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高质量大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虽然以大学时期为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需要对其职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跟踪,进而发现其中的短板,调整高校的教学策略。这对国家的产业优化升级、高校教育的针对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
[关 键 词] 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36-02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提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是检验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专业认证、学科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数据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高校大学生能否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层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各行业不断整形重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发生变化,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无疑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二)高校层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有正向促进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指导高校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其中,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是教育部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举措。而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先决条件是要明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决定大学人才培养的方式如何调整。针对学生、就业管理部门、教师、招聘企业等不同群体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此类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有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研究现状
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有利于高校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战略实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但目前对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研究较少,主要停留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规划、课程设计等研究方面,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跟踪调查较少,缺少实证研究。
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以“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为主题的文章自2009年至目前仅有38条,全部是围绕高职院校展开的调查,没有对“985”“211”等本科以上大学的调研。以主题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进行搜索,自2006年至今共有144条,主要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展开,提出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实施现状、如何提升等问题,理论层面较多,实证研究较少。
少数学者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进行了研究。宁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中指出,我们应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认可度,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效果、作用的意见和建议等。[1]如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进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效、全面开展,是高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朱建柳在《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中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指导对促进毕业生自身成长与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2]
个别学者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进行过调研分析,但主要针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样本范围较窄,参考性不强。韩英波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调研分析》一文中提到,通过运用科学的调研手段,对毕业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评价反馈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完善就业服务等环节,最终提高各专业的办学水平及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专业人才。[3]周莉等人在《高本衔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生涯发展调研分析》一文中指出,高职与本科院校在分学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等的有效衔接还有待于探索,一体化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还有待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进一步渗透和体现,这些都将成为制约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4]
(二)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的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定期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展开调查,有的为每年一次,如英国、瑞士、荷兰等国家;有些国家每三到四年一次,如意大利(ISTAT调查)、法国(CEREQ调查)、德国(KOAB调查)等国家。[5]国外几乎每所大学都对本校毕业生建立了自己的跟踪评估体系,因为这种评估体系往往又与该校的其他部门有功能性的联系或交织,所以不同的大学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机构维系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往往收集起来具有极大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系统性跟踪收集毕业生信息的平台是网络社交平台,比如脸书(Facebook)。然而,职业生涯的发展情况往往不太容易在社交平台里直接显现,数据往往需要做进一步分析。在调查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国外跟国内类似,往往研究结论都是针对某个领域中所有高校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高校自身普遍缺少健全的跟踪评估体系。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资源配置明显不足
开展大学生职業发展跟踪调查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的重要途径,反映了高校就业工作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然而很多高校对于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机构设置存在问题,没有挖掘工作内涵
个别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部门仅仅聚焦在校企合作工作,主要提供招聘信息宣传、就业协议签订等服务工作,没有发挥职业发展育人功能,难以匹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清楚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自身教师群体的力量。
2.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群体重视程度
相关调研结果表明,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对自身有明确规划的学生不足学生群体的百分之三十,很多学生都是用“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度过了大学四年。虽然学校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选修课程,但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修读学分,对课程内容往往走马观花,所学甚少。而对学校开展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往往都是在求职季才开始参与,一方面是由于求职季面试较集中,个人时间有限,学习参与率会下降;另一方面学生现学现用的知识,往往效果不佳。
(二)制度不够完善,从业人员工作不够专业化
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声誉,然而许多高校对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都还不够完善。
当前从事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研究以及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的教师组成较为多元化,大多由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教务员等组成。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存在着专业水平、知识背景、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差异,而教师理论基础不足、业务能力不够,都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研究的成效以及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完善的制度可以保障全体从业人员得到优质的业务培训,进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大部分高校的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都不是专职从事该工作,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调研以及科学研究,而对教师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则需要完善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机制,在完备的奖惩机制作用下,才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调查形式单一,亟待探索高质高效新途径
当前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研究往往聚焦于某一年的数据,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但是其质量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卷发放的覆盖面、问卷回收率等。科学合理地设计问卷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发现客观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和问题成因;不同维度设计和发放问卷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全面立体地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回收率则直接关乎研究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人力、物力成本。
2.校企恳谈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覆盖面较窄,质量也很难控制。学校通常会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相关企业就职的往届毕业生以及该年度有意向到相关专业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座谈。这种方式需要有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并引导谈话内容、控制提问和发言时长,且与会企业和学生都有限,很难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3.企业调研
这种方式有利于增进校企之间的关系,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但是往往需要在资金、人员、时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投入,且还需要考虑团队师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很多学校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因而企业调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利用率不高。
(四)社会影响力小,研究成果未得到合理应用
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是为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部分高校的跟踪调查样本数量小,参考价值低,研究成果存在很大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而对于部分开展职业发展跟踪调查长线研究的高校而言,其研究内容并没有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导致其研究成果难以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多年前的跟踪数据很难为如今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研究成果也将因此失去应用价值。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未来展望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协同。要想达到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需要学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只有各大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机制制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探索全新研究形式,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作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75-78.
[2]朱建柳.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7):64-66.
[3]韩英波,叶淑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调研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6):96-97.
[4]周莉,罗杜宇,柏晶,等.高本衔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生涯发展调研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0-103.
