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湖湘秀才到制宪专家,从“筹安君子”到帝制罪魁,从学佛居士到中共党员……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于一身,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杨度这个“典型的湖南人”(梁启超评价),在袁世凯眼中是“旷代逸才”。21岁时,杨度师从王闿运,醉心帝王术,曾踌躇满志地对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真不知帝王师之梦想是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本想成为帝王之师,却成为行宪专家;本想推行宪制理想,不料成为袁世凯帝制的罪魁祸首;本想忠诚于君主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学中度过余生,结果皈依共产主义,成了秘密的中共党员……
  从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与时代风潮于一身,他周旋于各种政治要人之间,不断地变脸,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制宪专家,推动清末立宪运动】
  杨度是湘军后代,其祖父杨礼堂在三河之战中阵亡,大伯杨瑞生死里逃生,后获得军功,升为总兵。杨度的父亲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巧合的是,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复辟,杨度也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杨度十岁丧父,寡母对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有大伯的资助,杨度接受了教育,后入王闿运门下,深受王闿运旧学的影响。
  1903年,留日归来的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因精通教育,杨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为精通经济的梁士诒。对杨度而言,这次高中科举的“榜眼”后,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负。但正当杨度沉浸在一帆风顺的喜悦之时,突然风向变了。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合的军机大臣瞿鸿机向西太后告发:第一名梁士诒是广东人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字祖诒)。梁头康尾,这还了得!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始终是西太后的一块心病。于是她下令彻查此次经济特科的应试者。这不测的风云,把杨度卷了进去,本来通向光明的仕途,一下子变成了绝路。于是,杨度二次东渡日本。
  晚清的关键人物,此刻大多汇集在东瀛。1903年10月,在飒飒秋风中,杨度在横滨邂逅梁启超。茫茫国事急,恻恻忧情著。两人同逃亡在海外,惺惺相惜。杨度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湖湘人的慷慨激昂、英雄气概尽在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此时杨梁“二人相与,天下之至好也”。
  1905年夏天,孙中山约请杨度在东京永乐园餐叙,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革命还是保皇?两人就这一问题辩论了三天三夜,最终,杨度还是不赞成孙的革命主张。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后来的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杨却表示愿各行其事:“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成为潮流。1924年,“洪宪祸首”杨度沉寂多年后,履行在东京时所许诺言,在上海向孙中山提出要求,请求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条件,先要杨度对筹安会一事公开向国人道歉,但杨度拒绝,入党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孙中山仍认为“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这是因为,杨度帮助过孙中山,在各派军阀之间四处奔走,呼吁和平统一,迎接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京。杨度挽孙文:
  英雄作事无它,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从挽联沉痛的笔调,可见二人之交情。1907年10月,因伯父病逝,杨度回到国内。这次归来,正赶上清末的立宪运动,杨度成了朝野眼中的专家,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次年春,正是杨度春风得意之时,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
  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问,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此时,朝廷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宪法讲座。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正是杨度的政治理想。酝酿两年多的内阁名单随后出炉,“皇族内阁”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漠视民意,杨度的政治理想终成泡影,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在“皇族内阁”中,杨度担任统计局局长一职,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相救。袁世凯罢官,离京返乡,旧识中只有严修、杨度至车站送行。
  【“筹安君子”,助袁复辟东奔西走】
  1911年12月,南北议和。袁世凯派出唐绍仪为全权大臣总代表,杨度为参赞。革命军一方派伍廷芳为总代表,汪兆铭为参赞。由于杨度属于君主立宪派,又代表袁世凯的利益,杨度的家乡湖南通电,斥责杨度为“奸细”,要各地缉拿,就地正法。
  杨度为袁世凯鞍前马后奔走,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杨却没有得到重用。按袁世凯的意思,杨度一方面可分化各党派竞争政权;另一方面,又可监视意图复辟的清室“宗社党”在青岛的活动。正是没有官位,杨度可以开展各种有利于袁世凯的工作,他经常以经商为名,到青岛打探消息。
