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在工作中听课的实例片段为基础,从课型视角,通过流程呈现及意图解读的方式,对初中英语课堂中一些教学细节进行对比和思考,提出了提高教学环节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细节;案例分析;对比;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40-02
【作者简介】黄国庆,江苏省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高邮,225600)教研员。
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组成课堂教学的细胞,教学细节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肌体的健康状况。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笔者根据课型,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细节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对比,对典型的问题及有效的做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在于对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反思、改进与提升。
1.语法课。
【案例一】译林版《英语》9A第一模块Unit 2 Colors Grammar A课时。
这节语法课的教学内容为“用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A和B两位教师通过复习Reading部分课文里的句子“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colou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引出学习目标并作解读。以下是这一环节后两位教师的处理。
A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用PPT呈现句子“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问:What’s the type of the sentence? 学生没有作答,教师自答:It’s a simple sentence.接着教师又呈现句子“People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提问相同的问题,学生仍然没有作答,教师自答:It’s an object clause now, and it’s an object clause introduced by that.随后借助PPT的演示解释了这个句子的组成(如下图),并完成书本上的练习。
B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说:Now we know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Do you believe it? Why or Why not? 引导学生用整句重复:I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或者I don’t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随后B老师继续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两人对话:Music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do you believe that?Why or why not?And what else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in our daily life?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并作展示,随后B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表达句子的共性,并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总结。
【分析】A老师从语法结构入手,忽略了语法现象本身所具有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学生通过一个例子只能看到语法现象的“外壳”(结构),无法理解语言现象的“内质”(意义)。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忽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目的,忽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程晓堂,2013)究其原因,有些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语言教学原则,把英语语法的学习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分割了开来。
B老师从语法现象的运用入手,从简单的模仿表达到自主的对话交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实践,无形中完成了“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曹式耘,2012)
语法不是一套静止的规则,而是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Larsen Freeman,2009)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活动的设计,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合作探究、体验实践,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实现其语用功能。语法教学应该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程晓堂,2013)
2.听说课。
【案例二】8A第一模块Unit 4 Do it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课时。
这一节综合技能课话题为“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包括聽和说两个部分,主要介绍自制(DIY)水果沙拉所需材料和工具、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C、D两位教师在导入课题及听前铺垫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办法——
C老师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直接引出课题“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并组织讨论,学生进行该导入环节的反馈时不能准确地表达制作工具的名称及制作的步骤,改用中文做介绍。授课教师说:So today let’s learn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things we need,然后进入Part A的听力训练与检查。
D老师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解构如下表。 【分析】C老师利用课题直接导入新课,简洁明快,但紧接着就展开讨论,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动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被动参与,讨论的有效性不够,最终的输出不足以为接下来听力训练作铺垫与支撑。
D老师三个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话题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展示引出DIY的话题并设计具体的语言任务,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语境,调动了学生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储备,为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扫清生词障碍环节,通过让学生选择与话题有关的图片进一步突出话题,为学生建构话题内容提供词汇支撑,让学生真切感知话题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在旧知激活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激活并整合学生的相关知识图式,为听力预测信息提供平台。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活动。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机械强加;其次要充分解读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困难,合理安排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提供条件。
3.学习技能课。
【案例三】7A第二模块Unit 5 Let’s celebrate!Study skills课时。
这一学习技能课主要介绍了3组(8个)双元音。E、F两位教师在完成讲解及书本音标和单词搭配操练后进入巩固训练环节,两位教师的处理不同——
E老师借助PPT随机跳出音标来抽查8个音标的读音,对错误及时进行纠正;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书本上Part C的5个句子并要求学生划出相关单词发双元音的部分并标注好音标: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Put the brown toy bear on your chair./Take the yellow coat when you go out./We have great shows around the Chinese New Year.
F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8个双元音的发音相同点,并帮助学生将其归为3组;接着通过PPT呈现多幅图片,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描述,描述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含双元音的单词。以其中的一幅举例。学生表达出了以下的句子:It’s a chair. There’s a bear and a pear on the chair.教师继续要求看图尝试编一个绕口令,并提供了以下的信息。
【分析】课标中关于“音标”的描述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两位教师在巩固训练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个要求在组织教学,但实际训练效果却不一样。E老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固化的,其功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回顾,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会话表达是否自然、流畅和准确。F老师设计的图片描述任务,突破了表达的唯一性,检查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化的可能,而且自由描述以及编绕口令的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设计开发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
结语
课堂教学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执教习惯,而执教习惯与教师的教學理念、教学实践以及价值判断是分不开的。教学细节反映的是个体现象,但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学科教学的问题,着眼细节也是优化学科教学重要的落脚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04).
[2]曹式耘.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04).
