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枝”和“支”是量词家族中非常普通的两个成员,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之处。“支”相对“枝”适用面更广,通用性更强,“支”正在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地盘。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枝”和“支”算是量词家族中非常普通的两个成员,二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枝”和“支”是古今字,如《说文》:“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林义光《文源》:“即枝之古文。别生條也。”作为量词,两者一直都可通用,直到近现代。如:
北齐贾思勰《齐民要术》:“移葱者,三支为一本。”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沈月卿坐在我背后,我回头一看……只见他和了琵琶,唱了一枝小曲。”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便有一十五六岁的小和尚点了两支蜡烛来。”
郭沫若《前茅·前进曲》:“我们虽是枝孤军,我们有无数后盾。”
只是因为“支”的义项过多,为了减轻它的负担,人们在表示植物主干上分出的枝杈时,造了“枝”字。以上便是表述的量词“支”和“枝”的共通之处。但两者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通用、毫无区别的,譬如语文教科书中“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这里的“支”是否可以改换成“枝”呢?带着困惑,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支”和“枝”字它们的来源,它们的所指以及它们的区别。
1 量词“枝”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枝”是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指树干上长出的枝条。“枝”作为量词时,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1.1 用于修饰杆状的东西
从“枝”在《说文解字》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因“枝”本为名词,义为植物枝条,其量词的范畴中心意义理所当然由这个名词意义发展而来。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像似性联系,常用“枝”来修饰植物枝条等杆状物。如下:
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新摘下的橄榄枝。
清明前开始做秧田,盛谷种的容器要插杨柳[一枝],作为谷种出芽率高的预兆。
我给他让了座,他坐下来抽出[一枝]烟给我,我用手挡住,他便自己吸了起来。
由于“枝”是指植物主干所分出的茎条,要与“干”相区别,所以定义本身就隐含着“不正宗”、“与其它相别”的内在涵义,与此同时进行了第一步范畴扩展,由一般的无特点的寻常枝条,扩展到特殊的有特点的突出枝条。如下:
生活的地球上,只要不是深山老林,不是孤独[一枝],总要有邻居在你的周围。
江头千树春欲阑,竹外[一枝]斜更好。
1.2 用来修饰带枝子的花朵
办完登记手续后,工作人员还将[一枝]鲜红的玫瑰送给每位乘坐这次航班的乘客。
韩湘子也是个漂亮小伙子,吹着笛子。何仙姑手擎[一枝]荷花。曹国舅穿着一身官服,皇亲国戚的派头还在。
追悼会结束时,200多名与会者向殉难者敬献了[一枝]洁白的菊花。最后,与会者乘船绕湖一周,并向湖里抛撒鲜花。
“枝”其义在隐喻的促动下继续向前发展,从具体的突出的一枝花朵发展到具有显而易见的附带抽象意味的意象。如下:
近年来,另外3家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改变了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枝]独秀的局面,在海外设立20多家机构。
今年第一季度,已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384万元,成为全省塑料行业的[一枝]奇葩,坐上了全国水泥包装袋生产“三强”的交椅。
2 量词“支”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支”小篆的写法是手上拿着竹枝,前面提到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道:“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可见“支”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去竹之枝,竹去枝后便是竹竿,可用来做支撑物。古代陶文中的“支”便是手持竹竿顶着上面的覆盖物。这就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支”的词义来源。“支”也有枝条的意思,《诗·卫风·芄兰》中有“芄兰之支”语,朱熹集传:“支,枝同。”如上所述,“支”是“枝”的古字。“支”作量词时,有以下几种用法:
2.1 用于杆状物(同“枝”)
这种用法很是常用,如下:
有一种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它的外形像[一支]手枪,“枪口”细小,用药液做“子弹”。
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折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假如把一个柱形茶叶筒放在桌上,旁边点燃[一支]蜡烛,茶叶筒就会投下清晰的影子。
2.2 用于队伍等
如下:
清朝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回,忽然发现西南海面上有[一支]悬挂美国国旗的舰队快速驶来。
相传,在巍峨的祁连山南麓,美丽的青海湖东畔,驻扎着[一支]骠悍的蒙古军队,首领是大将格日利特(格热台)。
7年9月,毛泽东等同志领导湖南、江西边(下转第218页)(上接第213页)界地区的农民、工人举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41年1月,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率领[一支]探险队,乘“埃里伯斯”号考察船到南极探险。
