术之路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决定。作为农村中学的高中体育教师,我负责的艺术项目是体育,平时对学生的训练较多,目睹了许多在训
期刊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以其隐蔽性的特点一直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青睐。随着新一轮的低碳经济兴起,绿色贸易壁垒势力渐强。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对绿色贸易壁垒内涵进行分析,思考其新的发展动向,并探究我国一直受其困扰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D9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03-02  一、绿色贸易壁垒
期刊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起源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经过战后10年的重建和恢复,日本全面转向追赶欧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国策。然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我国应该作何选择,本文通过比较德日的发展历程予以说明。  出口导向;后发国家;经济平衡  [中图分类号]F757.31;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06-02  “二
期刊
麦金龙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开放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当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是必走之路,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开放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融开放给中国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金融开放的具体方式。  金融自由化;金融开放;中国;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F831;F832.1[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许多学生一方面由于基础差等自身原因对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严重脱节,教学方法刻板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由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在各环节的“度”的设计来呼唤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强磁度;密梯度;高融度;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
期刊
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成都市空巢老人存在经济拮据、日常生活困难和精神孤独问题;从分析问题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成都;空巢老人;制度非均衡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11-02  2010年,成都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文化多样,经济繁荣是成都市民对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公
期刊
在简单阐述了品牌个性知识和品牌博弈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博弈中更好地打造品牌,实现多赢,主要方式有:在品牌博弈中保持内在的稳定性、外在的一致性、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的价值,增强竞争力。  品牌个性;品牌博弈;建立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10-02  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期刊
本文基于对广西柳州市的医疗改革体系的调查与探索结果,分析目前中国医疗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针对相关方面有效的对策。  医疗改革;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15-02  一、关于医疗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后,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由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医疗体制的改革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