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年夏天,我来到福建西部采访。
一走进南淮镇,就见华洋溪蜿蜒流过。溪岸北边有一条老街,街上大都是青砖黑瓦的老房子,如今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溪岸南边是一个叫李家坊的小村落,分布着高低错落的楼房。南北之间有桥相连,两边早已模糊了界限,但在从前却不是这样的格局。本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那个小村落。
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南淮紧邻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受革命思潮影响,很多人参加了红军,他们有的后来成为名将,成为高官,有的却默默无闻,甚至连一个名分都没留下。但他们仍然是红军历史的组成部分。
我在采访中听到一个掉队红军的感人故事,讲述人叫李继红,或者叫刘继红也可以,是个八十四岁的老人。故事的主角是他的父母,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女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不想写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我只想说,战争年代的爱情不会因为硝烟而褪色,仍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二
故事发生于一九三四年秋天。
一座黄泥茅草的农家小院。走进院子,迎面就看见墙壁上贴着标语,“减租减息、革命到底”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棵龙眼树挺立于院墙旁边,枝头上已挂满了暗黄色的果实,仿佛随时可以掉落下来。地上的簸箕里摊放着笋干,准备用来腌菜。
人高马大的刘三妹正坐在堂屋门口缝衣服。外面忽然响起了“噔噔噔”的脚步声,她一抬头就看见走进来一个人,正是丈夫李大治。李大治一身蓝灰色军服,头顶的红五星闪闪发亮,满头大汗,直喘粗气。刘三妹站起来问:“怎么回来啦?”
李大治却反问:“爹呢?妈呢?”刘三妹说:“一个是农会主席,一个是妇救会长,天天忙着开会哩。”李大治叹了一口气说:“今后你们在家要当心。”刘三妹问:“怎么啦?”李大治说:“部队要开拔了,我回来跟你说一声。”刘三妹问:“要去哪儿?”李大治说:“不知道。”
刘三妹进屋端出一碗米酒递给李大治。李大治不解地望着刘三妹,刘三妹就说:“愣怔啥呀?喝酒!”李大治笑了一下,端过酒碗一饮而尽。放下酒碗,李大治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放到刘三妹的手里说:“这是我妈给我做的,送给你了。以后想我了,就拿出手帕看看。”
刘三妹接过手帕说:“谁想你啊?臭美!”忽然惊叫一声:“这手帕怎么成了红色的?”李大治说:“那是……一次负伤了,用它擦血……”刘三妹把手帕放在鼻子下面闻了一下,顿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男人的气息。她盯着手帕看了一会儿,忽然一把搂住了李大治。
片刻之后,刘三妹拉起李大治就走。李大治问:“你要干什么?”刘三妹说:“送送你。”李大治说:“不要你送。”刘三妹瞪了他一眼说:“快走!”刘三妹拉起李大治,迈开两只大脚走出门外。沿着一条土路跨过青石桥,他们很快来到镇街,远远看见一片蓝灰色,就像一堵厚实的墙壁,那是部队正在集结。
走近前,同村的士兵李厚生打招呼说:“嫂子,你们结婚才三个月,舍得大治哥离开呀?”刘三妹说:“我还指望他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哩!大治,打完仗了赶紧回来,儿子不能没有爹。”旁边一个小媳妇就说:“三妹,你还没生哩,怎么知道是儿子?”刘三妹却说:“我生的不是儿子,谁还能生儿子?”众人一片哄笑。
几个女子拿出鞋垫往情郎或者丈夫的手里塞,鞋垫上大都绣着“花好月圆”或者“安”字。刘三妹没有鞋垫,她不太擅长这个,她想了一下,忽然拉过一个女子,转过身让她帮忙从自己衣服里拿出了贴身的红肚兜。
刘三妹是那种典型的大脸盘大屁股大胸脯的女人,她的红肚兜自然也是大号的。所以当她把红肚兜送给李大治时,旁边的战士们都笑了起来,李大治便红了脸,不去接红肚兜。刘三妹就说:“这是你老婆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拿着!”
见李大治还不接,刘三妹就说:“哎,我说李大治,你是不是嫌弃我了?我跟你说啊,你以后升官发财了不许找其他女人!厚生兄弟,你帮我盯着点儿你大治哥啊!”李厚生说:“放心吧嫂子,大治哥没这个胆儿!”刘三妹于是就把红肚兜硬塞进李大治的口袋里。
李继红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显得风轻云淡,其实那天的场面远没有这么温情,因为那时候生离死别极为平常,温情早已被残酷的现实吞噬了。这不,正说着,忽然响起了号令,部队准备出发。前来送行的人们忽然都哭了起来,他们只知道红军要转移,却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部隊走了,缓慢地走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那些青砖黑瓦的院落和黄泥茅草的屋舍越来越模糊。一行人马渐行渐远,一个人就像一个蓝灰色的点,最后连成一条蓝灰色的线隐入山林之中。刘三妹掏出李大治送的红手帕向看不见的远处挥舞,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没想到这一去竟成永诀。
三
与大部队会合后,李大治来到广西。
李大治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二营六连的一个小兵,他刚开始只知道这次是战略转移,许多年后才听说他们的行动被称为“长征”,而他只走了其中的一段。当然,他们不是去旅行,而是冒着枪林弹雨拎着脑袋赶路,因为国民党想要彻底消灭红军。
十一月二十九日,湘江战役中的觉山之战打响了,国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珠兰店红军阵地。那场战斗打得很苦,红军伤亡惨重。第三天中午,红一师和红二师相互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李大治所在的营担任后卫,激战中他被一发子弹击中右腿,倒在地上仍往前爬。李厚生和另一个战友回来扶着他走,可那个战友不幸中弹牺牲。追兵将至,李大治为了不拖累战友,就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李厚生,说声“你快走”,挣扎着从山崖上滚落下去……
此地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因而养了不少猎人。这天早上,一个猎人刚好经过李大治坠落的地方,在草丛中看见一身军装的李大治,又想到昨天的战事,顿然明白过来。猎人伸手在李大治鼻子下,还有呼吸,于是就斜挎上猎枪,将李大治背了起来。
李大治苏醒过来已是黄昏时分,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柔软的棉被让他忽然想到了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被子上,氤氲起一片暖意。房间虽陈设简单,却备感温馨。他想伸一下腿,却感到一阵钻心的痛,于是便叫了一声。随后他便听见房间门“嘎吱”响动,紧接着就有一个声音说:“啊,你醒了!” 李大治扭头看去,一个女子站在跟前,微笑地看着他。女子二十岁左右,穿一身粗布衣服,看起来眉清目秀,但转过头来时,左边脸上却有一块很长的疤痕,垂落的头发也遮不住。李大治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到腿部一阵剧痛,头上就冒出了冷汗。女子伸手扶住他的肩头说:“刚上好药,躺着别动。”
李大治急忙问:“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在这里?我的枪呢?”女子笑着说:“这里叫崔家庄,你是捉来的,哈哈哈……”说话间又进来一个人,正是那个猎人,扎着头巾,身材瘦高,十分精干,他朗声说:“小伙子,你的枪估计摔碎了。”
李大治猛然坐了起来,背靠着墙角,伸手握拳对着猎人说:“你、你、你别、别过来,别过来……”女子就说:“是我爹救了你,你怕什么呀?胆小鬼!”说完就转身出去了。猎人就对李大治说:“小伙子,掉队了吧?”
李大治看了一下自己的军装,点了点头。这时,女子端着一个大海碗又进来了,把碗递给李大治说:“趁热吃了吧。”李大治却看着女子,不肯接碗。女子就把碗塞进李大治的手里,说:“怕我下毒?实话对你说,我们要是想害你,早就把你送到国民党手里了,值两块大洋哦。”
李大治慢慢放下拳头,伸手接过碗,满满一碗红油米粉,配上酸辣椒,瞬间便勾起了他强烈的食欲。李大治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猎人和女子一眼,抓起筷子便狼吞虎咽起来。一碗米粉下肚,浑身冒汗,舒坦极了。他很久没吃过这样的美食了。
放下碗,李大治忽然双手抱拳说:“怎么称呼您,恩人?”猎人说:“我姓崔,叫我崔老汉吧,那个是小女月娥。”李大治忽然低头弯腰说:“老伯,请受李大治一拜。”崔老汉赶紧伸手扶住李大治。李大治又说:“老伯,我想追赶部队。”崔老汉却说:“等伤好了再说吧。”说着,崔老汉替李大治掖好被子。
次日早上,李大治正在酣睡,忽然被崔老汉摇醒,他紧张地说:“快藏起来,国民党来了。”崔老汉不由分说背起李大治就走,来到院子外面的山墙头,崔老汉将李大治放在地上,将靠在墙上的一捆捆高粱秆移开,便露出了一堵矮墙,里面是高墙,中间是空的,这叫夹墙。崔老汉喊来女儿崔月娥帮忙,一起将李大治塞进夹墙里。崔老汉对李大治说:“先委屈一下,等国民党走了就让你出来。”随后又用高粱秆掩住矮墙。
夹墙里面暗无天日,却能隐约听见外面的声音。不久之后就来了一群人,其中一个说:“老崔头,看见红军伤员没?”崔老汉说:“报告队长,没有。”一个杀气腾腾的声音传来:“搜!”随后便是乒乒乓乓叮叮当当的声音。稍后,杀气腾腾的声音又说:“凡窝藏红军者,杀无赦!”
国民党走了,崔老汉才让李大治从夹墙里出来,躺在床上继续养伤,崔月娥每天给他端茶送饭。一次换药的时候,李大治问:“我这伤什么时候才能好?”崔月娥说:“你伤的重,我们条件差,只能简单治疗,恐怕还得两三个月。”李大治“啊”了一声便靠墙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治忽然掀开被子跳下床就往外走,却一跤跌倒在门口。崔月娥问:“你要干什么?”李大治回答道:“我要归队。”他爬起来又往前走,结果又跌倒在堂屋门口。崔月娥将李大治扶起来,李大治却摆脱她的手,一瘸一拐地穿过院子往大门口走去。李大治头上冷汗直冒,每走一步腿上的伤口便发出撕裂般的痛,他艰难地迈步,最终也没能跨过门槛。
因用力过度,李大治腿上的伤口又渗出了血。崔月娥过来给他清理伤口,重新上药。李大治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门檻上望着远山,直到夜色将远山吞没。他知道顺着山脊往西走一定能找到部队,找到李厚生他们;如果往东边走,一定能回到他的南淮镇。
想到这里,李大治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红肚兜,忽然将红肚兜紧贴在胸口。他的脑海里同时出现这样一幅画面: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淮镇,一个叫刘三妹的女子手里拿着一块红手帕,正痴痴地向着远处眺望,她的腹部已明显隆起,一个生命即将诞生。可是,李大治有腿却走不成路。他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腿。
崔月娥远远地看着李大治。
崔月娥端来两个馒头一碟蒜酱。
崔月娥说:“你这身衣服太扎眼,换一套吧……”
四
李大治腿上的伤口慢慢愈合了。
尽管山里人家居住分散,距崔家两里之外才有其他人家,但为了安全起见,崔老汉还是不让李大治走出大门。李大治虽生性寡言,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另有一份报答崔家的心意,于是就自觉帮他们干活,劈柴、扫地、喂猪。崔老汉时常出去打猎,家务活全交给女儿料理,李大治就成了崔月娥的好帮手。
隆冬的一天上午,李大治正在帮崔老汉腌野猪肉。一群保安队士兵毫无征兆地冲进了院子,领头的保安队长说要搜查掉队的红军战士。躲藏已经来不及了,李大治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暗中握住了一把小刮刀。
保安队长看李大治虽穿着当地人的土布衣服,却有些面生,就问他是干什么的?崔老汉抢先回答说:“他是我……”保安队长却打断了崔老汉的话,对李大治说:“起来。”李大治就站了起来。保安队长说:“走两步。”李大治站着不肯迈步。保安队长拔出手枪对着他说:“我让你走两步!”崔老汉给李大治使了一个眼色,李大治这才迈出步子,他极力想正常行走,却仍是一瘸一拐的。
保安队长问:“你的腿怎么啦?”李大治不回答。保安队长大声喝问:“你的腿怎么啦?”李大治回答说:“受伤了。”话音刚落,一群士兵便哗啦啦围过来举枪对准他。保安队长上前照着李大治的伤腿就是一脚,李大治倒在地上却又想挣扎着爬起来。
几个士兵按住李大治,保安队长掀开李大治的裤管,赫然看到了正在愈合的伤口。崔老汉急忙上前说:“他腿上的伤是我打的。”保安队长转头看着崔老汉。崔老汉点头哈腰地说:“打猎时误伤,误伤。”保安队长忽然用枪顶着崔老汉的头说:“老崔头,讲实话,不然……”崔老汉就说:“真的,真的是误伤。”保安队长冷笑一声,调转枪口对准李大治,准备扣动扳机。
这时,一个声音飞了过来:“队长大人,我爹说的是真的。”说话间就见崔月娥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李大治吃了一惊,就大声喊叫:“月娥,你不要出来,快走开!”保安队长愣了一下,接着就朝崔月娥走去。李大治就吼道:“你想干嘛?月娥,快跑!”李大治想站起来,却被保安队士兵死死地按在地上,他便破口大骂:“我操你妈!”却招来一顿枪托痛打。 李大治被打得满脸是血。
保安队长笑嘻嘻地对崔月娥说:“哦,哦,我怎么就忘了五姨太是崔家的姑娘,我在团长府上见过你……”崔月娥就说:“是吗?难怪有点儿面熟。”可是,当保安队长看见崔月娥脸上的疤痕时,却收起了笑容,露出厌恶的神色,冷冷地说:“这个男人是谁?”
崔月娥想了一下说:“我招上门的女婿。”保安队长不置可否地看着崔月娥。崔月娥就说:“不相信?我还想招你呢?可你愿意吗?”保安队长有些尴尬地看着崔月娥。崔月娥又说:“要不让团长爬出来请你吃豆腐?”
