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建筑物施工中的暖通空调的安装是一项极为复杂、庞大的工程,在整个建筑施工当中也点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综合本人多年的现场施工经验,对暖通空调在安装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9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暖通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采暖、通风的作用。暖通施工较复杂,如何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线标高交叉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基本上采用CAD辅助系统绘制,安装专业设计虽然在绘制施工图前就对管道和设备的标高进行了初步规划,但在施工图出图前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校对,经常造成各专业施工图中管线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给工程质量管理、协调造成很大困难。对于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
2、空调系统设备的噪声超标
空调终端设备运行工作时噪声过大,是暖通空调系统工程常见的问题。目前风机管盘的技术较为完善,我国大部分生产厂家的产品噪音指数都能达到使用标准。而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技术却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往往对噪音指数的实际测量结果要比产品的样本参数高很多。所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暖通空调的设备噪音指数作出要求,对大风量空调机组进行隔音处理。及时对进入施工场地的空调设备开箱检查,尽量在安装施工前通电测试大风量空调机组,如果发现噪音指数不达标,要及时更换、验退或者调整隔音处理措施。从而消除施工后,工程调试运行阶段的返工。
3、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安装施工问题
水循环系统是中央空调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施工出现问题会自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造成管道循环不畅的原因之一是管道因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中没有协调处理好,造成管网出现许多气囊,影响管网循环。二是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不干净,直接造成空调水系统堵塞。
4、结露滴水问题
造成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结露滴水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管道安装和保温问题,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小严密。造成漏水主要原因有管道安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管道、管件材料质量低劣,进场时没有进行认真检查。系统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因冷凝水管路太长,在安装时与吊顶碰撞或坡度难保证甚至冷凝水管倒坡造成滴水现象;空调机组冷凝水管因没有设水封而机组空调冷凝水无法排除。冷凝水管施工安装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尽可能将冷凝水就近排放,以避免冷凝水管倒坡积水或与吊顶“打架”我现象拒机冷凝水管应按机内的负压大小设水封,以使冷凝水排放畅通。保温材料容重小足或保温材料厚度小够,运行时保温材料外表温度达到露点温度而产生结露。保温材料与管道的外壁结合不紧密,空调水管道末端未做封闭处理,造成潮气侵入保温层导致结露滴水。穿墙处冷冻管滴水,主要原因是保温小严密或保温材料的防潮层破损。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合理设计管线
(1)出图前应进行详细校对
在设计施工图前,将建筑管道进行详细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管道,区分建筑内各项管线各项管线工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工艺布置。一出现某个工程与其他工程不一致,或者设计时布置的方向、置放的地点安排不合理时,要立即做好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并及时整合意见加以改善。这就达到了管线布置在空间上达到协调统一。
(2)注重风管的设计
空调风管应均选用国家检验合格的30mm厚的难燃级夹筋铝箔复面闭孔酚醛泡沫材保温,接风处用压敏胶带连接,要求外观平壁光滑,所有风管镀锌损坏处需刷防锈漆保护。空调风管通过防火墙与防火阀连接的通道,其壁厚采用>1.6mm的钢板,外涂35mm的水泥砂浆。风管截面高度方向的面积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吊顶高度。风管走线一定要适中,不宜太长,也不宜过短。走线过长的话,不仅会增加施工的难度,还会增加其他管线的布置难度。风管截面与机房是成正比的,一旦风管截面积增大大,机房的面积也会大,最终导致噪声增大,回风组织困难。因此,在布置各专业管线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布置,这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从而提高暖风空调使用效率,使其使用空间最大化。
2、噪音处理措施
(1)做好缝隙的封堵
为避免室内噪音向外延伸、扩散,首先必须做好对楼房或者是各个间隙的封堵措施,空调的安装实施需要各种管道、电线桥穿过墙体,这些穿孔都必须封堵好,以降低噪音。另外一方面,还应该控制好风量平衡,风量是否平衡对于噪音是否较小有重要影响,风量不平衡会引发各部分分支管路因风量过大而产生噪声的现象。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噪声控制应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做好中央空调噪声控制,因此,噪音的控制要综合各个方面,包括考虑声环境与室内微气候环境、室内空气品质等因素。
