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患有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全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选择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方法后,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病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单操作孔;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
近年来,不断更新换代的医疗设备已经将传统的电视胸腔镜手术中3个切口转换为单操作孔胸腔镜,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此研究将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治疗,研究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9~60岁之间,平均年龄(27.1±5.2)岁,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理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全胸腔镜治疗方法是在切入两个切口作为操作口,略大一些操作口位置在中肋间,另外一个切口在中下肋间[2]。如发现有漏出的口瘘,需要通过超声刀将肺组织口瘘部分切除(此处需修改);如发现有肺大疱,可以从小切口处插入抓钳,夹起肺大疱,从主操作口中进入切除肺大疱后缝合[3]。
1.2.2研究组治疗方法
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方法只需通过一个操作口操作,在腋前线中上肋间切入2~3cm的小口,探入腔镜对内脏进行观察,如发现有肺大疱,可在操作口中再探入腔镜切割缝合器对肺大疱切割、缝合,然后将切除的肺大疱组织从操作口中取出;若需要检查是否有漏气部位,可以从患侧肺通气试水,找到漏气部位,予以处理[4]。
经过处理后,将单侧通气改为双侧通气,使用干纱布擦拭胸膜处,在检查完胸腔是否有漏气状况后,在胸腔镜观察口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将试水引流,最后缝合切口。当患者完全清醒后将气管插管拔出[5]。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得到很好的疗效,未出现出血情况或因漏气再次手术者,也没有明显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胸腔引流时间(d)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 29 30~110(40±1.3) 35~230(87±5.31) 4~7(5.3±2.3) 无
研究组 29 20~125(41±2.3) 25~105(43±1.3) 2~8(3±1.5) 无
3 结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患者在毫无意识或无外伤、非人为的情况下,胸膜自然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组织存气的一种病症,是胸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症,患者多为肺大疱[6]。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肺功能、切除肺大疱组织、预防复发。对于此类疾病需要进行侵入式治疗,传统治疗方式创伤大、疤痕长、容易感染,目前临床中基本已经被电视胸腔镜治疗所代替,操作简单、创伤小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
本次研究中,采用传统全胸腔镜和单操作孔胸腔镜两种治疗方法,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约为87ml,研究组出血量约为43ml,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约为5.3d,研究组约为3d,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减少辅助操作孔,特别是腋后线旁的辅助操作孔,可以减少器械重复操作而对肋间带来的损伤。另外,传统胸腔镜技术的操作需要小组间人员相互配合,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仅需要一位主刀医生便可完成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疗效显著,出血量小、术后引流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强.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韦武利,袁天柱,陈卫民,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7(05):149.
[3]洪祎纯,张志锋,吴伟彬,等.单操作孔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09(16):38-39.
[4]乔坤,王正,林少霖,等.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5(02):102-104.
关键词:单操作孔;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
近年来,不断更新换代的医疗设备已经将传统的电视胸腔镜手术中3个切口转换为单操作孔胸腔镜,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此研究将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治疗,研究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9~60岁之间,平均年龄(27.1±5.2)岁,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理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全胸腔镜治疗方法是在切入两个切口作为操作口,略大一些操作口位置在中肋间,另外一个切口在中下肋间[2]。如发现有漏出的口瘘,需要通过超声刀将肺组织口瘘部分切除(此处需修改);如发现有肺大疱,可以从小切口处插入抓钳,夹起肺大疱,从主操作口中进入切除肺大疱后缝合[3]。
1.2.2研究组治疗方法
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方法只需通过一个操作口操作,在腋前线中上肋间切入2~3cm的小口,探入腔镜对内脏进行观察,如发现有肺大疱,可在操作口中再探入腔镜切割缝合器对肺大疱切割、缝合,然后将切除的肺大疱组织从操作口中取出;若需要检查是否有漏气部位,可以从患侧肺通气试水,找到漏气部位,予以处理[4]。
经过处理后,将单侧通气改为双侧通气,使用干纱布擦拭胸膜处,在检查完胸腔是否有漏气状况后,在胸腔镜观察口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将试水引流,最后缝合切口。当患者完全清醒后将气管插管拔出[5]。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得到很好的疗效,未出现出血情况或因漏气再次手术者,也没有明显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胸腔引流时间(d)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 29 30~110(40±1.3) 35~230(87±5.31) 4~7(5.3±2.3) 无
研究组 29 20~125(41±2.3) 25~105(43±1.3) 2~8(3±1.5) 无
3 结论
自发性气胸是指患者在毫无意识或无外伤、非人为的情况下,胸膜自然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组织存气的一种病症,是胸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症,患者多为肺大疱[6]。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肺功能、切除肺大疱组织、预防复发。对于此类疾病需要进行侵入式治疗,传统治疗方式创伤大、疤痕长、容易感染,目前临床中基本已经被电视胸腔镜治疗所代替,操作简单、创伤小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
本次研究中,采用传统全胸腔镜和单操作孔胸腔镜两种治疗方法,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约为87ml,研究组出血量约为43ml,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约为5.3d,研究组约为3d,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减少辅助操作孔,特别是腋后线旁的辅助操作孔,可以减少器械重复操作而对肋间带来的损伤。另外,传统胸腔镜技术的操作需要小组间人员相互配合,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仅需要一位主刀医生便可完成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疗效显著,出血量小、术后引流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强.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韦武利,袁天柱,陈卫民,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7(05):149.
[3]洪祎纯,张志锋,吴伟彬,等.单操作孔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09(16):38-39.
[4]乔坤,王正,林少霖,等.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5(0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