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后,亲友去吊唁,称作“吃豆腐”,所以“吃豆腐”就成了当地办丧事的代名词。因为忌讳,人们就把豆腐称为“小菜”,一直沿袭至今。故,保安队长闻听此言脸色骤变,赶紧说:“别、别、别拿死人说事儿,我相信还不行吗?真他妈晦气!撤!”保安队长手一挥,一队人马走出院子。
崔月娥呆了一会儿,忽然捂住眼睛跑进厨房。
崔老汉叹了一口气,伸手将李大治拉了起来。
李大治盯着厨房看了一会儿,忽然问:“老伯,你家月娥怎么啦?”崔老汉脱口而出:“他们那帮畜生!”说完就抓起刀将一根野猪的腿骨砍断。他点燃旱烟吸了好一会儿,才语气沉重地说:“三年前月娥去街上赶集,被一个国民党团长看上了,就抢到府里做了五姨太。后来,仇家寻到府上杀了团长,虽放过了月娥,却在她脸上划了一刀。”顿了一下,崔老汉又说:“小伙子,让你见笑了。”
李大治没有笑,他紧咬牙关,表情严肃。
崔月娥拿着毛巾和纸包过来了,帮李大治清理脸上的血迹,然后又贴上膏药。再次见到李大治,崔月娥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但她也只是红了一下脸,仍专注地给李大治伤。她的头发不时蹭到李大治的脖子,她呼出的气息也冲进李大治的脖子,李大治感到痒,更感到舒服,现场有一点暧昧。崔月娥不经意间看了一眼李大治,李大治仍然是那种高大帅气的模样,崔月娥兀自就红了脸。
崔月娥说:“刚才……我那样说是迫不得已,你别介意。”李大治抬头笑着说:“你为了救我,我还要感谢你哦。”崔月娥说:“你那样凶保安队长,就不怕他报复?”李大治说:“我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就看不惯他们仗势欺人。”崔月娥说:“以后你不要跟他们来硬的,会吃亏。”李大治就说:“所以我想回部队。”崔月娥愣了一下,站起来就走了。
崔老汉知趣地蹲在大门口吸烟。
次日中午,李大治正蹲在屋檐下捣蒜,崔月娥递给他一块年粑。李大治两手不闲,崔月娥就直接把年粑塞进他的嘴里。李大治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捣蒜捣得更快了。崔月娥蹲在李大治对面看着他,看得李大治头都抬不起来。李大治忽然停下捣蒜,从衣服里掏出一块红肚兜,举到崔月娥面前说:“好看吗?”
崔月娥没有思想准备,忽然就红了脸说:“你?”李大治却说:“这是我媳妇送给我的,我也送给她一块红手帕。”崔月娥原本是笑着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收不回来。她忽然抓起紫皮大蒜扔到李大治头上,扭身就进了屋。李大治愣了一下,接着往下说:“说好了打完仗我就回家,可如今却困在这里,这腿怎么就不争气……”他难过得说不下去了,就使劲地捣蒜。
不久之后,又有一队国民党路过此地,他们把村里人都集中在祠堂里訓话。一个军官说:“如今的红军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大家要跟他们划清界限,谁敢涉红,格杀勿论!”停了一下军官又说:“福建有个南淮镇,当年闹红闹得厉害。去年红军逃跑了,我们去清乡,你们猜怎么着?”
李大治紧张地听着,大气都不敢出。
军官做了一个劈手的动作,说:“凡是跟红军有瓜葛的,统统杀掉,一个不留!听说李家坊有个姓李的农会主席,他的老婆是妇救会长,他们的儿子是红军,一家人红得很,结果呢?全家被杀,连孕妇都没放过,这叫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瞧瞧,跟红军走,绝没好下场!”
听到这里,李大治只觉得后脊梁上冷飕飕的,两条腿酸软酸软的,脸色苍白苍白的,忽然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昏了过去。人群出现一阵躁动。几个国民党士兵立即将李大治架了起来,国民党军官走到跟前问:“他是谁?干什么的?”崔老汉急忙走上前说:“老总,他是我女婿,胆小怕事,被吓到了,见笑,见笑。”说完就去拉李大治。
几个国民党士兵却拦住崔老汉。国民党军官就问保安队长:“他说的可是真的?”保安队长点点头,又对国民党军官耳语几句,国民党军官就挥一下手,国民党士兵便放行了。崔老汉背着李大治,崔月娥在后面扶着,一起回家去了。
李大治躺了一天一夜,他在迷迷糊糊中不时冒出几句话,大都是“爹”“妈”“三妹”“回家”之类的。崔月娥一直守在旁边悉心照料。李大治醒来后对着屋顶发呆,忽然翻身下床,把几件衣服收拾起来捆成一个包袱,挎上包袱出门站在院子里。此时正在下雨,天气阴湿寒冷。李大治对着崔家堂屋鞠了一躬,转身就走出院门。
李大治拄着拐杖往山上走去,可路上泥泞难行,他几次跌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浑身沾满了泥浆。崔月娥匆忙赶来问:“李大哥,你干什么呀?”李大治说:“找部队。”崔月娥说:“天下那么大,到哪里找啊?”李大治说:“走哪儿算哪儿。”李大治翻上一个陡坎,却一下子又滑倒,重重地摔了下来。
崔月娥拉着李大治的手,哭着说:“李大哥,我知道你心里苦,想报仇,可再苦也不能折磨自己啊!”李大治长叹一声说:“掉队了,家没了,腿瘸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崔月娥盯着李大治看了一会儿,忽然说:“李大哥,要是不嫌弃,你就把这里当作你的家!”崔月娥说完却红了脸,低了头。
崔老汉刚好经过这里,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便有了一个想法。半个月后,村里的一个媒婆来到崔家,为李大治和崔月娥说媒。农历二月初二,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天晚上,附近的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过来道喜,大家在院子里燃起了篝火,跳起了欢快的冲鼓舞(也称长鼓舞),喝姜茶,吃一种叫作“纽花”的状如蛋饺的油炸点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大治对新婚妻子说:“月娥,我想给父母,还有她烧张纸。”崔月娥笑着说:“烧吧,我陪你。”两人便来到院子外面,面朝东方跪下,点燃了火纸。李大治在心里说:爹,妈,三妹,妹妹,我们来生再会。
婚后的生活平淡温馨。李大治行走不便干不了重活,就在家操持家务,地里的活都交给了崔月娥。第二年,崔月娥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安平。有了孩子的家庭充满了欢乐,虽然在战争年代生活艰难,但好在上天眷顾性命无忧,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李大治有一次痴痴地看着女儿,不经意地自言自语道:“三妹如果还在,她的孩子差不多十岁了……”崔月娥听了就默默地走开。
多年后李继红说起往事仍唏嘘不已,他说父亲对崔家的救命之恩终身不忘,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以身相许,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深以为然,但我更认为,革命战争年代的爱情虽然因硝烟弥漫而少了些浪漫情调,却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后人不仅要予以理解,还要铭记。
五
李安平十四岁那年,广西解放了。
一天下午,一队解放军从村头经过,李大治正在放牛。一名解放军从李大治面前走过,忽然又转回来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你是……李大治吧?”李大治愣了片刻,忽然脱口而出:“你是李厚生?厚生兄弟?”那个解放军就说:“我是厚生!”李大治扔掉牛缰绳上前一把抱住李厚生,又松开手,在他胸前捶了两下说:“这么巧?你……还活着呀?”
李厚生说:“阎王爷不收,有什么办法?你不也活着吗?”两人又相互捶了两下。李大治问:“你这是干什么呀?”李厚生说:“我们……哎,你怎么在这里?”李大治说:“到我家去喝杯茶,我俩好好叙叙?”随后对其他几个解放军招手说:“哎,都去我家坐坐吧?”那几个解放军看出他们两个是故交,就说:“不用了,我们就在这里等。”
走在路上,李大治迫不及待地问李厚生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李厚生就说:“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吃过树皮,九死一生……”李厚生又问李大治的经历,李大治苦笑一下,掀起裤管指着伤疤说:“瞧,我就这命,惭愧啊。”李厚生就安慰他说:“大治哥,你已经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就不要自责啦。”
走进一座院子,李厚生看见一个女人正忙着晒被子,一个姑娘在给她帮忙。李大治介绍说:“厚生,这是你嫂子和侄女。”李大治又冲崔月娥说:“月娥,这是我老战友李厚生,我俩一个村的。”崔月娥就过来打招呼说:“大兄弟,稀客呀!安平,快倒茶!”李安平“哎”了一声飞快跑进堂屋。
李厚生四处看了看,只见房屋宽敞明亮整洁干净,崔月娥待人温和礼貌,就悄声对李大治说:“兄弟,你艳福不浅啊!”李大治笑了一下。喝了一杯茶,李厚生要走了,崔月娥拿出一包腊肠让他带上。李厚生推让一番只好收下,随后便对着崔月娥深鞠一躬说:“多谢嫂子这些年照顾大治哥!”三人眼圈都红了。
李厚生走出好远了,李大治还在目送。
李厚生随着革命形势一路向南,直到解放海南岛。一九五三年秋天,他转业回到南淮镇,担任民政助理。人们听说后纷纷自发来到镇政府,将李厚生围了起来,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了他,因为他是南淮镇第一个回来的红军战士。在欢迎的人群中,李厚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即大吃一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刘三妹。李厚生回来的时候她正在家里酿酒,刘三妹的儿子跑过来说:“妈,你常念叨的厚生叔叔回来了。”刘三妹“啊”了一声扔下葫芦瓢撒腿就往镇政府跑。来到政府大院,她拼命挤到李厚生跟前说:“厚生,我家大治怎么没回来?”
李厚生愣了一下,一时语塞。刘三妹摸了一下李厚生的旧军装,问:“厚生,你这是什么级别呀?”旁边有人说:“至少是个营长吧?”刘三妹就说:“我家大治官肯定比他大,至少是个连级!”有人就笑着说:“你懂什么呀?连长比营长小。”
刘三妹就白了那人一眼说:“哼,反正比他大!”又转向李厚生问道:“厚生,大治什么时候回来呀?”一个中年女子就接过话头说:“三妹,熬不住了?”刘三妹忽然吼了一句:“我都熬了快二十年,谁受得了?”她这一嗓子吼得大家都沉默了,不只是因为她嗓门大,还因为镇上有好多女人都像她一样熬了快二十年。
李厚生忽然觉得喉头发紧,他仰面吸了几下鼻子,猛然拉住刘三妹的手说:“嫂子,大治哥很快就回来了。”刘三妹哈哈笑了起来,说:“他回来那天,我要大摆宴席!走,儿子,去造你爹最爱喝的‘米酒酿’!”刘三妹扯起儿子的袖子就走。
一个女人就打趣道:“三妹,你每年都造一坛子‘米酒娘’,喝不够呀?”刘三妹回答说:“我家大治好这口,我随时等他回来呀!”一个男人笑嘻嘻地说:“你家大治还好你这口。”刘三妹就骂道:“滚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继红,快走!”
儿子却一边走一边想,爹长什么模样呢?
