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店镇在做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的同时,着力打破传统模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以饱满向上的姿态用心打造“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
位于河南洛阳市区西南这片青山绿水中的高新区辛店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据记载,武则天当年“避暑延长到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辛店镇以“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幅产城融合、城乡协调科学发展的美好画卷在河洛大地渐次展开。
圆梦金土地
辛店镇南临洛水,北倚秦岭,距洛阳市区仅两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都市霓虹的诱惑。在这片6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农业依然是辛店镇的重点产业,城市发展框架的延伸与城乡市场经济的融合,让这里的决策者明白,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脚踏实地才是实现蓝图的捷径!
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她在艰苦创业道路上留下的脚印或将成为更多人注目的焦点。为走出世代务农的束缚,她的付出见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她就是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娜。年仅30岁的张娜早在14年前就开始了她坎坷的圆梦之路。那一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张娜跟随家人开始在集市上经营自己的生意,虽然是一家知名品牌种子和农药的代理商,可几年下来她却没积累多少资金。“同样都是用心工作,得到与付出却不成比例,最终也是为别人做嫁衣。”当时张娜心里十分纠结。
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日常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蔬菜的营养搭配。有需求就有市场,新鲜水果虽然好卖,但时令产品不易保存,种植面积越大销售压力就越大。另外,周边零星种植户非常多,竞争很激烈,不容易形成规模种植。
“当下,各地农民都在琢磨着如何发家致富,谁也不愿闲着,万一项目上马后品种又与别人种植的有冲突怎么办?”张娜在心里掂量着,思考着,“能不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能致富,且种植品种不冲突,又没有产品销售压力的项目呢?”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9年年初,张娜看准时机,踌躇满志地同家人一起开始打造自己的优质核桃树苗繁育基地。经过一路拼搏,几年后,他们创办的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负众望,成为洛阳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0余人,为当地林果业、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多次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好评。
虽然张娜并不是该公司的法人,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几乎把事业当成自己的全部。家人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让她心里无时不感到愧对他们。在外奔波多年,让她深刻体会到家的重要与分量。
为了让员工吃好饭,张娜再忙再累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公司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乡亲,虽然公司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都非常感谢,然而,要想让每一棵树苗都达到优质可靠,成活率高,就必须让员工明白所有工作都是为自己干的,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张娜说。
小商品,大产业
核桃属坚果类,无论是种植管理还是储藏技术都比鲜果类更容易掌握。它基本不受季节约束,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决定出手的最佳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种植户在经济收益上的后顾之忧。
面对每家核桃种植户,农丰公司从选地、选品种、配送幼苗到栽培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售后三年,直至正常挂果,该公司几乎全程跟踪服务。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已初步建立起研、产、销一条龙产业化体系,优质核桃苗遍布全国,先后建成万亩核桃示范基地1个,千亩以上“早实核桃”示范园6个,引进优良品种16个,每年可供“早实核桃”嫁接成品苗200万株,接穗100万条……
“在自身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市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对所有核桃种植户实行产品包购包销,进一步完善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坚持以现代农业做基础,向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工农业的发展融合。”农丰公司总经理张文颇在谈到公司发展时说。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唯一批评自己的人就是辛店镇农办主任张红军。“眼看着一家家企业逐渐壮大,新项目不断引进,按理说这是好事儿,可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还太少!”在辛店镇特色农家饮食区“百花山庄”,张红军主任告诉记者:“自己没啥更多奢望,只希望企业需要政府跑腿儿的时候说一声,自己就是这块儿料儿,帮不上太多忙。”
产城融合新思路
如今,农村的新路越走越宽,农民的生意越做越大,放不下“本分”的农民依然干着由来已久的行当,只是方式变了。
机械加工制造的老板和工人师傅们没有丢下老本行,绕过喧闹的都市移师乡间,去劳动力更充沛的产业集聚区扎根创业,只是方向变了。
舌尖上的洛阳人,像馋猫一样的美食家们,一头扎进绿色农庄享尽农家乐,从原来的携家带口小撮一顿,到现在住下来休闲几天!是不是现代人的生存理念也变了?
