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编者为了适合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长文作适当删改,是必要的。长文删改,当力求“简洁”,但不能“惟简是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在选人教材时,只写“选自《魏郑公文集》”,并没说明有删节。《谏太宗十思疏》收录在了许多选本中,笔者借来了四种版本:《魏郑公文集》(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版),《贞观政要》(四部丛刊本),《全唐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90年版),《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将这些选本中的《十思疏》与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作了对比,结果发现删改了八处。
其中有的删改使语段变得简洁了。
《魏郑公文集》:“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按:教材把“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和“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删去了,语句上的确简洁了。改得较好。
但有的删改看似简洁,实则损害了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值得商榷。例如:
(1)《魏郑公文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教材删去了“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和“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前一句子被删后,不仅作者的语气和其反复陈述的用意都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示,还使得本段非常难理解。后一句是一问一答,教材删除之后,成为无问之答,语义、语势都不如《魏郑公文集》中的原文。
(2)《魏郑公文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教材删去了“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此处“奔车朽索”和“载舟覆舟”形成对举,重复强调了竭诚待下的重要性,省略后则语义不完整,语气也受到影响。而“奔车朽索”一词,指用腐朽的绳子,去驾驭狂奔中的马车。比喻随时有危险,须多加警惕。其出自《书经·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可见这两句非常形象地说明“知足以自戒”,而且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内涵。不应删去。
(3)《魏郑公文集》:“文武争弛,君臣无事,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教材删去“君臣无事”,就不能突出君王的地位。而这篇疏奏,正是进献给皇帝阅读的。故“君臣无事”不当删去,看似简洁了,实则有损作者的一片忠心。
教材编者这些不恰当的删改,使这篇文章的原有文脉大打折扣,原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大为削弱,甚至有的地方文意模糊难解。另外,选文作了多处删改,而没有在“题注”中说明,不仅会误导教师,影响其备课;也误导了学生,使他们认为原文就如此。对教材的编写者来说,也有失严谨。
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尽可能给学生读者一个“原生态”的文本。选文删改追求“简洁”,但请勿“惟简是从”!
(作者单位:湖州二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在选人教材时,只写“选自《魏郑公文集》”,并没说明有删节。《谏太宗十思疏》收录在了许多选本中,笔者借来了四种版本:《魏郑公文集》(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版),《贞观政要》(四部丛刊本),《全唐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90年版),《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将这些选本中的《十思疏》与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作了对比,结果发现删改了八处。
其中有的删改使语段变得简洁了。
《魏郑公文集》:“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按:教材把“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和“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删去了,语句上的确简洁了。改得较好。
但有的删改看似简洁,实则损害了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值得商榷。例如:
(1)《魏郑公文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教材删去了“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和“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前一句子被删后,不仅作者的语气和其反复陈述的用意都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示,还使得本段非常难理解。后一句是一问一答,教材删除之后,成为无问之答,语义、语势都不如《魏郑公文集》中的原文。
(2)《魏郑公文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教材删去了“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此处“奔车朽索”和“载舟覆舟”形成对举,重复强调了竭诚待下的重要性,省略后则语义不完整,语气也受到影响。而“奔车朽索”一词,指用腐朽的绳子,去驾驭狂奔中的马车。比喻随时有危险,须多加警惕。其出自《书经·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可见这两句非常形象地说明“知足以自戒”,而且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内涵。不应删去。
(3)《魏郑公文集》:“文武争弛,君臣无事,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教材删去“君臣无事”,就不能突出君王的地位。而这篇疏奏,正是进献给皇帝阅读的。故“君臣无事”不当删去,看似简洁了,实则有损作者的一片忠心。
教材编者这些不恰当的删改,使这篇文章的原有文脉大打折扣,原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也大为削弱,甚至有的地方文意模糊难解。另外,选文作了多处删改,而没有在“题注”中说明,不仅会误导教师,影响其备课;也误导了学生,使他们认为原文就如此。对教材的编写者来说,也有失严谨。
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尽可能给学生读者一个“原生态”的文本。选文删改追求“简洁”,但请勿“惟简是从”!
(作者单位:湖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