就在李大治参加长征的第二年,刘三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李继红。从记事开始,李继红就跟妈妈生活在姥姥家,一个闭塞的山村里。那时候,偶尔有头顶大盖帽、身穿黑衣服、打着绑腿的人到家里,盘问母亲的丈夫是谁,母亲总说自己的丈夫是船工,去年淹死在汀江里,连尸首都没找到。说完母亲还挤出了两滴眼泪。
李继红六岁的时候,刘三妹带着他和父母回到镇街上住。李继红看村里的孩子大都有父亲,就问姥姥:“姥姥,我怎么没爹呀?”姥姥说:“谁说你没爹?你爹在打小日本!”他经常在晚上看见母亲拿出一块红手帕紧紧贴在胸口,母亲的眼睛里满含泪水。他问母亲怎么啦?母亲就紧紧地抱住他,什么话都没說。
李继红一边帮母亲酿酒一边回想,四年前,听说当年的红军改名叫解放军,又打回来了,母亲拉着他就上街汇入欢迎的人群。母亲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寻找,可怎么也看不到父亲。她急得拉住一个战士问,李大治回来没?看见李大治没?被问的战士一脸茫然。
读高中的时候,老师问李继红父亲是干什么的?他站起来响亮地回答:“红军!”全班同学都向李继红投来羡慕的眼光,他感到得意极了。所以,在李继红的记忆里,父亲李大治就是当年从南淮镇走出去的红军战士,后来的八路军,再后来的解放军。 也许要不了多久,父亲就回来了,就像李厚生叔叔那样戴着大红花回来,受到居民们的夹道欢迎。他甚至幻想,父亲紧紧抱住了他,把大红花戴到他的身上,他便也像英雄一样受到居民们的夹道欢迎。每每想到这里,一种自豪感就在李继红的心中翻腾,所以,他渴望见到父亲,除了本能的亲情,还期待一种翻腾的自豪感。
然而,这种自豪感始终没有出现。
正月初六那天,当地有“抬菩萨”的习俗,七八个精壮的汉子抬着菩萨来到每家每户,凡到之家必备美食并放鞭炮,主人跪在菩萨面前许愿,大都是祈求风调雨顺之类的。当“抬菩萨”的队伍来到刘三妹家时,她也按乡俗准备了美食,燃放了鞭炮,忽然跪在菩萨面前大声说:“求菩萨让我家大治早点儿回家!”有人就说:“三妹,不求风调雨顺?”刘三妹说:“他回来就风调雨顺了!”众人皆笑。有人又说:“想男人想疯了!”刘三妹猛然站起来说:“我想自家男人,不行吗?”刘三妹对那人怒目而视。领队人赶紧好言相劝,挥挥手让众人离开。
刘三妹经常跑到民政办去问李厚生:“我家大治什么时候回来?”李厚生开始的时候好言劝慰说:“快了,再等等吧。”后来李厚生就说:“再等等吧,快了。”李厚生看刘三妹的眼神有些闪烁不定,最后就是避而不见,能躲就躲。刘三妹没看出异常,一有空仍去询问。
夏天时,刘三妹再去民政办,听说当地政府统计了一份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军人名单,她有些紧张,就一把抓过来看,发现名单上没有李大治的名字,于是便松了一口气。可旁边另有一张“失踪军人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李大治的名字。
刘三妹问这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工作人员回答说:“李大治与老家失去联系达三年以上,按政策规定应定为‘失踪军人’。”刘三妹一拍桌子说:“放屁!谁说他失踪了?”工作人员紧张地看看刘三妹,又看看李厚生。刘三妹紧盯着李厚生,李厚生却不敢直视刘三妹。
刘三妹问:“李厚生,谁说我家大治失踪了?谁说的?”李厚生抓起那份“失踪军人名单”转身就走。刘三妹追上去问:“谁说我家大治失踪了?是谁在胡说八道?”李厚生拐弯刘三妹跟着拐弯,李厚生上楼刘三妹跟着上楼,一路穷追不舍。
逼得没办法了,李厚生一屁股坐在地上,忽然就把那份“失踪军人名单”撕碎了。刘三妹说:“干嘛撕了?说话呀?”李厚生喘了几口粗气,脱口而出:“大治哥没有死!”刘三妹说:“废话!”李厚生又说:“也没有失踪!”刘三妹说:“对!哎——,不对,那你为什么说他失踪了?”李厚生说:“我……想让你们享受一点儿……优待。”
刘三妹就说:“嗨,谁在乎这个?快说,大治在哪儿?”李厚生犹豫片刻,说:“他在广西。”刘三妹目光猛然一亮,继而又暗淡下来,说:“他为什么不回来?”李大治说:“我……也……不知道。”刘三妹问:“你是不是有事儿瞒着我呀?”李厚生说:“没、没有。”
刘三妹说:“瞧你吞吞吐吐的样子,肯定有事儿瞒着我。你肯定知道大治的情况,快说,厚生兄弟,他为什么不回来?”李厚生就苦着脸说:“嫂子,我真不知道……”刘三妹的眼珠转了一下,说:“那,他在广西什么地方啊?”伸手摇晃李厚生的胳膊。李厚生慢慢摸出钢笔,写了一个地址交给刘三妹。
刘三妹拿着纸片一路狂奔回家,一边跑一边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家大治找到了!”尽管人们早已习惯了她的大呼小叫,仍纷纷出来观望,说刘三妹终于修成了正果。刘三妹冲进堂屋对儿子说:“快,给你爹写信!”李继红不敢怠慢,立即拿出信纸铺陈开来。夜幕降临后,刘三妹家的窗户上倒映着她和儿子的剪影。那晚,她家的煤油灯直到很晚才熄灭。
六
千里之外的李大治忽然收到一封信。
信封上的来信地址写着“南淮镇”,就凭这三个字足以让他心潮澎湃。他用颤抖的手打开信封,读完内容当即就呆住了。再细细看完,李大治眼泪便啪嗒啪嗒滴落在信纸上。崔月娥过来问他怎么啦?李大治赶紧收起信封,什么都没有说。
李大治一个人走出院子,走上山坡,向着东方久久地眺望。他的口袋里揣着那封信。一个声音似乎从口袋里蹦了出来:“爹,我是您的儿子继红,今年十九岁了。妈的身体很好。您送给妈的红手帕妈一直珍藏着。爹,您什么时候回来跟我们团聚。”泪水再一次湿润了他的眼眶。
崔月娥远远看着李大治,不去惊扰他。
李大治彻夜难眠,崔月娥却假装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治来到珠兰店乡邮电所,给刘三妹和儿子回了一封信,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个疑问:“三妹,多年前我曾听国民党说他们清乡时,我们全家被杀。你跟儿子是怎么幸存下来的?”信发出后他就天天去邮电所等候回音。
终于等到了回信,刘三妹告诉他:国民党清乡那天,她刚好回娘家去了,躲过了一劫。她听说后,就在一个夜晚冒死偷偷跑回家,看见村子里尸横遍野,公爹、公婆、小姑子都被杀了,她伤心过度,导致早产。后来,她请人掩埋了夫家人,她从此就住在娘家,长达五年。
写在纸上的文字冰冷,可里面却跳跃着火一般的感情,那是伤,那是痛!李大治双手掩面,大哭起来。崔月娥悄然走了进来,递给李大治一块手帕。李大治接过手帕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会儿,把信纸递给崔月娥。
崔月娥真的失眠了,连续两个晚上。
其间崔月娥跟李大治没说一句话,饭做好了照旧端上石桌子,酒也照旧替李大治斟满。李大治也自觉过来,端起碗就吃,端起杯就喝,两人就是不说话。最终是李大治打破了沉默,他說:“我想对他们坦白。”崔月娥接话问:“你想从宽吗?”李大治说:“宽严我说了不算。”崔月娥问:“你想回去交代吗?”李大治说:“这里也是我的家……你照顾我这么多年……我哪舍得……”说完李大治眼圈就红了。
崔月娥放下筷子,直愣愣地看着李大治。
一个鸟鸣清幽的早上,在崔家院子里,李大治、崔月娥和女儿李安平坐在石凳子上,李大治口述,李安平执笔,又写了一封回信,如实介绍了李大治这些年的经历以及现在的情况。李大治还随信寄去了两张面额五万元的钞票。 刘三妹收到信后让儿子念,念完了她也呆住了,问儿子:“这么说你爹又结婚了?”李继红点点头。刘三妹说:“你爹不要我们了?”李继红点点头却又急忙摇摇头。刘三妹颓然坐在椅子上,许久之后忽然大吼一声:“你这没良心的李大治!”她抓起信纸拉上儿子就冲出了门。
刘三妹冲进民政办大叫一声:“李厚生!”李厚生抬头说:“嫂子啊,什么事儿?”刘三妹将信纸往桌子上一拍,说:“李大治抛弃我们娘儿俩了,你知道不?”李厚生抓起信纸飞快看完,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刘三妹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又娶了老婆?”李厚生把信纸还给刘三妹,笑着说:“我哪知道?”刘三妹就说:“你见过他,肯定知道!”
李厚生说:“嫂子,坐下说。继红,你也进来吧。”李继红便坐到母亲旁边。一个年轻人给刘三妹和李继红端来茶水,便出去了。刘三妹问:“厚生兄弟,李大治犯了重婚罪,你管不管?”李厚生两手一摊,说:“我一个小小的助理,哪能管到广西呀?”
刘三妹就说:“那,你把大治给我叫回来!”李厚生笑着说:“嫂子,这事儿找我不合适吧?”刘三妹猛然站起来说:“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们一起当的兵,后来你还见过他,我不找你找谁?我要你把大治关进牢房!”李厚生说:“嫂子,不至于吧?大治哥没什么错呀?”
刘三妹就气恼地说:“大治没错,难道是我错了?好你个李厚生,这时候还向着他!”随手抓起桌子上的一本书就向李厚生打去。李厚生急忙躲开,一边说“你也没错”一边走出办公室。刘三妹追了上去。李厚生在前面跑,刘三妹在后面追,两人就在院子里转圈,引得好多人出来观望。
刘三妹脱下鞋子朝李厚生打去,没打着,她又抓起一把长扫把朝李厚生的腿上打去,李厚生躲闪不及摔倒在地上。刘三妹举起扫把又要打,李厚生就吼叫一声:“刘三妹,你这母夜叉,有完没完?这是政府,不是你家!”刘三妹扔掉扫把,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李继红来拉母亲,也陪着哭。
第二天,刘三妹让李继红给李大治写了一封回信,要儿子把“当代陈世美”“负心汉”这些词汇写进去,还要儿子在信里骂崔月娥“不要脸勾引人家的丈夫”。李继红不愿意,刘三妹就伸手扇了儿子一耳光,说:“你也反了吗?”李继红哭着把信写完。
中秋节那天晚上,刘三妹破天荒地奢侈了一回,烧了两个好菜,一个是“皱纱肉”,一个是“温水鱼”,还配有豆腐干、板栗膏、月饼等当地特色菜肴。她叫儿子摆好碗筷,李继红只摆了两副。刘三妹什么也没说又加了一副。李继红不解地看着母亲。刘三妹就说:“还有你死鬼爹。”她打开一坛子米酒,斟满三杯,递一杯给儿子,她自己一手端一杯,两杯相碰,说:“干!”
连着喝了好多杯,刘三妹脸色通红,说话时舌头已伸不直了。她夹起一块“皱纱肉”放进那个空碗里,说:“大治,这是你最爱吃的。”她又夹起一块鱼放进碗里,说:“多吃点儿!”李继红不让母亲再喝了,刘三妹却举杯对儿子说:“来,你也喝!喝好了跟妈一起‘守月华’。”
本地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守月华”的习俗。据民间传说,守到“月华”天门大开,月亮大放奇异光彩,月光菩萨降临,看见者求福得福,求财得财,因此有人在月光下守“月华”至深更半夜。那夜月光如水,院子里一片清辉。刘三妹被儿子扶着走到院子里,她坐在椅子上仰头看月,许久都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刘三妹拿出那块红手帕在院子里跳起了舞,她一会儿把红手帕紧紧贴在胸口,一会儿又把红手帕高高举过头顶,一会儿又把红手帕丢在地上,指着红手帕说:“负心汉,臭不要脸的。”忽然,她又把红手帕捡起来塞进口袋里。
李继红看着母亲,忽然就流下了眼泪。他很同情母亲的遭遇,也理解母亲的心情。可是,母亲原来讲述的是个“当红军”的父亲,如今讲述的却是个“负心汉”的父亲,他无法将这两个形象捏合在一起。与其说父亲的形象开始变得分裂,不如说他的思维开始变得分裂。
刘三妹终于跳累了,李继红把她扶进去休息。李继红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走出自家院子,在李厚生家门口徘徊。李厚生从外面回来,李继红想躲开,李厚生却一把抓住他问:“继红,干什么呀?”李继红支吾着说:“不……”李厚生似乎明白过来,就说:“为你爹的事儿吧?”李继红点点头。李厚生就说:“叔叔刚好也想找你谈谈,走吧,找个地方。”
两人来到华洋溪边。站在一棵枝叶婆娑的榕树下面,李继红开口问:“厚生叔,我爹真的是个负心汉吗?”李厚生想了一下说:“一次战斗中我的胳膊被手榴弹片划开了一个口子,是你爹用一条白手帕帮我包扎的,那手帕后来就成了红色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繼红却摇了摇头。
李厚生又说:“你知道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吗?是你爹,他走之前对你妈说,生了儿子就叫继红,生了女儿就叫安平。他还说打完仗了就回家,跟你妈生一大堆娃,种三亩田,养两头牛,开一家店,老婆孩子热炕头。”李厚生忽然趴在榕树上哽咽起来,说:“你爹哪里舍得抛弃你们,没办法啊!”
七
广西珠兰店乡另一座院落里。
李大治正坐在石凳子上抽烟。崔月娥看完来信,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又“扑通”一声坐了下去,说:“她敢骂我!”李大治劝慰道:“你就别跟她计较了。”崔月娥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回来一把夺下李大治嘴上的香烟,扔在地上踩碎了。李大治就说:“嗨,你冲我出什么气呀?”
晚饭时,崔月娥说:“有我没她,有她没我。大治,你给她写封休书吧?”李大治低头吃菜仰头喝酒,并不回答。崔月娥又说:“大治,跟你说话呢。”李大治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崔月娥又说:“你没听见吗?”李大治仍然自斟自饮。崔月娥就站起来抓起酒杯把酒浇到李大治的脸上。李大治伸手摸了一把脸,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了一下,说:“好酒,浪费了。”
崔月娥气得跺了一下脚,转身进屋去了。
李安平回家时,李大治正趴在石桌上呼呼大睡,桌子上的一搪瓷缸子白酒已经喝完了,可碗筷还没收拾。平常不是这样的,平常父亲不会喝这么多酒,母亲也会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今天怎么啦?她急忙摇晃父亲的肩头喊:“爹,爹。”又冲屋里喊:“妈,妈。”李大治嗯了一声,崔月娥在屋里也咳嗽一声。李安平急忙跑进去,却见母亲正独自垂泪。 李安平紧张地问:“妈,你怎么啦?”崔月娥赶紧擦掉眼泪,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信纸递给女儿。李安平看完书信,顿然明白了,可她却什么话都没说。她走出去把父亲扶进房间,安顿在床上,又端来温水让父亲喝下。李大治忽然拉着女儿的手说:“安平,我的好女儿。”李安平抱住父亲哭了起来。
崔月娥悄然起身走到户外。
第二天早上,崔月娥趁李大治还在睡梦中就打开箱子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红肚兜,犹豫了一下,还是装进了口袋。李安平从窗外无意中看见了这一幕,忽然就打定了一个主意。早饭后,崔月娥说去街上辦点事儿,挎上一个篮子就走了。她来到邮电所,请人代写了一封信,然后就拿出那个红肚兜,说一起寄到福建。
李安平却出现在面前,伸手抢过红肚兜就跑,崔月娥就在后面追。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崔月娥问:“安平,你干什么呀?”李安平就说:“妈,你知道这个红肚兜对她意味着什么吗?你要是寄给她了,还让她怎么活?”崔月娥说:“没那么严重吧?”李安平说:“妈,你考虑过爹的感受吗?不能再难为爹了!”崔月娥慢慢垂下头。李安平说:“信可以写,但红肚兜不能寄。”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半个月后,书信寄到了刘三妹手上,她一看落款是“李大治”,骂了一句“死鬼”,忙不迭地拆开信,叫来儿子帮忙念。可听着听着就拉下了脸皱起了眉头。李大治在信中说:“我跟月娥结婚快二十年了,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可能是我对不住你,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请你以后不要再打扰我们了。”
刘三妹将信纸揉成一团,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她猛然冲进厨房,搬出一个坛子,将里面的“米酒酿”哗啦啦地倒了出来,一边倒一边说:“就不给你喝,叫你变心!”李继红拦住母亲,说:“妈,你干什么呀?留着我喝还不行吗?”刘三妹这才住手。院子里飘荡着一阵醇香的气息。
随后,刘三妹又拉着儿子来到派出所,要把李继红改成刘继红。民警问为什么要改姓?刘三妹说:“他爹死了。”李继红说:“妈,你别瞎说。”刘三妹瞪了儿子一眼。民警问:“李继红,你愿意吗?”李继红犹豫一会儿说:“不愿意!”刘三妹抡起巴掌就往儿子头上打,一边打一边说:“你这没良心的,我叫你不愿意,叫你不愿意!”儿子撒腿便跑。刘三妹却冲民警大声说:“把他的姓改成刘,我说了算!”
李厚生刚好路过,就问:“嫂子,把谁的姓改成刘?”刘三妹说:“我儿子。”李厚生怔了一下问:“你儿子?为什么?”刘三妹说:“为什么?你问他爹去。”李厚生说:“继红姓李都姓了这么多年,哪能说改就改呢?不合适,不合适。”刘三妹说:“哎,我说李厚生,我儿子改姓关你什么事儿?你要是有工夫,就好好管管你那位老战友!”
李厚生说:“我是继红的叔叔,怎么跟我没关系?他改姓刘,我不同意!”刘三妹说:“你不同意顶个屁用!”说完拉着儿子就走。李厚生就大声说:“继红,我知道你不愿意,别听你妈的!”李继红却低头不语。刘三妹就说:“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句话惹恼了李厚生,他脱口而出:“改姓刘也行,那你跟大治离了吧!”
