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产能过剩压力大
用“平稳较快”这四个字来形容2006年煤炭市场的发展情况再恰当不过。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在“全国煤炭工业表彰会”表示,今年煤炭供应基本平衡。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17.65亿吨,同比增加1.32亿吨,全年产量肯定超过23亿吨。
但他同时指出,从目前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看,2007年中国煤炭需求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因为,今年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明显趋缓,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明显减轻。电煤需求总量虽仍将继续增加,但需求趋缓,电煤需求增幅比预想的要低,煤炭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明显。
自去年底开始,有关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一直挥之不去,虽然有人认为目前产能被虚增,并不存在真正的过剩,而是过剩的危机被放大了;但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煤炭增长的速度已高于实际需求速度,特别是在建矿井正在释放产能,产能过剩只是时间问题。
有迹象表明,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产业政策调整步伐加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成本上涨以及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
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调整矿业政策,着力建立矿业管理的新机制和新制度,全面规范和提升我国矿业开发的整体水平。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矿业的重要支撑和矿业改革的试点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
从煤炭产能建设形势看,受前几年需求惯性和利益驱动,煤炭产能建设加快。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经历5年多的快速增长,煤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随着前几年建设的煤矿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生产规模将集中释放出来。
统计显示,2001年到2006年10月,煤炭洗选业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05亿元,投资绝对量比前9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和还多555亿元。另外,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1563个,总规模6.53亿吨,加上改扩建和资源整合,总产能合计约8.3亿吨,已超过煤炭工业“十一五”规模确定的5.8亿吨的建设规模。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合计已经达30亿吨,远远超过到2010年煤炭需求约25亿吨的规划目标,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旺季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关系是煤价上涨的动因。2006年煤炭整体供应平稳增长,到了年底,煤炭价格则呈现出上扬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与新一轮冬季运煤、储煤高峰的到来,加上铁路煤炭运力紧张,北方港口煤炭货源继续告紧,港口原煤从原来的435元/吨上涨到535元/吨,致使煤炭购进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全国部分省市煤炭价格上涨。据了解,目前浙江宁波煤炭价格也已创下历史新高,部分块煤报价已达750~760元/吨,比10月末上涨了40元。
同时,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节,我国每年的供热用煤量超过1亿吨,煤炭供求将进入今年的第二个季节性高峰。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日前公布的2006年1~10月份全省煤炭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山西省煤炭产、销在4季度呈现出了明显的旺季特性。
另外,由于今年国家加大了煤矿整顿力度,控制私挖滥采,关闭、停产了2000多座小煤矿,压缩了生产能力。此外,进入10月以来连续发生多起煤矿重大安全事故,国家对煤矿进行安全整顿,导致优质煤炭供应紧张,大秦线铁路运量下降,煤炭压港现象严重,优质煤炭价格上涨了10~20元/吨。
2007年价格依然坚挺
对于2007年煤炭市场价格的走势,也许有人会以为会受产能过剩的影响而产生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煤炭价格大幅走低。其实不然。“产能过剩”是指建成的生产能力超过或大于消费能力或实际需求。而产量和产能严格地讲并不等同。产能过剩的说法,主要来源于煤炭在建能力急剧扩张和提高,但由于煤炭企业受自然条件制约,煤炭产量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产能并非完全等同于产量。
实际上,产量应该低于产能。从今年的炼焦精煤走势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过程。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炼焦精煤销售出现了需求减弱、价格下滑、库存上升、用户欠款增加、质量纠纷增多的情况,多数煤炭企业感到市场将遭遇寒冬,特别是夏季即将到来,煤炭市场赶上传统的淡季,可能存在市场大幅下滑的局面。但与人们的预计恰恰相反,从6月起,炼焦煤市场反而越来越热并持续到现在。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煤炭的增长是与钢铁产能的扩张同步增长的,而炼焦煤的产能增加低于钢铁产能的扩张。今年前10个月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增加19.2%、18.0%和23.4%,而且产销率在95%以上。炼焦煤的“过剩”被不断增长的钢铁行业需求消化了。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了在煤炭产量构成中的不合格产量或因煤矿自然事故、开采条件对实际生产量的影响。产能是产量的基础。但因受地质条件影响、生产工艺限制,煤矿一部分不合格生产量也被计入产量当中,这部分产量并不能形成有效供给。
另外,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完成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一判断。报告预计,随着明年煤炭过剩压力的加大,煤炭价格面临市场考验。报告指出,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而供给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煤炭产能、产量扩张的动力犹存;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煤炭的供应能力。
