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乳腺上皮小黏蛋白(SBEM)、人乳腺珠蛋白(hMAM)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9(CEACAM19)水平,阐明各指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5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病变组和54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cut-off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
【机 构】
:
吉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乳腺上皮小黏蛋白(SBEM)、人乳腺珠蛋白(hMAM)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9(CEACAM19)水平,阐明各指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5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病变组和54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cut-off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TNM分期Ⅰ-Ⅱ期比较,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乳腺癌患者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BEM、hMAM、CEACAM19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80.0%和88.4%;0.809、70.0%和80.4%;0.756、97.5%和50.9%;0.913、82.5%和90.2%,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血清SBEM、hMAM和CEACAM19联合检测筛查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棕榈酸(PA)对骨骼肌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及其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在C2C12细胞生长至70%~80%时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75、100和125μmol·L-1)PA组.不同浓度PA组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PA的生长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细胞不给予PA(0μmol·L-1 PA).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定量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中脂滴形成情况,2%马血清诱导细胞分化并评价各组C2C12细胞分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75和100μmol·L-1
目的:观察小鼠孕期七氟醚暴露对后代母系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怀孕15~16 d的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七氟醚组、2%七氟醚+1% 氢气(H2)组和2%七氟醚+4%H2组,每组10只.以50% 氧气(O2)+50% 氮气(N2)的混合气体为载气,各组处理时间均为6 h·d-1,连续处理3 d后,各组孕鼠继续喂养.观察各组1代母鼠的做窝质量评分、母鼠第一次去嗅幼崽时间、幼崽取回放入窝内的时间和幼崽交换抚育成活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催产素和血管加
目的:研究双酚A(BPA)对青春期前雌性大鼠卵巢组织中mRNA分子表达谱的影响,探讨BPA对卵巢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BPA组,每组8只.低、中和高剂量BPA组大鼠分别给予50、100和200 mg·kg-1 BPA,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乙醇-玉米油(1:100).10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表现,RNA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高剂量BPA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PDLSCs,诱导PDLSCs成骨分化,收集成骨分化后第0、7和14天的PDLSCs.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PDLSCs成骨分化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LSCs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蛋白表达水平.将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空
目的:制备内腔担载奥沙利铂(OXA)的细胞膜纳米囊泡(NVs),得到纳米药物NVs@OXA,探讨NVs@OXA对小鼠结肠癌细胞的内吞和杀伤效应.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HEK-293T细胞的细胞膜,通过脂质体挤出仪制备NVs,动态光散射检测NVs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NVs的超微结构.检测含有不同浓度(5、10、20、50、75和100 mg·L-1)NVs作用后小鼠树突状DC2.4细胞的存活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分析囊泡的细胞内吞情况.采用电击法或孵育法将OXA装载于囊泡内腔,获得纳米药物NV
目的:分析Opalski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Opalsk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总结Opalski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果:5例Opalski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00±15.96)岁,其中4例患者存在长期饮酒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伴有病灶侧肢体瘫痪,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均存在延髓部位的梗死灶,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其责任血管不同,患者1为椎动脉夹层,患者2~4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患
目的: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小鼠窦房结线粒体活性氧(ROS)释放的影响及其对环化核苷酸调控阳离子通道蛋白亚型4(HCN4)离子通道的调控作用,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改善SSS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S组和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组(SXSM组),每组10只.通过Alzet渗透压泵泵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建立SSS小鼠模型,SXSM组小鼠给予0.2 mL·d-1参仙升脉口服液灌胃,持续28 d.观察各组小鼠心电图并分析心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48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NGF组和高浓度NGF组(n=12).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豚鼠采用右眼戴-10.0屈光度(D)透镜的方法建立FDM模型,左眼不进行处理.低和高浓度NGF组豚鼠分别右眼注射500和1000 BU NGF,模型组和对照组豚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分别采用红外偏心验光仪和眼科A/B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豚鼠双眼D和眼轴长度,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巩膜组织病理形态表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康复患者临床特征和康复特点,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肿瘤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和康复评估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类、组织学分级、神经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术后病程、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入院时和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颅内肿瘤术后康复患者平均年龄为(46.42±15.23)岁,以男性居多(19例).患者入院时间多集中在术后2~4周.最常见的功能障碍是运动障碍和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阻断剂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肌修复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9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T1R阻断剂组和卡维地洛组,每组13只,另取13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T1R阻断剂组大鼠给予10 mg·kg-1氯沙坦灌胃,卡维地洛组大鼠给予10 mg·kg-1卡维地洛灌胃.采用小型动物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