刘三妹愣住了,继而惊叫一声:“你说什么?好你个李厚生,人家都是劝和不劝分,你倒好,劝我跟大治离婚,你这是安的什么心?”李厚生说:“我是为你好。”刘三妹说:“呸!是李大治叫你这样说的吧?”李厚生急忙摆摆手说:“不不不,是我自己想的,跟大治哥没关系。”
刘三妹却不依不饶,脱下外套就抡起来朝李厚生打去。李厚生躲开了,往政府大院跑去,刘三妹追了过去。刚跑进政府大院,就被镇长撞见了,他厉声说:“刘三妹,又是你!李厚生,怎么回事儿?”刘三妹“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领导,他逼我离婚,你得为我做主啊!”镇长就指着李厚生的鼻子说:“都是你干的好事!”
刘三妹赢了,李继红变成了刘继红。
为这事儿,李厚生受到了严厉批评。
李厚生想了很久,还是给李大治写了一封信,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兄弟,保重!李大治很快便回信了,却也只是几个字:兄弟,替我照顾好三妹。自从上次那事后,李厚生见了刘三妹就绕道走,可战友的嘱咐又不能不办,听说刘三妹最近喝酒上了瘾,他就买了一坛子上好的“米酒酿”,让刘继红扛了回去。
刘三妹很快就把自己灌醉了,她打着酒嗝对儿子说:“继红,记住,你爹已经死了!”刘继红摇了摇头。刘三妹吼叫一声:“死了!死了!以后要是再提他,我就打断你的腿!”刘继红说:“爹没死。”刘三妹跳起来追着儿子就打,刘继红撒腿就跑。刘三妹抓起一根竹竿就追了出去,可儿子跑得快,她追不上,就靠在树上一边喘气一边骂道:“小畜生,活该没爹!”
一个站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就跟着学:“活该没爹!活该没爹!”小孩一边说还一边拍着手。刘继红勃然大怒,就指着小孩的鼻子破口大骂:“放你妈的屁!”刚好小孩的父亲是个“茬子头”,一向不好惹,他走到刘继红跟前说:“你骂谁?”刘继红说:“谁让他说我没爹?”“茬子头”冷笑一声说:“说你没爹怎么啦?你本来就没爹么。”
刘继红回击道:“你才没爹!”
“茬子头”面朝众人说:“对不起说错了,他有爹,不过他爹是‘陈世美’。不,不只是‘陈世美’,还是逃兵,听说被一个地主的小老婆收留了,享福去喽,不要他们娘儿俩喽!”围观的人发出一阵笑声。刘继红只觉得气血上涌,用颤抖的手指着“茬子头”问:“你他妈的说谁是逃兵?”“茬子头”用挑衅的语气说:“你爹!”刘继红大吼一声:“我爹是红军!”“茬子头”说:“逃兵!”
刘继红扑上来就打“茬子头”,两人扭在一起。但刘继红终究敌不过“茬子头”,被按在地上打得鼻青脸肿。刘三妹眼见儿子被人欺负,急忙过来帮忙,却被“茬子头”的妻女按在地上打。关键时刻,李厚生经过此地,大喝一声:“住手!”上前把“茬子头”的妻女推开。“茬子头”见来了干部,站起来一溜烟跑了。
李厚生把刘三妹拉起来送回家。刘三妹坐在门槛上生闷气。李厚生给刘继红清理脸上的伤痕,问他疼不疼?刘继红却紧咬嘴唇一言不发。李厚生就看着刘三妹数落道:“嫂子啊,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能说儿子没爹呢?让外人看笑话!”刘三妹说:“谁叫他抛弃我们?活该!” 李厚生猛然把毛巾扔进盆子里,生气地说:“当时消息有误你知不知道?大治哥为了活命,只能那样做,那是他的错吗?”刘三妹硬着脖子说:“难道是我错了?”李厚生摆摆手说:“好了好了,你们都没错,我错了好吗?我压根就不该把大治哥的情况告诉你,害得你们都不安生!儿子也跟着受气!”
李厚生说完就走了出去,刚跨过门槛却又返回来,低声说:“上次那事儿是我不对,我不该劝你离婚,你别往心里去。”刘三妹低头不说话。李厚生就掏出几张钞票递给刘三妹,说:“给继红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刘三妹不肯接,李厚生抓起她的手塞了进去,转身大踏步走了。
当天夜里,刘三妹忽然被一阵吼声惊醒,她急忙披衣起床来到院子里,只见儿子正跪在地上,向着西方,声嘶力竭地说:“爹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儿子不能背这个黑锅啊!”刘三妹潸然泪下,走过去将衣服披在儿子身上,紧紧地搂住他。劝了好久,她才把儿子劝进去睡觉。
那晚,很多居民都听见了刘继红的喊声。
刘继红告诉我,那晚母亲在院子里独坐到天明,母亲没有埋怨,也不再咒骂,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坐着。躺在床上的刘继红其实也没睡,他知道母亲心里很苦,也很可怜,孤立无助,所以母亲出奇的安静让他愈加难过。
第二天上午,民警却找上门来告诉刘三妹,说刘继红用砖头把“茬子头”的三颗门牙打掉了,被关进了派出所。刘三妹一路狂奔来到派出所,在一间审讯室里见到了儿子。刘三妹摸着儿子的头问:“继红,你这是何苦呢?”刘继红语气平静地说:“谁叫他说爹是逃兵?”刘三妹就说:“放屁!你爹不是逃兵!”
“对!你爹不是逃兵!”一个声音忽然传了进来,刘继红抬头一看原来是李厚生。他左手拎着一瓶酒右手拎着一个盒子,将盒子打开放在刘继红面前,立即飘出了诱人的白斩河田鸡香味。李厚生打开酒瓶,又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酒杯。
李厚生斟满两杯酒,递一杯给刘继红,自己端起另一杯,说:“继红,你长大了,叔叔请你喝顿酒,来,干杯!”李厚生跟刘继红碰了一下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又斟上一杯,李厚生说:“继红,你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像你爹!叔叔敬你一杯!”
第三杯酒,李厚生独自喝掉,站起来既像对着刘继红,又像对着所有人,大声说:“我李厚生用人格担保,你爹绝不是逃兵!以后谁再说你爹是逃兵,就拧断他的脖子!”说完,将杯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杯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碎成数片。李厚生黑着脸转身走了。
刘继红被关了十天。
当李厚生把刘继红送回家时,刘三妹已准备了一桌好菜,还特意到街上端了一碗儿子最喜欢吃的“泡猪腰”,并且一定要请李厚生吃饭。李厚生摆摆手,拿出一张纸说:“嫂子,你看看,签个字吧。”刘三妹接过来让儿子帮着看,原来是证明李大治当年在南淮参加了红军,上面已经有李厚生等几个转业军人的簽名。刘三妹让儿子拿来笔,一笔一划地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厚生收起信纸说:“我这就寄到广西去,应该很快就能到。”说完就走了,任刘三妹怎么劝,李厚生都不肯留下来吃饭。望着李厚生的背影,刘继红忽然就想,我要单独给爹写信。匆匆吃完饭,刘继红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一张信纸上反复写着,第一句总是:爹,我想您。撕了五六张信纸后,刘继红终于写好了信,打开房门飞快地跑到邮电所。
信寄出后刘继红就开始了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两月过去了,仍然没收到回信。他又写了一封,仍然是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仍然没有回音。时光就在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中流逝,刘继红一共写了六封信,转眼就两年过去了。
八
又是一年春草绿,满眼十里桃花红。
这天下午,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从广西寄来的,上面写着“李继红亲启”。刘三妹催促儿子赶快拆开信封,可刘继红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赶紧去请来李厚生,当着他的面拆开信封,数行娟秀的字迹跳入眼帘:哥,我是你未曾谋面的妹妹安平。刘继红疑惑地看着母亲和李厚生,刘三妹示意他念出来。
刘继红就念道:“哥,有件事我想解释一下,爹最后写给你们的那封信,其实是我妈偷偷请人代写的,爹并不知情,千万不要埋怨爹啊!你后来写给我们的信,都被我妈截住藏了起来,不让爹看。我妈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自私,她如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不要责怪她好吗?你们这些年也很不容易吧?尤其是大妈,我们向她表示敬意……”
“……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爹在去年被政府认定为掉队红军战士,还发了荣誉证书,发了抚恤金,爹可高兴了!买来长长一挂鞭炮在门口放,还说这下百年后就能回老家去了。我妈也很开心,就拿出多年积蓄办了几桌酒席,爹开怀畅饮,我从来没见爹喝过那么多酒……”
刘三妹笑了,笑得很开心,跟李厚生对视一眼。李厚生忽然一把抢过信纸说:“我来念!”然而,他扫了一眼信纸,表情却僵在脸上,人也呆住了。刘三妹催促说:“快念啊!”李厚生忽然又把信纸塞给刘继红,转身扶住了墙。刘继红就念道:“可是,也许是太过高兴了,爹腿上的旧伤复发,毒火攻心,两个月前离开了人世……”
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死一般的寂静。
刘三妹忽然觉得整个身子被抽空了,浑身绵软无力,就坐在了地上。她的脑海里忽然出现这样的画面:新婚之夜,她身穿大红衣服坐在床上,等着李大治来掀开她的红盖头。可李大治生性腼腆,坐在她旁边不敢动手。她等了很久都没有动静,就自己掀掉红盖头,看着李大治说,胆小鬼!然后扑进他的怀里……
另有一组画面:红军到南淮招兵,李大治在刘三妹的鼓动下也来应征。征兵的干部认识李大治,就说,你家就你一个儿子,不能参军。征兵的干部任李大治软磨硬泡就是不答应。刘三妹忽然说,你们不让他参军,不就是怕李家断后吗?如今我怀上了,让他去吧。刘三妹随手抓起一朵红花戴在李大治身上。众人都笑了起来。
还有一组画面:去部队的前一天晚上,刘三妹和李大治极尽缠绵。刘三妹依偎在李大治的怀里说,大治,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光耀门庭。李大治说,嗯。片刻之后,刘三妹又说,混不出样子来也没关系,只要活着回来就行。说着说着,两人就哭了。那些美好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如今已生死两隔。 一声凄厉的哭声从刘三妹的嘴里飘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捶打自己的大腿,说:“你……这……死鬼,说好了……一起……走,你为什么……要先走?你这死鬼……呜呜呜……”哭了一阵,她忽然起身从卧房里拿出那块红手帕放在神桌上,对着红手帕深深地鞠躬。
李厚生也对着红手帕深深地鞠躬。刘三妹将红手帕递给儿子,说:“儿呀,这是你爹的东西,今天妈就交给你了。妈知道,这些年你一直盼着爹回来,一直想当面叫一声爹。如今,你爹不在了,你就对着这块红手帕叫声爹吧。”
刘继红接过红手帕,哭着说:“爹——”
李厚生忽然就有了一个想法。三天后,他找刘三妹商量,说想带刘继红去广西给李大治上坟。刘三妹想了一会儿才说:“这些年我一直怨恨大治,这下可好,把他给恨死了……”说着她就掏出手绢擦眼睛,接着又说:“也该让继红认祖归宗了,去吧……”
出发那天早上,刘三妹特意穿上当年结婚时的大红衣裳,把儿子刘继红和李厚生送上客车。汽车已经发动了,她忽然又冲上去,掏出一对枕套递给儿子,说:“把这个送给安平她妈,替我谢谢她。”
一番长途跋涉后,刘继红和李厚生終于来到珠兰店乡,见到了崔月娥和李安平。刘继红握住崔月娥的手说:“阿姨,我代表我妈来看您了!”崔月娥望着刘继红端详了好一会儿才说:“太像你爹了。”刘继红从背包里拿出那对枕套递给崔月娥,说:“阿姨,这是我妈送给您的。”崔月娥接过来一看,只见枕套上绣着一对戏水鸳鸯,她点点头说:“大姐用心良苦啊,谢谢了!”
李安平手忙脚乱地端茶倒水。刘继红走到她跟前说:“妹妹,我来吧。”李安平抿嘴笑了一下,说:“哥,我的礼物呢?”刘继红说:“你猜。”李安平说:“快拿出来么。”刘继红就拿出那块红手帕,问:“有剪子吗?”李安平拿出一把剪子递给刘继红。他用剪子把红手帕剪成两半,递一块给李安平,说:“送你了。”李安平接过红手帕,叠得整整齐齐的放进口袋里。
崔月娥拉住李厚生的手说:“大兄弟,多亏你了!”
李厚生点点头,却说不出话来。
清明那天早上,在当地民政干部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李大治的墓地。一座新坟位于青山脚下,这里就是当年崔老汉发现李大治的地方,也是崔老汉长眠的地方。残存的灵幡还在迎风摆动,野草已快爬满了李大治的坟头。旁边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红军战士李大治之墓”。刘继红“扑通”一声跪在坟前,哭着说:“爹——,我来看您了!爹——,我是您的儿子,我也是红军的后代啊!”