国金证券研究员龚云华也认为,2007年之前煤炭供需格局不会出现大的逆转。他指出,2007年运力不会有“跳跃性”的增长,全国煤炭铁路、港口配套有效运力的大增长主要体现在2005-2006年,未来则体现在2008-2009年,如果产、销增长仍旧旺盛,2007年运力会处于相对较为紧张的状态。
政策调整加大企业压力
今年虽是国家出台煤炭经济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因其涉及面广、政策调整幅度大、煤炭成本增支因素增加,企业经营将在明年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煤矿资源成本增加。国家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日前国务院决定,今后出让新设立的矿业权,除特别规定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对企业过去已经无偿取得的、由国家出资探明的矿权,无论是否已经转赠国家资本金都要按剩余储量缴纳矿业权价款。此外,国家还提高煤炭资源税率。有关部门先后对主要产煤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相继进行了调整,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经有18个产煤省(区)提高了煤炭资源税率,税率由调整前的0.3元/吨~1.2元/吨提高到2.5元/吨~4元/吨。明年煤炭企业面临这方面的压力将更大。而且,今年9月份以后,国家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优惠,并将对煤炭出口征收5%的关税;而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调整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这势必又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意见》,拟定在山西省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煤矿转产发展基金。
上述政策的集中出台,将会使煤炭企业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看,多数煤炭企业难以承受。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今年前10个月,5025家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平均吨煤利润30.32元。其中,占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总数76%的企业(3803家)吨煤利润在平均数以下;占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总数36%的企业(1795家)吨煤利润只有6.07元;还有644家企业亏损,平均吨煤亏损14.14元。就124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来说,平均吨煤利润也只有25.38元。通过对12家煤炭上市公司前3个季度报表分析,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增加,利润下降。今年前9个月,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了4.89%,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了21.7%。在目前煤炭价格和企业负担水平条件下。如果这些政策集中实施,全行业亏损企业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如果再考虑各项资金专户存储减少企业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明年的资金周转将更加困难。
用“平稳较快”这四个字来形容2006年煤炭市场的发展情况再恰当不过。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在“全国煤炭工业表彰会”表示,今年煤炭供应基本平衡。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17.65亿吨,同比增加1.32亿吨,全年产量肯定超过23亿吨。
但他同时指出,从目前主要煤炭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看,2007年中国煤炭需求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因为,今年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明显趋缓,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明显减轻。电煤需求总量虽仍将继续增加,但需求趋缓,电煤需求增幅比预想的要低,煤炭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明显。
自去年底开始,有关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一直挥之不去,虽然有人认为目前产能被虚增,并不存在真正的过剩,而是过剩的危机被放大了;但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煤炭增长的速度已高于实际需求速度,特别是在建矿井正在释放产能,产能过剩只是时间问题。
有迹象表明,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产业政策调整步伐加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成本上涨以及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
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调整矿业政策,着力建立矿业管理的新机制和新制度,全面规范和提升我国矿业开发的整体水平。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矿业的重要支撑和矿业改革的试点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
从煤炭产能建设形势看,受前几年需求惯性和利益驱动,煤炭产能建设加快。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经历5年多的快速增长,煤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随着前几年建设的煤矿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生产规模将集中释放出来。
统计显示,2001年到2006年10月,煤炭洗选业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05亿元,投资绝对量比前9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和还多555亿元。另外,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1563个,总规模6.53亿吨,加上改扩建和资源整合,总产能合计约8.3亿吨,已超过煤炭工业“十一五”规模确定的5.8亿吨的建设规模。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合计已经达30亿吨,远远超过到2010年煤炭需求约25亿吨的规划目标,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旺季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关系是煤价上涨的动因。2006年煤炭整体供应平稳增长,到了年底,煤炭价格则呈现出上扬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与新一轮冬季运煤、储煤高峰的到来,加上铁路煤炭运力紧张,北方港口煤炭货源继续告紧,港口原煤从原来的435元/吨上涨到535元/吨,致使煤炭购进成本大幅提高,导致全国部分省市煤炭价格上涨。据了解,目前浙江宁波煤炭价格也已创下历史新高,部分块煤报价已达750~760元/吨,比10月末上涨了40元。