(2)采用消声器
采用消声器时,应使消声器的气流再生噪声级低于该环境允许的噪声级。暖通空调建议采用阻性或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因为其运行中主要的噪声是来源与是以中低频为主的风机,采用此类消声器,可以起到较好的消声效果。
(3)减振隔振措施
在设备和基础间配置有弹性的材料或器件,可有效地控制震动,减少固体噪声的传递。因暖通空调系统中各种有运动部件都会产生振动,它是通过直接传给基础和连接的管件,并以弹性波传到其他房间中去,最终以噪声的形式出现的。
3、专门治理水循环系统问题的对策
针对第一个问题,处理方法就是加强施工前管理,合理安排管线标高和坡度,尽量避免出现气囊现象,同时在不可避免出现气囊部位设置排气阀并将排气管出口接至利于系统排气处。针对第二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几方面的预防工作:首先是在焊接钢管安装前必须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污垢和锈斑,当管内壁清理十净后,将管口封闭待装。第二,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
4、解决结露滴水问题的对策
针对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当中出现的结露滴水问题的对策:首先,加强保温材料进场检查。要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中的检查,严禁用大保温套管套小管道期}大对弯头、阀门、法兰及设备接日处等细部的保温质量控制力度,确保保温层与管道外壁结介紧密。其次,穿墙部位冷冻管加设保温保护套管,确保穿墙部位保温层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再次,加强吊顶封板前,对风机盘管滴水盘等处的杂物清理检查。最后,加强对设备滴水盘的保护,特别是吊顶封板前的检查。
5、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
建筑施工是众多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暖通空调设备施工也是如此。工艺对土建就有很强的要求,在土建中需预留通风管道的孔洞;在风道竖井砌砖时应该采用水泥砂抹面;为排水方便应设排水沟或集水坑和排水泵等装置。诸如这些问题需在设计初期就尽量相互沟通,在施工前和施工图纸会审阶段就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应用之广泛,发展之迅速不得不让人感叹,但由于其工程复杂且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较多,因此在安装中会面对各种质量难题,只有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本源头,才能够彻底解决,减少、避免問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3(06).
[2]周喜瑞.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3]王金祥.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
[4]朱峻.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23.
关键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9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暖通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采暖、通风的作用。暖通施工较复杂,如何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线标高交叉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基本上采用CAD辅助系统绘制,安装专业设计虽然在绘制施工图前就对管道和设备的标高进行了初步规划,但在施工图出图前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校对,经常造成各专业施工图中管线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给工程质量管理、协调造成很大困难。对于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
2、空调系统设备的噪声超标
空调终端设备运行工作时噪声过大,是暖通空调系统工程常见的问题。目前风机管盘的技术较为完善,我国大部分生产厂家的产品噪音指数都能达到使用标准。而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技术却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往往对噪音指数的实际测量结果要比产品的样本参数高很多。所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暖通空调的设备噪音指数作出要求,对大风量空调机组进行隔音处理。及时对进入施工场地的空调设备开箱检查,尽量在安装施工前通电测试大风量空调机组,如果发现噪音指数不达标,要及时更换、验退或者调整隔音处理措施。从而消除施工后,工程调试运行阶段的返工。
3、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安装施工问题
水循环系统是中央空调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施工出现问题会自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造成管道循环不畅的原因之一是管道因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中没有协调处理好,造成管网出现许多气囊,影响管网循环。二是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不干净,直接造成空调水系统堵塞。
4、结露滴水问题