山谷里响起了回声。
现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伴随着刘继红的哭声,李厚生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画面:某次战斗中,一队红军冲了上去,倒下了,后面的战友接着往上冲,山坡上到处都是红军将士的遗体……终于占领了高地,李厚生跟李大治击掌庆祝。突然,一声尖利的呼啸响起,李大治飞身将李厚生扑倒,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
九
刘继红告诉我,其实他母亲刘三妹也曾动过去李大治坟上看看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个愿望日益渺茫。二零零六年,刘三妹病故,终年九十四岁。据说在刘三妹临终前,刘继红和李安平问她愿不愿跟父亲合葬,她说:“哪里黄土不埋人?我不想离开南淮。”
刘继红从交通局退休后跟老伴一直住在南淮镇李家坊村,原来的黄泥茅草屋早已翻建成三层楼房。子女们接他们去县城住、去省城住,他们都不去,就喜欢南淮。他请人把父母留给他的那半块红手帕做成一幅精美的装饰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要擦拭一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刘继红每年都去珠兰店乡为父亲扫墓,开始坐火车去,后来坐长途汽车去,再后来让儿子开车去,现在是孙子为他开车,他说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每次去他都会带上一瓶“米酒酿”(当地人称“红军可乐”)洒在父亲坟头。他当年在父亲坟上栽下的那棵香樟树,如今已枝繁叶茂浓荫蔽日。
责任编辑 陈少侠
今年夏天,我来到福建西部采访。
一走进南淮镇,就见华洋溪蜿蜒流过。溪岸北边有一条老街,街上大都是青砖黑瓦的老房子,如今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溪岸南边是一个叫李家坊的小村落,分布着高低错落的楼房。南北之间有桥相连,两边早已模糊了界限,但在从前却不是这样的格局。本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那个小村落。
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南淮紧邻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受革命思潮影响,很多人参加了红军,他们有的后来成为名将,成为高官,有的却默默无闻,甚至连一个名分都没留下。但他们仍然是红军历史的组成部分。
我在采访中听到一个掉队红军的感人故事,讲述人叫李继红,或者叫刘继红也可以,是个八十四岁的老人。故事的主角是他的父母,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女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不想写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我只想说,战争年代的爱情不会因为硝烟而褪色,仍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二
故事发生于一九三四年秋天。
一座黄泥茅草的农家小院。走进院子,迎面就看见墙壁上贴着标语,“减租减息、革命到底”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棵龙眼树挺立于院墙旁边,枝头上已挂满了暗黄色的果实,仿佛随时可以掉落下来。地上的簸箕里摊放着笋干,准备用来腌菜。
人高马大的刘三妹正坐在堂屋门口缝衣服。外面忽然响起了“噔噔噔”的脚步声,她一抬头就看见走进来一个人,正是丈夫李大治。李大治一身蓝灰色军服,头顶的红五星闪闪发亮,满头大汗,直喘粗气。刘三妹站起来问:“怎么回来啦?”
李大治却反问:“爹呢?妈呢?”刘三妹说:“一个是农会主席,一个是妇救会长,天天忙着开会哩。”李大治叹了一口气说:“今后你们在家要当心。”刘三妹问:“怎么啦?”李大治说:“部队要开拔了,我回来跟你说一声。”刘三妹问:“要去哪儿?”李大治说:“不知道。”
刘三妹进屋端出一碗米酒递给李大治。李大治不解地望着刘三妹,刘三妹就说:“愣怔啥呀?喝酒!”李大治笑了一下,端过酒碗一饮而尽。放下酒碗,李大治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放到刘三妹的手里说:“这是我妈给我做的,送给你了。以后想我了,就拿出手帕看看。”
刘三妹接过手帕说:“谁想你啊?臭美!”忽然惊叫一声:“这手帕怎么成了红色的?”李大治说:“那是……一次负伤了,用它擦血……”刘三妹把手帕放在鼻子下面闻了一下,顿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男人的气息。她盯着手帕看了一会儿,忽然一把搂住了李大治。
片刻之后,刘三妹拉起李大治就走。李大治问:“你要干什么?”刘三妹说:“送送你。”李大治说:“不要你送。”刘三妹瞪了他一眼说:“快走!”刘三妹拉起李大治,迈开两只大脚走出门外。沿着一条土路跨过青石桥,他们很快来到镇街,远远看见一片蓝灰色,就像一堵厚实的墙壁,那是部队正在集结。
走近前,同村的士兵李厚生打招呼说:“嫂子,你们结婚才三个月,舍得大治哥离开呀?”刘三妹说:“我还指望他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哩!大治,打完仗了赶紧回来,儿子不能没有爹。”旁边一个小媳妇就说:“三妹,你还没生哩,怎么知道是儿子?”刘三妹却说:“我生的不是儿子,谁还能生儿子?”众人一片哄笑。
几个女子拿出鞋垫往情郎或者丈夫的手里塞,鞋垫上大都绣着“花好月圆”或者“安”字。刘三妹没有鞋垫,她不太擅长这个,她想了一下,忽然拉过一个女子,转过身让她帮忙从自己衣服里拿出了贴身的红肚兜。
刘三妹是那种典型的大脸盘大屁股大胸脯的女人,她的红肚兜自然也是大号的。所以当她把红肚兜送给李大治时,旁边的战士们都笑了起来,李大治便红了脸,不去接红肚兜。刘三妹就说:“这是你老婆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拿着!”
见李大治还不接,刘三妹就说:“哎,我说李大治,你是不是嫌弃我了?我跟你说啊,你以后升官发财了不许找其他女人!厚生兄弟,你帮我盯着点儿你大治哥啊!”李厚生说:“放心吧嫂子,大治哥没这个胆儿!”刘三妹于是就把红肚兜硬塞进李大治的口袋里。
李继红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显得风轻云淡,其实那天的场面远没有这么温情,因为那时候生离死别极为平常,温情早已被残酷的现实吞噬了。这不,正说着,忽然响起了号令,部队准备出发。前来送行的人们忽然都哭了起来,他们只知道红军要转移,却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部隊走了,缓慢地走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那些青砖黑瓦的院落和黄泥茅草的屋舍越来越模糊。一行人马渐行渐远,一个人就像一个蓝灰色的点,最后连成一条蓝灰色的线隐入山林之中。刘三妹掏出李大治送的红手帕向看不见的远处挥舞,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没想到这一去竟成永诀。
三
与大部队会合后,李大治来到广西。
李大治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二营六连的一个小兵,他刚开始只知道这次是战略转移,许多年后才听说他们的行动被称为“长征”,而他只走了其中的一段。当然,他们不是去旅行,而是冒着枪林弹雨拎着脑袋赶路,因为国民党想要彻底消灭红军。
十一月二十九日,湘江战役中的觉山之战打响了,国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珠兰店红军阵地。那场战斗打得很苦,红军伤亡惨重。第三天中午,红一师和红二师相互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李大治所在的营担任后卫,激战中他被一发子弹击中右腿,倒在地上仍往前爬。李厚生和另一个战友回来扶着他走,可那个战友不幸中弹牺牲。追兵将至,李大治为了不拖累战友,就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李厚生,说声“你快走”,挣扎着从山崖上滚落下去……
此地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因而养了不少猎人。这天早上,一个猎人刚好经过李大治坠落的地方,在草丛中看见一身军装的李大治,又想到昨天的战事,顿然明白过来。猎人伸手在李大治鼻子下,还有呼吸,于是就斜挎上猎枪,将李大治背了起来。
李大治苏醒过来已是黄昏时分,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柔软的棉被让他忽然想到了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被子上,氤氲起一片暖意。房间虽陈设简单,却备感温馨。他想伸一下腿,却感到一阵钻心的痛,于是便叫了一声。随后他便听见房间门“嘎吱”响动,紧接着就有一个声音说:“啊,你醒了!” 李大治扭头看去,一个女子站在跟前,微笑地看着他。女子二十岁左右,穿一身粗布衣服,看起来眉清目秀,但转过头来时,左边脸上却有一块很长的疤痕,垂落的头发也遮不住。李大治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到腿部一阵剧痛,头上就冒出了冷汗。女子伸手扶住他的肩头说:“刚上好药,躺着别动。”
李大治急忙问:“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在这里?我的枪呢?”女子笑着说:“这里叫崔家庄,你是捉来的,哈哈哈……”说话间又进来一个人,正是那个猎人,扎着头巾,身材瘦高,十分精干,他朗声说:“小伙子,你的枪估计摔碎了。”
李大治猛然坐了起来,背靠着墙角,伸手握拳对着猎人说:“你、你、你别、别过来,别过来……”女子就说:“是我爹救了你,你怕什么呀?胆小鬼!”说完就转身出去了。猎人就对李大治说:“小伙子,掉队了吧?”
李大治看了一下自己的军装,点了点头。这时,女子端着一个大海碗又进来了,把碗递给李大治说:“趁热吃了吧。”李大治却看着女子,不肯接碗。女子就把碗塞进李大治的手里,说:“怕我下毒?实话对你说,我们要是想害你,早就把你送到国民党手里了,值两块大洋哦。”
李大治慢慢放下拳头,伸手接过碗,满满一碗红油米粉,配上酸辣椒,瞬间便勾起了他强烈的食欲。李大治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猎人和女子一眼,抓起筷子便狼吞虎咽起来。一碗米粉下肚,浑身冒汗,舒坦极了。他很久没吃过这样的美食了。
放下碗,李大治忽然双手抱拳说:“怎么称呼您,恩人?”猎人说:“我姓崔,叫我崔老汉吧,那个是小女月娥。”李大治忽然低头弯腰说:“老伯,请受李大治一拜。”崔老汉赶紧伸手扶住李大治。李大治又说:“老伯,我想追赶部队。”崔老汉却说:“等伤好了再说吧。”说着,崔老汉替李大治掖好被子。
次日早上,李大治正在酣睡,忽然被崔老汉摇醒,他紧张地说:“快藏起来,国民党来了。”崔老汉不由分说背起李大治就走,来到院子外面的山墙头,崔老汉将李大治放在地上,将靠在墙上的一捆捆高粱秆移开,便露出了一堵矮墙,里面是高墙,中间是空的,这叫夹墙。崔老汉喊来女儿崔月娥帮忙,一起将李大治塞进夹墙里。崔老汉对李大治说:“先委屈一下,等国民党走了就让你出来。”随后又用高粱秆掩住矮墙。
夹墙里面暗无天日,却能隐约听见外面的声音。不久之后就来了一群人,其中一个说:“老崔头,看见红军伤员没?”崔老汉说:“报告队长,没有。”一个杀气腾腾的声音传来:“搜!”随后便是乒乒乓乓叮叮当当的声音。稍后,杀气腾腾的声音又说:“凡窝藏红军者,杀无赦!”
国民党走了,崔老汉才让李大治从夹墙里出来,躺在床上继续养伤,崔月娥每天给他端茶送饭。一次换药的时候,李大治问:“我这伤什么时候才能好?”崔月娥说:“你伤的重,我们条件差,只能简单治疗,恐怕还得两三个月。”李大治“啊”了一声便靠墙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治忽然掀开被子跳下床就往外走,却一跤跌倒在门口。崔月娥问:“你要干什么?”李大治回答道:“我要归队。”他爬起来又往前走,结果又跌倒在堂屋门口。崔月娥将李大治扶起来,李大治却摆脱她的手,一瘸一拐地穿过院子往大门口走去。李大治头上冷汗直冒,每走一步腿上的伤口便发出撕裂般的痛,他艰难地迈步,最终也没能跨过门槛。
因用力过度,李大治腿上的伤口又渗出了血。崔月娥过来给他清理伤口,重新上药。李大治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门檻上望着远山,直到夜色将远山吞没。他知道顺着山脊往西走一定能找到部队,找到李厚生他们;如果往东边走,一定能回到他的南淮镇。
想到这里,李大治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红肚兜,忽然将红肚兜紧贴在胸口。他的脑海里同时出现这样一幅画面: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淮镇,一个叫刘三妹的女子手里拿着一块红手帕,正痴痴地向着远处眺望,她的腹部已明显隆起,一个生命即将诞生。可是,李大治有腿却走不成路。他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腿。
崔月娥远远地看着李大治。
崔月娥端来两个馒头一碟蒜酱。
崔月娥说:“你这身衣服太扎眼,换一套吧……”
四
李大治腿上的伤口慢慢愈合了。
尽管山里人家居住分散,距崔家两里之外才有其他人家,但为了安全起见,崔老汉还是不让李大治走出大门。李大治虽生性寡言,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另有一份报答崔家的心意,于是就自觉帮他们干活,劈柴、扫地、喂猪。崔老汉时常出去打猎,家务活全交给女儿料理,李大治就成了崔月娥的好帮手。
隆冬的一天上午,李大治正在帮崔老汉腌野猪肉。一群保安队士兵毫无征兆地冲进了院子,领头的保安队长说要搜查掉队的红军战士。躲藏已经来不及了,李大治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暗中握住了一把小刮刀。
保安队长看李大治虽穿着当地人的土布衣服,却有些面生,就问他是干什么的?崔老汉抢先回答说:“他是我……”保安队长却打断了崔老汉的话,对李大治说:“起来。”李大治就站了起来。保安队长说:“走两步。”李大治站着不肯迈步。保安队长拔出手枪对着他说:“我让你走两步!”崔老汉给李大治使了一个眼色,李大治这才迈出步子,他极力想正常行走,却仍是一瘸一拐的。
保安队长问:“你的腿怎么啦?”李大治不回答。保安队长大声喝问:“你的腿怎么啦?”李大治回答说:“受伤了。”话音刚落,一群士兵便哗啦啦围过来举枪对准他。保安队长上前照着李大治的伤腿就是一脚,李大治倒在地上却又想挣扎着爬起来。
几个士兵按住李大治,保安队长掀开李大治的裤管,赫然看到了正在愈合的伤口。崔老汉急忙上前说:“他腿上的伤是我打的。”保安队长转头看着崔老汉。崔老汉点头哈腰地说:“打猎时误伤,误伤。”保安队长忽然用枪顶着崔老汉的头说:“老崔头,讲实话,不然……”崔老汉就说:“真的,真的是误伤。”保安队长冷笑一声,调转枪口对准李大治,准备扣动扳机。
这时,一个声音飞了过来:“队长大人,我爹说的是真的。”说话间就见崔月娥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李大治吃了一惊,就大声喊叫:“月娥,你不要出来,快走开!”保安队长愣了一下,接着就朝崔月娥走去。李大治就吼道:“你想干嘛?月娥,快跑!”李大治想站起来,却被保安队士兵死死地按在地上,他便破口大骂:“我操你妈!”却招来一顿枪托痛打。 李大治被打得满脸是血。
保安队长笑嘻嘻地对崔月娥说:“哦,哦,我怎么就忘了五姨太是崔家的姑娘,我在团长府上见过你……”崔月娥就说:“是吗?难怪有点儿面熟。”可是,当保安队长看见崔月娥脸上的疤痕时,却收起了笑容,露出厌恶的神色,冷冷地说:“这个男人是谁?”
崔月娥想了一下说:“我招上门的女婿。”保安队长不置可否地看着崔月娥。崔月娥就说:“不相信?我还想招你呢?可你愿意吗?”保安队长有些尴尬地看着崔月娥。崔月娥又说:“要不让团长爬出来请你吃豆腐?”
