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把毕业论文作为五个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提出来,要求各高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逐级狠抓落实。同时,在“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部分,把“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门作为一节提出,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实际应用训练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容置疑。然而,毕业季的毕业论文(设计)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却倍感无奈和疲乏。谈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大多数指导教师在“艰难地走过程”。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结合行业发展和实习实训选题,修改论文总体框架、逻辑层次,提炼标题、规范格式,但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做不到位,论文选题困难、撰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缺乏创新、应付拖拉等问题比比皆是。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毕业论文(设计)越来越难发挥原本的价值功能。教师们深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其训练力度有待加强。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的缺失
(一)毕业论文(设计)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偏差
毕业论文的“全员”涉及指导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
指导教师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属于新建或转型高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较多教师是刚毕业的年轻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较弱,造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无法提高。加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繁重,难免出现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论文指导的情况,以至于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投入不够,疏于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较多学生选择从第7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时间相应减少。某些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局限于一次大型的平时作业,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篇就可以毕业。另外,某些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平时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少,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到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自然功底不足。
教学管理人员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工作,具体对接学生和教师,负有直接的管理、监督和反馈的责任。从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过程看,个别环节质量监控流于形式,尤其是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只是走过场,存在管理“真空”的现象。
(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论文(设计)教学实施脱节
从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角度来看,论文(设计说明书)的写作,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缺乏基础和系统的训练。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的专业培养中,怎样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纵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讲的都是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要求,对于学生如何习得,培养方案里却没有说明。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综合能力的习得应主要靠教师的面对面传授,当然也包括综合实训课、毕业实习的培养。
从目前培养方案的实施来看,“灌输式”专业课是常态。教师讲,学生听,考试完了书一扔,到了毕业论文(设计)環节,学生却因忙于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事情,就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问题与指导教师探讨、交流和沟通的时间、频次极大降低,甚至指导教师联系不到学生。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在时间和强度上都得不到保证,流于形式。
论文撰写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并且优先选择社会实践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学生更困惑。出现以上脱节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未能在论文(设计)教学中得以落实。
(三)教师教学考核要求与学生综合能力训练脱节
从教学组织、设计环节来看,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普通工作。高校在教师的管理或者说教师在履行教学义务中,包括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除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对论文指导教师有一定约束外,毕业论文(设计)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并未列入教师教学考核。因此,保障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质量,主要依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容易打折扣。当然,学生中间也有自学能力很强的个体,但毕竟不普遍。
所以,这种能力获得本质上是教与学、学与用的微循环问题,是教育科学问题。而现有的教研室活动、教改活动、教研课题、授课大赛,好像都不涉及“论文指导”教学背后的这一科学问题。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培养方案要求预设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精力和训练强度受到极大挤压和限制。加上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压力,鲜有教师去关心论文指导中的知识综合应用教学是不是科学。在这种氛围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就见怪不怪了。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全方位构建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的工作格局
首先,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工作的地位。转变观念,形成教育(包括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的认识基础,营造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氛围和环境。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导,制订本科生四年由单一课程到综合课程、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训练计划,与负责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形成共识,提出综合能力标准,提高综合能力在考核学生工作中的比重,把课内课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式。形成专业教师指导、专题讲座强化、第二课堂补充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模式。针对学生在校的时间分布,谋划论文指导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阶梯式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提出分阶段的教学实施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课程、教师集中指导等,将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制度化,规范化。 (二)全过程嵌入渐进式研究性学习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直观反映本科教育水平,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要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过程,而不是由某个指导老师,通过一门论文写作指导课,几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应将本科生文献阅读梳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分散到四年课程教学中,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文献阅读环节,在考试环节,改革课程考核的形式,部分专业课程考核可采取课程论文形式,以此长期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规范,为最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打基础。
具体做法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初步调研,大学二年级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等闲暇时间,深入调研,撰写企业实践报告,大三完成学年论文,并安排与论文写作有紧密联系的课程,此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理统计和实证建模的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所有报告与论文格式均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统一要求。大四毕业答辩时,选取一批选题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和企业参加答辩,促使学生积极深入企业分析现象并努力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职竞争能力。
(三)全方位多层次保障论文环节的指导
增加本科生实践调研经费。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离不开实践调研。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没有调研经费作保障,论文管理中的要求和特点就得不到体现和彰显。因为本科生不进行实地调研,就难以发现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便是“纸上谈兵”,缺乏说服力,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便可想而知。有调研经费做保障,学生可利用暑假或闲暇时间到企业进行调研,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質量保障打下基础。同时教学系部可以聘请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全程参与论文辅导和答辩,较明显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本科生通过参加企业导师的辅导与写作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引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过程信息化管理,填补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单一查重检测功能的空白。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的终稿时,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平台系统自动进行查重检测,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同时查阅查重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行为将逐渐得到遏制。毕业论文(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行,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起到了“兜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江,倪泽强,张砚.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合肥学院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
