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河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然而过去工业发展的数十年造成了苏州河水质的污染,被居民形容为“黑如墨,臭如粪”。本文以W和H两位居民作为观察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在苏州河治理过程中政府-公众的双线平行的情况,为水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提供些许推进。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众参与;苏州河
  一、引言
  (一)现象与问题
  上海的秋雨是不招人喜欢的。尽管它没有骤夏时节的雨水来得滂沱,但淅淅沥沥的雨利落得敲打着城市,使得层层凉意爬上手脚,叫人烦厌。对于H(本文人名均为化名)来说,下雨是听起来浪漫处理起来凌乱的事。秋雨除了带来降温,要她照看家中老小的身体外,还有可能带来让另一件烦心事——河水发臭。H居住的Z小区和苏州河比邻,一年三百六五天里有三百五十天她都不会在意这个邻居,唯有雨天的时候她会特地看一眼江面,注意是不是有漂浮物,这样她就能预测河水是否会发臭。
  河水发臭,这是个对于苏州河来说即不陌生也不意外的词。事实上,苏州河早前以黑臭闻名,被市民形容为“黑如墨,臭如粪”,其污染的程度致使外人踏足上海时都会担心饮用水的水质,如今还有人调侃上海的水是不是臭的。究其过往,苏州河发臭的历史缘起于上海开埠。
  苏州河又名吳淞江,因英国侨民喜欢溯河而上直达苏州,改称其为“苏州河”。开埠后,上海城区迅速向苏州河对岸和上游拓展,在这里集聚现代工业,诞生了中国第一家面粉厂、第一家灯泡厂,以及第一家火柴厂等。百年来,河边勃兴的工商业汇聚众多人口,造就了一个密集的城市空间。也正是迅猛的工业发展和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产生了众多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污秽直接排入河水后,苏州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黑臭,河水逐渐遭受污染。到了70年代,苏州河的上海河段已经是全年黑臭,鱼虾绝迹。由于苏州河污染对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不利于上海可持续发展,80年代初上海市开始对苏州河污染治理进行研究。
  时至今日,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已完成三期,实现了干流基本消除黑臭,逐渐恢复周边的生态系统。在谈及苏州河治理成功的体会,前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效国提到四个重要保证:领导的重视、完整的规划、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资金保证。此时,我们回顾下上文提到的H的困扰——河水的水质情况似乎仍有待提高,它并不像报道所言的那样重回百年前风光。回顾已经完成的三期治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里,“人”消失了。这种消失不仅体现在规划目标上,也体现在规划参与上,似乎苏州河的治理与沿岸人民没有关系。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人的生存依附于自然环境,其生计模式也或多或少受到环境制约。苏州河的治理与沿岸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相关材料上却是一笔带过。是居民不重视河水治理,还是他们的声音无处发声?治理前后沿岸的居民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要如何理解现代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呢?这些了问题构成了笔者研究的起点。
  (二)研究对象界定与研究方法
  研究初始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在研究沿岸居民与河水治理关系时,能否将那些不关心不参与环境治理的居民划入研究对象?
