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通过建立兔部分软骨损伤模型,采用外源性注射透明质酸钠和软骨下钻孔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修复效果及早期修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选用36只哈白兔建立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愈组(阴性对照)、用药组(透明质酸钠注射)、钻孔组(软骨下钻孔)。术后1、4、6、8周,采用RTPCR方法检测修复物中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聚糖(Agg)、Ⅹ型胶原(ColⅩ)、Ⅰ型胶原(ColⅠ)及Runx2的mRNA表达量;术后8周,制作软骨切片进行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3组的修复效果及修复机制。结果显示,两试验组软骨损伤都被明显修复,染色结果显示修复组织中软骨细胞增多,具有软骨典型的陷窝样结构,用药组阳性着色优于钻孔组。用药组软骨的特异性基因Agg和Col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钻孔组(P<0.05),软骨细胞肥大相关基因ColⅩ和Runx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钻孔组(P<0.05)。自愈组ColⅠ的mRNA表达量最高,钻孔组次之,用药组最低。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及钻孔对关节软骨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修复作用,自愈组修复物成分主要为纤维组织,透明质酸钠治疗后产生了较多的透明软骨成分,而钻孔修复后的表层覆盖薄层纤维软骨成分,在骨缺损短期修复中,透明质酸钠的修复效果优于钻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