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做了阐述,对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下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学生教育 学生管理 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03-01
1 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越来越倾向于对整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上,并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在诸多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完善和优化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进步规律的。
而对于学生主体,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则起到了规范、敦促和引导作用。我国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8~20岁,正是一个人完善其思想行为,丰富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如若受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学生也需要高校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帮助自身完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培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2 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
2.1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为:班主任老师、各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等,规划者为院系领导。其中,班主任老师主抓所带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各任课老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辅导员老师负责整个系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评比等工作,此外辅导员还要认真执行院系领导的宏观规划工作,做好与班主任老师和各任课老师的沟通协调工作。
2.2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应为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实际上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黨团工作、行为规范、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饮食服务、住宿管理、勤工俭学、贫困生救助、评优评先、社团活动等等。从事学习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3 二者的关系
从学校教育教学角度,学校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受教育环境,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教育资本,完善教育体系。此时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条线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统一协调。从学生受教育角度,既要完成自身学业,拓宽知识体系,完成自身素质培养,又要服从学校的制度化管理,并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
3 遇到的问题
3.1 学生与老师思想脱轨严重
现阶段社会文化蓬勃发展,思想“百花齐放”,迅速成长起来的90后团体已逐渐步入大学生时代,他们叛逆、自我意识强烈、思想独立的性格特点,在大学校园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意识并感受到这一特点,但是仍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思想脱节、沟通不顺畅、对事物意思理解有差异的现象。这就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其困难集中在二者思维意识的差别。思想指导行动,一旦思想不统一,二者达不到同层次的共识,行为就很难让彼此满意。
3.2 教育意识的认同
近年来,大四毕业生对在校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够完全应用到工作岗位的话题不断升温。往往找到的工作与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差距,到了工作岗位,要从头学起。甚至有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与大学所学课程关系甚微。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所流传的“读书无用论”等负面消息。
4 解决方法
4.1 深入学生内部,建立代理班主任制度
由老师多次走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现阶段思想状态和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是介于老师和学生身份的本质性差别,往往学生们最本真的表现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被故意遮盖,留给老师们一个并不真实的假象,这样走访下来往往会有些失真。
笔者担任辅导员多年后,逐步建立了一套代理班主任机制,经过几年的摸索,正逐步完善其办公制度,也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从高年级中挑选成熟稳重、学业工作游刃有余的学生,任命其担当低年级的代理班主任,并严格执行周会制度,由高年级学生负责低年级同学思想的沟通工作,和老师的协作办公事宜。可以说,这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培养锻炼了高年级同学分析、合作的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做了良好的铺垫,又打消了学生与老师身份的顾虑,改由学生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老师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一举两得。
4.2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我认为,我们要充分做好让我们的思想正确全面的被学生和社会所采纳和接受,这是逐步解决目前“读书无用论”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多年的教育意义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单一的书本知识,而是随着学生不断的成长中累积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记忆时间有限,暂时获取的知识不可能永久存在,也不可能立刻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左右今后的任何事情。我们要做好学生对此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学生间的思想讨论会议,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坚持开展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思想交流活动,慢慢与学生团体达成共识。
关键词:学生教育 学生管理 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03-01
1 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越来越倾向于对整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上,并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在诸多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完善和优化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社会进步规律的。
而对于学生主体,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则起到了规范、敦促和引导作用。我国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18~20岁,正是一个人完善其思想行为,丰富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如若受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学生也需要高校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帮助自身完成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培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2 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
2.1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为:班主任老师、各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等,规划者为院系领导。其中,班主任老师主抓所带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各任课老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辅导员老师负责整个系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评比等工作,此外辅导员还要认真执行院系领导的宏观规划工作,做好与班主任老师和各任课老师的沟通协调工作。
2.2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为学生,实施者应为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实际上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黨团工作、行为规范、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饮食服务、住宿管理、勤工俭学、贫困生救助、评优评先、社团活动等等。从事学习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3 二者的关系
从学校教育教学角度,学校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受教育环境,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教育资本,完善教育体系。此时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条线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统一协调。从学生受教育角度,既要完成自身学业,拓宽知识体系,完成自身素质培养,又要服从学校的制度化管理,并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
3 遇到的问题
3.1 学生与老师思想脱轨严重
现阶段社会文化蓬勃发展,思想“百花齐放”,迅速成长起来的90后团体已逐渐步入大学生时代,他们叛逆、自我意识强烈、思想独立的性格特点,在大学校园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意识并感受到这一特点,但是仍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思想脱节、沟通不顺畅、对事物意思理解有差异的现象。这就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其困难集中在二者思维意识的差别。思想指导行动,一旦思想不统一,二者达不到同层次的共识,行为就很难让彼此满意。
3.2 教育意识的认同
近年来,大四毕业生对在校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够完全应用到工作岗位的话题不断升温。往往找到的工作与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差距,到了工作岗位,要从头学起。甚至有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与大学所学课程关系甚微。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所流传的“读书无用论”等负面消息。
4 解决方法
4.1 深入学生内部,建立代理班主任制度
由老师多次走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现阶段思想状态和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是介于老师和学生身份的本质性差别,往往学生们最本真的表现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被故意遮盖,留给老师们一个并不真实的假象,这样走访下来往往会有些失真。
笔者担任辅导员多年后,逐步建立了一套代理班主任机制,经过几年的摸索,正逐步完善其办公制度,也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从高年级中挑选成熟稳重、学业工作游刃有余的学生,任命其担当低年级的代理班主任,并严格执行周会制度,由高年级学生负责低年级同学思想的沟通工作,和老师的协作办公事宜。可以说,这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培养锻炼了高年级同学分析、合作的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做了良好的铺垫,又打消了学生与老师身份的顾虑,改由学生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老师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一举两得。
4.2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我认为,我们要充分做好让我们的思想正确全面的被学生和社会所采纳和接受,这是逐步解决目前“读书无用论”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多年的教育意义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单一的书本知识,而是随着学生不断的成长中累积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记忆时间有限,暂时获取的知识不可能永久存在,也不可能立刻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左右今后的任何事情。我们要做好学生对此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学生间的思想讨论会议,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坚持开展这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思想交流活动,慢慢与学生团体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