  在环境社会学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有受害结构论和“受益圈-受苦圈”。受害结构论将研究对象划定为受害者和受害者集团;“受益圈-受苦圈”的理论则认为“受苦圈”即作为受害者或受苦者的集合体。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保护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基于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理论对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进行讨论也越来越多。谁才能算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主体?是全民还是关心环境问题的公民才是“公众参与”的主体?参与治理规划的工作人员也是吗?这些问题同样是它们的研究重点。赵洁将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可归为两大类:一般公众和特殊公众(非政府组织) 可根据关注点不同分为环保团体和特殊利益集团。也有观点认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或者集体都可以对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形式获取环境信息,对环境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环境管理和涉及环境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监督,因而任何人都算是公众参与的对象。
  综合上述理论的启发和本文的研究取向,笔者此处将研究对象界定为生活在苏州河沿岸居民。本文将从苏州河沿岸居民的切身体会出发,选取W和H两位曾或现生活于苏州河沿岸的居民作为个体,通过对他们的深度访谈辅之以文献的方法,试图去揭示在苏州河治理过程中,居民作为公众的参与的情况。
  二、“重要”却缺席参与的河水治理
  研究期间,笔者四次进入苏州河沿岸公园进行随机采访,问到对于环境的态度时,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但言及参与过相关的治理工作时,他们又均表示不怎么参与过。这样的情况不是苏州河治理中独有的现在。上海市闵行区环境保护局课题组曾进行过调研,发现全区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度已经达到 89.7%,且 86%以上的公众表示对环境污染“最关心”,但公众参与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起到预期应有的作用。
  W先生出生于1969年,直到2006年因拆迁而搬到宝山,他一直居住在苏州河沿岸。也就是说,W的成长历程见证了苏州河从黑臭到恢复自然生态的变迁。
  而今的报道在强调苏州河治理效果时会讲述当年走在河边会因为臭气而晕倒。不过W并不认同这些报道:“臭是臭的,但是你想想我们都住多少年了,天天闻着味早就习惯了,怎么可能会晕倒?”“人家都住那多少年了都没事情,怎么人大才去多久就晕了?”河水发臭看似难以难受,但是生长于斯的人并不会太在意。上学——工作,每个人生阶段有着要忙的事,空闲起来的时间也是帮衬家务或者玩闹,没有人想过一条成日黑臭的黑臭能够变清澈,就像W所说:“谁都想自家儿子能上清华北大,但他要是打小就不及格的儿子,我也不指望他考上重本”。另一方面,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苏州河的黑臭是不具有危险性的,它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尽管真的有发生,也不会将病因归结于水污染,更不会因此去想着要治理河水。   对于W而言,苏州河污染最大的麻烦在于他喜欢钓鱼,但是家门口有河却没鱼掉。当手痒忍不住想钓鱼的时候他就嘴碎下黑臭的河水,然后跑到宝山区钓鱼。另一方面,污染带来了麻烦也有了便利,终日黑臭的河水让沿岸居民更加心安理得将生活废水直接倒入河内。W表示:“那时候倒马桶都是早晨来收,但有些人就不会特地去等,晚上的时候就直接到河里了。”当1996年上海市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倾倒垃圾的行为得到了遏制:除了会有人宣传不要继续倾倒生活垃圾外,有时还有人来罚款。如今,除了生活的习惯使得苏州河上生活垃圾减少,高高的防汛墙也将居民也苏州河隔开,往河里丢垃圾成了现实的不可能。
  随着苏州河治理工作的进行,到了二期工程时(2003年-2005年)苏州河已经一改前貌,成为上海最具生态景观价值的地区之一。虽然当年亲水楼盘并不似现在这么火热,但政府不断规划重点和开发便利,苏州河沿岸成为各大房产开发商的热馍馍。热火朝天的房产开发带来的新的尘土污染,已经得知不是原拆原迁的W就不在关心相关问题,在2006年举家搬迁到分配在宝山的房子。
  如果把W先生及其同时代的人们不关心污染的原因归结于“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那H女士的事例则为苏州河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补充了案例。
  H女士出生于80年代的闵行区,在09年婚后她搬入丈夫在苏州河沿岸镇坪路附近购置的Z小区。地理位置好房价又合理,成为了H一家的购房理由。但乔迁新居不久,H就发现不便之处:沿岸的河水会发臭。此时的河水发臭并不是全年发臭,它仅会在雨天偶尔散发,有时还不到雨停就淡了。与此同时,这味道也没有70年代来得恶臭,它就是在雨后的空气中弥散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比路过一个垃圾堆或者臭水沟的味道要来得好。
  对于这股臭味,H自是不喜欢的,但她在17年前都没有任何行动。如果我们就此说她是没有环保意识是不负责任的,在2011年的北京PM2.5事件爆发她也曾在微博上关注上海的空气情况。根据她的说法,“要是河一直臭那我肯定受不了要打市长热线,但它也就臭几天。这苏州河不是一直说在治理,那我还能说什么。”“再说我们就算嫌弃又能怎样,把河抽干吗?”