同时,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季节,我国每年的供热用煤量超过1亿吨,煤炭供求将进入今年的第二个季节性高峰。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日前公布的2006年1~10月份全省煤炭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山西省煤炭产、销在4季度呈现出了明显的旺季特性。
另外,由于今年国家加大了煤矿整顿力度,控制私挖滥采,关闭、停产了2000多座小煤矿,压缩了生产能力。此外,进入10月以来连续发生多起煤矿重大安全事故,国家对煤矿进行安全整顿,导致优质煤炭供应紧张,大秦线铁路运量下降,煤炭压港现象严重,优质煤炭价格上涨了10~20元/吨。
2007年价格依然坚挺
对于2007年煤炭市场价格的走势,也许有人会以为会受产能过剩的影响而产生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煤炭价格大幅走低。其实不然。“产能过剩”是指建成的生产能力超过或大于消费能力或实际需求。而产量和产能严格地讲并不等同。产能过剩的说法,主要来源于煤炭在建能力急剧扩张和提高,但由于煤炭企业受自然条件制约,煤炭产量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产能并非完全等同于产量。
实际上,产量应该低于产能。从今年的炼焦精煤走势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过程。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炼焦精煤销售出现了需求减弱、价格下滑、库存上升、用户欠款增加、质量纠纷增多的情况,多数煤炭企业感到市场将遭遇寒冬,特别是夏季即将到来,煤炭市场赶上传统的淡季,可能存在市场大幅下滑的局面。但与人们的预计恰恰相反,从6月起,炼焦煤市场反而越来越热并持续到现在。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煤炭的增长是与钢铁产能的扩张同步增长的,而炼焦煤的产能增加低于钢铁产能的扩张。今年前10个月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增加19.2%、18.0%和23.4%,而且产销率在95%以上。炼焦煤的“过剩”被不断增长的钢铁行业需求消化了。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了在煤炭产量构成中的不合格产量或因煤矿自然事故、开采条件对实际生产量的影响。产能是产量的基础。但因受地质条件影响、生产工艺限制,煤矿一部分不合格生产量也被计入产量当中,这部分产量并不能形成有效供给。
另外,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完成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一判断。报告预计,随着明年煤炭过剩压力的加大,煤炭价格面临市场考验。报告指出,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将出现小幅回落,而供给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煤炭产能、产量扩张的动力犹存;另一方面政策的调整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煤炭的供应能力。
国金证券研究员龚云华也认为,2007年之前煤炭供需格局不会出现大的逆转。他指出,2007年运力不会有“跳跃性”的增长,全国煤炭铁路、港口配套有效运力的大增长主要体现在2005-2006年,未来则体现在2008-2009年,如果产、销增长仍旧旺盛,2007年运力会处于相对较为紧张的状态。
政策调整加大企业压力
今年虽是国家出台煤炭经济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因其涉及面广、政策调整幅度大、煤炭成本增支因素增加,企业经营将在明年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煤矿资源成本增加。国家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日前国务院决定,今后出让新设立的矿业权,除特别规定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对企业过去已经无偿取得的、由国家出资探明的矿权,无论是否已经转赠国家资本金都要按剩余储量缴纳矿业权价款。此外,国家还提高煤炭资源税率。有关部门先后对主要产煤省(区)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相继进行了调整,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经有18个产煤省(区)提高了煤炭资源税率,税率由调整前的0.3元/吨~1.2元/吨提高到2.5元/吨~4元/吨。明年煤炭企业面临这方面的压力将更大。而且,今年9月份以后,国家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优惠,并将对煤炭出口征收5%的关税;而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调整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这势必又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意见》,拟定在山西省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煤矿转产发展基金。
上述政策的集中出台,将会使煤炭企业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看,多数煤炭企业难以承受。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今年前10个月,5025家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平均吨煤利润30.32元。其中,占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总数76%的企业(3803家)吨煤利润在平均数以下;占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总数36%的企业(1795家)吨煤利润只有6.07元;还有644家企业亏损,平均吨煤亏损14.14元。就124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来说,平均吨煤利润也只有25.38元。通过对12家煤炭上市公司前3个季度报表分析,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增加,利润下降。今年前9个月,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了4.89%,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了21.7%。在目前煤炭价格和企业负担水平条件下。如果这些政策集中实施,全行业亏损企业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如果再考虑各项资金专户存储减少企业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明年的资金周转将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