  辛亥革命后的青岛,成了清朝遗老遗少的聚集地,他们经常共谋清室复辟大计,与张勋以及遍布各地的“宗社党”成员遥相呼应。1913年,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赴青岛调查遗老和“宗社党”的复辟活动情况后,向日本军部报告说:“在青岛居住的‘宗社党’主要人物有恭亲王、吴郁生(前军机大臣)、张人骏(两江总督)、吕海寰(兵部尚书)、于式枚(邮传部侍郎)、刘廷琛(北京大学堂监督)、周馥(两江总督)……以上除徐世昌、洪述祖、李德顺外,均与恭亲王密切往来。目前在青岛大兴建筑,前清大官、宗室为购买土地作永久居住的打算。”除了宗方小太郎提到的外,尚有前清直隶总督陈燮龙、前弼德院副院长邹嘉束、前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以及大臣载沣、那桐等人。青岛聚集的前清官员最多,官阶亦最高,是前清遗老最为集中的地区。   杨度在青岛秘密收集情报,监视“宗社党”以及逊清遗老的动向,向袁世凯直接汇报,可谓袁氏的耳目与心腹。此时的杨度既是活动在青岛的间谍,也是活动在北京的纵横家。杨度利用掌握的人脉,把各种关系和势力聚集到北京:将梁启超和卸任的云南都督蔡锷拉到袁世凯的身边和眼皮底下;推荐自己的好友、王闿运门下的同窗夏寿田(充内史,掌机要)、孙毓筠(后为约法会议议长)、胡瑛(后参加筹安会)、施愚(任法制局局长)、顾鳌(约法会议议员)、薛大可(约法会议议员)等为袁世凯所用;推荐湖湘名士、自己的老师王闿运担任国史馆馆长。据当时名记者黄远庸的观察,袁世凯称杨度为“游击队”。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赐匾题字,称之为“旷代逸才”。此时,在大总统位置上已经高枕无忧的袁世凯,梦想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而杨度则梦想成为帝王之师。1915年8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深得袁世凯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在北京发起筹安会,以研究国体为名,推动帝制。这六人被后人讥讽为“愁暗六君子”。“筹安会”是杨度运作君主立宪制的总机关,加入者最初百余人,不到一个月时间,增至两千多人。到当年的十月中旬,仅北京城就有五千人。加入筹安会的人,当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国体问题,也不是杨度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而是见风使舵、追名逐利之徒太多了——想着将来谋得一官半职而已。
  “筹安会”大张旗鼓地为袁世凯复辟制造舆论和“民意”,复辟之事已箭在弦上。当然,反对帝制的声音也四处响起。湖南籍的旧同盟会会员贺振雄在“筹安会”成立数天后,就向肃政厅上呈文,批评杨度等人是“扰乱国政,亡灭中华,恳请肃政厅长代呈我大总统,立饬军政执法处,严拿杨度一干祸国贼,明正典刑”。贺振雄的呈文写得理直气壮,但在被杨度收买后,贺振雄就三缄其口了。有意思的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李燮和弟弟李诲,是湖南的议员,向检察厅上文指控杨度等“叛逆昭彰,动摇国本,恳准按法惩”。总检察长罗文干将原呈文转司法总长章宗祥,被章压下,罗文干只好辞职出京。好友梁启超称杨度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为袁世凯复辟当“走狗”,尽管内心认为很“正确”,态度也很强悍,但面临的有可能是众叛亲离。估计连杨度也不甚明白的是,他的老师王闿运,一见形势不妙,便于1915年10月辞职,带着他的仆人兼女友周妈返回湖南老家。杨度的两个好朋友也加入了反袁行列,不过一个用枪,一个用笔:蔡锷从北京悄悄溜走,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而梁启超断然拒绝了袁世凯20万元的收买,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开发表于上海的《大中华》。这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雄文,被各大报转载,风行一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篇文章发表前,杨度接到了梁启超的绝交信。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仅83天,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死去。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出丧时,杨作挽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转向佛学,救人救己寻求解脱】
  袁世凯一命呜呼,追究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便落到了“筹安会”的头上。“筹安会”推动复辟帝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接下来惩治帝制祸首,成了闹剧的连续剧。袁克定替雷震春、张振芳求情;冯国璋替段芝贵开脱;李经羲为严复、刘师培说项,理由很充足——两人是学者,为国惜才;有人向段祺瑞通融,胡瑛、李燮和是老革命党人,通缉名单中不必列上国民党方面的人。1916年7月14日,大总统黎元洪颁发《惩办帝制祸首令》,杨度身列榜首。是年,袁世凯、王闿运、黄兴、蔡锷,都去世了。杨度感到生命中袭来的一股股寒意。他挽师王闿运:“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挽黄克强:“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挽蔡松坡:“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其实,他每一次挽师友,都带有惋惜自己的情感和成分。
  帝制失败,世情翻覆,人情冷暖,师友凋零,这一切对杨度都是沉重的打击。身处瀚海之波,杨度举目彷徨,虽经历如此变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张,并表示愿负改制之责:“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人。”对于国体问题,杨度表示不推卸责任给他人,也不会出走海外逃避责任,“愿赴法庭躬受审判”。后来张勋复辟时,杨度没再趟这个浑水。
  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了,杨度心灰意冷,转向佛学,一心向佛。同时从齐白石学画,参悟水墨人生。这显然是政治失意之时的精神寄托。清末,杨度在日本时大力推崇“金铁主义”、军国、实业、教育等,期望以此救国;此时却遁入佛学,救人救己,唯有无我主义。
  杨度曾在青岛凭海临风,还在庐山观月望瀑布,不知他是否想起月霞说法这段往事。
  当年“筹安会”刚成立,孙毓筠请来月霞、闲谛讲《楞严经》。月霞升坛讲“俗念”一章。他说:“万事皆起于欲,万事亦败于欲。至人无欲,能通佛路。达人去欲,乃获厚福。常人多欲,一切事业,纵因欲兴,亦因欲败,事成知足而能去欲者鲜矣……旷观世界历史人物,作小官者,欲为大官;作大官者,欲为宰相;得作宰相,欲为皇帝;既作皇帝,又欲长生不老,求仙寻佛,以符其万万岁之尊号,皆‘欲念’二字误之也云云。”