[5]包艳华,马永红.德国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理念和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5):62-65.
编辑 张 俐
[关 键 词] 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136-02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提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是检验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专业认证、学科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数据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高校大学生能否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层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各行业不断整形重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发生变化,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无疑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二)高校层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有正向促进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指导高校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其中,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是教育部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举措。而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先决条件是要明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决定大学人才培养的方式如何调整。针对学生、就业管理部门、教师、招聘企业等不同群体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此类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有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研究现状
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有利于高校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战略实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但目前对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研究较少,主要停留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规划、课程设计等研究方面,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跟踪调查较少,缺少实证研究。
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以“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为主题的文章自2009年至目前仅有38条,全部是围绕高职院校展开的调查,没有对“985”“211”等本科以上大学的调研。以主题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进行搜索,自2006年至今共有144条,主要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展开,提出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实施现状、如何提升等问题,理论层面较多,实证研究较少。
少数学者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进行了研究。宁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中指出,我们应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认可度,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效果、作用的意见和建议等。[1]如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进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长效、全面开展,是高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朱建柳在《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中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指导对促进毕业生自身成长与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2]
个别学者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进行过调研分析,但主要针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样本范围较窄,参考性不强。韩英波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调研分析》一文中提到,通过运用科学的调研手段,对毕业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评价反馈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完善就业服务等环节,最终提高各专业的办学水平及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专业人才。[3]周莉等人在《高本衔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生涯发展调研分析》一文中指出,高职与本科院校在分学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等的有效衔接还有待于探索,一体化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还有待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进一步渗透和体现,这些都将成为制约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4]
(二)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的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定期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展开调查,有的为每年一次,如英国、瑞士、荷兰等国家;有些国家每三到四年一次,如意大利(ISTAT调查)、法国(CEREQ调查)、德国(KOAB调查)等国家。[5]国外几乎每所大学都对本校毕业生建立了自己的跟踪评估体系,因为这种评估体系往往又与该校的其他部门有功能性的联系或交织,所以不同的大学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机构维系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往往收集起来具有极大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系统性跟踪收集毕业生信息的平台是网络社交平台,比如脸书(Facebook)。然而,职业生涯的发展情况往往不太容易在社交平台里直接显现,数据往往需要做进一步分析。在调查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国外跟国内类似,往往研究结论都是针对某个领域中所有高校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高校自身普遍缺少健全的跟踪评估体系。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资源配置明显不足
开展大学生职業发展跟踪调查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的重要途径,反映了高校就业工作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然而很多高校对于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机构设置存在问题,没有挖掘工作内涵
个别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部门仅仅聚焦在校企合作工作,主要提供招聘信息宣传、就业协议签订等服务工作,没有发挥职业发展育人功能,难以匹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清楚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自身教师群体的力量。
2.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群体重视程度
相关调研结果表明,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对自身有明确规划的学生不足学生群体的百分之三十,很多学生都是用“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度过了大学四年。虽然学校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选修课程,但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修读学分,对课程内容往往走马观花,所学甚少。而对学校开展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往往都是在求职季才开始参与,一方面是由于求职季面试较集中,个人时间有限,学习参与率会下降;另一方面学生现学现用的知识,往往效果不佳。
(二)制度不够完善,从业人员工作不够专业化
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声誉,然而许多高校对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都还不够完善。
当前从事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研究以及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的教师组成较为多元化,大多由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教务员等组成。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存在着专业水平、知识背景、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差异,而教师理论基础不足、业务能力不够,都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调查研究的成效以及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完善的制度可以保障全体从业人员得到优质的业务培训,进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大部分高校的职业发展指导教师都不是专职从事该工作,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调研以及科学研究,而对教师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则需要完善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机制,在完备的奖惩机制作用下,才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调查形式单一,亟待探索高质高效新途径
当前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研究往往聚焦于某一年的数据,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但是其质量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卷发放的覆盖面、问卷回收率等。科学合理地设计问卷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发现客观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和问题成因;不同维度设计和发放问卷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全面立体地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回收率则直接关乎研究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人力、物力成本。
2.校企恳谈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但覆盖面较窄,质量也很难控制。学校通常会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相关企业就职的往届毕业生以及该年度有意向到相关专业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座谈。这种方式需要有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并引导谈话内容、控制提问和发言时长,且与会企业和学生都有限,很难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3.企业调研
这种方式有利于增进校企之间的关系,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但是往往需要在资金、人员、时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投入,且还需要考虑团队师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很多学校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因而企业调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利用率不高。
(四)社会影响力小,研究成果未得到合理应用
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是为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部分高校的跟踪调查样本数量小,参考价值低,研究成果存在很大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而对于部分开展职业发展跟踪调查长线研究的高校而言,其研究内容并没有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导致其研究成果难以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多年前的跟踪数据很难为如今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研究成果也将因此失去应用价值。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未来展望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协同。要想达到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需要学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只有各大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机制制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探索全新研究形式,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作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75-78.
[2]朱建柳.高校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跟踪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7):64-66.
[3]韩英波,叶淑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调研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6):96-97.
[4]周莉,罗杜宇,柏晶,等.高本衔接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职业生涯发展调研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0-103.
[5]包艳华,马永红.德国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理念和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5):62-65.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