一切都在变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住在社区里的“农村人”过得如何?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上的白云,也给徐家营社区的花草增添不少妩媚。廊亭下,有老人在谈论今天超市里鸡蛋又降价了,刚从蔬菜大棚里拉来的新鲜黄瓜还没完全摆在货架上就分光了。
正在广场上健身的姚大爷被路过的陌生小伙叫住,“大爷请问,9号楼怎么走?”顺着手指的方向,一栋6层住宅楼被大叶女贞树遮挡了视线。谢过之后,问路的小伙绕过一眼喷泉,消失在夜幕中。
7月的傍晚,房间里像盖了盖的蒸笼,习惯了自然空气的张大娘丢下家中的空调冷气,带着水杯到社区广场散步。提起现在的社区生活,张大娘感慨万千:“以前村里拆迁的时候差点成‘钉子户’,那个闹腾啊!心里很不踏实,当时家里养的有猪有鸡,要是房子拆了,住在社区楼上咋办呀?哈哈!”说话间,张大娘的笑声打断了正在思考的记者。“当时镇政府和村干部一遍遍讲政策,说道理,哎呀!真是听不进去。”不知何时记者身边多了几个人,有人插了一句。
其实大家都在琢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小城镇改造方面,政府说的是真是假?
年轻时给生产队开过拖拉机的姜师傅今年63岁,洪亮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沉闷,瞟了一眼刚才说话的张大娘,“没喂猪,没养鸡,也没见你少吃肉!以前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不到天黑不收工,那些年自己喂猪舍不得杀,等到年关拉到集上换钱……”
闲谈之中记者了解到,姜师傅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大孙子已经上初中了,就在社区对面的学校上学。因为社区与学校隔着一条公路,辛店镇政府专门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确保孩子们上学安全。幼儿园就设在社区里,社区门口就是超市。以前起早贪黑干农活的时间被社区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健身操替代。而姜师傅自己每月还有政府发的各项补贴,再加上孩子们每月都会拿钱孝敬,足以安享晚年。
社区附近的现代化企业越来越多,姜师傅的两个儿子都在厂里上班,小女儿在附近村里承包了百亩农田,建起日光温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目前,辛店镇仅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就数不胜数,有奶牛、家禽养殖,核桃、蔬菜、中草药、葡萄、花卉种植,旅游观光休闲等服务业和高效农业。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辛店镇,工业发展日新月异,辖区内,肉类加工企业、现代农业配套制造业以及烟草种植专业机械制造企业等比比皆是,集奶牛养殖、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乳品加工企业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销售额超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大型乳品加工基地。洛阳市洛凌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恒昌精密轴承滚动体有限公司、洛阳市龙磊轴承有限公司等轴承制造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辛店镇在做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的同时,着力打破传统模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以饱满向上的姿态用心打造“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
位于河南洛阳市区西南这片青山绿水中的高新区辛店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据记载,武则天当年“避暑延长到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辛店镇以“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幅产城融合、城乡协调科学发展的美好画卷在河洛大地渐次展开。
圆梦金土地
辛店镇南临洛水,北倚秦岭,距洛阳市区仅两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都市霓虹的诱惑。在这片6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农业依然是辛店镇的重点产业,城市发展框架的延伸与城乡市场经济的融合,让这里的决策者明白,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脚踏实地才是实现蓝图的捷径!
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她在艰苦创业道路上留下的脚印或将成为更多人注目的焦点。为走出世代务农的束缚,她的付出见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她就是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娜。年仅30岁的张娜早在14年前就开始了她坎坷的圆梦之路。那一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张娜跟随家人开始在集市上经营自己的生意,虽然是一家知名品牌种子和农药的代理商,可几年下来她却没积累多少资金。“同样都是用心工作,得到与付出却不成比例,最终也是为别人做嫁衣。”当时张娜心里十分纠结。
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日常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蔬菜的营养搭配。有需求就有市场,新鲜水果虽然好卖,但时令产品不易保存,种植面积越大销售压力就越大。另外,周边零星种植户非常多,竞争很激烈,不容易形成规模种植。
“当下,各地农民都在琢磨着如何发家致富,谁也不愿闲着,万一项目上马后品种又与别人种植的有冲突怎么办?”张娜在心里掂量着,思考着,“能不能找到一个让大家都能致富,且种植品种不冲突,又没有产品销售压力的项目呢?”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9年年初,张娜看准时机,踌躇满志地同家人一起开始打造自己的优质核桃树苗繁育基地。经过一路拼搏,几年后,他们创办的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负众望,成为洛阳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0余人,为当地林果业、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多次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好评。