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后,亲友去吊唁,称作“吃豆腐”,所以“吃豆腐”就成了当地办丧事的代名词。因为忌讳,人们就把豆腐称为“小菜”,一直沿袭至今。故,保安队长闻听此言脸色骤变,赶紧说:“别、别、别拿死人说事儿,我相信还不行吗?真他妈晦气!撤!”保安队长手一挥,一队人马走出院子。
崔月娥呆了一会儿,忽然捂住眼睛跑进厨房。
崔老汉叹了一口气,伸手将李大治拉了起来。
李大治盯着厨房看了一会儿,忽然问:“老伯,你家月娥怎么啦?”崔老汉脱口而出:“他们那帮畜生!”说完就抓起刀将一根野猪的腿骨砍断。他点燃旱烟吸了好一会儿,才语气沉重地说:“三年前月娥去街上赶集,被一个国民党团长看上了,就抢到府里做了五姨太。后来,仇家寻到府上杀了团长,虽放过了月娥,却在她脸上划了一刀。”顿了一下,崔老汉又说:“小伙子,让你见笑了。”
李大治没有笑,他紧咬牙关,表情严肃。
崔月娥拿着毛巾和纸包过来了,帮李大治清理脸上的血迹,然后又贴上膏药。再次见到李大治,崔月娥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但她也只是红了一下脸,仍专注地给李大治伤。她的头发不时蹭到李大治的脖子,她呼出的气息也冲进李大治的脖子,李大治感到痒,更感到舒服,现场有一点暧昧。崔月娥不经意间看了一眼李大治,李大治仍然是那种高大帅气的模样,崔月娥兀自就红了脸。
崔月娥说:“刚才……我那样说是迫不得已,你别介意。”李大治抬头笑着说:“你为了救我,我还要感谢你哦。”崔月娥说:“你那样凶保安队长,就不怕他报复?”李大治说:“我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就看不惯他们仗势欺人。”崔月娥说:“以后你不要跟他们来硬的,会吃亏。”李大治就说:“所以我想回部队。”崔月娥愣了一下,站起来就走了。
崔老汉知趣地蹲在大门口吸烟。
次日中午,李大治正蹲在屋檐下捣蒜,崔月娥递给他一块年粑。李大治两手不闲,崔月娥就直接把年粑塞进他的嘴里。李大治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捣蒜捣得更快了。崔月娥蹲在李大治对面看着他,看得李大治头都抬不起来。李大治忽然停下捣蒜,从衣服里掏出一块红肚兜,举到崔月娥面前说:“好看吗?”
崔月娥没有思想准备,忽然就红了脸说:“你?”李大治却说:“这是我媳妇送给我的,我也送给她一块红手帕。”崔月娥原本是笑着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收不回来。她忽然抓起紫皮大蒜扔到李大治头上,扭身就进了屋。李大治愣了一下,接着往下说:“说好了打完仗我就回家,可如今却困在这里,这腿怎么就不争气……”他难过得说不下去了,就使劲地捣蒜。
不久之后,又有一队国民党路过此地,他们把村里人都集中在祠堂里訓话。一个军官说:“如今的红军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大家要跟他们划清界限,谁敢涉红,格杀勿论!”停了一下军官又说:“福建有个南淮镇,当年闹红闹得厉害。去年红军逃跑了,我们去清乡,你们猜怎么着?”
李大治紧张地听着,大气都不敢出。
军官做了一个劈手的动作,说:“凡是跟红军有瓜葛的,统统杀掉,一个不留!听说李家坊有个姓李的农会主席,他的老婆是妇救会长,他们的儿子是红军,一家人红得很,结果呢?全家被杀,连孕妇都没放过,这叫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瞧瞧,跟红军走,绝没好下场!”
听到这里,李大治只觉得后脊梁上冷飕飕的,两条腿酸软酸软的,脸色苍白苍白的,忽然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昏了过去。人群出现一阵躁动。几个国民党士兵立即将李大治架了起来,国民党军官走到跟前问:“他是谁?干什么的?”崔老汉急忙走上前说:“老总,他是我女婿,胆小怕事,被吓到了,见笑,见笑。”说完就去拉李大治。
几个国民党士兵却拦住崔老汉。国民党军官就问保安队长:“他说的可是真的?”保安队长点点头,又对国民党军官耳语几句,国民党军官就挥一下手,国民党士兵便放行了。崔老汉背着李大治,崔月娥在后面扶着,一起回家去了。
李大治躺了一天一夜,他在迷迷糊糊中不时冒出几句话,大都是“爹”“妈”“三妹”“回家”之类的。崔月娥一直守在旁边悉心照料。李大治醒来后对着屋顶发呆,忽然翻身下床,把几件衣服收拾起来捆成一个包袱,挎上包袱出门站在院子里。此时正在下雨,天气阴湿寒冷。李大治对着崔家堂屋鞠了一躬,转身就走出院门。
李大治拄着拐杖往山上走去,可路上泥泞难行,他几次跌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浑身沾满了泥浆。崔月娥匆忙赶来问:“李大哥,你干什么呀?”李大治说:“找部队。”崔月娥说:“天下那么大,到哪里找啊?”李大治说:“走哪儿算哪儿。”李大治翻上一个陡坎,却一下子又滑倒,重重地摔了下来。
崔月娥拉着李大治的手,哭着说:“李大哥,我知道你心里苦,想报仇,可再苦也不能折磨自己啊!”李大治长叹一声说:“掉队了,家没了,腿瘸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崔月娥盯着李大治看了一会儿,忽然说:“李大哥,要是不嫌弃,你就把这里当作你的家!”崔月娥说完却红了脸,低了头。
崔老汉刚好经过这里,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便有了一个想法。半个月后,村里的一个媒婆来到崔家,为李大治和崔月娥说媒。农历二月初二,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天晚上,附近的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过来道喜,大家在院子里燃起了篝火,跳起了欢快的冲鼓舞(也称长鼓舞),喝姜茶,吃一种叫作“纽花”的状如蛋饺的油炸点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大治对新婚妻子说:“月娥,我想给父母,还有她烧张纸。”崔月娥笑着说:“烧吧,我陪你。”两人便来到院子外面,面朝东方跪下,点燃了火纸。李大治在心里说:爹,妈,三妹,妹妹,我们来生再会。
婚后的生活平淡温馨。李大治行走不便干不了重活,就在家操持家务,地里的活都交给了崔月娥。第二年,崔月娥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安平。有了孩子的家庭充满了欢乐,虽然在战争年代生活艰难,但好在上天眷顾性命无忧,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李大治有一次痴痴地看着女儿,不经意地自言自语道:“三妹如果还在,她的孩子差不多十岁了……”崔月娥听了就默默地走开。
多年后李继红说起往事仍唏嘘不已,他说父亲对崔家的救命之恩终身不忘,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以身相许,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深以为然,但我更认为,革命战争年代的爱情虽然因硝烟弥漫而少了些浪漫情调,却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后人不仅要予以理解,还要铭记。
五
李安平十四岁那年,广西解放了。
一天下午,一队解放军从村头经过,李大治正在放牛。一名解放军从李大治面前走过,忽然又转回来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你是……李大治吧?”李大治愣了片刻,忽然脱口而出:“你是李厚生?厚生兄弟?”那个解放军就说:“我是厚生!”李大治扔掉牛缰绳上前一把抱住李厚生,又松开手,在他胸前捶了两下说:“这么巧?你……还活着呀?”
李厚生说:“阎王爷不收,有什么办法?你不也活着吗?”两人又相互捶了两下。李大治问:“你这是干什么呀?”李厚生说:“我们……哎,你怎么在这里?”李大治说:“到我家去喝杯茶,我俩好好叙叙?”随后对其他几个解放军招手说:“哎,都去我家坐坐吧?”那几个解放军看出他们两个是故交,就说:“不用了,我们就在这里等。”
走在路上,李大治迫不及待地问李厚生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李厚生就说:“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吃过树皮,九死一生……”李厚生又问李大治的经历,李大治苦笑一下,掀起裤管指着伤疤说:“瞧,我就这命,惭愧啊。”李厚生就安慰他说:“大治哥,你已经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就不要自责啦。”
走进一座院子,李厚生看见一个女人正忙着晒被子,一个姑娘在给她帮忙。李大治介绍说:“厚生,这是你嫂子和侄女。”李大治又冲崔月娥说:“月娥,这是我老战友李厚生,我俩一个村的。”崔月娥就过来打招呼说:“大兄弟,稀客呀!安平,快倒茶!”李安平“哎”了一声飞快跑进堂屋。
李厚生四处看了看,只见房屋宽敞明亮整洁干净,崔月娥待人温和礼貌,就悄声对李大治说:“兄弟,你艳福不浅啊!”李大治笑了一下。喝了一杯茶,李厚生要走了,崔月娥拿出一包腊肠让他带上。李厚生推让一番只好收下,随后便对着崔月娥深鞠一躬说:“多谢嫂子这些年照顾大治哥!”三人眼圈都红了。
李厚生走出好远了,李大治还在目送。
李厚生随着革命形势一路向南,直到解放海南岛。一九五三年秋天,他转业回到南淮镇,担任民政助理。人们听说后纷纷自发来到镇政府,将李厚生围了起来,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了他,因为他是南淮镇第一个回来的红军战士。在欢迎的人群中,李厚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即大吃一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刘三妹。李厚生回来的时候她正在家里酿酒,刘三妹的儿子跑过来说:“妈,你常念叨的厚生叔叔回来了。”刘三妹“啊”了一声扔下葫芦瓢撒腿就往镇政府跑。来到政府大院,她拼命挤到李厚生跟前说:“厚生,我家大治怎么没回来?”
李厚生愣了一下,一时语塞。刘三妹摸了一下李厚生的旧军装,问:“厚生,你这是什么级别呀?”旁边有人说:“至少是个营长吧?”刘三妹就说:“我家大治官肯定比他大,至少是个连级!”有人就笑着说:“你懂什么呀?连长比营长小。”
刘三妹就白了那人一眼说:“哼,反正比他大!”又转向李厚生问道:“厚生,大治什么时候回来呀?”一个中年女子就接过话头说:“三妹,熬不住了?”刘三妹忽然吼了一句:“我都熬了快二十年,谁受得了?”她这一嗓子吼得大家都沉默了,不只是因为她嗓门大,还因为镇上有好多女人都像她一样熬了快二十年。
李厚生忽然觉得喉头发紧,他仰面吸了几下鼻子,猛然拉住刘三妹的手说:“嫂子,大治哥很快就回来了。”刘三妹哈哈笑了起来,说:“他回来那天,我要大摆宴席!走,儿子,去造你爹最爱喝的‘米酒酿’!”刘三妹扯起儿子的袖子就走。
一个女人就打趣道:“三妹,你每年都造一坛子‘米酒娘’,喝不够呀?”刘三妹回答说:“我家大治好这口,我随时等他回来呀!”一个男人笑嘻嘻地说:“你家大治还好你这口。”刘三妹就骂道:“滚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继红,快走!”
儿子却一边走一边想,爹长什么模样呢?
