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升,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全民教育的不断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当人们享受高等教育事业成就的同时不得不关注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实效角度来看,现有的资助政策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资助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采取长期有效的资助措施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围绕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质量夯实基础。
[关 键 词] 新形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68-02
随着全民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随之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据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校生有23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的20%以上,而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10%以上。为了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国家和政府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制定了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然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助体系仍有不完善的地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件大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引起重视。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合理的机制
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利用认定标准衡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市场经济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并不存在一个稳定的“经济困难值”。虽然现阶段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充分考虑区域实际经济情况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但是认定程序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每个学校情况又有不同,所以认定工作的开展各式各样,进而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大多数高校判定学生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依据都是学生入学时提供的、由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提供的家庭收入证明,证明上所载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值得思考。
(二)资助政策、制度完善性不够
第一,虽然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规定,然而由于资助工作程序复杂,涉及部门众多,因而资助銜接不顺畅问题时有发生,继而影响了资助政策的落实质量。第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还不公平。这体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的权利以及所应承担的义务不对等,在我国现有的资助体系中存在着大量无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助学的权利,却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坐、等、靠现象非常严重,违背了权利和义务对等这一基本的法律公平原则。第三,不同院校的资助标准以及资助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加之学校方面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极易导致资助工作出现过度资助、平均资助等问题。
(三)社会影响力不够、参与力量不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仅仅依赖国家和高校是不可能实现精准资助的,必须积极构建社会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现阶段国家政府已经明确了构建社会合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树立助学帮困社会风气方面的政策扶持还远远不够。由于社会各方未能正确认识捐资助学的重要性,社会合力难以有效形成,国家方面的资助形式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四)精神资助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本来就承受着学习压力以及较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据研究资料显示,经济压力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程度远低于普通学生。现阶段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只注重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经济资助,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学生在接受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之后,虽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是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极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因此,从实施效果上面来看,资助工作并没有让学生满意。
二、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策略
新形势下,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家、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需要积极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弥补教育差距。
(一)提高资助工作者的素质
资助工作者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资助手续的人员,其素质会影响其工作(贫困资助政策的实施、贫困生资格的审查、申请等)质量。基于此,全面提高资助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多提供机会让资助工作者出去学习,定期对资助工作者进行培训,确保资助工作者了解资助工作的流程,熟悉资助相关的文件,严格根据政策规定并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资助工作者甄别学生档案信息的能力,强化资助工作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确保资助者能够核实被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落实科学资助。更重要的是,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爱心活,资助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要心怀公平心与责任心,将爱心真正传递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合理制定,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补助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源地、教育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突发情况等,制定具体统一的量化认定标准,才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夯实基础。高校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统一量化的评估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委员及学生代表的作用,建立一支具有梯度结构的认定工作小组,应用“量化+民主”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科学地划分困难等级并上报院系。院系对班级提交的建议名单进行核查并上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院系报送的名单进行评审,提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议名单并报送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审定。最后将审定通过后的名单在学校公告栏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每学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核查,及时对档案库进行调整,同时更新档案库资料,实行动态管理,进行有效资助。真正形成班级、院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三位一体”的资助管理体系。
此外,高校和学生生源地所在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更为准确的学生信息库,并不断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更好地做好资助工作。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资助工作顺利落实。因此,国家、政府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为资助工作的顺利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对学生资助方式的具体操作进行明确,对违反规定进行操作的行为要严格处罚,确保他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积极对待资助工作。同时,还应制定包括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学生资助法律规定,确保资助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都能够被有效界定。此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科学有效的做法,现阶段外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确定受资助对象、规范资助者行为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我国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努力为受助与非受助学生之间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
(四)建立多渠道的资助方式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經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因此,国家、政府、高校等方面应大力号召社会各界开展多渠道的捐资助学活动,加大新闻媒体对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资助氛围。同时,高校应努力争取合作的企业、校友等资源,积极拓展学生资助经费的来源,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
(五)完善精神资助体系
精神资助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一个缺失点,社会各界应该予以重视。精神支柱体系的完善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高校方面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活动,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对待资助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出现精神贫困问题或是恶性心理问题。第二,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善用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进而能够怀揣感恩之心,有意识地利用自身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第三,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明确国家对他们的资助并非不劳而获,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激发学生奋进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资助政策体系更科学化,才能更好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真正落实党和国家庄严的承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陆孙琦.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163-165.
[2]李恩广,马松,吴姗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287-288.
[3]许欣,李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2-124.
[4]甄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5:71-73.
[5]张敏霞.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援助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5(10):106-108.