虽然张娜并不是该公司的法人,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几乎把事业当成自己的全部。家人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让她心里无时不感到愧对他们。在外奔波多年,让她深刻体会到家的重要与分量。
为了让员工吃好饭,张娜再忙再累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公司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乡亲,虽然公司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都非常感谢,然而,要想让每一棵树苗都达到优质可靠,成活率高,就必须让员工明白所有工作都是为自己干的,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张娜说。
小商品,大产业
核桃属坚果类,无论是种植管理还是储藏技术都比鲜果类更容易掌握。它基本不受季节约束,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决定出手的最佳时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种植户在经济收益上的后顾之忧。
面对每家核桃种植户,农丰公司从选地、选品种、配送幼苗到栽培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售后三年,直至正常挂果,该公司几乎全程跟踪服务。洛阳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已初步建立起研、产、销一条龙产业化体系,优质核桃苗遍布全国,先后建成万亩核桃示范基地1个,千亩以上“早实核桃”示范园6个,引进优良品种16个,每年可供“早实核桃”嫁接成品苗200万株,接穗100万条……
“在自身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市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对所有核桃种植户实行产品包购包销,进一步完善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坚持以现代农业做基础,向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工农业的发展融合。”农丰公司总经理张文颇在谈到公司发展时说。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唯一批评自己的人就是辛店镇农办主任张红军。“眼看着一家家企业逐渐壮大,新项目不断引进,按理说这是好事儿,可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还太少!”在辛店镇特色农家饮食区“百花山庄”,张红军主任告诉记者:“自己没啥更多奢望,只希望企业需要政府跑腿儿的时候说一声,自己就是这块儿料儿,帮不上太多忙。”
产城融合新思路
如今,农村的新路越走越宽,农民的生意越做越大,放不下“本分”的农民依然干着由来已久的行当,只是方式变了。
机械加工制造的老板和工人师傅们没有丢下老本行,绕过喧闹的都市移师乡间,去劳动力更充沛的产业集聚区扎根创业,只是方向变了。
舌尖上的洛阳人,像馋猫一样的美食家们,一头扎进绿色农庄享尽农家乐,从原来的携家带口小撮一顿,到现在住下来休闲几天!是不是现代人的生存理念也变了?
一切都在变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住在社区里的“农村人”过得如何?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上的白云,也给徐家营社区的花草增添不少妩媚。廊亭下,有老人在谈论今天超市里鸡蛋又降价了,刚从蔬菜大棚里拉来的新鲜黄瓜还没完全摆在货架上就分光了。
正在广场上健身的姚大爷被路过的陌生小伙叫住,“大爷请问,9号楼怎么走?”顺着手指的方向,一栋6层住宅楼被大叶女贞树遮挡了视线。谢过之后,问路的小伙绕过一眼喷泉,消失在夜幕中。
7月的傍晚,房间里像盖了盖的蒸笼,习惯了自然空气的张大娘丢下家中的空调冷气,带着水杯到社区广场散步。提起现在的社区生活,张大娘感慨万千:“以前村里拆迁的时候差点成‘钉子户’,那个闹腾啊!心里很不踏实,当时家里养的有猪有鸡,要是房子拆了,住在社区楼上咋办呀?哈哈!”说话间,张大娘的笑声打断了正在思考的记者。“当时镇政府和村干部一遍遍讲政策,说道理,哎呀!真是听不进去。”不知何时记者身边多了几个人,有人插了一句。
其实大家都在琢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小城镇改造方面,政府说的是真是假?
年轻时给生产队开过拖拉机的姜师傅今年63岁,洪亮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沉闷,瞟了一眼刚才说话的张大娘,“没喂猪,没养鸡,也没见你少吃肉!以前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不到天黑不收工,那些年自己喂猪舍不得杀,等到年关拉到集上换钱……”
闲谈之中记者了解到,姜师傅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大孙子已经上初中了,就在社区对面的学校上学。因为社区与学校隔着一条公路,辛店镇政府专门修建了一座过街天桥,确保孩子们上学安全。幼儿园就设在社区里,社区门口就是超市。以前起早贪黑干农活的时间被社区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健身操替代。而姜师傅自己每月还有政府发的各项补贴,再加上孩子们每月都会拿钱孝敬,足以安享晚年。
社区附近的现代化企业越来越多,姜师傅的两个儿子都在厂里上班,小女儿在附近村里承包了百亩农田,建起日光温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目前,辛店镇仅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就数不胜数,有奶牛、家禽养殖,核桃、蔬菜、中草药、葡萄、花卉种植,旅游观光休闲等服务业和高效农业。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辛店镇,工业发展日新月异,辖区内,肉类加工企业、现代农业配套制造业以及烟草种植专业机械制造企业等比比皆是,集奶牛养殖、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乳品加工企业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销售额超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大型乳品加工基地。洛阳市洛凌轴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恒昌精密轴承滚动体有限公司、洛阳市龙磊轴承有限公司等轴承制造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辛店镇在做好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的同时,着力打破传统模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以饱满向上的姿态用心打造“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