2.3 用于歌曲或乐曲
如下:
霍曼舞是在[一支]欢快的乐曲伴奏下集体表演的舞蹈,经常在节日里表演。
聂鲁达生于智利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13岁就开始创作诗歌,16岁以诗集《黄昏》登上诗坛。19岁出版诗集《霞光》,20岁又出版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2.4 用于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
如下:
西安棉纺织厂向我们公司预定了一万[支]纱,我们要尽快把这些纱加工出来,以免误了该厂的事。
同事这次从杭州回来,带回十几[支]纱汗衫,我们每人都得到一件。
3 关于量词“枝”和“支”的比较
从上述对“枝”和“支”语义方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相对来说,“支”基本上是一个通用量词,使用面比较广;而“枝”更接近于专用量词,主要用于树枝和带枝的花朵。“枝”和“支”做量词时都可用于杆状的东西,此时既可用“枝”,也可用“支”。
另外,从工具书上看,“一枝铅笔/一支铅笔”“一支枪/一枝枪”都有。但在实际使用中,“支”还可以用于带枝的花和树枝,并且“枝”和“支”使用的频率数量是不同的。项甜先生曾经通过两个搜索引擎,查询“一支”和“一枝”在同一语境中的使用情况,统计显示:“一支玫瑰花”比“一枝玫瑰花”要多得多,“一支杨柳”的数量也正在逼近“一枝杨柳”。(见《咬文嚼字》2006年第3期)总的看来,更多的人倾向于选“一支”舍“一枝”。这说明,用于杆状物体时,量词“支”的通用性比“枝”强。这在汉语的词语中也有体现。比如汉语中有一类量补式双音节合成词,如“书本”“花朵”“布匹”等,这类词语都是后面一个词根作为计量单位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名词性词根的,说明了一个名词与某一量词的紧密搭配关系。如“书”是论“本”的。而《现汉》中有“枪支”却没有“枪枝”,这意味着“枪”应该是论“支”的,它和“支”的关系更密切。这种种的数据和事实都表明,量词“支”相对于量词“枝”其通用性更广泛,并且正在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如果从量词的摹状功能考虑,“枝”在文学语言中的使用量将永不会衰减。但是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从从俗从众从简的原则考虑,“枝”用于杆状物的量词义和用法会逐渐减弱。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119-122.
[2]现代汉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3]刘蕾.是“一支”铅笔还是“一枝”铅笔?[J].现代语文,2007.7:110-111.
[4]康宏东.量词也要锤炼[J].语文知识,2003.4:45.
[5]秦岭.“支”与“枝”的区别[J].小学语文教学,2008.4:24.
[6]赵密.“一支”更比“一枝”多[J].秘书工作,2007.2:41.
[7]陈明学.“支”“枝”同源[J].咬文嚼字,2006.3:40-41.
[8]任瑞.量词的摹状功能[J].咬文嚼字,2006.3:44-45.
[9]许万宏.《现汉》悄悄变脸[J].咬文嚼字,2006.3:43-44.
[10]项甜.“一支”正在扩张[J].咬文嚼字,2006.3:44.
[11]周建成.“一支”更比“一枝”多[J].咬文嚼字,2006.3:42-43.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枝”和“支”算是量词家族中非常普通的两个成员,二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枝”和“支”是古今字,如《说文》:“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林义光《文源》:“即枝之古文。别生條也。”作为量词,两者一直都可通用,直到近现代。如:
北齐贾思勰《齐民要术》:“移葱者,三支为一本。”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沈月卿坐在我背后,我回头一看……只见他和了琵琶,唱了一枝小曲。”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便有一十五六岁的小和尚点了两支蜡烛来。”
郭沫若《前茅·前进曲》:“我们虽是枝孤军,我们有无数后盾。”
只是因为“支”的义项过多,为了减轻它的负担,人们在表示植物主干上分出的枝杈时,造了“枝”字。以上便是表述的量词“支”和“枝”的共通之处。但两者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通用、毫无区别的,譬如语文教科书中“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这里的“支”是否可以改换成“枝”呢?带着困惑,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支”和“枝”字它们的来源,它们的所指以及它们的区别。
1 量词“枝”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枝”是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指树干上长出的枝条。“枝”作为量词时,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1.1 用于修饰杆状的东西
从“枝”在《说文解字》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因“枝”本为名词,义为植物枝条,其量词的范畴中心意义理所当然由这个名词意义发展而来。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像似性联系,常用“枝”来修饰植物枝条等杆状物。如下:
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新摘下的橄榄枝。
清明前开始做秧田,盛谷种的容器要插杨柳[一枝],作为谷种出芽率高的预兆。
我给他让了座,他坐下来抽出[一枝]烟给我,我用手挡住,他便自己吸了起来。
由于“枝”是指植物主干所分出的茎条,要与“干”相区别,所以定义本身就隐含着“不正宗”、“与其它相别”的内在涵义,与此同时进行了第一步范畴扩展,由一般的无特点的寻常枝条,扩展到特殊的有特点的突出枝条。如下:
生活的地球上,只要不是深山老林,不是孤独[一枝],总要有邻居在你的周围。
江头千树春欲阑,竹外[一枝]斜更好。
1.2 用来修饰带枝子的花朵