造成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结露滴水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管道安装和保温问题,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小严密。造成漏水主要原因有管道安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管道、管件材料质量低劣,进场时没有进行认真检查。系统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因冷凝水管路太长,在安装时与吊顶碰撞或坡度难保证甚至冷凝水管倒坡造成滴水现象;空调机组冷凝水管因没有设水封而机组空调冷凝水无法排除。冷凝水管施工安装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尽可能将冷凝水就近排放,以避免冷凝水管倒坡积水或与吊顶“打架”我现象拒机冷凝水管应按机内的负压大小设水封,以使冷凝水排放畅通。保温材料容重小足或保温材料厚度小够,运行时保温材料外表温度达到露点温度而产生结露。保温材料与管道的外壁结合不紧密,空调水管道末端未做封闭处理,造成潮气侵入保温层导致结露滴水。穿墙处冷冻管滴水,主要原因是保温小严密或保温材料的防潮层破损。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合理设计管线
(1)出图前应进行详细校对
在设计施工图前,将建筑管道进行详细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管道,区分建筑内各项管线各项管线工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工艺布置。一出现某个工程与其他工程不一致,或者设计时布置的方向、置放的地点安排不合理时,要立即做好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并及时整合意见加以改善。这就达到了管线布置在空间上达到协调统一。
(2)注重风管的设计
空调风管应均选用国家检验合格的30mm厚的难燃级夹筋铝箔复面闭孔酚醛泡沫材保温,接风处用压敏胶带连接,要求外观平壁光滑,所有风管镀锌损坏处需刷防锈漆保护。空调风管通过防火墙与防火阀连接的通道,其壁厚采用>1.6mm的钢板,外涂35mm的水泥砂浆。风管截面高度方向的面积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吊顶高度。风管走线一定要适中,不宜太长,也不宜过短。走线过长的话,不仅会增加施工的难度,还会增加其他管线的布置难度。风管截面与机房是成正比的,一旦风管截面积增大大,机房的面积也会大,最终导致噪声增大,回风组织困难。因此,在布置各专业管线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布置,这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从而提高暖风空调使用效率,使其使用空间最大化。
2、噪音处理措施
(1)做好缝隙的封堵
为避免室内噪音向外延伸、扩散,首先必须做好对楼房或者是各个间隙的封堵措施,空调的安装实施需要各种管道、电线桥穿过墙体,这些穿孔都必须封堵好,以降低噪音。另外一方面,还应该控制好风量平衡,风量是否平衡对于噪音是否较小有重要影响,风量不平衡会引发各部分分支管路因风量过大而产生噪声的现象。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噪声控制应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做好中央空调噪声控制,因此,噪音的控制要综合各个方面,包括考虑声环境与室内微气候环境、室内空气品质等因素。
(2)采用消声器
采用消声器时,应使消声器的气流再生噪声级低于该环境允许的噪声级。暖通空调建议采用阻性或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因为其运行中主要的噪声是来源与是以中低频为主的风机,采用此类消声器,可以起到较好的消声效果。
(3)减振隔振措施
在设备和基础间配置有弹性的材料或器件,可有效地控制震动,减少固体噪声的传递。因暖通空调系统中各种有运动部件都会产生振动,它是通过直接传给基础和连接的管件,并以弹性波传到其他房间中去,最终以噪声的形式出现的。
3、专门治理水循环系统问题的对策
针对第一个问题,处理方法就是加强施工前管理,合理安排管线标高和坡度,尽量避免出现气囊现象,同时在不可避免出现气囊部位设置排气阀并将排气管出口接至利于系统排气处。针对第二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几方面的预防工作:首先是在焊接钢管安装前必须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污垢和锈斑,当管内壁清理十净后,将管口封闭待装。第二,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
4、解决结露滴水问题的对策
针对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当中出现的结露滴水问题的对策:首先,加强保温材料进场检查。要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中的检查,严禁用大保温套管套小管道期}大对弯头、阀门、法兰及设备接日处等细部的保温质量控制力度,确保保温层与管道外壁结介紧密。其次,穿墙部位冷冻管加设保温保护套管,确保穿墙部位保温层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再次,加强吊顶封板前,对风机盘管滴水盘等处的杂物清理检查。最后,加强对设备滴水盘的保护,特别是吊顶封板前的检查。
5、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
建筑施工是众多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暖通空调设备施工也是如此。工艺对土建就有很强的要求,在土建中需预留通风管道的孔洞;在风道竖井砌砖时应该采用水泥砂抹面;为排水方便应设排水沟或集水坑和排水泵等装置。诸如这些问题需在设计初期就尽量相互沟通,在施工前和施工图纸会审阶段就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应用之广泛,发展之迅速不得不让人感叹,但由于其工程复杂且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较多,因此在安装中会面对各种质量难题,只有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本源头,才能够彻底解决,减少、避免問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3(06).
[2]周喜瑞.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3]王金祥.暖通空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
[4]朱峻.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