就在李大治参加长征的第二年,刘三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李继红。从记事开始,李继红就跟妈妈生活在姥姥家,一个闭塞的山村里。那时候,偶尔有头顶大盖帽、身穿黑衣服、打着绑腿的人到家里,盘问母亲的丈夫是谁,母亲总说自己的丈夫是船工,去年淹死在汀江里,连尸首都没找到。说完母亲还挤出了两滴眼泪。
李继红六岁的时候,刘三妹带着他和父母回到镇街上住。李继红看村里的孩子大都有父亲,就问姥姥:“姥姥,我怎么没爹呀?”姥姥说:“谁说你没爹?你爹在打小日本!”他经常在晚上看见母亲拿出一块红手帕紧紧贴在胸口,母亲的眼睛里满含泪水。他问母亲怎么啦?母亲就紧紧地抱住他,什么话都没說。
李继红一边帮母亲酿酒一边回想,四年前,听说当年的红军改名叫解放军,又打回来了,母亲拉着他就上街汇入欢迎的人群。母亲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寻找,可怎么也看不到父亲。她急得拉住一个战士问,李大治回来没?看见李大治没?被问的战士一脸茫然。
读高中的时候,老师问李继红父亲是干什么的?他站起来响亮地回答:“红军!”全班同学都向李继红投来羡慕的眼光,他感到得意极了。所以,在李继红的记忆里,父亲李大治就是当年从南淮镇走出去的红军战士,后来的八路军,再后来的解放军。 也许要不了多久,父亲就回来了,就像李厚生叔叔那样戴着大红花回来,受到居民们的夹道欢迎。他甚至幻想,父亲紧紧抱住了他,把大红花戴到他的身上,他便也像英雄一样受到居民们的夹道欢迎。每每想到这里,一种自豪感就在李继红的心中翻腾,所以,他渴望见到父亲,除了本能的亲情,还期待一种翻腾的自豪感。
然而,这种自豪感始终没有出现。
正月初六那天,当地有“抬菩萨”的习俗,七八个精壮的汉子抬着菩萨来到每家每户,凡到之家必备美食并放鞭炮,主人跪在菩萨面前许愿,大都是祈求风调雨顺之类的。当“抬菩萨”的队伍来到刘三妹家时,她也按乡俗准备了美食,燃放了鞭炮,忽然跪在菩萨面前大声说:“求菩萨让我家大治早点儿回家!”有人就说:“三妹,不求风调雨顺?”刘三妹说:“他回来就风调雨顺了!”众人皆笑。有人又说:“想男人想疯了!”刘三妹猛然站起来说:“我想自家男人,不行吗?”刘三妹对那人怒目而视。领队人赶紧好言相劝,挥挥手让众人离开。
刘三妹经常跑到民政办去问李厚生:“我家大治什么时候回来?”李厚生开始的时候好言劝慰说:“快了,再等等吧。”后来李厚生就说:“再等等吧,快了。”李厚生看刘三妹的眼神有些闪烁不定,最后就是避而不见,能躲就躲。刘三妹没看出异常,一有空仍去询问。
夏天时,刘三妹再去民政办,听说当地政府统计了一份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军人名单,她有些紧张,就一把抓过来看,发现名单上没有李大治的名字,于是便松了一口气。可旁边另有一张“失踪军人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李大治的名字。
刘三妹问这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工作人员回答说:“李大治与老家失去联系达三年以上,按政策规定应定为‘失踪军人’。”刘三妹一拍桌子说:“放屁!谁说他失踪了?”工作人员紧张地看看刘三妹,又看看李厚生。刘三妹紧盯着李厚生,李厚生却不敢直视刘三妹。
刘三妹问:“李厚生,谁说我家大治失踪了?谁说的?”李厚生抓起那份“失踪军人名单”转身就走。刘三妹追上去问:“谁说我家大治失踪了?是谁在胡说八道?”李厚生拐弯刘三妹跟着拐弯,李厚生上楼刘三妹跟着上楼,一路穷追不舍。
逼得没办法了,李厚生一屁股坐在地上,忽然就把那份“失踪军人名单”撕碎了。刘三妹说:“干嘛撕了?说话呀?”李厚生喘了几口粗气,脱口而出:“大治哥没有死!”刘三妹说:“废话!”李厚生又说:“也没有失踪!”刘三妹说:“对!哎——,不对,那你为什么说他失踪了?”李厚生说:“我……想让你们享受一点儿……优待。”
刘三妹就说:“嗨,谁在乎这个?快说,大治在哪儿?”李厚生犹豫片刻,说:“他在广西。”刘三妹目光猛然一亮,继而又暗淡下来,说:“他为什么不回来?”李大治说:“我……也……不知道。”刘三妹问:“你是不是有事儿瞒着我呀?”李厚生说:“没、没有。”
刘三妹说:“瞧你吞吞吐吐的样子,肯定有事儿瞒着我。你肯定知道大治的情况,快说,厚生兄弟,他为什么不回来?”李厚生就苦着脸说:“嫂子,我真不知道……”刘三妹的眼珠转了一下,说:“那,他在广西什么地方啊?”伸手摇晃李厚生的胳膊。李厚生慢慢摸出钢笔,写了一个地址交给刘三妹。
刘三妹拿着纸片一路狂奔回家,一边跑一边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家大治找到了!”尽管人们早已习惯了她的大呼小叫,仍纷纷出来观望,说刘三妹终于修成了正果。刘三妹冲进堂屋对儿子说:“快,给你爹写信!”李继红不敢怠慢,立即拿出信纸铺陈开来。夜幕降临后,刘三妹家的窗户上倒映着她和儿子的剪影。那晚,她家的煤油灯直到很晚才熄灭。
六
千里之外的李大治忽然收到一封信。
信封上的来信地址写着“南淮镇”,就凭这三个字足以让他心潮澎湃。他用颤抖的手打开信封,读完内容当即就呆住了。再细细看完,李大治眼泪便啪嗒啪嗒滴落在信纸上。崔月娥过来问他怎么啦?李大治赶紧收起信封,什么都没有说。
李大治一个人走出院子,走上山坡,向着东方久久地眺望。他的口袋里揣着那封信。一个声音似乎从口袋里蹦了出来:“爹,我是您的儿子继红,今年十九岁了。妈的身体很好。您送给妈的红手帕妈一直珍藏着。爹,您什么时候回来跟我们团聚。”泪水再一次湿润了他的眼眶。
崔月娥远远看着李大治,不去惊扰他。
李大治彻夜难眠,崔月娥却假装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治来到珠兰店乡邮电所,给刘三妹和儿子回了一封信,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个疑问:“三妹,多年前我曾听国民党说他们清乡时,我们全家被杀。你跟儿子是怎么幸存下来的?”信发出后他就天天去邮电所等候回音。
终于等到了回信,刘三妹告诉他:国民党清乡那天,她刚好回娘家去了,躲过了一劫。她听说后,就在一个夜晚冒死偷偷跑回家,看见村子里尸横遍野,公爹、公婆、小姑子都被杀了,她伤心过度,导致早产。后来,她请人掩埋了夫家人,她从此就住在娘家,长达五年。
写在纸上的文字冰冷,可里面却跳跃着火一般的感情,那是伤,那是痛!李大治双手掩面,大哭起来。崔月娥悄然走了进来,递给李大治一块手帕。李大治接过手帕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会儿,把信纸递给崔月娥。
崔月娥真的失眠了,连续两个晚上。
其间崔月娥跟李大治没说一句话,饭做好了照旧端上石桌子,酒也照旧替李大治斟满。李大治也自觉过来,端起碗就吃,端起杯就喝,两人就是不说话。最终是李大治打破了沉默,他說:“我想对他们坦白。”崔月娥接话问:“你想从宽吗?”李大治说:“宽严我说了不算。”崔月娥问:“你想回去交代吗?”李大治说:“这里也是我的家……你照顾我这么多年……我哪舍得……”说完李大治眼圈就红了。
崔月娥放下筷子,直愣愣地看着李大治。
一个鸟鸣清幽的早上,在崔家院子里,李大治、崔月娥和女儿李安平坐在石凳子上,李大治口述,李安平执笔,又写了一封回信,如实介绍了李大治这些年的经历以及现在的情况。李大治还随信寄去了两张面额五万元的钞票。 刘三妹收到信后让儿子念,念完了她也呆住了,问儿子:“这么说你爹又结婚了?”李继红点点头。刘三妹说:“你爹不要我们了?”李继红点点头却又急忙摇摇头。刘三妹颓然坐在椅子上,许久之后忽然大吼一声:“你这没良心的李大治!”她抓起信纸拉上儿子就冲出了门。
刘三妹冲进民政办大叫一声:“李厚生!”李厚生抬头说:“嫂子啊,什么事儿?”刘三妹将信纸往桌子上一拍,说:“李大治抛弃我们娘儿俩了,你知道不?”李厚生抓起信纸飞快看完,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刘三妹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又娶了老婆?”李厚生把信纸还给刘三妹,笑着说:“我哪知道?”刘三妹就说:“你见过他,肯定知道!”
李厚生说:“嫂子,坐下说。继红,你也进来吧。”李继红便坐到母亲旁边。一个年轻人给刘三妹和李继红端来茶水,便出去了。刘三妹问:“厚生兄弟,李大治犯了重婚罪,你管不管?”李厚生两手一摊,说:“我一个小小的助理,哪能管到广西呀?”
刘三妹就说:“那,你把大治给我叫回来!”李厚生笑着说:“嫂子,这事儿找我不合适吧?”刘三妹猛然站起来说:“别跟我嬉皮笑脸的!你们一起当的兵,后来你还见过他,我不找你找谁?我要你把大治关进牢房!”李厚生说:“嫂子,不至于吧?大治哥没什么错呀?”
刘三妹就气恼地说:“大治没错,难道是我错了?好你个李厚生,这时候还向着他!”随手抓起桌子上的一本书就向李厚生打去。李厚生急忙躲开,一边说“你也没错”一边走出办公室。刘三妹追了上去。李厚生在前面跑,刘三妹在后面追,两人就在院子里转圈,引得好多人出来观望。
刘三妹脱下鞋子朝李厚生打去,没打着,她又抓起一把长扫把朝李厚生的腿上打去,李厚生躲闪不及摔倒在地上。刘三妹举起扫把又要打,李厚生就吼叫一声:“刘三妹,你这母夜叉,有完没完?这是政府,不是你家!”刘三妹扔掉扫把,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李继红来拉母亲,也陪着哭。
第二天,刘三妹让李继红给李大治写了一封回信,要儿子把“当代陈世美”“负心汉”这些词汇写进去,还要儿子在信里骂崔月娥“不要脸勾引人家的丈夫”。李继红不愿意,刘三妹就伸手扇了儿子一耳光,说:“你也反了吗?”李继红哭着把信写完。
中秋节那天晚上,刘三妹破天荒地奢侈了一回,烧了两个好菜,一个是“皱纱肉”,一个是“温水鱼”,还配有豆腐干、板栗膏、月饼等当地特色菜肴。她叫儿子摆好碗筷,李继红只摆了两副。刘三妹什么也没说又加了一副。李继红不解地看着母亲。刘三妹就说:“还有你死鬼爹。”她打开一坛子米酒,斟满三杯,递一杯给儿子,她自己一手端一杯,两杯相碰,说:“干!”
连着喝了好多杯,刘三妹脸色通红,说话时舌头已伸不直了。她夹起一块“皱纱肉”放进那个空碗里,说:“大治,这是你最爱吃的。”她又夹起一块鱼放进碗里,说:“多吃点儿!”李继红不让母亲再喝了,刘三妹却举杯对儿子说:“来,你也喝!喝好了跟妈一起‘守月华’。”
本地客家人过中秋时有“守月华”的习俗。据民间传说,守到“月华”天门大开,月亮大放奇异光彩,月光菩萨降临,看见者求福得福,求财得财,因此有人在月光下守“月华”至深更半夜。那夜月光如水,院子里一片清辉。刘三妹被儿子扶着走到院子里,她坐在椅子上仰头看月,许久都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刘三妹拿出那块红手帕在院子里跳起了舞,她一会儿把红手帕紧紧贴在胸口,一会儿又把红手帕高高举过头顶,一会儿又把红手帕丢在地上,指着红手帕说:“负心汉,臭不要脸的。”忽然,她又把红手帕捡起来塞进口袋里。
李继红看着母亲,忽然就流下了眼泪。他很同情母亲的遭遇,也理解母亲的心情。可是,母亲原来讲述的是个“当红军”的父亲,如今讲述的却是个“负心汉”的父亲,他无法将这两个形象捏合在一起。与其说父亲的形象开始变得分裂,不如说他的思维开始变得分裂。
刘三妹终于跳累了,李继红把她扶进去休息。李继红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走出自家院子,在李厚生家门口徘徊。李厚生从外面回来,李继红想躲开,李厚生却一把抓住他问:“继红,干什么呀?”李继红支吾着说:“不……”李厚生似乎明白过来,就说:“为你爹的事儿吧?”李继红点点头。李厚生就说:“叔叔刚好也想找你谈谈,走吧,找个地方。”
两人来到华洋溪边。站在一棵枝叶婆娑的榕树下面,李继红开口问:“厚生叔,我爹真的是个负心汉吗?”李厚生想了一下说:“一次战斗中我的胳膊被手榴弹片划开了一个口子,是你爹用一条白手帕帮我包扎的,那手帕后来就成了红色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李繼红却摇了摇头。
李厚生又说:“你知道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吗?是你爹,他走之前对你妈说,生了儿子就叫继红,生了女儿就叫安平。他还说打完仗了就回家,跟你妈生一大堆娃,种三亩田,养两头牛,开一家店,老婆孩子热炕头。”李厚生忽然趴在榕树上哽咽起来,说:“你爹哪里舍得抛弃你们,没办法啊!”
七
广西珠兰店乡另一座院落里。
李大治正坐在石凳子上抽烟。崔月娥看完来信,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又“扑通”一声坐了下去,说:“她敢骂我!”李大治劝慰道:“你就别跟她计较了。”崔月娥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回来一把夺下李大治嘴上的香烟,扔在地上踩碎了。李大治就说:“嗨,你冲我出什么气呀?”
晚饭时,崔月娥说:“有我没她,有她没我。大治,你给她写封休书吧?”李大治低头吃菜仰头喝酒,并不回答。崔月娥又说:“大治,跟你说话呢。”李大治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崔月娥又说:“你没听见吗?”李大治仍然自斟自饮。崔月娥就站起来抓起酒杯把酒浇到李大治的脸上。李大治伸手摸了一把脸,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了一下,说:“好酒,浪费了。”
崔月娥气得跺了一下脚,转身进屋去了。
李安平回家时,李大治正趴在石桌上呼呼大睡,桌子上的一搪瓷缸子白酒已经喝完了,可碗筷还没收拾。平常不是这样的,平常父亲不会喝这么多酒,母亲也会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今天怎么啦?她急忙摇晃父亲的肩头喊:“爹,爹。”又冲屋里喊:“妈,妈。”李大治嗯了一声,崔月娥在屋里也咳嗽一声。李安平急忙跑进去,却见母亲正独自垂泪。 李安平紧张地问:“妈,你怎么啦?”崔月娥赶紧擦掉眼泪,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信纸递给女儿。李安平看完书信,顿然明白了,可她却什么话都没说。她走出去把父亲扶进房间,安顿在床上,又端来温水让父亲喝下。李大治忽然拉着女儿的手说:“安平,我的好女儿。”李安平抱住父亲哭了起来。
崔月娥悄然起身走到户外。
第二天早上,崔月娥趁李大治还在睡梦中就打开箱子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红肚兜,犹豫了一下,还是装进了口袋。李安平从窗外无意中看见了这一幕,忽然就打定了一个主意。早饭后,崔月娥说去街上辦点事儿,挎上一个篮子就走了。她来到邮电所,请人代写了一封信,然后就拿出那个红肚兜,说一起寄到福建。
李安平却出现在面前,伸手抢过红肚兜就跑,崔月娥就在后面追。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崔月娥问:“安平,你干什么呀?”李安平就说:“妈,你知道这个红肚兜对她意味着什么吗?你要是寄给她了,还让她怎么活?”崔月娥说:“没那么严重吧?”李安平说:“妈,你考虑过爹的感受吗?不能再难为爹了!”崔月娥慢慢垂下头。李安平说:“信可以写,但红肚兜不能寄。”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半个月后,书信寄到了刘三妹手上,她一看落款是“李大治”,骂了一句“死鬼”,忙不迭地拆开信,叫来儿子帮忙念。可听着听着就拉下了脸皱起了眉头。李大治在信中说:“我跟月娥结婚快二十年了,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可能是我对不住你,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请你以后不要再打扰我们了。”
刘三妹将信纸揉成一团,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她猛然冲进厨房,搬出一个坛子,将里面的“米酒酿”哗啦啦地倒了出来,一边倒一边说:“就不给你喝,叫你变心!”李继红拦住母亲,说:“妈,你干什么呀?留着我喝还不行吗?”刘三妹这才住手。院子里飘荡着一阵醇香的气息。
随后,刘三妹又拉着儿子来到派出所,要把李继红改成刘继红。民警问为什么要改姓?刘三妹说:“他爹死了。”李继红说:“妈,你别瞎说。”刘三妹瞪了儿子一眼。民警问:“李继红,你愿意吗?”李继红犹豫一会儿说:“不愿意!”刘三妹抡起巴掌就往儿子头上打,一边打一边说:“你这没良心的,我叫你不愿意,叫你不愿意!”儿子撒腿便跑。刘三妹却冲民警大声说:“把他的姓改成刘,我说了算!”
李厚生刚好路过,就问:“嫂子,把谁的姓改成刘?”刘三妹说:“我儿子。”李厚生怔了一下问:“你儿子?为什么?”刘三妹说:“为什么?你问他爹去。”李厚生说:“继红姓李都姓了这么多年,哪能说改就改呢?不合适,不合适。”刘三妹说:“哎,我说李厚生,我儿子改姓关你什么事儿?你要是有工夫,就好好管管你那位老战友!”
李厚生说:“我是继红的叔叔,怎么跟我没关系?他改姓刘,我不同意!”刘三妹说:“你不同意顶个屁用!”说完拉着儿子就走。李厚生就大声说:“继红,我知道你不愿意,别听你妈的!”李继红却低头不语。刘三妹就说:“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句话惹恼了李厚生,他脱口而出:“改姓刘也行,那你跟大治离了吧!”
