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关注发展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人文的角度。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角色关系、认知方式、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弊端,并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应是培养发展的人,教育的过程应人性化,力求使学生获得多元、全方位的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 发展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改革的范围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如此浩繁的教改工作,我们首先要改变什么?
  笔者认为,教改,首先改变的应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者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以何种方式进行,也决定了教育的整体环境,更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最终走向何方。我国在六十年代初期,教育主张知识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于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这两个年代的教育状况作一比较,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天,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天下的家长虽然没有经过商讨,对学生却有一句惊人相似的话,“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这里的学习指的是什么?是学校中的学习,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事实上,经历了成长过程的我们都明白: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空间是极其狭小的,同时,学生的发展仅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协调。教师、家长都明白这一点,为何还要把书本知识的学习看得高于一切?
  新加坡教育者骆毓芝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丰富的人生”。然而一个每天在学校中学习十个小时以上的学生能有机会懂得人生的丰富吗?再来看看,教师——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又给了学生怎样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的指挥棒振臂一挥,学生便领会其意图,不敢稍有怠慢。敢提出异议者,便不是好学生,甚至不是合格的学生。
  
  (一)认知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将传授知识放在突出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而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经过感知、记忆、想象等认知活动体验知识,对知识结构的掌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现在美术学习中,就是从小学到初中,上了九年的美术课,却不会创作一幅画。
  
  (二)评价机制
  传统教育就象是生产线,将鲜活的、各式的学生生挤硬塞装进同一形状,统一规格的盒子中,以期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也惟有相同的才是合格的,传统的高考便是最典型的传统评价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比较中国和乌克兰的教育。他认为乌克兰的教育是将相同的人教育成不同的人,而中国恰恰相反,是将不同的人教育成相同的人。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即使有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却没有勇气,甚至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已被打磨殆尽。难怪上了九年美术课的学生不会创作一幅画。
  要使学生会绘画创作,不是只告诉他们“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构图有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等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诸多能力的掌握,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掌握不了这些能力的。惟有改变,大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到改变师生角色关系、改变认知方式、改变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而这一系列的改变离不开教师观念的改变。思想指导行为,惟有改变观念、改变思想,新课程改革才能走向真正的“新”。
  
  二、问题的解决
  
  骆毓芝说:“丰富的人生是懂得奉献的人生,懂得奉献才有理想可言。否则站在狭隘的自我框框里,如何为社会尽力?向现实低头、没有理想的一群人,对国家的成长与发展又有何巨大的帮助?”在这里人的品质被分为“物质”、“精神”两个方面,许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物质”即技术的教育中,而“精神”或称之为人文精神则或多或少被冷淡。事实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学这一“人的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充分体现着美学的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入存在的意义,人的尊重、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等。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的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过程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受主动求知、探索、判断,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倡导关心他人、社会、自然,与他人合作,和谐共处,因此,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渗透于教育行为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关系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表现出的是平等民主的和谐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人本教育中,教师将和学生一起打破旧有的课堂模式,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在这里,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人本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的发展,教师寻求因材施教的依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意“教”的教师。教师应是一个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点破让学生茅塞顿开。
  
  (二)认知方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关键,“举一反三”便是能力的最好体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评价机制
  人本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其目的并不是证明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是通过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热情,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质的分析。
  如:评价学生的一幅绘画作品,也许作品的线条不够流畅,但很明朗;也许画面的色彩不够协调,但很有创意;也许画面形象不够完美,但很有个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挑毛病,而应主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正面的鼓励比起负面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方式是多元的。有观察、调查、展示、报告等。笔试固然是评价方式之一,但单纯依靠笔试无法完全体现出学生的潜力、发展趋势等,而综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全面地考察、了解学生。
  
  三、问题的启示
  
  适逢新课程改革时期,在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对于传统教育应有更深刻的反思。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表象背后,深藏的是教学观念这一本质。惟有改革观念。从思想着手,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朝着成功之路走下去。
其他文献
知识、方法、能力是有机联系着的。知识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培养主要孕育于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之中。所以说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师的培养下,通过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掌握知识本身也要求有一定的能力为基础,已形成能力又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因此,要提高解题能力,知识是前提,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是措施。所以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扎扎实实地抓基础,千方百计地培养能力。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笔
期刊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研究图形的基础,它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不但可以计算图形中角的大小、边的长度、图形中面积等,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河流的宽度、不可达的两点间的距离等等,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
期刊
在滑轮组的教学中,用分割法判断承重绳子的股数,方法简便,往往被教师认同并采用。但初学阶段仍有学生会问:图1画线处不是有三股绳子吗?为什么是2F=G呢?要想彻底搞清认楚上面的问题。只是划一条虚线来分割滑轮组是不够的,必须首先搞清“分割法”的原理——力的分析。正确解决滑轮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选取研究对象,分析对象受力,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首先要让学生知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
期刊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一、朗读有助于
期刊
在高中三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张进人大学的门票,还要给予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一、勇于创新 善于引导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衡量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更新观念、发现创新    有了新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必须由过去的知识第
期刊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英语写作即书面表达就在英语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下功夫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变得非常迫切与必要,同时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以及高考考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上学年笔者担任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入学伊始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了英语写作训练的新尝试。一年下来,小有成效,现记录下来实践过程中的点滴所得,与朋友们共同探讨,期待大家的帮助,使之变得更完善,更合理,更接近预期目标。    注:本
期刊
每种语言中都有否定现象,但初学者要注意英语中的否定是非常善变的。    一、否定词的构成多样    英语中存在着常见的否定词,构成否定句。如:not,no,nothing,no one,nobody,never’one,nowbere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经典模式,以教师的精彩讲演、学生的全神贯注程度来评价讲课质量,似乎无人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可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全方位育人理念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受到挑战,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做出有益的尝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观了一些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后,笔者的这一思想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开始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更应紧追课改步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指导,从中进行反思调控、品味提高。符合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就发扬光大,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加以调整,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实际、学生学习需求及个性差异,确定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下的阅读教学,就是多元互动教学策略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阅
期刊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培养或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为此,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给学生营造一种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思维的保障。    1 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历史课中,有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所进行的奋斗,对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他们的崇高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