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金融分论坛日前在京召开,围绕“聚力科技金融 助推经济升级”这一主题,各界人士进行了积极探讨,试图探寻我国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新路径。
作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实施主体,中关村发展集团已是第二年承办该论坛。结合近几年的有益探索,集团董事长于军提出,未来应促进资本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从资本链的视角来看,这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问题。”于军表示,一是资本链自身如何形成体系化,即形成科技金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包含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资本链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与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即资本链的有效性问题。
但是,如何才能形成更加体系化、更加有效的资本链,显然有待进一步突破。
示范区的探路者
在破解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做出了尝试。2010年4月,北京市组建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政府股权投资的代持主体,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模式。
“与单纯追求商业化利润的商业投资机构不同,集团作为政府投资平台,积极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能够吸引大量银行和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内的高科技产业。”于军在接受《财经界》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具体的操作中,北京市政府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原来对科技企业的直接补贴为股权投资,在以市场方式选择项目的同时,在退出时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正是这次改革的执行者,以政府资本驱动科技创新,市场化手段放大财政资金效能,带动金融机构和各种社会资本力量参与进来,形成资本集聚。
这一创新改变了北斗天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命运。为了研发卫星导航系统,该公司董事长刘忠华甚至押上了自家的房子,把家改成了办公室,但资金短缺依然是最大的难题。就在企业资金链将要断裂、走投无路之时,中关村发展集团及时施以援手。
“北斗天汇是创新型企业,属于卫星专项,技术创新,老刘的企业家精神也感染了我们,集团以‘政府股权 自有资金’投资了65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目前的资金来源除了代持政府股权投资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自有资金。据于军介绍:“这部分资金投资,首先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和突破性,同时要求一定的收益,以实现集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与市场手段的结合,使得资本更加有效地进入了科技企业,类似北斗天汇这样的受益企业不在少数。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成立仅3年的时间内,中关村发展集团项目储备已有1353个,投资项目262个,投资金额36.3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70亿元。
如何复制?
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科技金融创新,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园区纷纷前来取经,希望能够“复制”这一模式。
表面来看,代持政府股权的方式似乎不难模仿。但事实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已非单一模式。据了解,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其已初步构建起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知识产权运营等综合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正向形成覆盖创新型科技企业成长全过程和产业发展全链条的业务格局迈进。
在整体格局下,各体系都能及时而灵活地释放能量。比如,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每年新增担保和贷款额分别在100亿、10亿元以上。
为对投资项目实行“跟贷”、“跟保”, 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主动组织银行、担保机构,形成“投保贷”一体化支持。
通过参股设立基金等方式,中关村发展集团利用品牌号召力和专业特点不断带动其他社会投资机构“跟投”。截止目前,其参股设立的创投子基金和天使投资子基金达30只,总规模近150亿元,资金放大倍数14.5倍。
基于良好的成效,中关村发展集团又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关村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创新。
谈及此,于军充满期待。他表示,这一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公共政策创新和科技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百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 吸纳并带动千亿元社会资金为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及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最终累计形成上万亿元资产的金融资源配置与创新服务。
寻找新的突破口
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金十条”,指出虽然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这其实意味着,国家对如何通过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实践也表明,尽管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一定缓解,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
仅以中关村为例,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81.9%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内源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不足总经费的2%。另据统计,当前中关村企业有贷户仅为20%,这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如何才能将更多的资本引向科技企业,于军提出“三链融合”的观点,并建议从四方面进行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立科技银行。“既是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及功能不足、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具备盘活存量社会资金、释放示范区金融资源的现实可行性。同时,‘金十条’也明确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为我们申设科技银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机遇。”
“(我国)应该试点一两家科技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对此也持赞同态度。他在出席上述论坛时表示:“一定要有专门的科技金融,来把我们已有的金融资源引过去,灌溉科技成果的转化,然后助推产业升级。”
第二,建立优势的科技载体Reits,既可以盘活沉淀物业资产、 提高资产流动性 、降低负债;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突破科技载体发展瓶颈、减少企业物业投资压力。
第三,建立面向产业化项目和科技载体建设的上规模、结构化的基金系。据悉,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配合市政府筹备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关村园区建设投资基金等两只规模过百亿的基金。同时,围绕海外并购、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领域,打造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基金系。
第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信用环境。对此,于军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机制,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信息对接和交流。