刘三妹愣住了,继而惊叫一声:“你说什么?好你个李厚生,人家都是劝和不劝分,你倒好,劝我跟大治离婚,你这是安的什么心?”李厚生说:“我是为你好。”刘三妹说:“呸!是李大治叫你这样说的吧?”李厚生急忙摆摆手说:“不不不,是我自己想的,跟大治哥没关系。”
刘三妹却不依不饶,脱下外套就抡起来朝李厚生打去。李厚生躲开了,往政府大院跑去,刘三妹追了过去。刚跑进政府大院,就被镇长撞见了,他厉声说:“刘三妹,又是你!李厚生,怎么回事儿?”刘三妹“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领导,他逼我离婚,你得为我做主啊!”镇长就指着李厚生的鼻子说:“都是你干的好事!”
刘三妹赢了,李继红变成了刘继红。
为这事儿,李厚生受到了严厉批评。
李厚生想了很久,还是给李大治写了一封信,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兄弟,保重!李大治很快便回信了,却也只是几个字:兄弟,替我照顾好三妹。自从上次那事后,李厚生见了刘三妹就绕道走,可战友的嘱咐又不能不办,听说刘三妹最近喝酒上了瘾,他就买了一坛子上好的“米酒酿”,让刘继红扛了回去。
刘三妹很快就把自己灌醉了,她打着酒嗝对儿子说:“继红,记住,你爹已经死了!”刘继红摇了摇头。刘三妹吼叫一声:“死了!死了!以后要是再提他,我就打断你的腿!”刘继红说:“爹没死。”刘三妹跳起来追着儿子就打,刘继红撒腿就跑。刘三妹抓起一根竹竿就追了出去,可儿子跑得快,她追不上,就靠在树上一边喘气一边骂道:“小畜生,活该没爹!”
一个站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就跟着学:“活该没爹!活该没爹!”小孩一边说还一边拍着手。刘继红勃然大怒,就指着小孩的鼻子破口大骂:“放你妈的屁!”刚好小孩的父亲是个“茬子头”,一向不好惹,他走到刘继红跟前说:“你骂谁?”刘继红说:“谁让他说我没爹?”“茬子头”冷笑一声说:“说你没爹怎么啦?你本来就没爹么。”
刘继红回击道:“你才没爹!”
“茬子头”面朝众人说:“对不起说错了,他有爹,不过他爹是‘陈世美’。不,不只是‘陈世美’,还是逃兵,听说被一个地主的小老婆收留了,享福去喽,不要他们娘儿俩喽!”围观的人发出一阵笑声。刘继红只觉得气血上涌,用颤抖的手指着“茬子头”问:“你他妈的说谁是逃兵?”“茬子头”用挑衅的语气说:“你爹!”刘继红大吼一声:“我爹是红军!”“茬子头”说:“逃兵!”
刘继红扑上来就打“茬子头”,两人扭在一起。但刘继红终究敌不过“茬子头”,被按在地上打得鼻青脸肿。刘三妹眼见儿子被人欺负,急忙过来帮忙,却被“茬子头”的妻女按在地上打。关键时刻,李厚生经过此地,大喝一声:“住手!”上前把“茬子头”的妻女推开。“茬子头”见来了干部,站起来一溜烟跑了。
李厚生把刘三妹拉起来送回家。刘三妹坐在门槛上生闷气。李厚生给刘继红清理脸上的伤痕,问他疼不疼?刘继红却紧咬嘴唇一言不发。李厚生就看着刘三妹数落道:“嫂子啊,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能说儿子没爹呢?让外人看笑话!”刘三妹说:“谁叫他抛弃我们?活该!” 李厚生猛然把毛巾扔进盆子里,生气地说:“当时消息有误你知不知道?大治哥为了活命,只能那样做,那是他的错吗?”刘三妹硬着脖子说:“难道是我错了?”李厚生摆摆手说:“好了好了,你们都没错,我错了好吗?我压根就不该把大治哥的情况告诉你,害得你们都不安生!儿子也跟着受气!”
李厚生说完就走了出去,刚跨过门槛却又返回来,低声说:“上次那事儿是我不对,我不该劝你离婚,你别往心里去。”刘三妹低头不说话。李厚生就掏出几张钞票递给刘三妹,说:“给继红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刘三妹不肯接,李厚生抓起她的手塞了进去,转身大踏步走了。
当天夜里,刘三妹忽然被一阵吼声惊醒,她急忙披衣起床来到院子里,只见儿子正跪在地上,向着西方,声嘶力竭地说:“爹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儿子不能背这个黑锅啊!”刘三妹潸然泪下,走过去将衣服披在儿子身上,紧紧地搂住他。劝了好久,她才把儿子劝进去睡觉。
那晚,很多居民都听见了刘继红的喊声。
刘继红告诉我,那晚母亲在院子里独坐到天明,母亲没有埋怨,也不再咒骂,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坐着。躺在床上的刘继红其实也没睡,他知道母亲心里很苦,也很可怜,孤立无助,所以母亲出奇的安静让他愈加难过。
第二天上午,民警却找上门来告诉刘三妹,说刘继红用砖头把“茬子头”的三颗门牙打掉了,被关进了派出所。刘三妹一路狂奔来到派出所,在一间审讯室里见到了儿子。刘三妹摸着儿子的头问:“继红,你这是何苦呢?”刘继红语气平静地说:“谁叫他说爹是逃兵?”刘三妹就说:“放屁!你爹不是逃兵!”
“对!你爹不是逃兵!”一个声音忽然传了进来,刘继红抬头一看原来是李厚生。他左手拎着一瓶酒右手拎着一个盒子,将盒子打开放在刘继红面前,立即飘出了诱人的白斩河田鸡香味。李厚生打开酒瓶,又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酒杯。
李厚生斟满两杯酒,递一杯给刘继红,自己端起另一杯,说:“继红,你长大了,叔叔请你喝顿酒,来,干杯!”李厚生跟刘继红碰了一下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又斟上一杯,李厚生说:“继红,你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像你爹!叔叔敬你一杯!”
第三杯酒,李厚生独自喝掉,站起来既像对着刘继红,又像对着所有人,大声说:“我李厚生用人格担保,你爹绝不是逃兵!以后谁再说你爹是逃兵,就拧断他的脖子!”说完,将杯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杯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碎成数片。李厚生黑着脸转身走了。
刘继红被关了十天。
当李厚生把刘继红送回家时,刘三妹已准备了一桌好菜,还特意到街上端了一碗儿子最喜欢吃的“泡猪腰”,并且一定要请李厚生吃饭。李厚生摆摆手,拿出一张纸说:“嫂子,你看看,签个字吧。”刘三妹接过来让儿子帮着看,原来是证明李大治当年在南淮参加了红军,上面已经有李厚生等几个转业军人的簽名。刘三妹让儿子拿来笔,一笔一划地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厚生收起信纸说:“我这就寄到广西去,应该很快就能到。”说完就走了,任刘三妹怎么劝,李厚生都不肯留下来吃饭。望着李厚生的背影,刘继红忽然就想,我要单独给爹写信。匆匆吃完饭,刘继红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一张信纸上反复写着,第一句总是:爹,我想您。撕了五六张信纸后,刘继红终于写好了信,打开房门飞快地跑到邮电所。
信寄出后刘继红就开始了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两月过去了,仍然没收到回信。他又写了一封,仍然是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仍然没有回音。时光就在焦虑而漫长的等待中流逝,刘继红一共写了六封信,转眼就两年过去了。
八
又是一年春草绿,满眼十里桃花红。
这天下午,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从广西寄来的,上面写着“李继红亲启”。刘三妹催促儿子赶快拆开信封,可刘继红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赶紧去请来李厚生,当着他的面拆开信封,数行娟秀的字迹跳入眼帘:哥,我是你未曾谋面的妹妹安平。刘继红疑惑地看着母亲和李厚生,刘三妹示意他念出来。
刘继红就念道:“哥,有件事我想解释一下,爹最后写给你们的那封信,其实是我妈偷偷请人代写的,爹并不知情,千万不要埋怨爹啊!你后来写给我们的信,都被我妈截住藏了起来,不让爹看。我妈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自私,她如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不要责怪她好吗?你们这些年也很不容易吧?尤其是大妈,我们向她表示敬意……”
“……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爹在去年被政府认定为掉队红军战士,还发了荣誉证书,发了抚恤金,爹可高兴了!买来长长一挂鞭炮在门口放,还说这下百年后就能回老家去了。我妈也很开心,就拿出多年积蓄办了几桌酒席,爹开怀畅饮,我从来没见爹喝过那么多酒……”
刘三妹笑了,笑得很开心,跟李厚生对视一眼。李厚生忽然一把抢过信纸说:“我来念!”然而,他扫了一眼信纸,表情却僵在脸上,人也呆住了。刘三妹催促说:“快念啊!”李厚生忽然又把信纸塞给刘继红,转身扶住了墙。刘继红就念道:“可是,也许是太过高兴了,爹腿上的旧伤复发,毒火攻心,两个月前离开了人世……”
空气像凝固了一样,死一般的寂静。
刘三妹忽然觉得整个身子被抽空了,浑身绵软无力,就坐在了地上。她的脑海里忽然出现这样的画面:新婚之夜,她身穿大红衣服坐在床上,等着李大治来掀开她的红盖头。可李大治生性腼腆,坐在她旁边不敢动手。她等了很久都没有动静,就自己掀掉红盖头,看着李大治说,胆小鬼!然后扑进他的怀里……
另有一组画面:红军到南淮招兵,李大治在刘三妹的鼓动下也来应征。征兵的干部认识李大治,就说,你家就你一个儿子,不能参军。征兵的干部任李大治软磨硬泡就是不答应。刘三妹忽然说,你们不让他参军,不就是怕李家断后吗?如今我怀上了,让他去吧。刘三妹随手抓起一朵红花戴在李大治身上。众人都笑了起来。
还有一组画面:去部队的前一天晚上,刘三妹和李大治极尽缠绵。刘三妹依偎在李大治的怀里说,大治,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光耀门庭。李大治说,嗯。片刻之后,刘三妹又说,混不出样子来也没关系,只要活着回来就行。说着说着,两人就哭了。那些美好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如今已生死两隔。 一声凄厉的哭声从刘三妹的嘴里飘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捶打自己的大腿,说:“你……这……死鬼,说好了……一起……走,你为什么……要先走?你这死鬼……呜呜呜……”哭了一阵,她忽然起身从卧房里拿出那块红手帕放在神桌上,对着红手帕深深地鞠躬。
李厚生也对着红手帕深深地鞠躬。刘三妹将红手帕递给儿子,说:“儿呀,这是你爹的东西,今天妈就交给你了。妈知道,这些年你一直盼着爹回来,一直想当面叫一声爹。如今,你爹不在了,你就对着这块红手帕叫声爹吧。”
刘继红接过红手帕,哭着说:“爹——”
李厚生忽然就有了一个想法。三天后,他找刘三妹商量,说想带刘继红去广西给李大治上坟。刘三妹想了一会儿才说:“这些年我一直怨恨大治,这下可好,把他给恨死了……”说着她就掏出手绢擦眼睛,接着又说:“也该让继红认祖归宗了,去吧……”
出发那天早上,刘三妹特意穿上当年结婚时的大红衣裳,把儿子刘继红和李厚生送上客车。汽车已经发动了,她忽然又冲上去,掏出一对枕套递给儿子,说:“把这个送给安平她妈,替我谢谢她。”
一番长途跋涉后,刘继红和李厚生終于来到珠兰店乡,见到了崔月娥和李安平。刘继红握住崔月娥的手说:“阿姨,我代表我妈来看您了!”崔月娥望着刘继红端详了好一会儿才说:“太像你爹了。”刘继红从背包里拿出那对枕套递给崔月娥,说:“阿姨,这是我妈送给您的。”崔月娥接过来一看,只见枕套上绣着一对戏水鸳鸯,她点点头说:“大姐用心良苦啊,谢谢了!”
李安平手忙脚乱地端茶倒水。刘继红走到她跟前说:“妹妹,我来吧。”李安平抿嘴笑了一下,说:“哥,我的礼物呢?”刘继红说:“你猜。”李安平说:“快拿出来么。”刘继红就拿出那块红手帕,问:“有剪子吗?”李安平拿出一把剪子递给刘继红。他用剪子把红手帕剪成两半,递一块给李安平,说:“送你了。”李安平接过红手帕,叠得整整齐齐的放进口袋里。
崔月娥拉住李厚生的手说:“大兄弟,多亏你了!”
李厚生点点头,却说不出话来。
清明那天早上,在当地民政干部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李大治的墓地。一座新坟位于青山脚下,这里就是当年崔老汉发现李大治的地方,也是崔老汉长眠的地方。残存的灵幡还在迎风摆动,野草已快爬满了李大治的坟头。旁边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红军战士李大治之墓”。刘继红“扑通”一声跪在坟前,哭着说:“爹——,我来看您了!爹——,我是您的儿子,我也是红军的后代啊!”
山谷里响起了回声。
现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伴随着刘继红的哭声,李厚生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画面:某次战斗中,一队红军冲了上去,倒下了,后面的战友接着往上冲,山坡上到处都是红军将士的遗体……终于占领了高地,李厚生跟李大治击掌庆祝。突然,一声尖利的呼啸响起,李大治飞身将李厚生扑倒,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
九
刘继红告诉我,其实他母亲刘三妹也曾动过去李大治坟上看看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个愿望日益渺茫。二零零六年,刘三妹病故,终年九十四岁。据说在刘三妹临终前,刘继红和李安平问她愿不愿跟父亲合葬,她说:“哪里黄土不埋人?我不想离开南淮。”
刘继红从交通局退休后跟老伴一直住在南淮镇李家坊村,原来的黄泥茅草屋早已翻建成三层楼房。子女们接他们去县城住、去省城住,他们都不去,就喜欢南淮。他请人把父母留给他的那半块红手帕做成一幅精美的装饰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要擦拭一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刘继红每年都去珠兰店乡为父亲扫墓,开始坐火车去,后来坐长途汽车去,再后来让儿子开车去,现在是孙子为他开车,他说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每次去他都会带上一瓶“米酒酿”(当地人称“红军可乐”)洒在父亲坟头。他当年在父亲坟上栽下的那棵香樟树,如今已枝繁叶茂浓荫蔽日。
责任编辑 陈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