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原有某种病变或缺陷而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胸膜腔积气。根据有无原发病可以分为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瘦长者。我国以继发性气胸为主[1]。继发性气胸是在其他肺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其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观察、细针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及电视胸腔镜等。2000年以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内科保守觀察与延迟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0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126例,男87例,女39例,年龄15~70岁。气胸量20%~90%。特发性气胸48例,继发性气胸78例。均经胸片或胸部CT证实并除外张力性气胸患者。
方法:对于确诊特发性气胸并肺压缩少于50%,无明显临床症状者,采用介绍病情、避免加剧诱因、内科保守观察、门诊随访(间隔时限5~7天,直至气体完全吸收)、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法;对继发性气胸临床症状较轻或经持续氧疗能耐受者采用延迟抽气治疗,时间窗为发病5~7天。同时针对病因给以抗感染治疗有对症处理,积极防治粘连引起肺不张。
结 果
胸片证实所有特发性气胸均在两周内完全吸收,无1例因为加剧或不能耐受而收住院者。对于所有的细针抽气者,抽气次数多为1~3次。除1例因陈旧性肺结核致肺瘢痕挛缩引起反复发作转外科外,随访3个月,无1例复发与恶化加剧者,平均住院时间7~10天。
讨 论
自发性气胸临床十分常见,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排出气体、缓解症状,促使肺复张,防止复发。对于气胸量<20%者通常无需治疗为大家所共识。对于>20%者的治疗措施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观察、细针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及电视胸腔镜等。1993年英国胸科学会首次制定了相关指南,但何种治疗对患者最为有利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别。Harvey等随机比较采用细管抽气与胸腔插管引流治疗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其住院时间和1年内的复发率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Andrivet等对干预措施与发病时间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了72小时抽气与立即抽气处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72小时组织仍未修复,破口依旧存在,只要打破破口内外压力变化,破口会再次的裂开随访。其机制可能是初期的破口由纤维蛋白单体或血浆封闭,气体停止进入胸腔,形成暂时的胸腔闭和。但是此时仅为功能性的,其对抗外力的作用极弱,过早的抽气或置管引流会打破破口内外力的平衡而在此破裂使病情复发或加剧。同时也证明,胸腔闭式引流,尤其持续负压吸引对于破口的影响是阻碍愈合,而不是加速愈合。随着时间的延长,5~7天已达到组织的一期愈合时间,破口基本达到上皮组织修复与完全愈合,此时排气处理在形成破口的几率大大降低,是近期愈合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大胆尝试,对于<50%的特发性无症状气胸采用保守观察治疗,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而且其气体吸收率远远高于1.25%[1],康复时间远少于预计时间,其机制有待于广大同仁进一步研究。并且避免了患者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对于继发性自发气胸和>50%的特发气胸采用延迟排气,不仅提高了患者近期治愈率,而且痛苦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基层医院实施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76.
2 吴立平,甄永强,等.早期排气与延迟排气对原发性气胸疗效的差异比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29-31.
资料与方法
2000年6月~2010年3月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126例,男87例,女39例,年龄15~70岁。气胸量20%~90%。特发性气胸48例,继发性气胸78例。均经胸片或胸部CT证实并除外张力性气胸患者。
方法:对于确诊特发性气胸并肺压缩少于50%,无明显临床症状者,采用介绍病情、避免加剧诱因、内科保守观察、门诊随访(间隔时限5~7天,直至气体完全吸收)、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法;对继发性气胸临床症状较轻或经持续氧疗能耐受者采用延迟抽气治疗,时间窗为发病5~7天。同时针对病因给以抗感染治疗有对症处理,积极防治粘连引起肺不张。
结 果
胸片证实所有特发性气胸均在两周内完全吸收,无1例因为加剧或不能耐受而收住院者。对于所有的细针抽气者,抽气次数多为1~3次。除1例因陈旧性肺结核致肺瘢痕挛缩引起反复发作转外科外,随访3个月,无1例复发与恶化加剧者,平均住院时间7~10天。
讨 论
自发性气胸临床十分常见,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排出气体、缓解症状,促使肺复张,防止复发。对于气胸量<20%者通常无需治疗为大家所共识。对于>20%者的治疗措施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观察、细针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及电视胸腔镜等。1993年英国胸科学会首次制定了相关指南,但何种治疗对患者最为有利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别。Harvey等随机比较采用细管抽气与胸腔插管引流治疗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其住院时间和1年内的复发率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Andrivet等对干预措施与发病时间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了72小时抽气与立即抽气处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72小时组织仍未修复,破口依旧存在,只要打破破口内外压力变化,破口会再次的裂开随访。其机制可能是初期的破口由纤维蛋白单体或血浆封闭,气体停止进入胸腔,形成暂时的胸腔闭和。但是此时仅为功能性的,其对抗外力的作用极弱,过早的抽气或置管引流会打破破口内外力的平衡而在此破裂使病情复发或加剧。同时也证明,胸腔闭式引流,尤其持续负压吸引对于破口的影响是阻碍愈合,而不是加速愈合。随着时间的延长,5~7天已达到组织的一期愈合时间,破口基本达到上皮组织修复与完全愈合,此时排气处理在形成破口的几率大大降低,是近期愈合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大胆尝试,对于<50%的特发性无症状气胸采用保守观察治疗,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而且其气体吸收率远远高于1.25%[1],康复时间远少于预计时间,其机制有待于广大同仁进一步研究。并且避免了患者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对于继发性自发气胸和>50%的特发气胸采用延迟排气,不仅提高了患者近期治愈率,而且痛苦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基层医院实施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76.
2 吴立平,甄永强,等.早期排气与延迟排气对原发性气胸疗效的差异比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