[6]王小健.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33-36.
[关 键 词] 新形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68-02
随着全民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随之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据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校生有23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的20%以上,而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10%以上。为了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国家和政府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制定了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然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助体系仍有不完善的地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件大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引起重视。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缺乏合理的机制
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利用认定标准衡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市场经济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并不存在一个稳定的“经济困难值”。虽然现阶段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充分考虑区域实际经济情况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办法,但是认定程序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每个学校情况又有不同,所以认定工作的开展各式各样,进而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大多数高校判定学生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依据都是学生入学时提供的、由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提供的家庭收入证明,证明上所载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值得思考。
(二)资助政策、制度完善性不够
第一,虽然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规定,然而由于资助工作程序复杂,涉及部门众多,因而资助銜接不顺畅问题时有发生,继而影响了资助政策的落实质量。第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还不公平。这体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的权利以及所应承担的义务不对等,在我国现有的资助体系中存在着大量无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助学的权利,却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坐、等、靠现象非常严重,违背了权利和义务对等这一基本的法律公平原则。第三,不同院校的资助标准以及资助执行情况存在差异,加之学校方面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极易导致资助工作出现过度资助、平均资助等问题。
(三)社会影响力不够、参与力量不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仅仅依赖国家和高校是不可能实现精准资助的,必须积极构建社会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虽然现阶段国家政府已经明确了构建社会合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树立助学帮困社会风气方面的政策扶持还远远不够。由于社会各方未能正确认识捐资助学的重要性,社会合力难以有效形成,国家方面的资助形式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四)精神资助体系不完善
大学生本来就承受着学习压力以及较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据研究资料显示,经济压力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程度远低于普通学生。现阶段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只注重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经济资助,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学生在接受家庭经济困难资助之后,虽然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但是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极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因此,从实施效果上面来看,资助工作并没有让学生满意。
二、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策略
新形势下,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家、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需要积极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弥补教育差距。
(一)提高资助工作者的素质
资助工作者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资助手续的人员,其素质会影响其工作(贫困资助政策的实施、贫困生资格的审查、申请等)质量。基于此,全面提高资助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多提供机会让资助工作者出去学习,定期对资助工作者进行培训,确保资助工作者了解资助工作的流程,熟悉资助相关的文件,严格根据政策规定并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资助工作者甄别学生档案信息的能力,强化资助工作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确保资助者能够核实被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落实科学资助。更重要的是,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爱心活,资助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要心怀公平心与责任心,将爱心真正传递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合理制定,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补助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源地、教育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突发情况等,制定具体统一的量化认定标准,才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夯实基础。高校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统一量化的评估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委员及学生代表的作用,建立一支具有梯度结构的认定工作小组,应用“量化+民主”测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科学地划分困难等级并上报院系。院系对班级提交的建议名单进行核查并上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院系报送的名单进行评审,提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议名单并报送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审定。最后将审定通过后的名单在学校公告栏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每学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核查,及时对档案库进行调整,同时更新档案库资料,实行动态管理,进行有效资助。真正形成班级、院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三位一体”的资助管理体系。
此外,高校和学生生源地所在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更为准确的学生信息库,并不断地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更好地做好资助工作。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资助工作顺利落实。因此,国家、政府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为资助工作的顺利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对学生资助方式的具体操作进行明确,对违反规定进行操作的行为要严格处罚,确保他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积极对待资助工作。同时,还应制定包括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学生资助法律规定,确保资助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都能够被有效界定。此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科学有效的做法,现阶段外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在确定受资助对象、规范资助者行为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我国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努力为受助与非受助学生之间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
(四)建立多渠道的资助方式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經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因此,国家、政府、高校等方面应大力号召社会各界开展多渠道的捐资助学活动,加大新闻媒体对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资助氛围。同时,高校应努力争取合作的企业、校友等资源,积极拓展学生资助经费的来源,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
(五)完善精神资助体系
精神资助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一个缺失点,社会各界应该予以重视。精神支柱体系的完善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高校方面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活动,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对待资助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出现精神贫困问题或是恶性心理问题。第二,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善用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进而能够怀揣感恩之心,有意识地利用自身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第三,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明确国家对他们的资助并非不劳而获,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激发学生奋进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资助政策体系更科学化,才能更好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真正落实党和国家庄严的承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陆孙琦.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163-165.
[2]李恩广,马松,吴姗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287-288.
[3]许欣,李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2-124.
[4]甄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5:71-73.
[5]张敏霞.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援助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5(10):106-108.
[6]王小健.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