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方法探测妊晚期及产后早期妇女盆底产妇盆底解剖学结果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124例为观察组, 分别于妊娠晚期及产后412周的时间采用二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产妇盆底变化情况, 同时选取同期行妇科检查的没生育过的妇女120例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妇女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膀胱膨出发生情况以及盆地功能指标 (UI-A、PUV-A、UVJ-HD、UVJ-VD) 的变化。同时对观察组妇女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 观察妇女锻炼前后骨盆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发生率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关键词:
妊娠; 分娩; 盆底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25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12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妇科检查的没生育过的妇女120例为对照组, 年龄24~34岁, 平均年龄 (29.5±3.7) 岁,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 (1.6±0.3) 次, 两组妇女年龄、孕次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运用经会阴二维超声方法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及膀胱截石位, 选用C3.75~6凸阵探头, L5~10线阵探头, 探头套上避孕套, 放置于会阴部, 并要求患者作排便动作, 探头并随着排便动作一起下降, 以便进行肛管和直肠远端、阴道、部分膀胱及尿道的横断和纵断扫描。用50m L注射器向患者阴道内注入50m L超声耦合剂, 然后经28F保留灌肠管向患者肛门内注入50m L的超声耦合剂,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患者的肛管直肠连接部、膀胱和耻骨联合。
1.2.2 锻炼方法。
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和膀胱括约肌肉等肌肉功能的训练指导、并适当给予电磁神经刺激疗, 骨盆底训练时间为20min/d, 患者持续训练半年后再对其骨盆底功能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受试者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的情况, 同时于静息状态下测量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内下缘垂直距离 (UVJ-VD) , 尿道倾斜角度 (UI-A) 、尿道膀胱后角 (PUV-A) 、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端的水平距离 (UVJ-HD) 。对观察组妇女随访半年, 观察产妇骨盆底锻炼对产妇骨盆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盆异常情况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盆功能分析。
观察组UI-A、PUV-A、UVJ-HD、UVJ-VD变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妇女生活压力的增大, 现在很多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妊娠期妇女体内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导致孕妇盆底肌肉被拉伤所致的疾病。妊娠及分娩所引起的盆底损伤被认为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FPFD) 的主要因素[3]。近年相关报道显示[4], 妊娠、分娩可导致女性下尿道控尿能力发生改变, 从而增加妇女尿失禁的发生率, 是引起女性产后尿失禁的主要原因。龚爱香[5]等研究表明, 孕妇从妊娠后期开始, 其骨盆底结构就已经发生改变, 并在孕期38周后达到顶峰, 在分娩后期逐渐下降, 但产后如对患者治疗不当, 则可导致妇女尿失禁情况持续时间延长, 从而影响妇女正常生活。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应用超声方法探索对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在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方面影响的报导, 也没有实施社区干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FPFD) 的效果评价的报导[6]。本研究是应用超声方法探索对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的影响, 为实施社区干预后对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方便的超声像学的依据, 也对今后的产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晓红, 梁莉明, 苗娅莉, 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 (2) :198-200.
[2]张耀华, 邓萍萍, 江小群.盆底肌肉康复器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5 (4) :326-328.
[3]龚爱香.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及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J].江苏医药, 2010, 6 (2) :136-137.
[4]林宏城, 任东林, 蘇丹, 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2 (4) :116-118.
[5]龚爱香.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及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J].江苏医药, 2010, 5 (2) :196-198.
[6]建清.女性盆腔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3 (2) :153-154.
关键词:
妊娠; 分娩; 盆底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25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12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妇科检查的没生育过的妇女120例为对照组, 年龄24~34岁, 平均年龄 (29.5±3.7) 岁,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 (1.6±0.3) 次, 两组妇女年龄、孕次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运用经会阴二维超声方法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及膀胱截石位, 选用C3.75~6凸阵探头, L5~10线阵探头, 探头套上避孕套, 放置于会阴部, 并要求患者作排便动作, 探头并随着排便动作一起下降, 以便进行肛管和直肠远端、阴道、部分膀胱及尿道的横断和纵断扫描。用50m L注射器向患者阴道内注入50m L超声耦合剂, 然后经28F保留灌肠管向患者肛门内注入50m L的超声耦合剂,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患者的肛管直肠连接部、膀胱和耻骨联合。
1.2.2 锻炼方法。
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和膀胱括约肌肉等肌肉功能的训练指导、并适当给予电磁神经刺激疗, 骨盆底训练时间为20min/d, 患者持续训练半年后再对其骨盆底功能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受试者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的情况, 同时于静息状态下测量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内下缘垂直距离 (UVJ-VD) , 尿道倾斜角度 (UI-A) 、尿道膀胱后角 (PUV-A) 、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端的水平距离 (UVJ-HD) 。对观察组妇女随访半年, 观察产妇骨盆底锻炼对产妇骨盆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盆异常情况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直肠前突、直肠膨出、盆底疝、肛直肠连接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盆功能分析。
观察组UI-A、PUV-A、UVJ-HD、UVJ-VD变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妇女生活压力的增大, 现在很多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妊娠期妇女体内激素变化及子宫增大导致孕妇盆底肌肉被拉伤所致的疾病。妊娠及分娩所引起的盆底损伤被认为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FPFD) 的主要因素[3]。近年相关报道显示[4], 妊娠、分娩可导致女性下尿道控尿能力发生改变, 从而增加妇女尿失禁的发生率, 是引起女性产后尿失禁的主要原因。龚爱香[5]等研究表明, 孕妇从妊娠后期开始, 其骨盆底结构就已经发生改变, 并在孕期38周后达到顶峰, 在分娩后期逐渐下降, 但产后如对患者治疗不当, 则可导致妇女尿失禁情况持续时间延长, 从而影响妇女正常生活。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应用超声方法探索对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在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方面影响的报导, 也没有实施社区干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FPFD) 的效果评价的报导[6]。本研究是应用超声方法探索对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的影响, 为实施社区干预后对产妇盆底解剖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方便的超声像学的依据, 也对今后的产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晓红, 梁莉明, 苗娅莉, 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 (2) :198-200.
[2]张耀华, 邓萍萍, 江小群.盆底肌肉康复器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5 (4) :326-328.
[3]龚爱香.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及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J].江苏医药, 2010, 6 (2) :136-137.
[4]林宏城, 任东林, 蘇丹, 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2 (4) :116-118.
[5]龚爱香.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及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J].江苏医药, 2010, 5 (2) :196-198.
[6]建清.女性盆腔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3 (2)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