  17年的一天,她偶然在“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看到有关“河长制”的推文,并顺手记下了她家河段的河长联系方式。此后,河水出现发臭她就会打电话给河长,河长则会反应派人去处理。随着每次都是“有人去打捞垃圾了”的类似回复以及并没有改变现状,H也就恹恹失了兴致,在即将过去的18年一整年中,她都没有拨打过河长的电话。对于H来说,环境很重要,但日子还得繼续:水很重要,房贷也很重要,孩子更重要。
  随采时M女士有句话:“你问我我当然说重要,不重要你也不会研究是不啦?什么都重要了就什么都不重要了,也就什么都不想做了。”对于现代居民,“重要”的事太多了:空气质量很重要、水很重要、食品卫生很重要、疫苗问题很重要,但也许这些其实不应该成为居民该关心重要的问题。对于居住的家园,居民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也需要与社会责任承担相应的监督责任,但处在一个事事都需要关注的背景下,公民的精力也就显得微薄而无力。
  三、结语
  在苏州河的治理过程中,早期的治理政府有心民无意,民众是需要被教化的一方,治理成了政府的一方行动;而到了当下,政府有心而民无力,治理依旧是政府-公民平行的两条线。毋庸置疑,良好的环境治理一定是双方互动才能达成,苏州河的整治需要政府和公众协调参与。
  参考文献
  [1]朱少伟.苏州河的前世今生[N].联合时报,2013-06-14(003).
  [2]罗婧奇.苏州河变身记[J].中国三峡,2015(9):44-53.
  [3]赵洁,张忠潮,肖薇薇, et al.关于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主体的界定[J]. 商业时代,2008(32):61-62.
  [4]沈婧.论生态治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D].苏州大学,2014.
  [5]王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研究[D].2015.
  [6]顾陈娇.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2017.
  [7]李永胜.水污染防治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8]黄舒宇.滨水工业旧区城市可持续更新研究——以苏州河滨水区域城市更新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4(13):64-66.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不仅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当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作用发挥欠佳。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乡村治理内涵丰富、覆盖广泛,涉及民政、政法、宣传、组织、农业农村、生态
期刊
摘要:面对采油厂生产经营所遇到的严峻形势,采油厂进一步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全方位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及油田党委要求的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工程,以“三带三促三协同”为载体,着力提升采油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的保障了采油厂生产经营与和谐稳定。  关键词:基层党建工作;“三带三促三协同”;采油厂  1.以“三带”推动责任落实  抓住党建责任落实这个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学习型团组织的建立变得日益重要,在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管理中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相互结合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来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是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必然选择。在企业党政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学习型团组织能够提高企业共青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面临着改革带来的相关影响,既是发展的机
期刊
摘要:在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应对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对施工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表示高度重视,并不断对施工管理过程进行规范,最终提升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探究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措施,最终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实际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施工管理;电力管理;安全隐患  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在增长,随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
期刊
摘要: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来确定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是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只有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矛盾思想的理解,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新时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找到了真正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
期刊
摘要:审计对于防范公司舞弊,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维持市场有序进行的重要性,然而在近些年来却发生了越来越多审计失败的案例。本文主要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能保持职业审慎、缺乏职业怀疑角度来对审计失败做出分析,并以五洋建设财务造假审计失败为案例进行说明,最后针对行业执业中为何较普遍存在缺乏职业怀疑这一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给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职业怀疑;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中注协清楚的将职业怀疑定
期刊
摘要:企业法务管理以其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作用,在法治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备受瞩目。但企业法务管理在传统管理思想和手段的影响下普遍具有制度构建缺失的问题。因此,为优化企业法务管理应以法律风险防控为导向,加强风险防控,通过教育手段转变观念,构建以事前预防为主的法务管理框架,进行定期法务培训,立卷归档等手段达到增强职能、优化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控;企业;法务;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摘要:《共产党宣言》纲领文件深刻阐释了“人民主体”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当代中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发展着“人民主体”思想,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并创新发展这一思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断奋斗,为全球治理建设担起责任,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民主体;新时代  1848年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纲领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等问题。然而,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来约束和规范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教师的主观意愿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这样的管理下,无法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换位思考讲究的是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班级,这种管理比较人性化,能够更好地争取学生的配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中粮集团与中国石化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在发展变化中,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在不断改变,目前,形成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的模式和局面。“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等相互融合、交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