作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重要实施主体,中关村发展集团已是第二年承办该论坛。结合近几年的有益探索,集团董事长于军提出,未来应促进资本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从资本链的视角来看,这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问题。”于军表示,一是资本链自身如何形成体系化,即形成科技金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包含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资本链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与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即资本链的有效性问题。
但是,如何才能形成更加体系化、更加有效的资本链,显然有待进一步突破。
示范区的探路者
在破解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做出了尝试。2010年4月,北京市组建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政府股权投资的代持主体,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模式。
“与单纯追求商业化利润的商业投资机构不同,集团作为政府投资平台,积极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能够吸引大量银行和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内的高科技产业。”于军在接受《财经界》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具体的操作中,北京市政府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原来对科技企业的直接补贴为股权投资,在以市场方式选择项目的同时,在退出时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正是这次改革的执行者,以政府资本驱动科技创新,市场化手段放大财政资金效能,带动金融机构和各种社会资本力量参与进来,形成资本集聚。
这一创新改变了北斗天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命运。为了研发卫星导航系统,该公司董事长刘忠华甚至押上了自家的房子,把家改成了办公室,但资金短缺依然是最大的难题。就在企业资金链将要断裂、走投无路之时,中关村发展集团及时施以援手。
“北斗天汇是创新型企业,属于卫星专项,技术创新,老刘的企业家精神也感染了我们,集团以‘政府股权 自有资金’投资了65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发展集团目前的资金来源除了代持政府股权投资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自有资金。据于军介绍:“这部分资金投资,首先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和突破性,同时要求一定的收益,以实现集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与市场手段的结合,使得资本更加有效地进入了科技企业,类似北斗天汇这样的受益企业不在少数。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成立仅3年的时间内,中关村发展集团项目储备已有1353个,投资项目262个,投资金额36.3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70亿元。
如何复制?
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科技金融创新,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园区纷纷前来取经,希望能够“复制”这一模式。
表面来看,代持政府股权的方式似乎不难模仿。但事实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已非单一模式。据了解,针对创新型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其已初步构建起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知识产权运营等综合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正向形成覆盖创新型科技企业成长全过程和产业发展全链条的业务格局迈进。
在整体格局下,各体系都能及时而灵活地释放能量。比如,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每年新增担保和贷款额分别在100亿、10亿元以上。
为对投资项目实行“跟贷”、“跟保”, 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主动组织银行、担保机构,形成“投保贷”一体化支持。
通过参股设立基金等方式,中关村发展集团利用品牌号召力和专业特点不断带动其他社会投资机构“跟投”。截止目前,其参股设立的创投子基金和天使投资子基金达30只,总规模近150亿元,资金放大倍数14.5倍。
基于良好的成效,中关村发展集团又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关村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创新。
谈及此,于军充满期待。他表示,这一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公共政策创新和科技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百亿元左右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 吸纳并带动千亿元社会资金为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及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最终累计形成上万亿元资产的金融资源配置与创新服务。
寻找新的突破口
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金十条”,指出虽然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这其实意味着,国家对如何通过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实践也表明,尽管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一定缓解,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
仅以中关村为例,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81.9%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内源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不足总经费的2%。另据统计,当前中关村企业有贷户仅为20%,这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如何才能将更多的资本引向科技企业,于军提出“三链融合”的观点,并建议从四方面进行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立科技银行。“既是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及功能不足、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具备盘活存量社会资金、释放示范区金融资源的现实可行性。同时,‘金十条’也明确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为我们申设科技银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机遇。”
“(我国)应该试点一两家科技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对此也持赞同态度。他在出席上述论坛时表示:“一定要有专门的科技金融,来把我们已有的金融资源引过去,灌溉科技成果的转化,然后助推产业升级。”
第二,建立优势的科技载体Reits,既可以盘活沉淀物业资产、 提高资产流动性 、降低负债;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突破科技载体发展瓶颈、减少企业物业投资压力。
第三,建立面向产业化项目和科技载体建设的上规模、结构化的基金系。据悉,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配合市政府筹备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关村园区建设投资基金等两只规模过百亿的基金。同时,围绕海外并购、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领域,打造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基金系。
第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信用环境。对此,于军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机制,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信息对接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