  月霞大师没想到其座下的听众正是一帮“欲为大官”、“欲为宰相”、“欲为皇帝”的名利之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或说者有意,借口说法,讽刺当今。月霞这番讲话,大有用意,无异于“守着秃子骂和尚”。“筹安会”诸位会员及热衷帝制者,都挨了骂。他们越听越坐不住,段芝贵商讨派军警将月霞抓到军政执法处。孙毓筠闻讯,连夜送月霞到丰台,上车奔赴天津。   当年的这段闹剧,杨度如果在清净无人时,忽然想起,如醍醐灌顶般顿悟,就会少了尘世的功名利禄之心。但书生杨度向佛,和军阀段祺瑞、程德全、靳云鹏、孙传芳礼佛、念佛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六根不清净,未能忘情人间世,借此等待东山再起。
  【特殊党员,潜伏上海为中共提供情报】
  1918年3月15日,北洋政府颁发赦免令,所有洪宪帝制祸首和张勋复辟祸首,一律特赦。自此以后,杨度不问政治久矣。从1925年至1927年,杨度先后在安徽督办姜登选幕中任秘书长、山东军阀张宗昌幕中任总参。
  1927年4月,杨度在北京做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控制北京政府的“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此时正下令搜查苏联使馆以及华俄道胜银行,要逮捕中共党员李大钊。杨度事先得到消息,曾告知北京市特别支部书记胡鄂公,要他赶快通过内线转告李大钊。杨度又派长子杨公庶迅速赶到李大钊密友章士钊的公馆,要章士钊火速转告李大钊离开苏联使馆,另找安全地方。可惜李大钊没把这个重要情报放在眼里,认为身处东交民巷的苏联兵营是安全的,结果第二天清晨,李大钊一家四口被捕。
  得到消息,杨度立即前去安国军司令部面见张作霖,郑重提出应将李大钊等人移交地方法院审理,并托章士钊前往营救。遗憾的是,杨度的努力都化作流水。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中共党员被张作霖施以绞刑杀害。杨度卖掉他在北京的住所——“悦庐”公馆,贿赂买通审案官员。杨度为周济被难者的遗族,八方张罗,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李大钊被绞杀后,杨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1928年,杨度到上海,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滩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名誉顾问(有文章说是“挂名秘书”),住在法租界,房子由杜月笙提供,杜还慷慨地每月给杨度发放生活费500元。身处青帮的杨度,偶尔为杜月笙写几篇吹捧文章或几幅书法,他自嘲曰,我是“清客”,非“青帮”。就在这个时期,杨度成了中共秘密战线上的特殊党员。
  主持中共特科的伍豪(周恩来)认为杨度社交面广,熟悉中国政治,授意陈赓与杨度联络。后来杨度与潘汉年见面,两人相谈甚欢。潘正在筹办共产党的地下报纸《红旗日报》,请杨度题写报头,杨度毫不犹豫一挥而就。周恩来了解到杨度想加入中共的想法后,鼓励他留在杜月笙身边,收集汪兆铭、胡汉民的政治动态。
  经过一年的考察,1929年,经周恩来批准,杨度成为中共特别党员。杨潜伏上海,为中共做了大量工作,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1931年6月,杨度的母亲在长沙去世,他并未前去奔丧,而是在浦东忙于筹备杜月笙家祠落成典礼。杨度嘱咐儿子公庶电请妹夫王季果(王闿运之子)、妹妹杨庄代为料理后事。母亲去世的精神打击,筹备杜月笙家祠的劳累,身心俱疲的杨度大病一场。
  1931年9月17日,杨度在上海法租界寓所去世。杨才华横溢,多次为亲友写挽联,他临终前也写了一幅对联送给自己:
  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也许,在孙中山之后,他把医民救国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共身上。马叙伦先生送了一副挽联:“功罪且无论,自有文章惊海内;霸王成往迹,我倾河海哭先生。”
  从湖湘秀才到宪制专家,从筹安会六君子之首到帝制罪魁祸首,从学佛居士到中共党员,杨度的一生映射出晚清民国乱世乱相。杨度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历史人物,可谓从传统的科举仕人到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他襟怀无限,书生报国,而一旦成为政客,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作者系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各地实体经济紧缩,倒逼出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前小规模的金融改革几无成功案例,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基于对市场透彻理解的顶层设计,缺乏对金融风险透彻理
本文对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做了梳理和分析,包括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能力理论,提出了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
介绍夏粮生产、气候与苗情的特点,分析技术推广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秋播规划,以指导夏粮生产。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后,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由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
摘要 通过对伊宁县葡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该县依靠科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葡萄产业的策略和途径,以期为伊宁县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新疆伊宁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17-01  伊宁县地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是伊犁州设治最久、屯垦最早、人口最多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30年来,我们不仅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接轨,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应当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是中国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