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转型视角下的宜居城建设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宜居城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以宜居城为导向,推进无锡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幸福无锡建设的内在要求。针对无锡建设宜居城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在无锡城市转型发展中,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的新跨越。
   关键词:城市转型 宜居城市 对策建议
  Abstract: The livable city is the ideal goal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Livable city, promote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Wuxi City, has become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ppiness Wuxi. Wuxi construction livable city facing the main problem,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Wuxi City, to achieve livable urban construction of a new leap forward.Key words: urban transformation livable urba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太湖治理和苏南经济转型时指出,无锡要建成“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这是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作出具体的研判,饱含着温总理对无锡城市转型发展的殷切期望。在“四城”建设中,宜居城的内涵最为丰富,浓缩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成为评判城市转型发展和幸福无锡建设的形象化标尺。以宜居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无锡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既是幸福无锡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目标追求。
   一、无锡建设宜居城的再认识
   居住是城市的一种基本功能,宜居性是城市的根本属性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 在21世纪前后,城市的宜居性再次成为中外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议题。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上,通过了“人居议程”,明确提出了建设“适宜居住的人类社区”。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文件中提出“宜居城市”的新概念,此后国务院审批的多数城市总体规划都把宜居纳入其中。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建设宜居城,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导向。这是政府对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取向的科学校正,昭示着“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工业化后期的重新回归。
   宜居城市建设不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居住条件改善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人居环境城市创建的另一种翻版。宜居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宽广概念,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下城市建设发展的理想目标。联合国人居中心认为,“宜居性是指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与质量”,把城市的空间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三大要素作为宜居城市的核心标准。国家建设部科技司2007年4月组织评审验收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则把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纵观国内外各类机构对宜居性概念的界定以及宜居城市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认定宜居城市的内涵绝不是单纯的居住条件的适宜性,而是指城市要同时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其与幸福城市的内涵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我国的宜居城市不仅要在生态环境上,气候环境、绿化景观较好,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修复;而且在社会发展上,要贫富差距较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较高,市民生活上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在人文环境上,能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文化包容性较强;同时要有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让老百姓满意,食品供应安全性较高;此外在城市防灾上,要有完善的预防、应对自然或人为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政府对公共安全事件有较强处理能力。建设宜居城市,是对城市理想的重构,必将引发一场新的“城市革命”。
   无锡地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富庶、人文底蕴深厚、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建设宜居城市的良好基础。顺应当前城市发展的潮流,把握无锡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我市荣获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乘势而上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幸福无锡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无锡城市转型是对城市职能的一次系统性优化,是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根本性改变,与建设宜居城市的城市理想重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以无锡城市转型发展为契机,借助生態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建设的一体化迈进,顺势推进宜居无锡的建设,将成为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幸福无锡的有效路径。
   二、无锡建设宜居城的主要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先后连续实施了三个三年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强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同时全面实施社会建设十大工程,有力改善了城市发展的整体环境。由于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照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要求,如何实现城市有形的硬环境与无形的软环境相互支撑,做到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优,我们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面临着不少矛盾。
   1、宜居城的建设直接受制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我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在全市可用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的瓶颈制约下,必须要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转型是无锡城市转型的先导,也是宜居城建设的基础。尽管近年我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速度、控制结构性失业等压力下,产业转型的步伐还不够大,成效尚未充分彰显。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0年我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8:55.7:42.5,产业结构偏重、偏低的倾向还没有根本扭转。从制造业升级改造的路径选择上看,我市主要是通过突出技术研发来延伸产业链,通过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发展来增强产业上下游的系统配套,在引导企业通过对6+1(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为六大软环节,加工制造为硬环节)的产业链整合来提升企业效益方面力度还不大,企业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改变,制约了职工薪资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尽管政府大力推动传感网、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还处于规模产业化的前期,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尚未培育成熟,我市新兴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无锡产业转型还有很多门槛要跨越,产业转型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这直接影响到宜居城市建设的进程。
   2、宜居城的建设直接受制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城市环境容量超载,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是无锡建设宜居城最明显的“短板”。温家宝总理在提出无锡要建设“四城”时,把生态城列在了第一位,可以说没有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环境质量的稳定好转,就无法建成宜居城市。由于城市环境环境污染包括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多种形式,具有复合污染的特点,对这些复合污染的治理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已经不是单一的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生物修复可以解决了的,必须实施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才能逐步治理好城市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仅要截污治水,控制烟尘,建设生态绿化工程,更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系统性强、难度大,绝非朝夕可成。按照我市建设太湖保护区的规划,要将一级保护区建成绿色生态功能区至少要8-10年时间,可见城市生态修复的艰难。此外,城市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涉及的空间范围往往是区域性的,水污染的治理必须区域联动才能见效,而行政区划的分割及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缺失,使得生态环境修复的区域内合作难以同频共振。如何建立水环境治理的区域联动机制,成为无锡城市生态修复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3、宜居城的建设直接受制于城市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合型人工系统,包含有环境、经济、社会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组织与自组织又是同时进行的。宜居城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城市系统的发展规律,既要优化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又要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这就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相互呼应,统筹推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多类型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城市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通过城市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同步调适好城市的环境系统、社会系统,实现城市整个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是对政府能否成功调控城市现代化建设、科学引导城市化发展的重大考验。
