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56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通过头颅CT定位后,采用微创锥颅置管血肿引流术,同时辅以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溶血治疗。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明显增加,而基底节区脑出血又占高血压性颅内出血的绝大多数[1],其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者,影响了脑脊液的循环,严重者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使病人的症状迅速恶化。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开颅清除血肿创伤大、技术要求较高、预后亦不佳[2]。因此探讨使用创伤小,早期快速清除脑内血肿及脑室积血,降低颅内压,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的方法对减少脑部的继发性损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用我科2002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均采用微创治疗方法的56例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7.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30分~3小时者16例,3~6小时者21例,超过6小时者18例,平均9.7小时。
   临床表现:在活动、劳累、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发病者40例,睡眠、安静状态下发病者15例。GCS评分:9分以上6例,6~8分20例,6分以下18例。偏瘫46例,失语32例,小便失禁18例,脑膜刺激征50例,所有病人均未脑疝形成。
   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首次CT扫描确诊均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其中脑室铸形24例,脑脊液循环梗阻6例,双侧脑室后角积血11例,同侧前后角积血14例,按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35~86ml,平均51.2ml(包括脑室内)。
  治疗方法:①常规处理:全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止血、合理控制血压,适量脱水,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进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基本治疗和处理,同时积极行微创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②微创治疗:采用锥颅置管血肿引流术,在局麻下穿刺,穿刺点根据头颅CT定位,原则上是靠近血肿,避开重要血管区和重要脑功能区,以血肿中心最大层面为靶点,穿刺均命中靶点,同时辅助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1~2万U溶于生理盐水3~5 ml,从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和脑室内,然后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引流,每日注药1~2次,根据引流情况1~7天拔管,平均4.5天。③手术时间:发病6小时内入院者,一般6小时行手术治疗,对发病6小时以后的患者,一般选择入院后及时手术;对于血肿量较大、脑室铸形以及脑室系统梗阻严重者一般采取超早期手术。④术后处理:术后常规行抗炎、脱水、营养神经治疗,控制血压为平时血压水平,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动态监测头颅CT,调节引流管位置,有二次出血需要开颅手术时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本组有5例发生再次出血,其中3例改用开颅手术治疗,2例家属放弃治疗。
  
  结 果
  
  微讨论创手术治疗后6个月统一时间随诊,按GOS预后评分:轻残26例,重残18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6例,术后放弃治疗2例。
  