[3]张伊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5).
【关键词】课堂教学细节;案例分析;对比;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40-02
【作者简介】黄国庆,江苏省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高邮,225600)教研员。
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组成课堂教学的细胞,教学细节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肌体的健康状况。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笔者根据课型,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细节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对比,对典型的问题及有效的做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在于对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反思、改进与提升。
1.语法课。
【案例一】译林版《英语》9A第一模块Unit 2 Colors Grammar A课时。
这节语法课的教学内容为“用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A和B两位教师通过复习Reading部分课文里的句子“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colou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引出学习目标并作解读。以下是这一环节后两位教师的处理。
A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用PPT呈现句子“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问:What’s the type of the sentence? 学生没有作答,教师自答:It’s a simple sentence.接着教师又呈现句子“People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并提问相同的问题,学生仍然没有作答,教师自答:It’s an object clause now, and it’s an object clause introduced by that.随后借助PPT的演示解释了这个句子的组成(如下图),并完成书本上的练习。
B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说:Now we know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Do you believe it? Why or Why not? 引导学生用整句重复:I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或者I don’t believe that colors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because...随后B老师继续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两人对话:Music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do you believe that?Why or why not?And what else can influence our moods in our daily life?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并作展示,随后B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表达句子的共性,并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总结。
【分析】A老师从语法结构入手,忽略了语法现象本身所具有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学生通过一个例子只能看到语法现象的“外壳”(结构),无法理解语言现象的“内质”(意义)。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忽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目的,忽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程晓堂,2013)究其原因,有些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语言教学原则,把英语语法的学习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分割了开来。
B老师从语法现象的运用入手,从简单的模仿表达到自主的对话交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实践,无形中完成了“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曹式耘,2012)
语法不是一套静止的规则,而是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Larsen Freeman,2009)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活动的设计,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合作探究、体验实践,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实现其语用功能。语法教学应该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程晓堂,2013)
2.听说课。
【案例二】8A第一模块Unit 4 Do it yourself Integrated skills课时。
这一节综合技能课话题为“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包括聽和说两个部分,主要介绍自制(DIY)水果沙拉所需材料和工具、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C、D两位教师在导入课题及听前铺垫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办法——
C老师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直接引出课题“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并组织讨论,学生进行该导入环节的反馈时不能准确地表达制作工具的名称及制作的步骤,改用中文做介绍。授课教师说:So today let’s learn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listen and find out what things we need,然后进入Part A的听力训练与检查。
D老师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解构如下表。 【分析】C老师利用课题直接导入新课,简洁明快,但紧接着就展开讨论,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动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被动参与,讨论的有效性不够,最终的输出不足以为接下来听力训练作铺垫与支撑。
D老师三个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话题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展示引出DIY的话题并设计具体的语言任务,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语境,调动了学生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储备,为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扫清生词障碍环节,通过让学生选择与话题有关的图片进一步突出话题,为学生建构话题内容提供词汇支撑,让学生真切感知话题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在旧知激活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激活并整合学生的相关知识图式,为听力预测信息提供平台。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活动。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机械强加;其次要充分解读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困难,合理安排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提供条件。
3.学习技能课。
【案例三】7A第二模块Unit 5 Let’s celebrate!Study skills课时。
这一学习技能课主要介绍了3组(8个)双元音。E、F两位教师在完成讲解及书本音标和单词搭配操练后进入巩固训练环节,两位教师的处理不同——
E老师借助PPT随机跳出音标来抽查8个音标的读音,对错误及时进行纠正;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书本上Part C的5个句子并要求学生划出相关单词发双元音的部分并标注好音标: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Put the brown toy bear on your chair./Take the yellow coat when you go out./We have great shows around the Chinese New Year.
F老师的课堂行为描述: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8个双元音的发音相同点,并帮助学生将其归为3组;接着通过PPT呈现多幅图片,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选择其中一幅进行描述,描述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含双元音的单词。以其中的一幅举例。学生表达出了以下的句子:It’s a chair. There’s a bear and a pear on the chair.教师继续要求看图尝试编一个绕口令,并提供了以下的信息。
【分析】课标中关于“音标”的描述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两位教师在巩固训练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个要求在组织教学,但实际训练效果却不一样。E老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固化的,其功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回顾,无法真正检验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会话表达是否自然、流畅和准确。F老师设计的图片描述任务,突破了表达的唯一性,检查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化的可能,而且自由描述以及编绕口令的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设计开发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
结语
课堂教学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执教习惯,而执教习惯与教师的教學理念、教学实践以及价值判断是分不开的。教学细节反映的是个体现象,但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学科教学的问题,着眼细节也是优化学科教学重要的落脚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04).
[2]曹式耘.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04).
[3]张伊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