   三、无锡建设宜居城的自我超越
   建设宜居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国际化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需求。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信息部发布的全球城市宜居度调查结果,作为考察相关城市国际商务环境,进行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区域经济社会竞相发展的新时期,无锡应瞄准“幸福无锡”建设的目标,加快城市的转型发展,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的新跨越。
   1、以城市产业转型为先导,夯实宜居城市的基础。城市产业转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对于产业结构偏重偏低、资源约束矛盾凸显的无锡来说,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是无锡建设宜居城市的首要任务。在无锡城市产业转型上,要以传统制造业整合和新兴产业培育为基点,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的整合,不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对外转移,也不完全是通过高新技术对加工制造环节进行改造强化,而是按照“6+1”的产业链高效整合原则,在对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硬环节进行剥离或技术改造的同时,统筹整合好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软环节,进而在产业分工中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新兴产业的培育,必须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突出抓好一、两个主导产业的培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能贪多求洋而将有限的发展资源分散。不论是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整合,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在城市产业转型中的角色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是产业转型的微观主体,政府在推进产业转型时应通过制定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引导企业对产业链进行高效整合,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2、以城市生态修复为核心,塑造宜居城市的形象。城市生态环境因其具有外部性特点,在城市发展中最容易受到侵犯。而城市生态环境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条件,在生态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城市就会衰退乃至消失。在城市环境复合污染的侵袭下,失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已不能通过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进行功能恢复,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才能使城市生態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并维持自然生产力。由于无锡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焦点,在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上必须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带动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鉴于水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治理十分复杂,并且容易反复,必须要采取创新的举措,通过长期性、大力度的治理,才有可能使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无锡在水环境治理上,可借鉴莱茵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在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博弈中,通过制度设计来平衡社会各方主体利益,推动建立小流域治理合作机制,在国内率先探索出一条根治水环境污染的新路。
   3、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宜居城市的亮点。宜居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涵丰富,并且始终处于动态运行之中。建设宜居城市,必须在推进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等子系统内部优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经济调控职能,谋求城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行。为此,政府在推进城市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应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对城市各子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城市“生产发展、生态优良、生活方便、就业充分、社会稳定”的一体化。宜居城市的创建没有权威组织考核认定,创建宜居城市将是政府引导下的城市自觉行为。近年我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开始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十大工程(富民工程、保障工程、素质工程、健康工程、安居工程、畅通工程、放心工程、环境工程、诚信工程、安民工程),这些工作与宜居城市的建设都直接相关,完全可以以创建宜居城市为平台进行统一整合,更好地彰显建设宜居无锡的城市发展主题。宜居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次自我超越,有目标、有组织的创建活动,将为宜居无锡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推进无锡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创先争优的征程上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跨越。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房地产事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在房地产市场的开发中,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房地产开发投资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在无形中关系着整个项目开发的结果。同时,如果成本控制出现了薄弱的环节,这也将制约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有效性。本文旨在论述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与成本控制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房地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将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整体发展。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招投标不具规范性、合同在签订过程中不平等、合同监督管理的不充分等等问题,这样将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建设工程质量经常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业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
期刊
创造新模式来看住终端1.先占地盘,后算账:在客厅中,主打的还是视频;注重遥控器的人机交互;不要忽视对声音的追求;并不一定非的是Android。2.TCL的OTT。TCL一直跟踪数字视讯技
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其中进度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图纸设计阶段、 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峻工阶段都离不开进度控制,目前我国主要是施工阶段的进度控
期刊
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毋庸置疑,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技前沿之一,将给许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也有可能在未来重塑公司的人才战略、运营模式以及与客户的合作模式.商
期刊
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社会经济面貌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与各地经济联系将更为密切,经济全球化、经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尤其是发展轨道交通事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选择,而合理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时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有效避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盲目性。本文从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时序的概述谈起,然后对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时序的总体框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就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时序总体框架的意义给予了深刻的阐释。  【关键词】轨道交
期刊
摘 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文章认为每位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育观念    一、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词汇
关键词:工程材料检测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B3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应的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各异,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对材料进场时的检测、试验不仅非常关键和必要,而且材料性能必须符合
期刊
【摘要】给排水工程相当于城市的血脉,与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本文对目前城市给排水工程施工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来相应的对策,希望为给排水工程真正起到排污、供水等作用、为城市生活提供有效的公共措施系统有所帮助。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施工城市对策  【 Abstract 】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equiva
期刊