  讨 论
  
  对本组应用微创锥颅置管血肿引流,辅以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低,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等特点。
  手术时机: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4],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也未统一。病理发现在6小时后,与血肿接触的脑实质内会发生随着时间的变化由近及远的出现伴随红细胞浸润的坏死层,发生血肿周围外侧小血管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和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此,认为在这些继发性变化以前清除血肿可使周围脑实质的继发损害降至最低程度,这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早期病变尚未稳定,病变部位血管存在活动性出血的可能,鉴于上述原因手术时机应在6~12小时之间为好,我们对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的患者一般选择在发病6小时行微创手术,对发病6小时以后的患者,一般选择入院后及时手术,当血肿较大脑脊液循环梗阻严重者,病情较重的患者,亦可超早期手术。
  手术优点:①避免全麻及开颅手术对重危以及老年患者的再次打击,此手术局麻下即可施行,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适合于有CT的任何医院,术中出血少,对机体打击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以较快的清除颅内血肿,及早解除颅内高压,去除血肿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②一般在病房手术间1~2名医护人员即可手术,手术设备要求低,紧急情况床头可施行手术。③锥颅置管术应用的引流管为软管,穿刺时以及穿刺后不易损伤周围血管组织,穿刺时还可根据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方向和深度,术后可根据CT复查情况调整引流管位置,当血肿引流减少时,软管会因血肿腔的变化自行调整位置,更利于引流;头部变换位置对引流管的影响不大,冲洗注药、固定均较为方便。④辅助脑室外引流,可及时有效引流脑室内积血,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降低颅内高压。⑤尿激酶的应用可加速血肿的清除。
   合理控制血压:持续高血压或血压大的波动可使脑水肿加重,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我们认为控制血压在患者平时水平较为合理,对于平时血压水平不明确者,一般控制在正常稍高水平,保证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对于术后血压自行正常者,一般不做过多干预,控制血压时注意血压的平稳下降,避免血压大的波动,早期应用静脉控制血压,待患者能进食时改为口服或鼻饲给药。
  加强并发症的防治:积极预防早期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褥疮、营养不良、必要时低温控制中枢性高热。
  动态CT监测:动态CT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错过抢救时机。
  我们认为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对预后起重要作用。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孙伟,刘卫东.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侵袭外科治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 33(1): 37~4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 376~379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687
  4 郭申朴,周解围,白凯,等. 高血压脑出血CT立体定向手术30例临床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361
其他文献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2010~2011NBA季后赛期间推出全新的技术产品“爱看NBA”,该产品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网络视频观看模式,并运用了行业中领先的视频特征识别技术,是863项目——《基于高可信网络的视频分享示范应用》的最新技术成果之一。    中国网络电视台依托网络视频数据库对NBA赛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自主研发的视频特征分析技术,在2010~2011NBA季后赛期间推出技术产品“爱看N
期刊
本次我们主要探讨广电运营商如何借鉴电信运营商在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运营方面的思想,加快广电运营商的软实力建设。强调的是从受众到用户,从业务到品牌,从看电视到用电视,从广电节目传输商到运营商的转变。以及从电信的数据挖掘作为切入点,在客户统一视图的CRM体系下,如何基于数据驱动实现套餐、捆绑营销策略,做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信息即选择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
期刊
“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广谱、快速的新型化学消毒剂,含有次氯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1]。有效氯可与微生物蛋白质的-NHz结合,使蛋白变性[2]。    用于术前备皮    冀氏等[3]随机抽取30例进行“84”消毒液备皮前、后细菌学监测,结果备皮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阳性率为100%,备皮后3分钟无细菌生长17例,有菌生长13例,但均<5cfu/cm2,全部符合备皮要求。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传导功能失常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以我院1991~2000年资料齐全,确诊为肺心病住院患者983例为选择对象。结果:983例中并发传导功能失常类心律失常204例;占20.75%。结论:从肺心病并发传导功能类心律失常总率显示,肺心病并发传导功能失常较常见,但从并发同类的单项心律失常率显示并不十分常见。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为了解我院慢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微机系统糖尿病药物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我院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反映出高校教师糖尿病发病状况及用药特点以及高校医院在保障教师身体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也日益加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广大教师,由于常年伏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160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合并心律失常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62例,其中房早34例(54.84%)室早21例(33.87%),房颤7例(11.29%),室上速1例(1.6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12.9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16.13%)。结论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25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19例,房室旁道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22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4例。结果:房室结双径路133例(单一房室结双径路119例, 合并房室旁道14例),其中慢-快型130例
期刊
摘 要 用自制“调控式气囊腰枕”与骨盆牵引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治疗既能通过调控式气囊腰枕的支撑顶挤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凸,促进突出间盘组织还纳,又能使腰椎间隙被均匀牵开,达到牵引的目的,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牵引时的治疗效应。  关键词 调控式气囊腰枕 骨盆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自2003年1~2006年12月将我院外科治疗的9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运用TCD评价通心络胶囊对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脑动脉硬化症表现同时TCD检测提示有脑动脉硬化改变的病人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对照组使用尼莫地平阿魏酸钠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通心络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河北从岭集团研发生产)3粒,每日3次用药后2个月开始监测病人的临床症状血脂血糖 和TCD改变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临床
期刊
T管理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常规步骤,拔出T管后胆漏而致胆汁性腹膜炎是T管引流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1.6%,一旦发生,预后凶险。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处理不当,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预防其发生最为关键。  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58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认真总结临床经验,规范操作,特别对少数高危患者采取了多种严密的防范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