办完登记手续后,工作人员还将[一枝]鲜红的玫瑰送给每位乘坐这次航班的乘客。
韩湘子也是个漂亮小伙子,吹着笛子。何仙姑手擎[一枝]荷花。曹国舅穿着一身官服,皇亲国戚的派头还在。
追悼会结束时,200多名与会者向殉难者敬献了[一枝]洁白的菊花。最后,与会者乘船绕湖一周,并向湖里抛撒鲜花。
“枝”其义在隐喻的促动下继续向前发展,从具体的突出的一枝花朵发展到具有显而易见的附带抽象意味的意象。如下:
近年来,另外3家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改变了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枝]独秀的局面,在海外设立20多家机构。
今年第一季度,已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384万元,成为全省塑料行业的[一枝]奇葩,坐上了全国水泥包装袋生产“三强”的交椅。
2 量词“支”的语义及用法分析
“支”小篆的写法是手上拿着竹枝,前面提到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道:“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可见“支”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去竹之枝,竹去枝后便是竹竿,可用来做支撑物。古代陶文中的“支”便是手持竹竿顶着上面的覆盖物。这就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支”的词义来源。“支”也有枝条的意思,《诗·卫风·芄兰》中有“芄兰之支”语,朱熹集传:“支,枝同。”如上所述,“支”是“枝”的古字。“支”作量词时,有以下几种用法:
2.1 用于杆状物(同“枝”)
这种用法很是常用,如下:
有一种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它的外形像[一支]手枪,“枪口”细小,用药液做“子弹”。
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折粘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假如把一个柱形茶叶筒放在桌上,旁边点燃[一支]蜡烛,茶叶筒就会投下清晰的影子。
2.2 用于队伍等
如下:
清朝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回,忽然发现西南海面上有[一支]悬挂美国国旗的舰队快速驶来。
相传,在巍峨的祁连山南麓,美丽的青海湖东畔,驻扎着[一支]骠悍的蒙古军队,首领是大将格日利特(格热台)。
7年9月,毛泽东等同志领导湖南、江西边(下转第218页)(上接第213页)界地区的农民、工人举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41年1月,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率领[一支]探险队,乘“埃里伯斯”号考察船到南极探险。
2.3 用于歌曲或乐曲
如下:
霍曼舞是在[一支]欢快的乐曲伴奏下集体表演的舞蹈,经常在节日里表演。
聂鲁达生于智利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13岁就开始创作诗歌,16岁以诗集《黄昏》登上诗坛。19岁出版诗集《霞光》,20岁又出版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2.4 用于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
如下:
西安棉纺织厂向我们公司预定了一万[支]纱,我们要尽快把这些纱加工出来,以免误了该厂的事。
同事这次从杭州回来,带回十几[支]纱汗衫,我们每人都得到一件。
3 关于量词“枝”和“支”的比较
从上述对“枝”和“支”语义方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相对来说,“支”基本上是一个通用量词,使用面比较广;而“枝”更接近于专用量词,主要用于树枝和带枝的花朵。“枝”和“支”做量词时都可用于杆状的东西,此时既可用“枝”,也可用“支”。
另外,从工具书上看,“一枝铅笔/一支铅笔”“一支枪/一枝枪”都有。但在实际使用中,“支”还可以用于带枝的花和树枝,并且“枝”和“支”使用的频率数量是不同的。项甜先生曾经通过两个搜索引擎,查询“一支”和“一枝”在同一语境中的使用情况,统计显示:“一支玫瑰花”比“一枝玫瑰花”要多得多,“一支杨柳”的数量也正在逼近“一枝杨柳”。(见《咬文嚼字》2006年第3期)总的看来,更多的人倾向于选“一支”舍“一枝”。这说明,用于杆状物体时,量词“支”的通用性比“枝”强。这在汉语的词语中也有体现。比如汉语中有一类量补式双音节合成词,如“书本”“花朵”“布匹”等,这类词语都是后面一个词根作为计量单位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名词性词根的,说明了一个名词与某一量词的紧密搭配关系。如“书”是论“本”的。而《现汉》中有“枪支”却没有“枪枝”,这意味着“枪”应该是论“支”的,它和“支”的关系更密切。这种种的数据和事实都表明,量词“支”相对于量词“枝”其通用性更广泛,并且正在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如果从量词的摹状功能考虑,“枝”在文学语言中的使用量将永不会衰减。但是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从从俗从众从简的原则考虑,“枝”用于杆状物的量词义和用法会逐渐减弱。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119-122.
[2]现代汉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3]刘蕾.是“一支”铅笔还是“一枝”铅笔?[J].现代语文,2007.7:110-111.
[4]康宏东.量词也要锤炼[J].语文知识,2003.4:45.
[5]秦岭.“支”与“枝”的区别[J].小学语文教学,2008.4:24.
[6]赵密.“一支”更比“一枝”多[J].秘书工作,2007.2:41.
[7]陈明学.“支”“枝”同源[J].咬文嚼字,2006.3:40-41.
[8]任瑞.量词的摹状功能[J].咬文嚼字,2006.3:44-45.
[9]许万宏.《现汉》悄悄变脸[J].咬文嚼字,2006.3:43-44.
[10]项甜.“一支”正在扩张[J].咬文嚼字,2006.3:44.
[11]周建成.“一支”更比“一枝”多[J].咬文嚼字,200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