[2]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3]童绍玉,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4]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一、问题的提出
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容置疑。然而,毕业季的毕业论文(设计)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却倍感无奈和疲乏。谈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大多数指导教师在“艰难地走过程”。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结合行业发展和实习实训选题,修改论文总体框架、逻辑层次,提炼标题、规范格式,但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做不到位,论文选题困难、撰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缺乏创新、应付拖拉等问题比比皆是。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毕业论文(设计)越来越难发挥原本的价值功能。教师们深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其训练力度有待加强。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的缺失
(一)毕业论文(设计)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偏差
毕业论文的“全员”涉及指导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
指导教师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属于新建或转型高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较多教师是刚毕业的年轻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不足,科研能力较弱,造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无法提高。加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繁重,难免出现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论文指导的情况,以至于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投入不够,疏于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较多学生选择从第7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时间相应减少。某些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局限于一次大型的平时作业,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篇就可以毕业。另外,某些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平时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少,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到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自然功底不足。
教学管理人员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工作,具体对接学生和教师,负有直接的管理、监督和反馈的责任。从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过程看,个别环节质量监控流于形式,尤其是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只是走过场,存在管理“真空”的现象。
(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论文(设计)教学实施脱节
从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角度来看,论文(设计说明书)的写作,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缺乏基础和系统的训练。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的专业培养中,怎样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纵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讲的都是目的要求和能力结构要求,对于学生如何习得,培养方案里却没有说明。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综合能力的习得应主要靠教师的面对面传授,当然也包括综合实训课、毕业实习的培养。
从目前培养方案的实施来看,“灌输式”专业课是常态。教师讲,学生听,考试完了书一扔,到了毕业论文(设计)環节,学生却因忙于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事情,就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问题与指导教师探讨、交流和沟通的时间、频次极大降低,甚至指导教师联系不到学生。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在时间和强度上都得不到保证,流于形式。
论文撰写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并且优先选择社会实践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学生更困惑。出现以上脱节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未能在论文(设计)教学中得以落实。
(三)教师教学考核要求与学生综合能力训练脱节
从教学组织、设计环节来看,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普通工作。高校在教师的管理或者说教师在履行教学义务中,包括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除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对论文指导教师有一定约束外,毕业论文(设计)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并未列入教师教学考核。因此,保障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质量,主要依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容易打折扣。当然,学生中间也有自学能力很强的个体,但毕竟不普遍。
所以,这种能力获得本质上是教与学、学与用的微循环问题,是教育科学问题。而现有的教研室活动、教改活动、教研课题、授课大赛,好像都不涉及“论文指导”教学背后的这一科学问题。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培养方案要求预设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精力和训练强度受到极大挤压和限制。加上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考核压力,鲜有教师去关心论文指导中的知识综合应用教学是不是科学。在这种氛围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就见怪不怪了。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全方位构建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的工作格局
首先,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工作的地位。转变观念,形成教育(包括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的认识基础,营造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氛围和环境。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导,制订本科生四年由单一课程到综合课程、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训练计划,与负责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形成共识,提出综合能力标准,提高综合能力在考核学生工作中的比重,把课内课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式。形成专业教师指导、专题讲座强化、第二课堂补充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模式。针对学生在校的时间分布,谋划论文指导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阶梯式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提出分阶段的教学实施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课程、教师集中指导等,将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能力训练制度化,规范化。 (二)全过程嵌入渐进式研究性学习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直观反映本科教育水平,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要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过程,而不是由某个指导老师,通过一门论文写作指导课,几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应将本科生文献阅读梳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分散到四年课程教学中,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文献阅读环节,在考试环节,改革课程考核的形式,部分专业课程考核可采取课程论文形式,以此长期训练学生的学术研究规范,为最后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打基础。
具体做法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初步调研,大学二年级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等闲暇时间,深入调研,撰写企业实践报告,大三完成学年论文,并安排与论文写作有紧密联系的课程,此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理统计和实证建模的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所有报告与论文格式均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统一要求。大四毕业答辩时,选取一批选题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和企业参加答辩,促使学生积极深入企业分析现象并努力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职竞争能力。
(三)全方位多层次保障论文环节的指导
增加本科生实践调研经费。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离不开实践调研。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没有调研经费作保障,论文管理中的要求和特点就得不到体现和彰显。因为本科生不进行实地调研,就难以发现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便是“纸上谈兵”,缺乏说服力,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便可想而知。有调研经费做保障,学生可利用暑假或闲暇时间到企业进行调研,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質量保障打下基础。同时教学系部可以聘请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全程参与论文辅导和答辩,较明显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本科生通过参加企业导师的辅导与写作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引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过程信息化管理,填补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单一查重检测功能的空白。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的终稿时,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平台系统自动进行查重检测,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同时查阅查重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行为将逐渐得到遏制。毕业论文(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行,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起到了“兜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江,倪泽强,张砚.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合肥学院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
[2]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3]童绍玉,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4]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